腓立比書 腓立比書 4:10-23

腓立比書 4:10-23

4:10-20是[向腓立比人致謝]與1:3-11[為腓立比人禱告]前後呼應。保羅[靠主大大地喜樂](10節)不是因為腓立比信徒的饋贈,而是因為他們藉著愛心表達出來的[思念](10節),使保羅看見了主的記念。主的記念顯明在肢體之間的愛心裡,信徒的彼此相愛,是神賜下喜樂的管道。即使腓立比人的禮物還沒來到,保羅也[已經學會了](11節)在各種環境中[都可以知足](11節)環境的改變並沒有影響他內心的滿足。(11節) [知足autarkes]原文的意思是[自給自足]希臘斯多亞哲學家用這個字來描述人類的自我依靠,堅忍,以及對人生壓力的平靜接受。保羅用來描述無論在什麼景況下都能得著的,蒙神賜予的滿足。人的本性是遇[卑賤]就抱怨,遇[豐富]就狂傲,由儉入富易,由奢入儉難。而[活著就是基督](1:21) 的保羅,已經開始了新的生活方式,包括經濟方面。他已經[得了秘訣](12節),在[卑賤]時支取的是基督,在[豐富]時所享用的還是基督。保羅的[知足]並非出於人的樂觀天性,自我修養或忍耐能力,而是活在基督裡面,[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13節)。 [凡事都能做]不是指無所不能,而是指[隨事隨在]都能[知足]。主若允許[卑賤,豐富,飽足,飢餓,有餘,缺乏]臨到我們身上,我們就當求祂加添力量,讓我們能在每一個境遇裡追求[得著基督]不浪費每一個經歷。雖然保羅自己可以靠主凡事[知足](11節)但神更看重的,不是一個肢體的[知足],而是肢體之間[一同得恩](一7)。所以保羅說:[你們和我同受患難原是美事](14節)[因為你們蒙恩,不但得以信服基督,並要為祂受苦](1:29)。(15節)指保羅第一次到馬其頓的時候,被驅逐離開腓立比,前往帖撒羅尼迦(徒16:40)。保羅在帖撒羅尼迦傳道的時候,晝夜親手辛勞做工,免得叫當地初信的信徒受累(帖前2:9),腓立比教會多次派人補貼他的需用( 16節)。[我並不求什麼饋送,所求的就是你們的果子漸漸增多,歸在你們的賬上](18節)這是使用商業術語,表明保羅所看重的並非饋贈,而是腓立比人的屬靈光景;信徒的奉獻不只是對傳道人的愛心,而且會在天上自己的屬靈帳戶中不斷生出[果子],也就是利上加利。[但我樣樣都有,而且有餘](18節)保羅再次使用商業術語,表示已經豐富有餘,不用再送了。[因我從以巴弗提受了你們的饋送,當作極美的香氣,為神所收納,所喜悅的祭物](18b),表明信徒的奉獻,並非奉獻給人,而是奉獻給神的祭(民18:11)。19-20節是保羅的祝福:祝福的源頭是[照祂榮耀的豐富](19),用祂所有的豐盛來作人的供應,祝福的範圍是[在基督耶穌裡](19節)。祝福的果效是[使你們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19節)包括生活和生命上的一切需要。4:21-23是問安,與1:1-2的問候首尾呼應。[在基督耶穌裡的各位聖徒](21節)指腓立比教會的信徒,他們雖然還很不完全,甚至彼此不和(2節),但[在基督耶穌裡]已經分別為聖,是神面前的[聖徒]。[在凱撒家裡的人](22節)可以指凱撒的奴僕和羅馬的公務員,包括那些看守保羅的士兵(1:13)。[願主耶穌基督的恩常在你們心裡](23節)這個結尾呼應本信的開頭(1:2)。最後,信徒也必須在靈裡,才能經歷主耶穌基督的恩惠。基督和基督的身體,從頭到尾都是本信的核心(1:21;2:6-11;3:7-14)。 思想:今天,我們是否只刻意追求卑賤還是豐富,飢餓還是飽足,缺乏還是有餘,還是願意順服神的安排,不重視個人的得與失,只追求[得著基督]呢?因為[隨事隨在]都得著知足的[秘訣]。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 祈禱:親愛主,是你最明白知道我們的生命,我們的軟弱,我們生命的限制,一一都在你的面前,無論環境如何,主你都是加給我們力量的,願主每日保守我們活在你加力的生命中。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腓立比書 2:12-30腓立比書 2:12-30

12-18節的每一條勸勉都與1:27-2:4中的內容平行。這是保羅在闡明[基督耶穌的心](5節)之後(5-11節)對1:27-2:4的勸勉作進一步的補充;教導的重點不是個人的品行,而是教會的合一。12-13節從天上回到地上[這樣看來](12節)和[順服](12節)這兩個詞組,把12-18節的勸勉與5-11節基督的榜樣連結起來。[恐懼戰兢]代表在神面前敬畏順服的態度,意味著不敢輕忽懈怠地被動等待,是因為無論是立志還是行事,神都是原因;正在我們心裡運行(13節),激勵我們服事祂。為了避免讀者誤以為要靠自己[做成你們得救的工夫],保羅立刻指出人做工,是因為神做工;人的工作是神工作的效果,神的工作是人工作的原因。14-16節以否定的語氣禁止信徒[發怨言,起爭論](14節)在基督的身體裡成就神的美意。[發怨言]表面上是對人,實際上是對神(民16:11)。人若對神沒有信心,不肯順服,凡事就只看見環境,卻看不見神在背後的手,所以才會像以色列人在曠野一樣發怨言。[起爭論]並不是爭論怎樣才能成就神的美意,而是出於[自私的野心](3節)這都不是[神在你們心裡運行](13節)結果。[你們顯在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將生命的道表明出來](15-16節)教會在黑暗的世界中[好像明光照耀]不是靠獻愛心,搞慈善,也不是靠教訓人,指責人,而是用身體合一的見證,[將生命的道表明出來]。肢體的生命裡先有光,身體才能像[明光照耀];而[光]在人面前的可見標誌,就是不會和世人一樣[發怨言,起爭論]。17-18節以肯定的語氣鼓勵信徒[一同喜樂](17節),因為喜樂是神在心裡運行的標記;如奠祭的酒代表喜樂,保羅在死亡面前也有極大的喜樂(18節。2:19:30的主題是[效法基督的榜樣],這是本信交錯對稱結構的中心。保羅列舉了提摩太和以巴弗提的榜樣,幫助腓立比人理解什麼是[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5節)。保羅所推薦的這兩位基督僕人,也當成為我們服事基督的模範。提摩太是效法基督的虛己,完全順服,沒有私心的榜樣(19-24節):1.正如聖子完全順服聖父,領受父神的差遣。提摩太也完全順服保羅,總是作為保羅的使者到處奔波(19節;徒19:22)。2.正如聖子與父神[同等]提摩太也與保羅[同心](20)。3.正如主耶穌取悅天父,提摩太服事保羅的態度也[像兒子待父親一樣](22節)。[別人都求自己的事,不求耶穌基督的事](21節)指保羅周圍其他可以去腓立比的人動機不純(1:15,17)。只有提摩太做到了[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4節);保羅是提摩太屬靈的父親,提摩太則像兒子一樣與他親密同工。保羅此時可能即將出庭,需要提摩太在他身邊,定案之後再派他去腓立比(23節)。他也可能蒙了啟示,相信自己不久後也能獲釋(24節)。而且可能在獲釋之後,的確重新訪問了腓立比。以巴弗提是效法基督,[存心順服,以至於死](8節)的榜樣:以巴弗提也[為做基督的工夫,幾乎至死,不顧性命](30節)。[以巴弗提]可能是本信的信使,腓立比教會派他來供應,服事保羅(4:18)。古羅馬並不長期監禁犯人,對犯人的懲罰是罰款,勞役和處死。監獄不是長期監禁犯人的地方,而是犯人等候受刑的地方,生活條件非常惡劣,囚犯必須負責自己的飯食。從腓立比到羅馬,水陸行程大約一千三百公里,以巴弗提可能途中患了重病,但不顧病情繼續趕路,差一點喪了命(30節)。這個消息傳回腓立比,讓他們非常擔憂,這使以巴弗提非常難過,因為他也不願讓弟兄掛心。神允許以巴弗提生此重病,又親自醫治了他,使他與保羅[一同得恩](1:7),更深地經歷了神的[憐憫]。保羅曾經行過醫治的神蹟(徒19:12)卻不能行在以巴弗提的身上,免得自己不要[憂上加憂]。可見,醫治與否完全是出於神的恩典和計劃,既不是人的[屬靈技能],也不是禱告苦求的結果。腓立比人掛念保羅,又掛念以巴弗提;以巴弗提掛念腓立比人,保羅也掛念腓立比人,他們這樣彼此掛念,正顯明在基督的身體裡[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4節)。以巴弗提[為了基督的工作,冒著生命的危險,差一點喪了命],這樣的自我犧牲,正是每一個信徒效法基督的榜樣。 思想:保羅在本信中一直強調喜樂,但也坦率地承認自己曾經[憂上加憂],表明他所說的喜樂不是感情冷漠,無動於衷。在基督裡的喜樂,並不否定生命中的悲慘會導致真正的悲哀。是因上主不斷藉著我們身邊不少捨己的關係,讓我們生命不斷以基督的心為心。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讓我們生命經歷不少身邊捨己的榜樣與關係,這一切都深信是你美善的安排,使我們更深明白以基督心為心的生命,求主使我們活明光照耀的生活。阿們!

腓立比書 3:1-11腓立比書 3:1-11

1-3節,是保羅勸勉腓立比人不要倚靠肉體。[你們要靠主喜樂](1節)就是把主當作喜樂的對象,根據和範圍,以主為樂,從與主的相交中得著喜樂。要區別[靠著肉體]和[在基督耶穌裡誇口](3節)一個重要的標誌,就是有沒有[在主裡喜樂]。此時身陷囹圄的保羅,竟然一再要求人身自由的腓立比人[靠主喜樂](2:18;3:1;4:4×2),顯示腓立比教會非常缺乏喜樂,也顯示保羅盼望分享自己脫離環境的喜樂。[在主裡喜樂],是一種行動,而不是一種感覺;是衡量我們屬靈光景的標誌。保羅剛勸勉腓立比人尊重像以巴弗提那樣為了基督不顧性命的人(2:29)馬上就警告他們[應當防備犬類,防備作惡的,防備妄自行割的](2節),原文刻意使用了三個開頭字母都是[卡帕Κ]的貶義詞,語氣強烈地描述了假師傅的三個特徵。1.他們是[犬類kuon]。當時有屬靈優越感的猶太人,常稱外邦人為不潔的[犬類](可7:27),但保羅反過來,用這個字眼來形容那些猶太假師傅。2.他們是[作惡的kakos ergates]原文意思是[邪惡的工人]。不管他們的出發點是什麼,他們都是[詭詐的工人](林後11:13);不但使人失去喜樂,而且使人對福音混淆不清,非常危險。3.他們是[妄自行割的katatome]不認識割禮的屬靈意義(西2:11)卻把割禮當作誇口的資本。[行割katatome]的原文不是[行割禮peritemno](徒15:5)或[受割禮peritome](3節),而是[切割],嘲諷這種行為如同異教用切割身體來討好神明(加5:12)。這些假師傅並沒有不認基督,也沒有否定福音,只是教導外邦人還必須像猶太人一樣行割禮,才能有分於神對亞伯拉罕後裔的應許。(3節)這句話總結了真信徒的兩個特徵:1.他們是[以神的靈來敬拜],不是用身體上的記號作[立約的證據],不是靠肉體做出一些宗教的行為,而是靠[耶穌基督之靈的幫助](1:19)來經歷神。2.人若[在基督耶穌裡誇口],自然就[不靠著肉體]的行為和努力。4-6節是保羅信主之前的自畫像。那時,他和猶太假師傅一樣[靠肉體](4節)相信自我奮鬥,對自己的敬虔充滿把握,在七個方面比那些自以為高人一等的假師傅更有可誇耀的優越之處。在先天的背景上,保羅具備四個身分優勢:1.他[第八天受割禮](5節)。2.他是[以色列族](5節)生來就是被神揀選的選民,擁有純正的亞伯拉罕後裔家譜。3.他屬於[便雅憫支派](5節)比北方的十個支派對神更忠心。4.他是[希伯來人所生的希伯來人](5節)並沒有希臘化。在後天的努力上,保羅有三項個人成就:1.他是個捍衛律法的[法利賽人](5節)。[法利賽人]是猶太教中最嚴謹的一個派系(徒26:5),他們是解釋律法的權威,掌控會堂,得到大多數猶太人的支持。2.他是個[熱心](6節)的法利賽精英,師出名門(徒22:3)比許多同齡人更有長進。3.他是個令人滿意的律法主義者,依照法利賽人的標準嚴格遵守律法。如果那就算[律法上的義](6節)的話,他是[無可指摘](6節)的。7-11節是保羅信主之後生命的四個翻轉。他的整個生命都是圍繞著基督,為了認識基督,稱義(9節),成聖(10節),得榮耀(11節),都是在基督裡面。1.價值觀的翻轉(7節):[有益的]和[有損的],原文是商業記帳的術語[收益kerdos]和[虧損zemia]。保羅把自己的優勢和成就與基督一起放在資產負債表上比較以後,發現自己一切的優勢(5-6節)都被歸類為虧損或負債,總和小於等於零;只有屬於基督的一切才是收益或資產,具有無限的價值。2.世界觀的翻轉: [萬事]就是世界上每一件會鼓勵人靠肉體的事物,不只是缺點,罪惡和一切讓人羞恥的事物,;不只是屬世的成功,更包括屬靈的成就。3.行為的翻轉(8b-9節):[糞土]原文的意思是[垃圾,排泄物,廚餘],只配丟到外面餵狗;人若抓住[糞土]不放,就成了[犬類](2節)。腓立比的羅馬公共廁所是當地重要的公共設施,[糞土]的比喻,能讓腓立比人的印象非常深刻。[得著基督]是用商業用語來表達[認識我主基督耶穌];這種認識不只是理性和知識上的認識,而且是實際與基督親密相交的經驗。保羅並不是說[萬事]本身都是[糞土],而是說與[得著基督]相比,它們都應被[看作糞土]。4.人生觀的翻轉:[從神而來的義]使人與神恢復了正確的關係,從而可以[使我認識基督,曉得祂復活的大能,並且曉得和祂一同受苦,效法祂的死,或者我也得以從死裡復活](10-11節)。 思想:凡是我們不肯丟棄的次好,都會在我們心中代替上好;無法真正[認識我主基督耶穌]。人生最終極的問題,就是在審判的時候,能否被神看為正確,蒙神接納。[認識基督][得著基督]是每個信徒的人生目標。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使我們人生能夠認識基督,更能得著基督,生命中真的有很多讓我們很想擁有,很想得著的事情,但願主你光照我們,使我們明白主你是我們生命的至寶。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