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節,是保羅勸勉腓立比人不要倚靠肉體。[你們要靠主喜樂](1節)就是把主當作喜樂的對象,根據和範圍,以主為樂,從與主的相交中得著喜樂。要區別[靠著肉體]和[在基督耶穌裡誇口](3節)一個重要的標誌,就是有沒有[在主裡喜樂]。此時身陷囹圄的保羅,竟然一再要求人身自由的腓立比人[靠主喜樂](2:18;3:1;4:4×2),顯示腓立比教會非常缺乏喜樂,也顯示保羅盼望分享自己脫離環境的喜樂。[在主裡喜樂],是一種行動,而不是一種感覺;是衡量我們屬靈光景的標誌。保羅剛勸勉腓立比人尊重像以巴弗提那樣為了基督不顧性命的人(2:29)馬上就警告他們[應當防備犬類,防備作惡的,防備妄自行割的](2節),原文刻意使用了三個開頭字母都是[卡帕Κ]的貶義詞,語氣強烈地描述了假師傅的三個特徵。1.他們是[犬類kuon]。當時有屬靈優越感的猶太人,常稱外邦人為不潔的[犬類](可7:27),但保羅反過來,用這個字眼來形容那些猶太假師傅。2.他們是[作惡的kakos ergates]原文意思是[邪惡的工人]。不管他們的出發點是什麼,他們都是[詭詐的工人](林後11:13);不但使人失去喜樂,而且使人對福音混淆不清,非常危險。3.他們是[妄自行割的katatome]不認識割禮的屬靈意義(西2:11)卻把割禮當作誇口的資本。[行割katatome]的原文不是[行割禮peritemno](徒15:5)或[受割禮peritome](3節),而是[切割],嘲諷這種行為如同異教用切割身體來討好神明(加5:12)。這些假師傅並沒有不認基督,也沒有否定福音,只是教導外邦人還必須像猶太人一樣行割禮,才能有分於神對亞伯拉罕後裔的應許。(3節)這句話總結了真信徒的兩個特徵:1.他們是[以神的靈來敬拜],不是用身體上的記號作[立約的證據],不是靠肉體做出一些宗教的行為,而是靠[耶穌基督之靈的幫助](1:19)來經歷神。2.人若[在基督耶穌裡誇口],自然就[不靠著肉體]的行為和努力。4-6節是保羅信主之前的自畫像。那時,他和猶太假師傅一樣[靠肉體](4節)相信自我奮鬥,對自己的敬虔充滿把握,在七個方面比那些自以為高人一等的假師傅更有可誇耀的優越之處。在先天的背景上,保羅具備四個身分優勢:1.他[第八天受割禮](5節)。2.他是[以色列族](5節)生來就是被神揀選的選民,擁有純正的亞伯拉罕後裔家譜。3.他屬於[便雅憫支派](5節)比北方的十個支派對神更忠心。4.他是[希伯來人所生的希伯來人](5節)並沒有希臘化。在後天的努力上,保羅有三項個人成就:1.他是個捍衛律法的[法利賽人](5節)。[法利賽人]是猶太教中最嚴謹的一個派系(徒26:5),他們是解釋律法的權威,掌控會堂,得到大多數猶太人的支持。2.他是個[熱心](6節)的法利賽精英,師出名門(徒22:3)比許多同齡人更有長進。3.他是個令人滿意的律法主義者,依照法利賽人的標準嚴格遵守律法。如果那就算[律法上的義](6節)的話,他是[無可指摘](6節)的。7-11節是保羅信主之後生命的四個翻轉。他的整個生命都是圍繞著基督,為了認識基督,稱義(9節),成聖(10節),得榮耀(11節),都是在基督裡面。1.價值觀的翻轉(7節):[有益的]和[有損的],原文是商業記帳的術語[收益kerdos]和[虧損zemia]。保羅把自己的優勢和成就與基督一起放在資產負債表上比較以後,發現自己一切的優勢(5-6節)都被歸類為虧損或負債,總和小於等於零;只有屬於基督的一切才是收益或資產,具有無限的價值。2.世界觀的翻轉: [萬事]就是世界上每一件會鼓勵人靠肉體的事物,不只是缺點,罪惡和一切讓人羞恥的事物,;不只是屬世的成功,更包括屬靈的成就。3.行為的翻轉(8b-9節):[糞土]原文的意思是[垃圾,排泄物,廚餘],只配丟到外面餵狗;人若抓住[糞土]不放,就成了[犬類](2節)。腓立比的羅馬公共廁所是當地重要的公共設施,[糞土]的比喻,能讓腓立比人的印象非常深刻。[得著基督]是用商業用語來表達[認識我主基督耶穌];這種認識不只是理性和知識上的認識,而且是實際與基督親密相交的經驗。保羅並不是說[萬事]本身都是[糞土],而是說與[得著基督]相比,它們都應被[看作糞土]。4.人生觀的翻轉:[從神而來的義]使人與神恢復了正確的關係,從而可以[使我認識基督,曉得祂復活的大能,並且曉得和祂一同受苦,效法祂的死,或者我也得以從死裡復活](10-11節)。 思想:凡是我們不肯丟棄的次好,都會在我們心中代替上好;無法真正[認識我主基督耶穌]。人生最終極的問題,就是在審判的時候,能否被神看為正確,蒙神接納。[認識基督][得著基督]是每個信徒的人生目標。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使我們人生能夠認識基督,更能得著基督,生命中真的有很多讓我們很想擁有,很想得著的事情,但願主你光照我們,使我們明白主你是我們生命的至寶。阿們!
腓立比書 3:1-11
Related Post
腓立比書 1:27-30腓立比書 1:27-30
第1節 [所以]與1:27銜接,表明信徒若要[同有一個心志,站立得穩,齊心努力]教會就應當合一。[你們要意念相同,愛心相同,有一樣的心思,有一樣的意念](2節),這裡列出了教會合一的三種表現。3-4節根據第2節的原則,進一步提出勸勉:一.從反面來說,是[凡事不可結黨,不可貪圖虛浮的榮耀](3a)。[結黨]可譯為[自私的野心];[自私的野心]和[虛浮的榮耀],都是教會合一的仇敵。[虛浮的榮耀]直譯是[空洞的榮耀]就是沒有生命實際,言過其實的虛榮。任何倚靠改善外表就可以得到的榮耀,如名利,地位,成就感,都是轉眼即逝的虛幻假象,會在教會裡造成[嫉妒紛爭](1:15)。二.從正面來說,是[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3b)。[強huperecho]原文的意思是[高過,超過,優於],在新約中使用了五次,其中三次都在本信(2:3;3:8;4:7)。[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意思是[各人看別人比自己重要]。[謙卑]不是自我節制的修養,不是故作謙虛的裝假,也不是膽小怕事的懦弱,而是認清自己的敗壞和有限;古希臘的文化譴責驕傲,卻鄙視謙卑。驕傲就是人假裝自己是神,試圖成為神(創3:5);當一個人自以為最公義,最聖潔,最博愛,最謙卑的時候,就是最像撒但的時候。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4節)[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5節),直譯是[你們應當有這樣的思想,這也是基督耶穌的思想]。保羅所要求的[意念相同,有一樣的心思](2節),就是[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6-11節是一首[基督頌],6-8節描寫基督的降卑,主角是聖子;9-11節描寫基督的升高,主角是聖父。為了理解什麼是[基督耶穌的心],明白祂的降卑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我們首先需要知道基督是誰: [祂本有神的形象]意味著基督在道成肉身之前的本質,樣式和存在方式都[與神同等],具有同等的永恆性和神性。[強奪的harpagmos]原文在聖經中只出現在這裡,本意是[被搶奪的東西],在古希臘文學中並不常見,可以引申為十多種意思;表示任何被搶奪,抓住,擁抱或珍惜的東西。 [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意思是基督沒有抓住自己擁有的地位,當作可以被自私地利用的優勢或珍寶。神子基督[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象,成為人的樣式](7節)基督的神性不是靠抓住自己的地位來證明,而是用道成肉身來彰顯:[反倒虛己],直譯是[反而倒空自己](新譯本)。基督並沒有從自己裡面倒掉任何東西,而是[將命傾倒](賽53:12)完全倒出了自己;祂並沒有放棄任何神性,而是自我限制了神性的特權和榮耀。[取了奴僕的形象,成為人的樣式],是基督倒空自己的方法;祂的[虛己]不是靠著減少,而是藉著增加。奴僕的形象]是人類的權利被剝奪的極限,是與[神的形象]完全相反的另一個極端。 [成為人的樣式]顯示耶穌基督是完全的人,與全人類認同,具有人性的一切的軟弱和限制(來2:7,14)。神子基督選擇[成為人的樣式]的後果,是[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8節)。[既有人的樣子]意思是在接觸過祂的人看來,耶穌和別人沒有什麼兩樣(可6:3);祂像人一樣活著,因為祂的確確就是一個人。[就自己卑微]與[反倒虛己]平行,這是先知以賽亞所預言的耶和華僕人的形象(賽52: 14)。[存心順服],這是表示聖子和聖父的關係-子順服父的旨意(約10:17-18)。[且死在十字架上],代表降卑到最低,順服到極致。十字架不是一種英勇,崇高的死法,而是羅馬帝國最殘酷,最恥辱,最不光彩的死刑,是用來處死叛亂者和[奴僕]的。[所以](9a)父神就照著自己所預言的(賽52:13); [將祂升為至高](9b)不是對基督捨己,順服的獎賞或補償,而是為基督伸冤,向世人證明那位被釘十字架的耶穌,就是當被高舉的基督。[又賜給祂超乎萬名之上的名](9c)就是[主耶穌基督]。(10-11節)意味著承認基督的神性和主權,承認祂就是那位宣告[萬膝必向我跪拜,萬口必憑我起誓](賽45:23)的神。當時,羅馬帝國的臣民都口稱[凱撒是主],並且逼迫教會;將來,他們將口稱[耶穌基督為主]; [使榮耀歸與父神](11b),意味著基督的升高,不是獲得了一個以前沒有的新地位。 思想:信徒的謙卑,也是生命豐盛的展現。因為神是全知的,基督知道父神必然會成就一切。信徒的順服,也是對神信心的展現。因此,信徒應當效法基督,使榮耀歸與父神。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的人生,你的降卑,你的受苦,你的捨己都是我們生命的動法,是我們生命的出路,求主每日以你的生命引導我們,走在以主的心為心的生命。阿們!
腓立比書 2:12-30腓立比書 2:12-30
12-18節的每一條勸勉都與1:27-2:4中的內容平行。這是保羅在闡明[基督耶穌的心](5節)之後(5-11節)對1:27-2:4的勸勉作進一步的補充;教導的重點不是個人的品行,而是教會的合一。12-13節從天上回到地上[這樣看來](12節)和[順服](12節)這兩個詞組,把12-18節的勸勉與5-11節基督的榜樣連結起來。[恐懼戰兢]代表在神面前敬畏順服的態度,意味著不敢輕忽懈怠地被動等待,是因為無論是立志還是行事,神都是原因;正在我們心裡運行(13節),激勵我們服事祂。為了避免讀者誤以為要靠自己[做成你們得救的工夫],保羅立刻指出人做工,是因為神做工;人的工作是神工作的效果,神的工作是人工作的原因。14-16節以否定的語氣禁止信徒[發怨言,起爭論](14節)在基督的身體裡成就神的美意。[發怨言]表面上是對人,實際上是對神(民16:11)。人若對神沒有信心,不肯順服,凡事就只看見環境,卻看不見神在背後的手,所以才會像以色列人在曠野一樣發怨言。[起爭論]並不是爭論怎樣才能成就神的美意,而是出於[自私的野心](3節)這都不是[神在你們心裡運行](13節)結果。[你們顯在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將生命的道表明出來](15-16節)教會在黑暗的世界中[好像明光照耀]不是靠獻愛心,搞慈善,也不是靠教訓人,指責人,而是用身體合一的見證,[將生命的道表明出來]。肢體的生命裡先有光,身體才能像[明光照耀];而[光]在人面前的可見標誌,就是不會和世人一樣[發怨言,起爭論]。17-18節以肯定的語氣鼓勵信徒[一同喜樂](17節),因為喜樂是神在心裡運行的標記;如奠祭的酒代表喜樂,保羅在死亡面前也有極大的喜樂(18節。2:19:30的主題是[效法基督的榜樣],這是本信交錯對稱結構的中心。保羅列舉了提摩太和以巴弗提的榜樣,幫助腓立比人理解什麼是[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5節)。保羅所推薦的這兩位基督僕人,也當成為我們服事基督的模範。提摩太是效法基督的虛己,完全順服,沒有私心的榜樣(19-24節):1.正如聖子完全順服聖父,領受父神的差遣。提摩太也完全順服保羅,總是作為保羅的使者到處奔波(19節;徒19:22)。2.正如聖子與父神[同等]提摩太也與保羅[同心](20)。3.正如主耶穌取悅天父,提摩太服事保羅的態度也[像兒子待父親一樣](22節)。[別人都求自己的事,不求耶穌基督的事](21節)指保羅周圍其他可以去腓立比的人動機不純(1:15,17)。只有提摩太做到了[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4節);保羅是提摩太屬靈的父親,提摩太則像兒子一樣與他親密同工。保羅此時可能即將出庭,需要提摩太在他身邊,定案之後再派他去腓立比(23節)。他也可能蒙了啟示,相信自己不久後也能獲釋(24節)。而且可能在獲釋之後,的確重新訪問了腓立比。以巴弗提是效法基督,[存心順服,以至於死](8節)的榜樣:以巴弗提也[為做基督的工夫,幾乎至死,不顧性命](30節)。[以巴弗提]可能是本信的信使,腓立比教會派他來供應,服事保羅(4:18)。古羅馬並不長期監禁犯人,對犯人的懲罰是罰款,勞役和處死。監獄不是長期監禁犯人的地方,而是犯人等候受刑的地方,生活條件非常惡劣,囚犯必須負責自己的飯食。從腓立比到羅馬,水陸行程大約一千三百公里,以巴弗提可能途中患了重病,但不顧病情繼續趕路,差一點喪了命(30節)。這個消息傳回腓立比,讓他們非常擔憂,這使以巴弗提非常難過,因為他也不願讓弟兄掛心。神允許以巴弗提生此重病,又親自醫治了他,使他與保羅[一同得恩](1:7),更深地經歷了神的[憐憫]。保羅曾經行過醫治的神蹟(徒19:12)卻不能行在以巴弗提的身上,免得自己不要[憂上加憂]。可見,醫治與否完全是出於神的恩典和計劃,既不是人的[屬靈技能],也不是禱告苦求的結果。腓立比人掛念保羅,又掛念以巴弗提;以巴弗提掛念腓立比人,保羅也掛念腓立比人,他們這樣彼此掛念,正顯明在基督的身體裡[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4節)。以巴弗提[為了基督的工作,冒著生命的危險,差一點喪了命],這樣的自我犧牲,正是每一個信徒效法基督的榜樣。 思想:保羅在本信中一直強調喜樂,但也坦率地承認自己曾經[憂上加憂],表明他所說的喜樂不是感情冷漠,無動於衷。在基督裡的喜樂,並不否定生命中的悲慘會導致真正的悲哀。是因上主不斷藉著我們身邊不少捨己的關係,讓我們生命不斷以基督的心為心。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讓我們生命經歷不少身邊捨己的榜樣與關係,這一切都深信是你美善的安排,使我們更深明白以基督心為心的生命,求主使我們活明光照耀的生活。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