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2節是禱告的內容,闡明了信徒屬靈生命成長的道路。保羅透過以巴弗的報告,已經確信歌羅西人重生得救(4-8節)。他們已經有了信心,愛心,盼望和恩典(4-6節),並且[循規蹈矩,信基督的心也堅固](2:5)還需要禱告什麼呢?但敬虔的信徒也會面臨敬虔的危機,也可能會被引誘到基督之外尋找敬虔之道。所以保羅說:[因此,我們自從聽見的日子,也就為你們不住地禱告祈求,願你們在一切屬靈的智慧悟性上,滿心知道神的旨意](9節)。[滿心知道神的旨意]不只是知道知識,而且需要運用[一切屬靈的智慧悟性],在實際生活的各個方面作出正確的抉擇。[智慧sophia][悟性sunesis]是本信的第二個關鍵詞,原文出現了8次(sophia:1:9,28;2:3,23;3:16;4:5。sunesis:199;2:2 )。[滿心知道神的旨意]不但要認識福音[真知道神恩惠](6節)更需要真正認識基督的位格和工作(13-23節)。信徒若是[滿心知道神的旨意]就能分辨各種冒牌摻假,花樣百出的謬誤。[滿心知道神的旨意]不是為了研究神學,教導別人,而是為了使自己[行事為人對得起主,凡事蒙祂喜悅](10節)。[行事為人對得起主]並不是讓人憑良心做事情。人以為[對得起主]的事情,也許只是滿足自己的屬靈感覺,為了自我實現,心安理得。10-12節的原文用了四個分詞,詳細解釋什麼是[行事為人對得起主,凡事蒙祂喜悅]:多結果子:我們對神旨意的認識,必然會影響我們的行為(太七16-17),使我們[在一切善事上結果子](10節)。人若聽道而不行道,說明裡面並沒有重生的生命,對於屬靈成長沒有任何益處。[結果子karpophoreo]原文和6節的[結果karpophoreo]是同一個詞,顯示善行是福音在信徒生命中的果效。多認識神:信徒越是多[在一切善事上結果子]就越會從經歷中[漸漸地多知道神](10節),更深地明白[神的旨意]。遵行神的旨意,是認識神的階梯;認識神,是遵行神旨意的回報。一步一個台階,生命才能成長。信徒的[行事為人]若不是按著[神的旨意]去做,就會靠著肉體,順著肉體,專挑容易的,擅長的去做,結果是自以為義,總覺得自己很對得起主,別人很對不起主。[漸漸地多auxano]原文和第6節的[增長auxano]是同一個詞,表示對神認識的增長,也是福音在信徒生命中的果效。力上加力:信徒越是多認識神,就越能經歷神的權能和榮耀[照祂榮耀的權能,得以在各樣的力上加力](11節)。 [力上加力]的目的,不是為了醫病趕鬼,施行神蹟,而是[好叫你們凡事歡歡喜喜地忍耐寬容](11節)。滿心感謝:12節表示信徒越是[忍耐寬容]就越發現自己無法靠肉體[忍耐寬容],也越承認自己不配得著天上的永恆基業。但父神已經藉著祂的[榮耀的權能],為我們提供了得救,得勝,得贖所需的一切,使我們有資格[與眾聖徒在光明中分享基業],我們不需要到基督之外尋求任何幫助。1 3-23節整體是一個完整的交錯對稱結構:13-14節呼應《出埃及記》6:6-8,引用以色列人出埃及,進迦南的經歷,描述神對新約信徒的救贖工作,正如保羅自己得救的經歷(徒26:12- 18)。過去,神如何施行神蹟,將以色列人從埃及的奴役下拯救出來(出6:6)把他們帶進迦南應許之地;如今,神也照樣用祂[榮耀的權能](11節),[救了我們脫離黑暗的權勢,把我們遷到祂愛子的國裡](13節),接受基督合法權柄的管理。保羅刻意只說[黑暗的權勢]而不是[黑暗的國度],因為[黑暗的權勢]只是一個混亂無序的叛亂團體,完全無法與[愛子的國]相提並論。神[愛子的國]這個國度有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基督復活開始,到[祂來的時候](林前15:23);第二階段是[末期到了,那時基督既將一切執政的,掌權的,有能的都毀滅了,就把國交與父神](林前15:24),那時,神將使萬物復興,愛子的國將來要統治全地。在古代中東,當一國的君王打敗另一個國家後,常常強迫戰敗國的人民遷到其他地方居住。我們信主前都活在黑暗裡,信主後的肉體也習慣停留在黑暗裡。因此,神也強迫被揀選的人[脫離黑暗],遷到基督光明的國度。[遷到祂愛子的國裡],不是根據人的主動的選擇,完全是根據神的揀選和恩典;勝過[脫離黑暗的權勢],也不是出於人的能力,完全是出於神的權能和工作。 思想:人從來都不是絕對自由的個體,不是在這個權柄之下,就是在那權柄之下。在得救之前,是被罪捆綁在反叛的黑暗權勢下;得救以後,要接受合法的君王權柄。我們每日有否願意接受基督君王的權柄管理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的救贖,讓我們能從黑暗的權勢遷到你的國度,你是基督,是統管萬有的主,願我們的生命每日都樂意被你管理,引導。阿們!
歌羅西書 1:9-14
Related Post
歌羅西書 2:16-23歌羅西書 2:16-23
16-19節提醒[拒絕兩種虛假]與第8節提醒[謹慎兩種異端]前後呼應。保羅在闡述了為什麼要[在基督裡面](9節)以後,回到假師傅的謬誤本身,用兩個[不可讓人](16,18節),揭露了假師傅的兩種虛假屬靈。第一種虛假的屬靈,是形式主義(16-17節)。基督已經[解除一切執政者,掌權者的權勢了](15節)信徒不必再回到律法的權勢之下[所以,不拘在飲食上,或節期,月朔,安息日都不可讓人論斷你們](16)。[飲食]包括舊約的飲食條例;[節期]包括每年的猶太節慶; [月朔]指陰曆每月初一;[安息日]指七日的第七日。但歌羅西的假師傅並非純粹的猶太教(17節)這些很可能摻雜了異教的觀念(18節)是一種混合主義的大雜燴。[論斷你們]指假師傅其實是在代替神來審判人(羅14:10)。即使是舊約中的禮儀,也只是預表基督的[後事的影兒;那形體卻是基督](17節)。我們[既然接受了主基督耶穌,就當遵祂而行](6節),不必捨本逐末,繼續拘守猶太教或混合宗教的規條。第二種虛假的屬靈,是神秘主義(18-19節)。18-19節表示這等人拘泥在所見過的幻象,隨著自己的慾望無故地自高自大,不緊隨元首。這些人[藉著故作謙虛和敬拜天使奪去你們的獎賞]指當時的某種宗教混合做法,或是用苦修操練來引發異像,或是召喚天使保護自己脫離邪靈,或是試圖用所謂[天使的語言](林前13:1)加入天使的敬拜。這種假謙虛表面屬靈,實際上是在展現自己的優越感,會誘使信徒偏離基督(腓3:14),就像在競技場上被裁判奪去[獎賞]。這些人[拘泥在所見過的幻象]喋喋不休地誇耀自己的神秘經歷。他們自以為高明,但只是冥想中的幻象,甚至可能與邪靈相交,[離棄真道,聽從那引誘人的邪靈和鬼魔的道理](提前4:1)。這些人[隨著自己的慾望無故地自高自大,不緊隨元首]自以為屬靈,其實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屬靈感覺;不但不謙虛,反而為毫無意義的事情自高自大。人若因著自己的屬靈特權而輕看別人,因著自己的屬靈經驗而斥責別人不尋求,因著自己的屬靈層次程度而苛責別人不長進,這些做法本身就不屬靈,只是自我肉體的驕傲本相,只能證明自己已經與基督脫[不緊隨元首]用其他的人,事,物代替了基督。19表示一個人是否屬靈,不在於是否謹守清規律(16-17節)也不在於是否經歷神秘經驗(19a)而在於是否與基督有生命的連結,在基督裡生根建造(7節)。真正屬靈的生命成長,是教會[由於祂全身藉著關節筋絡才得到滋養],而不是個別肢體的自我膨脹;是肢體之間的[互聯],而不是個別肢體的自命不凡(弗4:15-16);是[靠神所賜的成長而成長],而不是靠肉體的努力[自高自大]。20-21節表示信徒與基督同死的時候,已經從[世上粗淺的學說]和[基本的原則]釋放出來了,為什麼還允許自己被假師傅的清規戒律任意指揮呢?之所以說這些貌似屬靈的規條[仍像生活在世俗中一樣],因為[這都是照人所吩咐,所教導的](22a),表面上是遵行神的律法,其實是斷章取義,自我發明的人造宗教(可7:6-7)。這些規則所涉及的[這一切東西,一經使用,就都朽壞了](22節),對屬靈的生命並沒有真正的影響(可7:18-19)。 (23節)指出只是陶醉在得勝的感覺裡,自娛自樂。[私意崇拜]可能與[敬拜天使](18)有關。[自表謙卑]可能指敬拜中的跪拜,禁食等苦修方式。倚靠思想意志,苦修操練來控制自己的身體,不但符合人的常情,而且有具體的操作規範,所以很吸引人,但[在克制肉體的情慾上是毫無功效]。因為禁慾並不能使情慾消失,縱慾也不能使情慾停止;人越禁止貪念,貪念越要出來;人越禁止私慾,私慾越要找出口;人越[自表謙卑],內心越發驕傲;人越[苦待己身],肉體越被餵養。 思想:凡是使人偏離基督[不持定元首](19節)的[屬靈操練],都沒有任何屬靈的益處。一旦這些規條本身成為目標,或者被當作獲得屬靈能力的手段,反而成了屬靈生命的絆腳石。我們有否只被宗教的規條代替與主的關係呢?
歌羅西書 4:10-18歌羅西書 4:10-18
[亞裡達古](10節)是來自帖撒羅尼迦的馬其頓人,他曾在保羅第三次宣教旅程中與保羅一同在以弗所事奉。保羅剛說完[必須往羅馬去看看](徒19:21),亞裡達古就出現了:他出現在以弗所騷亂的戲園(徒19:29),出現在前往耶路撒冷的路上(徒20:4),出現在地中海的風浪中(徒27:2),出現在羅馬的監牢裡(西4:10)。主不但自己安排天使與保羅同行(徒19:23),也安排弟兄一路陪伴。使命需要同工之間的彼此配搭,彼此激勵;在患難中同行的弟兄,乃是主的恩典和安慰。[巴拿巴的表哥馬可](10)可能是《馬可福音》的作者,他參與了保羅第一次宣教旅程(徒13:5) ,但中途退出(徒13:13);在保羅第二次宣教旅程出發之前,保羅因他的緣故和巴拿巴爭論,導致二人分開(徒15:36-39)。經過多年,馬可早已重得保羅的接納與賞識,成為保羅的得力助手(提後4:11)。[耶數](11節)原文是[耶穌],中文聖經改譯此名,以便與主耶穌有所區分。 [猶士都](11節)是他的羅馬名字。[奉割禮的人](11節)指猶太信徒,保羅的同工大都是外邦信徒,被囚期間只有亞裡達古,馬可,耶數等三位猶太同工。[以巴弗](12節)是原先在歌羅西傳道(1:7-8)的人。[你們那裡的人](12節)指他來自歌羅西。他為歌羅西教會的禱告,是[在神一切的旨意上得以完全,信心充足,能站立得穩](12節),暗示以巴弗擔心歌羅西人可能被假師傅迷惑。[老底嘉並希拉坡里](13節)是兩個距離歌羅西十多公里的城市,比歌羅西更繁榮。[醫生路加](14節)就是《路加福音》和《使徒行傳》的作者。[底馬](14節)是保羅的同工(門24)後來因貪愛世界而離棄了保羅(提後4:10)。[寧法](15節)是一位姊妹,老底嘉的教會可能在她家聚會。初期教會沒有幾百,上千人的大聚會,通常是二,三十人擠在某位信徒的家中一起用飯,彼此親密相交,沒有角落可以隱藏。一個地方教會可能分為好幾個家庭教會(羅16:5,14,15)。新約時代的家庭成員也包括屬於主人的奴僕,僱工,親友(徒10:24),全家歸主的現象(徒11:14)與初期教會在家中聚會的方式有直接關係。能夠開放家庭作為教會聚會場所的信徒,在經濟基礎,人生經驗和信仰程度上相對較成熟,所以往往成為教會天然的領袖。家庭教會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但也存在容易分門結黨(林前1:10-17),難以執行紀律(林前5:1-8)信仰參差不齊的缺陷。在保羅的宣教旅程中,無論是在會堂(徒18:4),在家裡(徒18:7),或在推喇奴的學房(徒19:9)聚會,都是因時,因地制宜。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實際。[從老底嘉來的書信](16節)可能就是《以弗所書》。初期教會還沒有成文的新約聖經,使徒們的書信在眾教會之間傳閱,抄錄,為教會建立根基(林前3:10-11)。[亞基布](17節)是腓利門的兒子(門2)。在以巴弗滯留羅馬期間,可能把牧養歌羅西教會的責任交給了他,所以保羅特別囑咐他[務要謹慎,盡你從主所受的職分](17節)注意防備異端。保羅的書信大部分是自己口述,由別人代筆(羅16:22),結尾由保羅親筆問安(林前16:21;帖後3:17;門19)。保羅請歌羅西人記念他的捆鎖,也提醒他們:傳道者的鎖鏈並不能捆綁神的道(3節)。本信以恩惠開始(1:2),又以恩惠結束(4:18)。當教會面臨異端威脅的時候,最好的做法不是辯論,紛爭,靠肉體糾正肉體(2:23),而是仰望神的恩典持續運行在我們中間,使我們能[循規蹈矩,信基督的心也堅固](2:5)。 思想:從保羅的書信中,無論是在監獄中,在宣教的旅程中,他都不是獨自面對,他明白神榮耀的工作是教會的群體,強如保羅的屬靈人都需要同工,需要代禱,需要支持,我們又有否意在這天路中成為別人的同行者,更願意別人與你同行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永遠在我們生命中,陪伴我們,支持我們,更藉著身邊的人,成為我們生命的天使,求主讓我們明白天路中,不單需要主你,也需要身體的弟兄姊妹,同行者。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