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撒羅尼迦前書 帖撒羅尼迦前書 3:1-4

帖撒羅尼迦前書 3:1-4

1-2節是延續2:17-20的思路。帖撒羅尼迦信徒向地方官出具的保狀只包括保羅和西拉(徒17:5-9)不包括提摩太,所以他們決定讓西拉留在庇哩亞,提摩太前到帖撒羅尼迦[堅固,勸勉]初信者,而保羅獨自前往雅典(徒17:14)。保羅非常清楚,人的得救取決於神的憐憫和揀選(1:4);但也正因為他相信神的預定,所以才對神所交託的使命懷有強烈的責任感。保羅不會隨口說:[如果他們真的是被預定的,神自己會負責保守他們堅忍到底。]因為真正的預定論者,不會躺倒聽天由命,而是更有信心,更加火熱地承擔起神所預定的責任(徒18:9-11)甚至[不能再忍耐](1,5節)。真正具有父母心腸的傳道者(2:7,11)必然是負責任的傳道者。他們不但會把人帶信主,也會繼續[把各人在基督裡完完全全地引到神面前](西1:28);不但會在禱告中把人交託給神,也會積極地[堅固,勸勉]人;不但會盡責任去[堅固,勸勉]也要知道[堅固,勸勉]的果效完全在於神的道在人心中的運行(2:13)。[基督福音]也就是[神的福音](2:2,8,9)[主耶穌的福音](帖後1:8) [我們的福音]1:5)。使徒們派提摩太堅固帖撒羅尼迦人的目的,是[免得有人被諸般患難搖動](3a)。雖然這些初信者心裡早有準備(4節)但實際面臨患難的時候,又是另一件事。雖然真理是簡單的,但人心是詭詐的,生活是複雜的,仇敵是狡猾的,從知道到行道,從頭腦到心靈,還有一段漫長的距離。(3節) [因為你們自己知道,我們受患難原是命定的]表明保羅在帶他們信主的時候,已經對[受患難]的問題有過清楚的教導(4節),現在只是提醒他們。信徒[受患難原是命定的]並非偶然的意外,而是生命成長的必經之路,所以不必奇怪驚慌(提後3:12)。信徒為義受患難,並不是因為自己做錯了什麼,也不是因為失去了神的恩典,而是證明他們是被揀選蒙恩的人,[因為你們蒙恩,不但得以信服基督,並要為祂受苦](腓1:29)。信徒重生得救之後,不但不會從此生活輕鬆,一帆風順,而且往往發現自己成了世人毀謗和排斥的對象(彼前4:4),這正是我們站在神一邊、配得神國度的記號(帖後1:4-5)。當暴風雨來臨的時候,撒但是為了把我們吹走,神卻是為了讓我們站得更穩固;撒但是為了得著我們(路22:31),神卻是為了拆毀和重建我們,讓我們與基督一同受苦,也與祂一同得榮耀(羅8:17)。第4節表示是一種負責任的傳福音態度。保羅總是在宣告福音好消息的時候,也預告必有的患難(腓1:29)把真理講得清楚,全備,讓[神的道]自己運行在[信主的人心中](2:13)。他從來不會只說[積極,正面]的話,也不會把信徒的挫折患難歸咎於缺乏信心,被神管教,而是勸勉信徒為[受患難]做準備。帖撒羅尼迦人預先得知將有患難,也知道神不會每次都立刻救我們脫離苦難,但卻會在苦難中與我們同在。這樣,當患難來臨的時候,正好說明他們所領受的實在是神的道2:13),所以也能安下心來,在一切患難中仰望神、在各種難處中[靠主站立得穩] (8節)。思想:今天,或許當我們傳福音對[必受患難]的事實難以啟齒,擔心[消極、負面]的話會把初信者嚇跑,或許只是想[討人喜歡](2:4)。但這樣的傳道只會吸引追求福氣,健康,財富,成功的拜偶像者,失去了福音的能力(羅1:16)。我們有否明白信仰就是與主同甘共苦的生命,而不是趨吉避凶的信仰呢? 祈禱:親愛主,你帶給我們的是大能的福音,使我們生命能改變,更使我們生命與你結連,與你一共面對人生,是主你樂意與我們過著同甘共苦的經歷。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帖撒羅尼迦前書 3:5-13帖撒羅尼迦前書 3:5-13

(5節)指保羅擔心這些初信者的信心會被撒但攻擊。撒但攻擊的重點不是人的身體,乃是人的[信心](5節),從起初[誘惑人]的方法,就是利用一切機會削弱人對神的信心(創3:1)。保羅不擔心蒙揀選的人會失去救恩(1:4),但他們很可能會在難處中信心動搖,在環境中離開神的旨意,使傳道人的勞苦歸於徒然,而不是他們的信心歸於徒然。[但提摩太剛才從你們那裡回來](6節),指回到哥林多(徒18:5)。[報好消息euaggelizo]的原文就是[傳福音euaggelizo](路4:18)對保羅而言[信心與愛心的好消息](6節)就是真實的[基督福音](2節)。此時,保羅正在哥林多遭遇猶太人的[抗拒,毀謗](徒18:6)進入歐洲以後,在腓立比,帖撒羅尼迦,庇哩亞,雅典和哥林多連續遭遇的[一切困苦患難](7節)如此之大,以致[又軟弱,又懼怕又甚戰兢](林前2:3),需要主親自在異像中鼓勵他[不要怕,只管講,不要閉口](徒18:9)。但是,承受了[一切困苦患難]的保羅和同工們不但用真道[堅固、勸勉](2節)了初信者,也[在一切困苦患難之中](7節)因著初信者的信心[得了安慰](7節)。第8節 [靠主站立得穩],是靠著信徒和基督之間的正確關係,而不是靠自己的能力站立。[我們就活了]指帖撒羅尼迦信徒在患難之中的[信心與愛心](6節),,所以使保羅心裡重擔脫落(1,5節)靈裡重新得力。(9節)這句話洋溢著喜樂和感恩。感恩的喜樂並不是驕傲,因為這喜樂並沒有使他們沾沾自喜,也沒有讓他們居功自傲,而是欣喜地向成就這一切的神獻上感恩。這是保羅在本信中第三次為帖撒羅尼迦教會感謝神(1:2;2:13;3:9)。(10節)這句話充滿了冷靜和忠心。11節的禱告後來蒙神應允,保羅和他的同工也多次訪問帖撒羅尼迦(徒19:22)。帖撒羅尼迦人在愛心上已經有了美好的見證(6節)但使徒卻禱告:[又願主叫你們彼此相愛的心,並愛眾人的心都能增長,充足,如同我們愛你們一樣](12節)。這禱告,對受患難的初信者來說非常重要。患難中的人有一個很大的危機,就是容易自愛卻不愛人,苛求被愛卻吝於施愛,以致因受苦而自私,因逼迫而自憐。所以,雖然帖撒羅尼迦人的愛心已經十分顯著,但保羅仍然求神叫這些初信者的愛心不斷[增長,充足],不但肢體之間要[彼此相愛],而且也要愛周圍那些還沒信主,甚至逼迫自己的[眾人]。[彼此相愛的心,並愛眾人的心]能保護信徒,使我們在[我們主耶穌同祂眾聖徒來的時候,在我們父神面前,心裡堅固,成為聖潔,無可責備](13節)。[無可責備]不是指全然無罪,完美無缺,而是指與神的關係正確,靠著基督的寶血認罪得潔淨(約壹1:8-10),所以沒有任何人能在神面前指控自己(羅8:33)。[聖潔hagiosune]意思是分離,隔開。首先[聖潔]表示神和人是分別的與罪惡是隔絕的(利11:44-45);其次[聖潔]表示人從世界被分別出來歸給神(羅12:1) 。[成為聖潔]既是神白白的恩典,也是神呼召我們的旨意和命令(4:3、7)包括兩層意義:在生命上[成為聖潔](帖後2:13),也就是生命一次[藉著聖靈得成聖潔](彼前1:21)分別為聖歸給神。生命的成聖是每個信徒在重生得救時已經完成的事實,成聖的根據是基督的寶血(來10:29)所有的信徒都是[成聖的人](徒26:18)。在生活上[成為聖潔](3:13)也就是一生持續效法基督(林後3:18),脫離罪(羅6:19);生活的成聖要到基督再來的時候才能達到完全,成聖的根據是真理。保羅並沒有禱告帖撒羅尼迦人的愛[如同基督愛你們一樣],而是[如同我們愛你們一樣]。因為傳福音的人首先應該效法基督的捨己之愛,不能只說[你們要看神,不要看人];只有讓人從自己身上看到基督,才能[不獨在乎言語,也在乎權能和聖靈,並充足的信心](1:5)。 思想:今天,我們傳揚神的道是帶著愛心,還是帶著虛假?當我們要求信徒的愛心;我們願意帶著神的愛,更願意用愛心幫助信徒[心裡堅固,成為聖潔,無可責備]呢? 祈禱:親愛主,你帶給我們的福音是神大愛的福音,因你的大愛改變我們的生命,因你大愛的福音,使我們在生命中能心裡堅固,成為聖潔,無可責備;全因主你愛的福音,願我們生命都帶出你愛而不虛假的福音。阿們!

帖撒羅尼迦前書 5:12-22帖撒羅尼迦前書 5:12-22

使徒對於初信者的第四個勸勉,是[全然成聖](12-22節),這些都是[警醒謹守](6節)的具體例子。12-13節是信徒對待教會領袖的態度。1.[敬重在你們中間勞苦的人,就是在主裡面治理你們,勸戒你們的](12節)。[勞苦,治理,勸戒]原文有同一個冠詞,顯示這是描述同一群人,也就是教會的長老們。但帖撒羅尼迦教會的長老和信徒幾乎是同時信主的,所以有些信徒對他們可能缺乏尊敬,使他們無法有效行使應有的權柄。[敬重oida]原文在本信中又被翻譯為[知道](1:4),[認識](4:5)意思是態度上的[尊敬]。2.[又因他們所做的工,用愛心格外尊重他們](13a)信徒尊重教會的領袖,不是因為他們的身份,地位,資歷或成就,而是[因他們所做的工];既是因為他們的工作是神所交託的,也是為了讓他們更能完成工作。3.[你們也要彼此和睦](13b)指信徒與教會的領袖必須和睦相處,領袖的[治理]和[勸戒]工作才能按照神的旨意[在主裡面]進行。14-15節是信徒對待彼此的態度:[警戒不守規矩的人](14b)那些懈怠的人,需要被喚醒起來做工;[不守規矩]可譯為[懶惰]。[勉勵灰心的人](14c)已經灰心喪志的人,需要被勸勉,激勵,在天路上繼續前進。[扶助軟弱的人](14d),身心陷入軟弱的人,需要被扶持,守護,學習倚靠主。[要向眾人忍耐](14e),根據上下文,忍耐的對像是以上三種信徒。我們並不能分辨出哪些是神預定得救的人,哪些不是,也不知道讓自己也陷入懶散,灰心,軟弱的試探何時來到,所以不應該驕傲自誇,給人貼上標籤,而應該存心忍耐,竭力[警戒,勸勵,扶持]別人,把結果交託給神。[要謹慎,無論是誰都不可以惡報惡](15a)在原文中[謹慎]是複數,[以惡報惡]是單數,表示教會整體要監督信徒個人的行為,不但整個教會不報復,也要留意個人不報復(羅12:17-21)。[或是彼此相待,或是待眾人,常要追求良善](15b)不但不[以惡報惡],反而要以德報怨。16-18節是信徒對待神的態度:1.[要常常喜樂](16節),這是一道命令。信徒的喜樂是根據與神的正常關係;這種喜樂與處境無關,甚至能[在大難之中,蒙了聖靈所賜的喜樂](1:6)。而陷入憂慮和沮喪的信徒,是因為與神的關係出了問題,不能信靠神的能力,供應和赦免。因此,使徒保羅常提醒我們要喜樂(腓3:1),靠著主的恩典和能力,學習在喜樂中與憂患共存(羅5:3)。在希臘文新約聖經裡[要常常喜樂]是最短的一節。2.[不住地禱告](17節)指不但要有規律地禱告,而且要以禱告的精神從事日常一切活動,與神保持親密相交(約15:4-7)。保羅的書信中常插進禱告,表示他就是以禱告的態度來寫信。3.[凡事謝恩](18節)指在一切環境中向神謝恩,在一切大事和小事,好事和壞事上都感謝神,因為我們知道祂在掌管一切。[常常喜樂,不住地禱告,凡事謝恩],這是神向每個信徒[所定的旨意](18節),是信徒在[在基督耶穌裡](18節)可以活出來的正常生活。禱告不但是信徒的責任,更是信徒的喜樂。19-22節是信徒對待聖靈的態度:1.[不要消滅聖靈的感動](19節)聖靈就像火焰(賽4:4)溫暖人心,啟迪思想,並且使人剛強。但信徒卻有可能抗拒聖靈的工作;我們若常常[順著聖靈而行](加五16),聖靈的火就越挑越旺;我們若常[體貼肉體](羅8:5-7),聖靈的火就會漸漸熄滅。2.[不要藐視先知的講論](20節)這是[不要熄滅聖靈]的具體例子。當時可能有許多關於基督再來的預言,許多假先知的預言落空,導致有些信徒[藐視先知的講論],結果[消滅聖靈的感動]。 [先知的講論]不是為了滿足人的好奇,而是為了[造就教會](林前14:3-4)。如果我們輕看讀經,或把任何人的意見放在與聖經同等的地位,就是在[藐視先知的講論]。3.[但要凡事察驗;善美的要持守,各樣的惡事要禁戒不做](21-22節)。信徒不可[藐視先知的講論],但不能只聽道,還要[凡事察驗],把[先知的講論]與聖經做比較,若發現是符合聖經的[善美的]事,就要[持守]。若發現是不合聖經的[各樣的惡事],就要[禁戒不做]。[善美]只有一種,就是基督,但[惡事]卻是形形色色,各式各樣。 思想:撒但會把[各樣的惡事]打扮得很屬靈,用假先知,假方言,假神醫和假冒的[聖靈的感動]來引誘我們。因此,我們每日都要[慎思明辨],根據聖經在生命中活出[常常喜樂,不住地禱告,凡事謝恩]神美善的事。 祈禱:親愛主,因著你的愛使我們心裡能常常喜樂,因著對主你的信靠,我們能夠不住的禱告,因著主你賜予的盼望使我們凡事謝恩。求主使我們每日都謹守聖經,活出主你的話。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