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撒羅尼迦前書 帖撒羅尼迦前書 2:11-20

帖撒羅尼迦前書 2:11-20

傳道人的工作,不但要像溫柔的母親那樣乳養孩子,無私地用福音和生命供應信徒(7-8節);還要像嚴格的父親那樣管教兒女[勸勉,安慰,囑咐](11節)信徒,使他們[行事對得起](12節)神,符合神兒女的形象。神對信徒的最高要求,是要我們[行事對得起]祂。[對得起]神,不是傳一點福音,搞一點活動,為神做一點什麼,這些只能彌補自己的愧疚感,並不能[對得起]神。真正的[行事對得起]神,是[行事為人與基督的福音相稱](腓1:27)。[進祂國,得祂榮耀](12節)是神呼召人的目的;[得祂榮耀]就是在基督的身上得榮耀(帖後1:12)。13節這是保羅在本信中第二次為帖撒羅尼迦教會感謝神1:2;2:13;3:9)。在多元宗教,哲學流行的帖撒羅尼迦,人若能[不以為這是人的道,而以為這確實是神的道],證明他們已經體會到[神的道]在自己心中運行,產生了改變生命的果效。這再一次駁斥了反對者的攻擊(3節)。改變生命的果效,不是根據傳道者的努力,口才和學問,也不是根據聽道者的聰明,感動和決定,而是根據神自己的[揀選](1:4)。14節表示信徒[受患難原是命定的](3:3),並非偶然的意外事件,而是生命成長的必經之路,所以不必奇怪驚慌(約16:33)。信徒為義受患難,並不是因為自己做錯了什麼,也不是因為失去了神的恩典,而是證明他們是被揀選蒙恩的人。14-15節中的[猶太人],並不是指猶太民族,而是指不信的猶太人。保羅並非反猶太主義者,他自己就是猶太人[猶太地區神的各教會]也都是猶太人。15-16節表示動手釘死主耶穌的是羅馬人,但卻是出於猶太教領袖們的堅持(約19:10-15)。他們的祖先也殺害了許多[先知](太23:29-31,35,37)整個舊約歷史中的先知都是抵擋神的以色列人所逼迫的(徒7:52)。不信的猶太人[與眾人為敵]也就是阻撓使徒[傳道給外邦人,使他們得救]。不信者最大的危害不是自己下地獄,而是阻擋別人得救(彼前4:4)。不信的猶太人阻擋福音的後果,是害人害己,[常惡貫滿盈],直到[神的憤怒終於臨到他們身上]。[離別aporphanizo](17節),直譯是[使成為孤兒]。保羅將自己比喻為母親(7節)和父親(11節),又把帖撒羅尼迦教會比喻為孤兒,把被迫分離比喻成家庭被拆散。他詳細地解釋為何未能回到帖撒羅尼迦,很可能因為帖撒羅尼迦的反對者質疑保羅一走了之,不再關心那些初信者。[一兩次](18節)意思是[一次又一次]。[撒但阻擋了我們](18節)指保羅多次想找機會回到帖撒羅尼迦,但卻被帖撒羅尼迦的猶太人追趕而至;也可能是因為帖撒羅尼迦迦信徒交了保狀(徒17:9)擔保保羅和西拉不會再回來。撒但的阻擋最終並沒有阻止帖撒羅尼迦教會的成長,反而促使保羅寫下《帖撒羅尼迦前後書》成為歷世歷代眾教會的寶貴財富。大約六年後,保羅也親自回到馬其頓(徒二十1-3)。[冠冕](19節)原文可以指運動會中頒給得勝者的花冠,也可以指在筵席中給客人戴上的花冠,表示快樂之情。所以此處的[冠冕]不是指保羅所得的獎賞,而是指保羅[盼望]將來[我們主耶穌來的時候](19節),因著帖撒羅尼迦信徒成熟到[在祂面前站立得住](19節)的地步,因此滿有[榮耀,喜樂](20節)。19節清楚說明,保羅期待在主再來以後認出帖撒羅尼迦信徒;同樣,我們也可以期待在天上認出得救的家人朋友。 思想:今天,信徒願意作傳道者時有否只數算自己建立了多少教會的事工?帶領了多少人信主?還是願意該關心的是基督再來的時候,教會的信徒有否[在祂面前站立得住](19節),我們有否為他們作為父為母心腸的人呢? 祈禱:親愛主,你願意我們明白你的旨意就是教會,為主你建造成全每個信徒,你要的不只是他們口裡相信,而是要他們一同進到基督的身體,求主興起我們願意為主作為父為母心腸的人,愛你所愛,緊張每一個你緊張的信徒。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帖撒羅尼迦前書 5:1-11帖撒羅尼迦前書 5:1-11

(1節)指保羅沒有必要教導初信者基督何時再來的細節,信徒不應該妄加臆測,只能根據各種徵兆,知道祂再來的日子近了(太24:32-33),而最重要的是隨時警醒預備(太24:42-44)。[因為你們自己明明曉得,主的日子來到,好像夜間的賊一樣](2節)表明使徒早已教導過關於基督再來的事情,現在只是提醒他們。[主的日子]就是從主耶穌再來;舊約的[耶和華的日子](賽13:9-11)指神介入歷史,施行審判和毀滅的日子,也就是[主的日子]。[好像夜間的賊一樣]比喻基督再來的時間出乎意料,讓世人措手不及。人若斷定主到某個時候才會再來,很容易到主來之前才追求成聖,其他的時候毫不在意,這是對屬靈生命的傷害。我們應該知道,雖然基督再來是一次發生的,但對每個信徒來說,自己隨時可能會見主面,向祂交帳。基督再來的時候,特徵是:[人正說『平安穩妥』](3a),世界洋溢著信心和樂觀,巨大的災禍突然從天而降。[如同產難臨到懷胎的婦人一樣](3c)比喻那災禍將和產難一樣無法預料,突然爆發,但又像產難一樣早有陣痛作為預兆,也像產難一樣要有巨大的痛苦。[他們絕不能逃脫](3d),正如就像[懷胎的婦人]不能逃脫[產難],世界也不能逃脫神忿怒的審判。[但我們既然屬乎白晝,就應當謹守,把信和愛當作護心鏡遮胸,把得救的盼望當作頭盔戴上](8節),這是用預備作戰的羅馬士兵作比喻,解釋信徒怎樣[小心](8節)等候主來。保羅常用軍裝的比喻(羅13:12;林後6:7;10:4;弗6:13-17)但每次重點都不相同。這裡是說,既然信徒的身分是[屬乎白晝],[就應當謹守]用[信,望,愛]作為自己屬靈的保護,迎接主的再來。第一個保護,是[把信和愛當作護心鏡遮胸]。[護心鏡]是羅馬士兵用來保護胸部和背部的金屬盔甲(Lorica Segmentata),比喻信心和愛心可以保護我們的屬靈生命,[信和愛]是不可分割的兩項恩典。第二個保護,是[把得救的盼望當作頭盔戴上]。羅馬士兵的頭盔(Galea)可以有效地保護頭部,對於生存至關重要,比喻確信神早已預定我們脫離忿怒的刑罰(9節)。第9節表示信徒之所以應當[把得救的盼望當作頭盔戴上],是神所[預定]給信徒的結局,不是承受[主的日子]臨到地上的忿怒(3節),而是藉著基督[救我們脫離將來忿怒](1:10),讓我們[身體得贖](羅8:23)。[祂替我們死,叫我們無論醒著,睡著,都與祂同活](10節)這是解釋信徒怎樣[藉著我們主耶穌基督得救]。[衪替我們死]也就是保羅寫本信時在哥林多傳講的[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林前2:2)。這是保羅所傳福音的核心(2:4),在本信中不需要再作詳細解釋。[無論醒著,睡著,都與祂同活],指基督替我們死的目的,就是要我們[與祂同活],[和主永遠同在](4:17),這只取決於神的揀選(1:4),不取決於人是否警醒。 [醒著gregoreuo]原文就是第6節的[警醒],[睡著katheudo]原文就是5-6節的[睡],這兩個字在本信中只出現在這兩處。信徒之所以能[把得救的盼望當作頭盔戴上]是因為[得救的盼望]既不在於人的功德,也不在於人有多麼[警醒謹守],完全在乎神的預定(9節)和基督已經成就的救恩(10節)。這樣的得救確據,不但不會使人懈怠,反而會讓信徒更有[警醒謹守]的信心。 [所以,你們該彼此勸慰,互相建立,正如你們素常所行的](11節),不斷溫習這個好消息,每天帶著對主再來的盼望,活出[屬乎白晝]的樣式。 思想:我們面對確實主再來的事實,信徒必須[警醒謹守],但並不是遵守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的規條,並沒有明確的及格標準,所以誰也不敢自詡及格,但誰也不必憂慮不及格。只願我們在信仰的生命中每日都[警醒謹守]主的再來。 祈禱:親愛主,你的救恩讓我們不單有今生的盼望,更帶給我們永恆的指望,我們期盼主你的再來,求主使我們每日都確信你的再來,更讓我們每日都[警醒謹守]主你的再來。阿們!

帖撒羅尼迦前書 3:1-4帖撒羅尼迦前書 3:1-4

1-2節是延續2:17-20的思路。帖撒羅尼迦信徒向地方官出具的保狀只包括保羅和西拉(徒17:5-9)不包括提摩太,所以他們決定讓西拉留在庇哩亞,提摩太前到帖撒羅尼迦[堅固,勸勉]初信者,而保羅獨自前往雅典(徒17:14)。保羅非常清楚,人的得救取決於神的憐憫和揀選(1:4);但也正因為他相信神的預定,所以才對神所交託的使命懷有強烈的責任感。保羅不會隨口說:[如果他們真的是被預定的,神自己會負責保守他們堅忍到底。]因為真正的預定論者,不會躺倒聽天由命,而是更有信心,更加火熱地承擔起神所預定的責任(徒18:9-11)甚至[不能再忍耐](1,5節)。真正具有父母心腸的傳道者(2:7,11)必然是負責任的傳道者。他們不但會把人帶信主,也會繼續[把各人在基督裡完完全全地引到神面前](西1:28);不但會在禱告中把人交託給神,也會積極地[堅固,勸勉]人;不但會盡責任去[堅固,勸勉]也要知道[堅固,勸勉]的果效完全在於神的道在人心中的運行(2:13)。[基督福音]也就是[神的福音](2:2,8,9)[主耶穌的福音](帖後1:8) [我們的福音]1:5)。使徒們派提摩太堅固帖撒羅尼迦人的目的,是[免得有人被諸般患難搖動](3a)。雖然這些初信者心裡早有準備(4節)但實際面臨患難的時候,又是另一件事。雖然真理是簡單的,但人心是詭詐的,生活是複雜的,仇敵是狡猾的,從知道到行道,從頭腦到心靈,還有一段漫長的距離。(3節) [因為你們自己知道,我們受患難原是命定的]表明保羅在帶他們信主的時候,已經對[受患難]的問題有過清楚的教導(4節),現在只是提醒他們。信徒[受患難原是命定的]並非偶然的意外,而是生命成長的必經之路,所以不必奇怪驚慌(提後3:12)。信徒為義受患難,並不是因為自己做錯了什麼,也不是因為失去了神的恩典,而是證明他們是被揀選蒙恩的人,[因為你們蒙恩,不但得以信服基督,並要為祂受苦](腓1:29)。信徒重生得救之後,不但不會從此生活輕鬆,一帆風順,而且往往發現自己成了世人毀謗和排斥的對象(彼前4:4),這正是我們站在神一邊、配得神國度的記號(帖後1:4-5)。當暴風雨來臨的時候,撒但是為了把我們吹走,神卻是為了讓我們站得更穩固;撒但是為了得著我們(路22:31),神卻是為了拆毀和重建我們,讓我們與基督一同受苦,也與祂一同得榮耀(羅8:17)。第4節表示是一種負責任的傳福音態度。保羅總是在宣告福音好消息的時候,也預告必有的患難(腓1:29)把真理講得清楚,全備,讓[神的道]自己運行在[信主的人心中](2:13)。他從來不會只說[積極,正面]的話,也不會把信徒的挫折患難歸咎於缺乏信心,被神管教,而是勸勉信徒為[受患難]做準備。帖撒羅尼迦人預先得知將有患難,也知道神不會每次都立刻救我們脫離苦難,但卻會在苦難中與我們同在。這樣,當患難來臨的時候,正好說明他們所領受的實在是神的道2:13),所以也能安下心來,在一切患難中仰望神、在各種難處中[靠主站立得穩] (8節)。思想:今天,或許當我們傳福音對[必受患難]的事實難以啟齒,擔心[消極、負面]的話會把初信者嚇跑,或許只是想[討人喜歡](2:4)。但這樣的傳道只會吸引追求福氣,健康,財富,成功的拜偶像者,失去了福音的能力(羅1:16)。我們有否明白信仰就是與主同甘共苦的生命,而不是趨吉避凶的信仰呢? 祈禱:親愛主,你帶給我們的是大能的福音,使我們生命能改變,更使我們生命與你結連,與你一共面對人生,是主你樂意與我們過著同甘共苦的經歷。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