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6:10的主題是[恢復神家的秩序]與2:1-3:13[神家當有的秩序]前後呼應。保羅提出一系列具體的指示,指導提摩太如何恢復被假師傅搞亂的教會秩序。需要囑咐的內容很多,但保羅不是想到哪裡就說到哪裡,而是巧妙地組成一個交錯對稱的結構:1-5節是[假師傅是說謊之人]。保羅剛宣告教會是[真理的柱石和根基](3:15),馬上就向假師傅宣戰:[聖靈明說,在後來的時候,必有人離棄真道,聽從那引誘人的邪靈和鬼魔的道理](1節)。凡是在有福音被宣講的地方,撒但都會跟著播散異端(太13:24-25),主耶穌(可13:22)彼得(彼後3:3-4)和保羅自己(徒20:29-30)都曾如此預言,現在這些異端已經出現在教會中(西2:20-23)。[離棄真道]表示這些跟隨假師傅的人可能還是自稱基督徒,實際上早已[離棄信仰]。撒但最詭詐,最危險的伎倆,不是從外面逼迫教會,而是從裡面腐蝕[真理的柱石和根基](3:15)引誘信徒[聽從那引誘人的邪靈和鬼魔的道理]。假師傅的錯謬不是出於無心或無知,而是來自[邪靈和鬼魔]。真教會不是歲月靜好的心靈港灣,而是真理和謬誤彼此爭戰的戰場;[我們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弗6:12),而是與[天屬靈氣的惡魔爭戰](弗6:12)。[邪靈和鬼魔的道理]原文都是複數,顯示將來出現的假師傅和形形色色的謬誤很多。真理只有一個,謬誤卻層出不窮,教會要成為[真理的柱石和根基]就要不斷地[為真道打那美好的仗](6:12)。[邪靈和鬼魔的道理]不會給自己貼上謬誤的標籤,而是透過[說謊之人的假冒](2節)悄悄潛入教會。[良心麻木,假冒,說謊]是一個人墮落成假師傅的三部曲:首先,[這等人的良心如同被熱鐵烙慣了一般](2節),已經麻木,甚至烙上了撒但的印記(提後2:26)。一個人堅持錯誤的神學,往往是由於失敗的道德(弗4:19),所以必須[丟棄良心](1:19);而許多人之所以追隨假師傅,通常是想利用假師傅的謊言,為自己的惡行自圓其說。接著,良心麻木的人就會開始[假冒]。[假冒hupokrisis]原文的意思是[偽裝,演戲]假師傅在人前扮演屬靈,在人後卻是另一幅光景。因此,觀察一個教師是真是假,最好的方法就是觀察他的家庭生活(3:2-7)因為任何[假冒]都經不住時間和生活的考驗。最後,擅長假冒的人就會開始[說謊]。最高明的說謊者,是那些入戲太深,甚至把自己當作真教師的假師傅。他們口裡承認基督是主,實際上卻在教導別的福音,用謬誤[假]真理。這種人心裡剛硬,對自己的錯誤一無所知,徹底淪為假師傅。以弗所的假師傅[禁止嫁娶,又禁戒食物](3節)[假冒]屬靈,其實是高舉自己[自表謙卑,苦待己身,其實在克制肉體的情慾上是毫無功效](西2:23)。保羅一針見血地指出,這些假師傅是想否定神的創造和良善。婚姻和食物都是[神所造,叫那信而明白真道的人感謝著領受的](3節)聖經從來沒有說物質和婚姻是邪惡的。相反,[凡神所造的物都是好的](4節),是美善的神所造的(創1:31),[若感謝著領受,就沒有一樣可棄的](4節)。只要我們藉著神的話語,為祂的預備和供應獻上感謝和禱告,婚姻和食物[都因神的道和人的祈求成為聖潔了](5節)。 思想: [邪靈與鬼魔的道理]從來都不會給自己貼上邪惡的標籤,總是隱藏在屬靈,善良,愛心,合一的外衣下,人畜無害,並且符合人的直覺。但只要一個破口一開,整個真理體係很快就會變得千瘡百孔,最後不是教會[離棄真道],就是真信徒離開教會。我們每日都需要好好的醒察,以致能逃避那[良心麻木,假冒,說謊]的生命。 祈禱:親愛主,我們真的好需要你真理的光照與引導,因每日我們都會面對很多似是而非的道理,我們因此會迷失,會麻木,更[離棄真道],願主憐憫保守我們,使我們持守你的真道。阿們!
提摩太前書 4:1-5
Related Post
提摩太前書 6:1-10提摩太前書 6:1-10
6:1-2a是[對地上僕人的指示]與4:6-16[對基督僕人的指示]前後呼應。6:1-2是指示信徒如何[在軛下作僕人](1節)所以只強調僕人[當以自己主人配受十分的恭敬](1節)。對待4:6-6:2所提到的各種人,共同的要求就是尊重(4:12;5:1-2、3、17;6:1)。羅馬帝國實行奴隸制,[僕人]就是奴隸,[主人](1節)就是奴隸的主人。假師傅可能教導作僕人的信徒不必再受制於奴隸的身份,以致擾亂了社會秩序,使[神的名和道理被人褻瀆](1節)。(2節) [不可因為與他是弟兄就輕看他]指信徒以為自己的主人,上司,老闆也是主內的弟兄,所以就不把對方當作主人,上司,老闆來尊重,以致工作輕忽馬虎。保羅的教導是:不但不能因此偷懶,反而[更要加意服事他;因為得服事之益處的,是信道蒙愛的](2節),這樣的[服事]是做在基督面前,能使主人和僕人雙方都得著益處。6:2b-10是[假師傅是貪財之人]與4:1-5[假師傅是說謊之人]首尾呼應。3-5節總結了假師傅的四個特點:1.在真理上,他們[傳異教,不順服我們主耶穌基督純正的話與那合乎敬虔的道理](3節)。只有真理才會帶來敬虔,錯謬一定會導致道德敗壞。[純正的話]直譯是[健全的話語][敬虔]意思是[像神]裡面有像神的實際,外面有敬畏神的態度。2.在態度上,他們[自高自大,一無所知](4a ),雖然很自負,但[按他所當知道的,他仍是不知道](林前8:2)。3.在表現上,他們[專心爭辯,擅於舌戰,因而生出嫉妒,紛爭,毀謗,惡意猜疑,和心術不正與喪失真理的人不停地爭吵](4b-5a。假師傅[專好爭辯]直譯是[病態地渴望爭辯]與主耶穌基督[健全的話語]形成對比。假師傅[擅於舌戰],常常把爭論的責任推給堅持真理的人。假師傅的錯謬教導,在教會產生了[嫉妒、紛爭、毀謗、惡意猜疑],那些[心術不正與喪失真理的人]也會因為分黨而彼此[不停地爭吵]。4.在動機上,他們[以敬虔為得利的門路](5節),把敬虔當作表演,把福音當作搖錢樹,用講台來討好人,博取名利地位,滿足個人的理想和成就感。6-8節從正面教導什麼才是[大利]。假師傅[以敬虔為得利的門路],但對真敬虔的人來說,[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6節)。雖然[敬虔]並不能帶來物質的利益,但卻會給有[知足的心]的人帶來屬靈的[大利]。[知足]不是自給自足,而是在基督裡的滿足,滿足於神的同在,感謝神所賜予的一切(腓4:13)。信徒應當[知足]的原因,是[因為我們沒有帶什麼到世上來,也不能帶什麼去](7節)。9-10節指出貪財者的結局。[那些想發財的人](9a)以物質財富為人生目標,將面臨三大危險,一步一步走向毀滅:1.[陷在迷惑](9b)裡,錢財就像撒但的誘餌。2.[落在網羅和許多無知有害的私慾裡](9c),信徒就是魔鬼的獵物。3.[叫人沉在敗壞和滅亡中](9d)。[貪財是萬惡之根](10a)並不是說[錢財是萬惡之根]也不是說每一種罪惡都起源於[貪財],而是說[貪財]會導致各種罪惡。貪婪不會止於貪婪,對基督以外的任何人,事,物的[貪心](弗5:5)都會成為我們生命的破口,讓萬惡趁虛而入。這不是理論,而是以弗所教會的現實:[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10b),而且為此飽嘗苦果,[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10c)。 思想:在我們信仰中讓我們懂得感恩,更明白[知足]不是因為得著了世界,而是因為得著了基督,[知足]不是擁有了想擁有的東西,而是[只要有衣有食,就當知足](8節)。我們有否因著神的話讓我們生命感恩,知足呢? 祈禱:親愛主,你是我們生命的一切,因你是萬有生命的主,我們感恩生命能夠追求得著基督,使我們生命能感恩,知足。求主保守我們使我們生命都充滿感恩知足的心。阿們!
提摩太前書 5:1-10提摩太前書 5:1-10
1-2節是[合宜地勸勉會眾]。雖然保羅吩咐提摩太[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4:12),但並非因為提摩太年輕懦弱,而是因為以弗所教會有人倚老賣老,不服權柄。所以,保羅又囑咐提摩太[不可嚴責老年人](1節)要合宜地運用權柄,勸勉會眾。保羅表示對於被引誘,受蒙蔽的主內肢體,應當像對待家人一樣,把他們當作自己的[父親,弟兄,母親,姊妹](1-2節)來勸勉,長幼有序,男女有別,不給魔鬼留地步。傳道者與異性的來往[總要清清潔潔的](2節)不但自己要坦坦蕩蕩,也不能讓對方或別人誤會,更不能像假師傅那樣[偷進人家,牢籠無知婦女](提後3:6)撒但總是在一旁窺探,伺機而動。3-16節是[合宜地救濟寡婦]。這是4:1-6:10交錯對稱結構的中心,篇幅也最長,顯示寡婦的問題可能是以弗所教會紛爭的焦點,焦點的中心則是年輕的寡婦。教會[要尊敬那真為寡婦的](3節)包括提供物質的幫助。教會的愛心是有智慧,有原則的,照顧缺乏者的首要責任既不是教會,也不是政府,而是自己的家。 [若寡婦有兒女,或有孫子孫女](4節)教會首先要[叫他們先在自己家中學著行孝,報答親恩](4節)原因是[因為這在神面前是可悅納的](4節)。孝敬父母是第一條帶應許的誡命(出20:12)即使在家庭破裂,社會福利制度普及的現代,也不能在神面前免除兒孫[行孝]的義務。做父母的應當教導兒女從小[學行孝],不要等到兒女大了才亡羊補牢;更不能在有需要時,寧可拖累教會,也不肯拖累兒女。保羅不打算把教會變成慈善機構,幫助社會上所有的寡婦,而是要求教會幫助教會裡[那獨居無靠,真為寡婦的](5節)她們的標誌[是仰賴神,晝夜不住地祈求禱告](5節)與神親密相交。教會作為[神的家](3:15)有責任按照神的心意照顧她們(徒6: 1)作為神對她們禱告的回應。相反[那好宴樂的寡婦](6節)利用寡居的身份自我放縱,好讓自己感覺身體還有活力,其實靈性已經麻木,[正活著的時候也是死的](6)。所以[這些事你要吩咐她們,叫她們無可指責](7節)免得[落在魔鬼的網羅裡](3:7)。[人若不看顧親屬,就是背了真道](8節)不管用什麼冠冕堂皇的理由,都是明知故犯,所以[比不信的人還不好](8節)。人若[不看顧自己家裡的人](8節)事奉也無法蒙神悅納,因為[人若不知道管理自己的家,焉能照管神的教會呢](3:5)?[寡婦記在冊子上](9節)才算[真為寡婦的]配得教會的救濟。資格包括:1.[必須年紀到六十歲](9節)這在羅馬時代已算高齡。2.[從來只作一個丈夫的妻子](9節)指沒有再婚。3.[又有行善的名聲](10節)列舉了五種已經有的善行,由近及遠,涵蓋了家庭,教會和社區:首先是[養育女](10節)對兒女盡了本分;其次是[接待遠人](10節)願意接待外地信徒;然後是[洗聖徒的腳](10節)謙卑服事肢體;接著是[救濟遭難的人](10節) 有憐憫愛心;最後是[竭力行各樣善事](10節),泛指其他善行。 古時中東人外出一般都穿無鞋幫的拖鞋,免不了沾染灰塵,進門後就需要脫鞋洗腳。最低微的奴隸要做的工作之一,就是替他的主人或來客解鞋帶,脫鞋,洗腳。因此,[洗聖徒的腳],比喻謙卑服事信徒,正如主耶穌自己的榜樣(約13:14)。 思想:越是蒙恩的信徒,越會因著對神的感恩和順服,顧念家人和親屬,記掛他們的靈魂得救,體恤他們的物質需要。夫妻相愛,孝敬父母,養育兒女,是神給每個人的本分,我們有否願意為主在身邊人的關係活出主對我們的恩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使我們在地上身邊有不少親密關係的人,當中無論是好的,不好的都是你為我們的安排,為使我們經歷主你的恩,更彰顯你的恩,求主教導我們懂得在身邊任何的關係中見證,彰顯你的恩。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