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摩太後書 提摩太後書 1:8-18

提摩太後書 1:8-18

8-12節是鼓勵提摩太不以福音為恥。在羅馬帝國,十字架是恥辱、愚昧的象徵(林前1:23)為被釘十字架的基督作見證,在羅馬人看來是一種羞恥,不信主的猶太人更是這麼認為。所以保羅勸勉提摩太[不要以給我們的主作見證為恥](8a)。此時,尼祿正把基督徒當作羅馬大火的替罪羊來殘害,作為基督徒被囚,在世人看來更是一種恥辱,以弗所的假師傅也不會放過這個詆毀保羅,貶低提摩太的機會,所以保羅勸勉提摩太[也不要以我這為主被囚的為恥](8b)。教會傳統認為,保羅一生曾經被囚七次(《革利免一書》5:6-7)。[總要按神的能力,與我為福音同受苦難](8c),這是鼓勵提摩太在艱難的環境之中,為了福音的緣故受苦。如果提摩太此時到羅馬來見保羅,也可能會受辱,甚至被囚。9-10節總結了福音的核心內容:[神救了我們,以聖召召我們,不是按我們的行為](9a)既不是按人得救之前的善行,也不是按人得救之後的剛強,[乃是按祂的旨意和恩典;這恩典是萬古之先,在基督耶穌裡賜給我們的,但如今藉著我們救主基督耶穌的顯現才表明出來了](9b-10a)。神不是閉著眼睛揀選我們,祂早就看見了我們將來會面臨的種種難處,試探,也早就看見了我們會如何膽怯,軟弱,所以在永恆裡就預備了夠用的恩典(林後12:9)。(10節)表示基督已經在十字架上[敗壞那掌死權的,就是魔鬼](來2:14)。撒但在人身上最大的權勢,乃是藉著死亡的威脅來奴役人(來二15)。(11節)這是保羅福音管家職分(西1:23)的三重使命(提前二7)。主耶穌呼召他,不是去作政治家,演說家,社會義工,而是作[傳道的,使徒,師傅]這樣才能[藉著福音,將不能壞的生命彰顯出來]:1.[作傳道],指[作了這福音的執事](弗3:7)廣傳福音。2.[作使徒]指作[外邦人的使徒](羅11:13)奠定教會的真理根基(弗2:20)。3.[作師傅],指[作外邦人的師傅,教導他們相信,學習真道](提前二7)。(12節)指保羅在羅馬被囚受苦,是因福音的使命造成的,所以他不以為恥,原因是:保羅認識基督的所是:[因為知道我所信的是誰](12b)保羅認識基督的所作:[也深信祂能保全我所交給祂的,直到那日](12c)。基督既能保全使徒交付祂的生命,也能保全祂交託使徒的福音。13-14節是囑咐提摩太守住善道。使徒的教導是真理的[規範]既不能偏離,也不能批判,既不能與時俱進,也不能多元主義,而[要用在基督耶穌裡的信心和愛心]理解,遵行;這[信心與愛心]是從基督耶穌裡來的豐盛恩典(提前1:14)。只有[用在基督耶穌裡的信心與愛心],才能既憑信心持守使徒的教訓,又用愛心避免無益的爭辯(提前六4)和以真理為名逼迫弟兄。[規模](13節)原文指建築師的草圖、原型或標準,也被翻譯為[榜樣](提前一16)。14節表示信徒並非孤軍作戰,而是[靠著那住在我們裡面的聖靈牢牢地守著]真道。既不能倚靠自己的理性,情感和意志,也不能倚靠教會的權柄,傳統的規條。弱小的初期教會內憂外患,卻奇蹟般地持守真道兩千年,比任何一個帝國的壽命更長,證明完全是聖靈的作為。教會中出現假師傅,不是偶然,暫時的現象,而是撒但(提前4:1)對教會隨時的威脅,所以信徒必須[牢牢地守著]真道,一刻也不能放鬆。[亞細亞](15節)是位於小亞細亞半島西部的羅馬行省,首府是以弗所。保羅曾在以弗所傳道兩年,但現在[凡在亞細亞的人都離棄我](15節),似乎福音大勢已去,眾人都以保羅被囚為恥,還可能跟從了以弗所的假師傅(2:16-18),其中[腓吉路和黑摩其尼](15節)還是提摩太所熟悉的同工。此時正是尼祿逼迫基督徒的時候,保羅第二次被囚時沒有上一次那樣自由(徒28:31)阿尼色弗在羅馬找到保羅並不容易,但他公開表明基督徒的身分,更要冒著生命冒險。[願主憐憫阿尼色弗一家的人](16a),顯示阿尼色弗此時不在以弗所(4:19),所以不屬於[凡在亞細亞的人]。[願主使他在那日得主的憐憫](18a)呼應[反倒在羅馬的時候,殷勤地找我,並且找了](17節)。 思想:阿尼色弗不以保羅的鎖煉為恥,殷勤地在羅馬找到了保羅,也在主裡找到了憐憫。腓吉路和黑摩其尼是不忠心的典型,表現出[膽怯的心](7節)以為主作見證為恥(8a)阿尼色弗卻是忠心的榜樣,表現出[剛強,仁愛,謹守的心](7節)不以保羅的鎖鏈為恥(8b)。保羅列出了正反兩面的例子,兩次強調[這是你知道的](15,18節),正是為了勉勵提摩太效法忠心的阿尼色弗,即使在內憂外患的時候,也要[在基督耶穌的恩典上剛強起來](2:1)我們有否願意作為主忠心的人呢? 祈禱:親愛主,是你早已告訴我們,在世在苦難,但你卻使我們放心,因你已勝過世界,求主光照我們使我們不以福音為恥,更願意為你作忠心的僕人。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提摩太後書 2:1-7提摩太後書 2:1-7

2:1-13的主題是[在基督的恩典上剛強]與3:10-17[在聖經的真理上站穩]前後呼應。第1節[所以]表示這句話是從1:15-18得出的結果;[你應當在基督耶穌的恩典裡剛強起來]這是對1:6-14的總結。此時保羅外有仇敵逼迫,內有弟兄離棄,但神卻差派阿尼色弗來安慰他(1:15-18)使他感受到極大的恩典和安慰,所以也吩咐提摩太[應當在基督耶穌的恩典裡剛強]。此時的提摩太非常需要鼓勵,因為保羅所面臨的處境,同樣也可能臨到提摩太身上。 (2節)這是提摩太剛強硬所做的第一件事情,也是重申保羅之前的吩咐(1:13-14)。保羅要提摩太趕緊離開以弗所,到羅馬與他會面(4:9,13)但假師傅的影響還在,許多人還離棄了保羅(1:15)所以提摩太在離開之前,必須把使徒的教訓[交託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本節提到了教會中四代傳承真理的人:1.第一代是[我]也就是保羅;2.第二代是[你]也就是提摩太;3.第三代是[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也就是有教導恩賜的人;4.第四代是[別人]也就是其他的信徒。每一個傳福音的信徒,都應當把福音[交託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傳道者若不注意訓練信徒把福音[交託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就不是忠心的福音僕人。[你要和我同受苦難,好像基督耶穌的精兵](3節)這是提摩太剛強行所當做的第二件事情,也是重申保羅之前的吩咐(1:8)。苦難是福音見證的一部分,因為主耶穌說:[你們若屬世界,世界必愛屬自己的;只因你們不屬世界,乃是我從世界中揀選了你們,所以世界就恨你們](約15:19);使徒約翰也說:[世人若恨你們,不要以為希奇](約壹3:13)。因此,保羅並沒有為提摩太描繪一條花香爛漫的道路,而是鼓勵他與自己[同受苦難],並且使用了三個當時常見的例子作隱喻(3-6節),強調信徒應當[同受苦難],將來必得賞賜:1.羅馬士兵:[凡在軍中當兵的,不將世務纏身,好叫那招他當兵的人喜悅](4節),每個蒙召的信徒也要像羅馬士兵那樣全然委身,同受苦難]目的是專心討主喜悅。[不將世事纏身]指全然委身的態度,並非要求信徒不顧家庭,工作;因為管理自己的家(提前3:4-5)事奉肉身的主人(西3:22-24),親手做工(帖前4:11)也是信徒事奉和見證的一部分。2.希臘運動員:[人若在場上比武,非按規矩,就不能得冠冕](5節),每個奔跑天路的信徒也像運動員那樣自律,遵守規則。 [同受苦難]是天路比賽規則的一部分,[因為你們是與基督一同受苦,使你們在祂榮耀顯現的時候,也可以歡喜快樂](彼前4:13)。 [冠冕]原文指運動會中頒給得勝者的花冠,表示歡喜快樂。3.農夫:[勞力的農夫理當先得糧食](6節)每個盼望賞賜的信徒也要像盼望[先得糧食]的農夫那樣甘心付出[同受苦難]的代價,因為[如果我們和祂一同受苦,也必和祂一同得榮耀](羅8:17)。[我所說的話,你要思想](7a)這是讓提摩太自己去思考這三個隱喻的重點[因為凡事主必給你聰明](7b)。神既然已經賜下恩典(1:6)使提摩太能[在基督耶穌的恩典上剛強](1節),祂也必會讓提摩太理解[同受苦難]的必要。 思想:神的旨意計劃從來沒有停止,縱使歷代教會充滿不少的挑戰,逼迫,困難;都全因主的大能,恩典及願意為主承傳大使命的歷代信徒,我們有否願意成為主那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呼召我們,使我們能夠在你榮耀的大使命中,能為主你作見證,作你門徒,更能讓萬民認識主你,求主使我們因你剛強,使我們作那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阿們!

提摩太後書 3:10-17提摩太後書 3:10-17

[但你所學習的,所確信的,要存在心裡](14節)是10-17節唯一的命令。10節表示保羅和提摩太親密的師徒關係建立在言教身教上(林前4:17)我們也要效法保羅,無論是傳福音,教導人,或教養兒女,首先要活出自己所教導的,讓自己的[行為,志向,信心,寬容,愛,忍耐]成為福音的見證。此時保羅提起自己[在安提阿,以哥念,路司得所遭遇的逼迫,苦難](11節)包括保羅在提摩太老家路司得差點被石頭打死的經歷(徒14:19-20)是為了喚起提摩太少年的回憶(徒16:1)。[從這一切苦難中,主都把我救出來了](11節)不但證明主的慈愛和大能,也證明保羅是主的僕人。主是信實的,既然祂允許保羅在祂的旨意中經歷難處,就會在[這一切苦難中]一路陪伴他,搭救他。[不但如此,凡立志在基督耶穌裡敬虔度日的,也都要受逼迫](12節)因為[我們進入神的國,必須經歷許多艱難](徒14:22),只有一條十字架的道路可走,沒有例外。末世不會越變越好,只會越來越壞。一方面,是[凡立志在基督耶穌裡敬虔度日的]都要受逼迫;另一方面[作惡的和迷惑人的](13節)假師傅卻在錯誤的方向上一帆風順[必越久越惡](13節)。但那些假師傅謊言說久了,連自己都信以為真[欺哄人,也被人欺哄](13節)既是加害者,也是受害者,因為真正的仇敵乃是撒但。信徒若要不被[作惡的和迷惑人的](13節)欺哄,就當隨時把真道[存在心裡](14節)。提摩太之所以應當持守所學的真道,是因為:[你知道是誰學的](14節)包括提摩太的母親,外祖母和保羅。這些人的生命見證,使提摩太能確信自己所學的真道。[並且知道你是從小明白聖經,這聖經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穌,有得救的智慧](15節)與假師傅[心地壞了](8節)[欺哄人,也被人欺哄](13節)形成對比。信徒只有熟悉聖經,才能不被[敬虔的外表](5節)迷惑,得以[脫離卑賤的事](2:21)作合乎主用的貴重器皿(2:21)。16節[聖經]原文是[神聖的作品,這是猶太人的常用字,指舊約聖經。舊約的功用是預表基督,把人領向基督,[因信基督耶穌]而得救。猶太兒童從五歲開始學習聖經(《密西拿Mishnah》Pirkei Avot 5:21),提摩太也按猶太人的規矩,從小接受外祖母羅以和母親友尼基教導聖經(1:5)。雖然新約聖經中提到的[聖經]是指舊約,但使徒們也承認一些新約書信是聖經。[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16節)原文意思是[聖經都是神吹氣的]。聖經不是出於人的思想,也不是綜合了古代文明的智慧,而是神將祂的話語藉著聖靈[吹]到作者裡面,再以不同作者的風格寫出來,原文都是神的話語。[都是]原文的意思可以是[每一個],也可以是[全部]。若是[每一個]則可譯為[凡神所默示的聖經];若是[全部]則應譯為[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有些異端(如全能神/東方閃電)根據和合本16節括號中的或譯:凡神所默示的聖經,認為聖經中有些內容是神所默示的,有些則不是。結果[凡神所默示的聖經]就被他們理解成[凡被某些人所認可的聖經,才是神所默示的]。保羅在這裡並不是要強調舊約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因為當時的猶太人都接受這個教義。保羅所要強調的是:因為[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帶著神的能力,所以能成為提摩太事奉的依據:1.[教訓](16)是從正面教導,提摩太必須根據聖經[善於教導](2:24)。2.[督責](16)是從反面責備,提摩太必須根據聖經[勸戒抵擋的人](2:25)[責備人,警戒人,勸勉人](4:2)。3.[使人歸正](16節)是從反面使人離開不義(2:19)。4.[教導人學義](16節)是從正面教導人過敬虔的生活(2:22)。5.[叫屬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17節)使神的僕人被裝備好[合乎主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2:21)。 [屬神的人]在此特指提摩太(提前6:11)。 思想: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我們如對待聖經呢?每日有否看重聖經(神的話)在我們生活中,作出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叫屬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還是將聖經看作自我滿足的工具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留下聖經給我們,讓我們能藉著你的話去認識你,更能被你教訓,督責,使我們歸正,教導我們學義,叫屬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求主使我們每都愛聖經,愛你的話。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