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摩太前書 提摩太前書 5:1-10

提摩太前書 5:1-10

1-2節是[合宜地勸勉會眾]。雖然保羅吩咐提摩太[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4:12),但並非因為提摩太年輕懦弱,而是因為以弗所教會有人倚老賣老,不服權柄。所以,保羅又囑咐提摩太[不可嚴責老年人](1節)要合宜地運用權柄,勸勉會眾。保羅表示對於被引誘,受蒙蔽的主內肢體,應當像對待家人一樣,把他們當作自己的[父親,弟兄,母親,姊妹](1-2節)來勸勉,長幼有序,男女有別,不給魔鬼留地步。傳道者與異性的來往[總要清清潔潔的](2節)不但自己要坦坦蕩蕩,也不能讓對方或別人誤會,更不能像假師傅那樣[偷進人家,牢籠無知婦女](提後3:6)撒但總是在一旁窺探,伺機而動。3-16節是[合宜地救濟寡婦]。這是4:1-6:10交錯對稱結構的中心,篇幅也最長,顯示寡婦的問題可能是以弗所教會紛爭的焦點,焦點的中心則是年輕的寡婦。教會[要尊敬那真為寡婦的](3節)包括提供物質的幫助。教會的愛心是有智慧,有原則的,照顧缺乏者的首要責任既不是教會,也不是政府,而是自己的家。 [若寡婦有兒女,或有孫子孫女](4節)教會首先要[叫他們先在自己家中學著行孝,報答親恩](4節)原因是[因為這在神面前是可悅納的](4節)。孝敬父母是第一條帶應許的誡命(出20:12)即使在家庭破裂,社會福利制度普及的現代,也不能在神面前免除兒孫[行孝]的義務。做父母的應當教導兒女從小[學行孝],不要等到兒女大了才亡羊補牢;更不能在有需要時,寧可拖累教會,也不肯拖累兒女。保羅不打算把教會變成慈善機構,幫助社會上所有的寡婦,而是要求教會幫助教會裡[那獨居無靠,真為寡婦的](5節)她們的標誌[是仰賴神,晝夜不住地祈求禱告](5節)與神親密相交。教會作為[神的家](3:15)有責任按照神的心意照顧她們(徒6: 1)作為神對她們禱告的回應。相反[那好宴樂的寡婦](6節)利用寡居的身份自我放縱,好讓自己感覺身體還有活力,其實靈性已經麻木,[正活著的時候也是死的](6)。所以[這些事你要吩咐她們,叫她們無可指責](7節)免得[落在魔鬼的網羅裡](3:7)。[人若不看顧親屬,就是背了真道](8節)不管用什麼冠冕堂皇的理由,都是明知故犯,所以[比不信的人還不好](8節)。人若[不看顧自己家裡的人](8節)事奉也無法蒙神悅納,因為[人若不知道管理自己的家,焉能照管神的教會呢](3:5)?[寡婦記在冊子上](9節)才算[真為寡婦的]配得教會的救濟。資格包括:1.[必須年紀到六十歲](9節)這在羅馬時代已算高齡。2.[從來只作一個丈夫的妻子](9節)指沒有再婚。3.[又有行善的名聲](10節)列舉了五種已經有的善行,由近及遠,涵蓋了家庭,教會和社區:首先是[養育女](10節)對兒女盡了本分;其次是[接待遠人](10節)願意接待外地信徒;然後是[洗聖徒的腳](10節)謙卑服事肢體;接著是[救濟遭難的人](10節) 有憐憫愛心;最後是[竭力行各樣善事](10節),泛指其他善行。 古時中東人外出一般都穿無鞋幫的拖鞋,免不了沾染灰塵,進門後就需要脫鞋洗腳。最低微的奴隸要做的工作之一,就是替他的主人或來客解鞋帶,脫鞋,洗腳。因此,[洗聖徒的腳],比喻謙卑服事信徒,正如主耶穌自己的榜樣(約13:14)。 思想:越是蒙恩的信徒,越會因著對神的感恩和順服,顧念家人和親屬,記掛他們的靈魂得救,體恤他們的物質需要。夫妻相愛,孝敬父母,養育兒女,是神給每個人的本分,我們有否願意為主在身邊人的關係活出主對我們的恩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使我們在地上身邊有不少親密關係的人,當中無論是好的,不好的都是你為我們的安排,為使我們經歷主你的恩,更彰顯你的恩,求主教導我們懂得在身邊任何的關係中見證,彰顯你的恩。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提摩太前書 3:8-16提摩太前書 3:8-16

8-13節是[作執事的品格要求]。[執事diakonos](8節)原文又被譯為[用人](太20:26)是幫助人的,治理事的](林前12:28) 在長老的監督下管理教會的具體事務。以弗所教會已經建立十多年了,提摩太的使命並不是設立執事,而是密切觀察執事的行為,對犯罪的執事執行紀律(5:22,24-25)。因此,8-12節並沒有詳述執事的職責,資歷或能力,與其說是執事的資格清單,不如說是對執事[必須端莊](8節)的品格要求;所列出的都是可以觀察的外在行為,而不是內在的屬靈素質。這份清單與假師傅對比鮮明,符合希臘道德中的崇高理想,包括以下六個面向:1.[不一口兩舌](8節)指為人誠實,不虛偽,與善於說謊的假師傅對比鮮明(4:2)。2.[不好喝酒](8節)指不酗酒。3.[不貪不義之財](8)指不利用事奉為個人謀利,與[以敬虔為得利的門路](6:5)的假師傅對比鮮明。4.[要存潔淨的良心,要守真道的奧祕](9節)指行為與福音的真理一致[對神對人,常存無虧的良心](徒24:16)與自欺欺人的假師傅對比鮮明(1:6,9)。5.[只要作婦人的丈夫,好好管理兒女和自己的家](12節)與[禁止嫁娶](4:3)假師傅對比鮮明。6.[這等人也要先受試驗](10節)用時間證明自己在生活和事奉中的品格[若沒有可責之處,然後叫他們作執事](10節)。所以他們也不能是[初入教的](6節)。[女執事](11節)原文是[女人]可能指執事的妻子,女執事或執事的女助理。無論具體指誰,教會的女同工都[必須端莊,不說諫言,有節制,凡事忠心](11節)與那些受假師傅影響的婦女對比鮮明(5:11-15)。13節表示在基督裡的事奉並不能為我們帶來世人所重視的回報,卻可以帶來天上的獎賞,並且試驗我們得著得救的確據。這些正是假師傅所丟棄的(1:6,19)。14-16節的主題是[教會是神的家]這是本信交錯對稱結構的中心,指出了本信的寫作目的。此時保羅可能正在馬其頓,打算前往尼哥坡裡過冬,並在那裡會見提多(多3:12)然後再去以弗所(4:13)所以[先將這些事](14節)寫給提摩太,指導他處理以弗所教會的假師傅問題。教會傳統認為,後來保羅前往以弗所,途中經過特羅亞,在那裡再次被捕(提後4:6,13),最後死在羅馬獄中,並沒有見到提摩太。但本信卻成了聖靈賜給歷代教會的屬靈祝福。15節宣告了教會的身份:教會是[神的家](15節):1.神家的主人是神,而不是人;應以神為中心,而不是以人為中心。神家的兒女首先關心的不是人的需要,而是神的滿足;首先考慮的不是人的方便,而是神的心意;首先在意的不是人的感受,而是神的榮耀。神家的家規是神定的,在神的家中不能以恩典之名怠慢行事,以愛心之名為所欲為;若不[按真理而行](約叁4),必然會給神家造成損失。神家的職分只能由神自己呼召,寧缺毋濫,更不能把職分當作送禮的人情。 [神的家]就是[神的殿],[家oikos]和[殿oikos]原文是同一個字。教會的功用是向上敬拜神,向內造就神的兒女,向外見證神的美德(彼前2:9)。神家所有的事奉都是敬拜的果子,而不是敬拜的代替。神家的兒女不會只指責家中的破口,而會主動堵住破口。2.[這家就是永生神的教會,真理的柱石和根基](15節),不是情感避風港,也不是愛心加油站。以弗所人熟悉[柱石]的比喻,因為世界七大奇蹟之一,以弗所的亞底米神殿一共有127根華美的大理石柱石,在柱石頂上安放著著名人物的塑像。教會的使命是作為[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持守和彰顯真理,讓遠近的人都能看見,引導神所揀選的罪人回家。講台是否[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提後2:15)是真假教會的試金石。16節原文是一首詩,頌讚[敬虔的奧祕](16節),也就是教會所要持守和彰顯的福音真理。這奧秘過去是隱藏的,如今已經顯明出來了(西1:26-27),組成一個交錯對稱的結構:[神在肉身顯現]是指基督道成肉身的奧秘。 思想: 神家的特徵是神的同在,而不是愛。神家的家人必須先愛神,然後才可能彼此相愛。教會首先要有真理,然後才有真愛;只要持守真理,就必定會彰顯真愛。我們有否真正明白教會就是永生神的家呢?有否願意以真理作為教會柱石與根基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讓我們明白,你要的教會不是人的組織,更不是只有愛的機構,而是你要的一個家,滿有你同在,充滿主你真理的家,求主開我們眼睛,使我們看見你要的家。阿們!

提摩太前書 1:1-2提摩太前書 1:1-2

[提摩太前書]的原文是希臘文,又被稱為[給提摩太的第一封信First Epistle to Timoth]。[提摩太]這個名字的意思是[榮耀神],他生長於路司得,母親是信主的猶太人,父親是希臘人,自幼受祖母及母親影響,熟悉舊約聖經。保羅在第二次宣教旅程中給提摩太行了割禮,從此成為保羅的親密同工(徒16:1-3)。[提摩太前,後書]和[提多書]都是保羅晚年寫給個人的,但大部分內容都與收信者所牧養的教會有關。提摩太和提多都是保羅的接班人,三封書信的內容,風格,措詞和歷史背景上有許多相似之處,對於教會秩序和牧養教會,都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所以十八世紀初被稱為[教牧書信Pastoral Epistles]。保羅寫本信的目的, 是為了處理教會內部出現的假師傅:雖然本信被後人稱為[教牧書信],但關注的重點其實不是如何牧會,而是如何清除偏離真道的領袖對教會的影響。1:1-2是問候與6:21b的祝福首尾呼應。本信是保羅寫給提摩太個人的,但卻一開始就非常鄭重地申明自己的使徒權柄:[奉我們救主神和我們的盼望基督耶穌之命,作基督耶穌使徒的保羅](1節)因為保羅有意讓提摩太向以弗所教會公開誦讀本信(6:21)。[我們救主神]這是舊約對神的常用稱呼(撒下22:2;詩22:19)保羅也把基督稱為[救主](提後1:10)。在當時的羅馬帝國[救主]一詞常被用來崇拜自稱為神的凱撒。[我們的盼望基督耶穌]這是提醒讀者:神的救贖計劃在基督裡必然得以成全。[使徒]的意思是[使者,被差遣者]。[提摩太](2節)是保羅從路司得帶出來的年輕同工(徒16:1-3)。[真兒子](2節)原文的意思是[合法所生的兒子]。當時的門徒關係常以父子相稱,提摩太和提多都被稱為保羅的[真兒子](多1:4)顯示保羅希望當地的教會把他們看作自己的代表,並透過這兩位[真兒子]的榜樣,知道怎樣效法他們的[父親](林前4:16-17)。聖經並沒有說提摩太是保羅帶信主的(徒16:1-3),保羅,提摩太和提多都是由同一位聖靈重生,在屬靈上是弟兄關係,並非父子關係。保羅的問安語結合了希臘式的[恩惠](2節)和希伯來式的[平安](2節)。保羅慣用的問安語是[恩惠]和[平安]只有在提摩太前後書裡特別加插了[憐憫eleos](2節;提後1:2),可能因為提摩太在以弗所教會需要執行艱鉅的任務,尤其需要神的憐憫。 思想:當保羅面對教會的難處時,要求提摩太不是先開會友大會,不是研究如何管理,更不是憑經驗去處理,並不是上司與下屬的關係;而是先重視與同工如同父子的關係,更要明白我們救主神和我們的盼望基督耶穌之命,得著主的恩惠、憐憫、平安去面對。我們有否明白當中的意義呢? 祈禱:親愛主,是你要我們成為主的身體,面對當中的關係,面對當中的挑戰,我們都好需要主你話語的教導,求主潔淨我們,除去我們用俗世的態度去處理你所愛的教會,使我們看到你所愛的;你所憐憫的每一個。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