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伯來書 希伯來書 13:1-8

希伯來書 13:1-8

13章的主題是[聖徒超越逆境],與第1章[聖子超越萬有]首尾呼應。1-17節勸勉信徒[照神所喜悅的,用虔誠,敬畏的心事奉神](11:28)。雖然他們面對各種逼迫和難處(10:32-34),[必須忍耐](10:36);但卻不是消極地忍耐,而是[為自己的腳,把道路修直了](12:12 -13),積極地勝過逆境。為此,1-17節進一步解釋了12:14-15的三項勸勉,這些勸勉是憑信心勝過逼迫和難處的秘訣:1.彼此相愛(1-3節):解釋[要追求與眾人和睦](12:14);2.聖潔生活(4-6節):解釋[要追求聖潔](12:14);3.靠恩堅固(7-17節):解釋[要謹慎,恐怕有人失了神的恩](12:15)。1-3節是[彼此相愛]的勸勉。[彼此相愛的心](約13:35)是信徒的記號。一時的[彼此相愛],和不信的世人並無分別;神所喜悅的是[常存弟兄相愛的心](1節),藉著事奉人來事奉神,不因環境的變化而改變。當時,彼此相愛的常見操練是:1.[用愛心接待客旅](2節),不但朝夕相處的弟兄之間要彼此相愛,還要與素昧平生,無法回報的弟兄彼此相愛。當時旅店很少,名聲也不好,信徒旅行一般借宿當地信徒的家。[不知不覺就接待了天使](2節),是引用亞伯拉罕和羅得的故事(創18:2-3)引導信徒思想:當我們遇見需要接待的弟兄時,是不是也要當把他們當作主耶穌差來的使者呢(太10:40-42)?2[記念被捆綁的人](3節)[記念遭苦害的人]指[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加6:2)探望並服事那些為主受苦的人(太25:36)。[想到自己也在肉身之內](3節),指感同身受(林前12:26)提醒自己:我們都活在肉身裡,若為主的緣故遇到捆綁和苦害,也會有同樣的軟弱,所以應該對弟兄有更多的體諒、同情和扶持。4-6節是[聖潔生活]的勸勉。過去和現在一樣,對聖潔生活的主要威脅包括兩個面向:1.淫亂:神所設立的婚姻關係是聖潔的(林前7:14),所以[婚姻,人人當尊重,床也不可污穢](4節)。一切在婚姻之外的[茍合行淫](4節)不但在當時的希臘文化中習以為常,今天也被世界的法律包容,被流行的時尚提倡。但每個信徒都應謹記:[神必要審判](4節)[因為我們的神是烈火](12:29)。2.金錢: [貪愛錢財](5節)會讓我們越來越遠離神,用錢財代替神,滿足自己。古往今來的世人都把無止境的物質慾望當作社會進步的動力,拚命追求更多,更好,更大,但信徒卻[要以自己所有的為足](5節),不把錢財當作偶像。因為世人只能在錢財裡尋求安全感,但跟從主的信徒卻有神無條件的應許:[我總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5節;申31:6,8)所以可以[放膽](6節)地宣告:[主是幫助我的,我必不懼怕;人能把我怎麼樣呢](6節;詩118:6)。7-8節的主題是[效法從前的教會領袖]。第7節信心必然會在那些真正的傳道人的生活中產生功效(11章),所以我們可以透過[觀察他們一生的成果],來[效法他們的信心]。[耶穌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遠,是一樣的](8節),祂始終都是信心的來源和對象,祂啟示的真理永遠不變。因此,過去的傳道人的信心榜樣,可以成為後人效法的典範;過去的傳道人的教導真理,也值得我們[為從前一次交付聖徒的真道竭力地爭辯](猶3)。 思想:世界一切人事物都會改變,但[耶穌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遠,是一樣的;面對我們餘下的生命我們應該追求,期待的是甚麼呢?我們有否願意被不改變的神成為我們真正的生命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昨日,今日,一直到永遠,是一樣的;無論你的公義,信實,慈愛沒有絲毫的改變;唯有你是我們生命的追求,是我們生命的意義,願主使我們真知道你。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希伯來書 9:15-28希伯來書 9:15-28

15-22節的主題是[基督的獻祭確立了新約]。15節表示1.基督成為新約中保的原因,是因為祂獻上自己為祭(14節)帶來罪得赦免(12節),良心得潔淨(14節)的恩典。這恩典是新約的基礎(10:17-18),使信徒能發自內心地遵行神的旨意,這是新約更美的應許之一(8:10)。基督之死的救贖功效不但適用於將來,也能追溯既往,新約聖徒固然是因信靠基督而罪得赦免,舊約聖徒也同樣是因信神的應許而蒙神赦免(11:39-40)。2.基督作新約中保的目的,是要[叫蒙召之人得著所應許永遠的產業](15節),這是新約另一個更美的應許。16-17節 [約]原文也可譯為[遺命](16節),這裡是雙關語。在立遺囑的人尚未死以前,遺囑並沒有生效,還可以修改。但立遺囑的人死了以後,遺囑立刻生效,就再也不能更改了。因此,新約是根據基督之死,基督在十字架上獻上自己為祭,就確認遺囑已經生效,不但贖了眾人的罪,也[叫蒙召之人得著所應許永遠的產業]。[所以,前約也不是不用血立的](18節),意思是說:新約是因基督的血而立,又因祂的死而生效;舊約作為新約的預表,也是用牛羊的血作立約的憑據(19-20節)。19節引自出24:6-8和利14:6。20節引自出24:8;這話與主耶穌在最後的晚餐設立新約時所說的話類似(太26:28)。21節指建好帳幕以後,將帳幕分別為聖的啟用禮(出40:9-11)。摩西五經並未提到[把血灑在帳幕和各樣器皿上](21節),但猶太史學家約瑟有此記載(《猶太古史記》卷3第8章)。[按著律法,凡物差不多都是用血潔淨的](22節),指舊約大多數潔淨禮儀都藉著祭祀所流的血來進行,只有少數是用水(利15:5- 27)或火(民31:21-23)潔淨。[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了](22節),[流血]代表喪掉生命,[因血裡有生命](利17:11);而[赦免]則是得著生命,赦免的原則是以生命換生命。23-28節的主題是[基督一次獻祭,永遠擔罪]與10:15-18[基督一次獻祭,永遠赦罪]首尾呼應。[照著天上樣式做的物](23節)指摩西的帳幕和其中各樣的物(8:5)。[用這些祭物去潔淨](23節)指帳幕的啟用禮。[天上的本物](23節)指天上的[更大更全備的帳幕](11節),是屬靈的[真帳幕](8:2),並不需要潔淨。[用更美的祭物去潔淨](23節),指天上[真帳幕]的啟用禮是用基督自己和祂的血(12,14節),正如地上帳幕的啟用禮一樣(21節)。[天堂](24節)原文是單數的[天]指神所在的第三層天(林後12:2),那裡就是屬靈的[聖所](24節)。基督作為代表我們的大祭司,[為我們顯在神面前](24節)我們才可以[靠著祂進到神面前](7:25)。第25節基督[只一次](12節)獻上自己的血,而地上的大祭司則須[多次]獻上[不是自己的血],每次只能為過去一年的罪贖罪。第26節這是用反證法表明,基督受死的贖罪功效不但適用於新約的信徒,也適用於所有信靠神應許的舊約聖徒(15節;11:39-40)。舊約贖罪日的獻祭只是暫時遮蓋過去一年的罪,但罪仍在那裡。但基督的獻祭能徹底[除掉罪],[只顯現一次],就永遠有效,新舊約聖徒蒙赦免的根據,都是基督之死(羅3:25-26)。因此,身為人子的基督也要死一次,在十字架上代替人接受審判[擔當了多人的罪](賽53:12)。第28節在贖罪日,當大祭司進入聖所供職的時候,以色列人要在外面等候他出來(利16:17)。同樣,新約的信徒也在等候已經進入天上聖所的基督[再一次顯現]。祂的再來[不是為擔當罪](28節),不必再獻祭買贖我們,而是為了成全救恩,拯救我們的[身體得贖](羅8:23)。 思想:主耶穌基督所獻上自己的祭能夠徹底[除掉罪],[只顯現一次]就永遠有效。因著耶穌基督的寶血正是舊約獻上祭物的預表,是新約我們信靠的救贖;主所救贖是最徹底,永遠有效的。神的兒子為你和我成為贖罪的祭物;我們能夠與罪無關;是因祂是愛我,為為捨命。 祈禱:親愛主,我們真的要獻上無限的感謝,因是你愛我,為我成為贖罪的祭牲,更為我們流出寶血,完全捨去你自己。願我們一生都願明主愛,更以愛還愛。阿們!

希伯來書 3:7-18希伯來書 3:7-18

第7節原文[所以]開始。因為[我們若將可誇的盼望和膽量堅持到底,便是祂的家了](6節)所以要以出埃及時倒斃曠野的以色列人為鑑戒(7-19節)[不可硬著心](8,15節。[硬著心]比喻剛硬悖逆,在理性上否認神,情感上反對神,意誌上離棄神。7-11節引自詩95:7-11的七十士譯本,回顧出埃及時以色列人的失敗。詩95:7-8是後來猶太人在安息日黃昏崇拜的宣召經文(Kabbalat Shabbat),當時也是猶太人熟悉的安息日經文。[聖靈有話說](7節),顯示初期教會的基督徒和猶太教徒都承認舊約聖經是聖靈默示的(10:15)。跟隨摩西出埃及的以色列人曾在汛的曠野利非訂發怨言,表面上是因為缺水(出17:1-3)實際上是[不信](12節)質疑神的照顧和良善,所以惹神發怒。出埃及的以色列人不願順服神進入迦南,情願回到埃及為奴之地,結果被神懲罰[在曠野飄流四十年](民14:33),期間不斷地試探神(出15:23)觀看神的作為[有四十年之久](9節)以致成為惡習。[四十]在聖經裡代表徹底。[他們心裡常常迷糊](10節)指出埃及的以色列人內心悖逆,不肯順服,所以總是誤入歧途。[竟不曉得我的作為](10節)指不明白神的旨意和工作法則。沒有一個世代的人像出埃及的以色列人經歷過那麼多的神蹟奇事,但神卻說他們[竟不知道我的道路],甚至[藐視]神(民14:22-23)。人若[存著不信的噁心]就會[心裡常常迷糊]再多的神蹟奇事也不能讓他們順服神的道路,遵行神的旨意。因此,雖然神用[豐富的恩慈,寬容,忍耐](羅二4)領他們悔改,但卻[厭煩那世代的人](10節),定意拆毀他們,所以[就在怒中起誓說:他們斷不可進入我的安息](11節)。在詩95:11中[我的安息]指神所應許的迦南[安息地](申12:9)不是指救恩,而是預表信徒在基督裡的安息(4:3)。[進入我的安息]就是不再倚靠人的肉體,而是憑信心接受神已經做成的工作。(12節) [弟兄們,你們要謹慎]這是本書的第二個警告。出埃及的以色列人並非不信有神,也不是沒有經歷過神的作為(9節),但卻仍[存著不信的噁心,把永生神離棄了](12節;民14:11)。因為他們不相信神的應許,不信靠神每日的供應,其實就是[不信]。當時[離棄]神的行為,特別指一些猶太信徒忍受不住環境的逼迫,離開教會,回到猶太教。本章三次提到[今日](7,13,15節),[今日]是我們進入安息的得勝關鍵,不但曠野的百姓如此,本信的讀者是如此,今天的信徒更是如此。所以[總要趁著還有今日,天天彼此相勸](13節);[天天彼此相勸]的原因:人的自我私慾和撒但的試探從來沒有變過,我們天天都有可能[被罪迷惑];心裡就剛硬了](13節),結果就會[惹祂發怒,試探祂](8節),[隨流失去](二1)。[天天彼此相勸]的目的:讓我們能[將起初確實的信心堅持到底](14節),證明我們屬於神家(6節),[就在基督裡有分了](14節),能在基督裡得著安息。[信心]原文也譯為[確信confidence]並不是指得救的[信心faith]。[天天彼此相勸]的內容:在3:7-4:13的交錯平行結構中,對應於4:1-13。人若[硬著心](15節)定意悖逆,即使是[聽見祂話](16節),[跟著摩西從埃及出來的眾人](16節),最終的結局也是[屍首倒在曠野](17節)。神的救恩不只是救我們脫離世界,更要帶我們進入基督的國度,在基督裡得著安息。人裡面[不信](12,19節)神的應許,外面就會[不信從](18節)神的道路。外面的[犯罪](17節)反映了裡面的[不信]。凡是自稱信主,生活中卻[不信從]主的人,其實就是[不信]。他們從一開始就沒有神所賜的真實信心,只是人的理性,情感,意誌所冒充的自信,所以不能[將起初確實的信心堅持到底](14節),[在基督裡有分]( 14節),結果[不能進入安息](19節)。 思想:今天,許多自稱信主的人雖然理智上承認有神,但卻把神排除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之外,心思言行好像沒有神一樣,這就是[存著不信的噁心]。或許因為我們體貼肉體,也不願信從,而是用各種貌似屬靈的理由來試探神;聖靈警告我們:既回不了世界,也享受不了基督裡的安息;有了兒子的地位,卻承受不了兒子的產業,一生在曠野[繞行],成為被神[厭煩](10節)的人! 祈禱:親愛主,你最期望我們得著你的救恩,更願意我們進到你的安息;但我們有很多自我理性的選擇,甚至對主你的能力,慈愛充滿不信,求主憐憫我們,每日引導我們使我們單單信靠主你。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