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1節的主題是[警告背道的危險和刑罰]這是本書最強烈的警告,與6:4-8的警告平行。26節開頭的[因為]顯示26-31節與22-25節的邏輯關係:信徒必須盡自己的本分(22-25節),尤其是不可停止聚會(25節)。停止聚會是背道的開始,而背道的結果是可怕的。[得知真道](26節)可譯為[領受了真理的知識]。所有的犯罪,本質上都是故意的,這裡的[故意犯罪](26)對應舊約裡不能藉著獻祭而得蒙赦免的[擅敢行事](民15:30),與[誤犯了罪](民15:27)相對。在新約聖經中[故意犯罪]就是背道的罪(6:6)[踐踏神的兒子,將那使他成聖之約的血當作平常,又褻慢施恩的聖靈](29節)。 [故意犯罪]的原文是現在分詞,表示不是偶爾軟弱,而是持續地不認主,[把永生神離棄了](3:12)。[贖罪的祭就再沒有了](26節)原文與[不用再為罪獻祭了](18節)基本上相同。一方面,基督的獻祭是唯一的救法,祂已經[獻了一次永遠的贖罪祭](12節),不再重複獻祭,所以[故意犯罪],拒絕這救法的人再無其他得救的途徑。另一方面,贖罪祭只適用於誤犯的罪(利4:2)[故意犯罪]只能等候神的審判和刑罰(27節)。27-31節描述背道者將面臨的審判和刑罰。27節引自賽26:11,28節引自申17:6,30節引自申32:35-36。在舊約裡,[人幹犯摩西的律法](28節)憑兩三個人的見證,就可以定罪,[不得憐憫而死](28節)。在新約裡,信徒若持續地不承認[神的兒子]的身份,不尊重[那使他成聖之約的血],不理會[施恩的聖靈]的感動,罪行更加嚴重,[他要受的刑罰該怎麼加重呢](29節)?[主審判祂的百姓](30節)顯示背道者仍是信徒。神是公義的,祂為自己的百姓伸冤,是基於公義;祂審判百姓中的背道者,也是基於公義(30節)。背道的信徒若是拒絕神所提供的贖罪祭(26節),只能等待審判和刑罰(27節),[落在永生神的手裡,真是可怕的](31節)。32-39節的主題是[存勇敢的心忍耐等候應許]與6:9-11的鼓勵平行。這些信徒在信主之後,曾經為福音遭受逼迫,[忍受大戰的各樣苦難](32節):1.他們[被毀謗,遭患難,成了戲景,叫眾人觀看](33節)成為被人恥笑,受羞辱的對象。2.他們[陪伴那些受這樣苦難的人](33節)儘管自己受苦,仍然[體卹了那些被捆鎖的人](34節)。3.他們的[家業被搶去,也甘心忍受](34節)。因為他們[堅守我們所承認的指望](23節),[知道自己有更美長存的家業](34節),所以沒有怨天尤人,而是輕看地上的損失。[不可丟棄勇敢的心](35節),指憑信心面對逼迫。[勇敢的心]原文是[坦然](19節)表示不是出於人的勇氣,而是因著對大祭司基督救贖的信心,所以[存這樣的心必得大賞賜](35節),也就是[得著所應許的](36節)。屬靈生命的成長總是不進則退,信徒之所以會冷淡退後,[丟棄勇敢的心],往往是因為不能[堅守我們所承認的指望](23節),不再盼望[更美長存的家業]。[你們必須忍耐,使你們行完了神的旨意](36節),指忍受逼迫(32-34節),等候神的拯救(37節)。神允許我們暫時落在患難中(37節),是因為[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盼望不至於羞恥](羅5:3-4)。新約[更美之應許](8:6;9:15;10:23,36)是信徒忍耐的根據,得勝的秘訣。[還有一點點時候](37節)引自賽26:20[那要來的就來,並不遲延](37節)引自哈2:3兩者都是指神的審判和刑罰很快就會到來。[義人必因信得生](38節)引自哈2:4意思是如果要[忍耐],持守[勇敢的心],必須憑著對大祭司基督救贖工作(22節)和新約[所應許永遠的產業](9:15)的信心,只有這信心,才能使信徒[忍受大戰的各樣苦難]。39節表示 [後退]在此特指否認基督,退回猶太教。 思想:你們不可丟棄勇敢的心;存這樣的心必得大賞賜。每日我們都有各式各樣的挑戰,無論是生活,信仰,工作,家庭;我們都需要倚靠神從神得力滿有勇敢的心,面對我們的每一天; 因為還有一點點時候,那要來的就來,並不遲延。我們必因信得生。 祈禱:親愛主,你最知道我們在地上所面對的挑戰,面對的難處;你樂意加我們的力量,因你的應許我們的日子如何,我們力量也如何。求主保守我們,使我們每日都信靠你。阿們!
希伯來書 10:26-39
Related Post
希伯來書 3:7-18希伯來書 3:7-18
第7節原文[所以]開始。因為[我們若將可誇的盼望和膽量堅持到底,便是祂的家了](6節)所以要以出埃及時倒斃曠野的以色列人為鑑戒(7-19節)[不可硬著心](8,15節。[硬著心]比喻剛硬悖逆,在理性上否認神,情感上反對神,意誌上離棄神。7-11節引自詩95:7-11的七十士譯本,回顧出埃及時以色列人的失敗。詩95:7-8是後來猶太人在安息日黃昏崇拜的宣召經文(Kabbalat Shabbat),當時也是猶太人熟悉的安息日經文。[聖靈有話說](7節),顯示初期教會的基督徒和猶太教徒都承認舊約聖經是聖靈默示的(10:15)。跟隨摩西出埃及的以色列人曾在汛的曠野利非訂發怨言,表面上是因為缺水(出17:1-3)實際上是[不信](12節)質疑神的照顧和良善,所以惹神發怒。出埃及的以色列人不願順服神進入迦南,情願回到埃及為奴之地,結果被神懲罰[在曠野飄流四十年](民14:33),期間不斷地試探神(出15:23)觀看神的作為[有四十年之久](9節)以致成為惡習。[四十]在聖經裡代表徹底。[他們心裡常常迷糊](10節)指出埃及的以色列人內心悖逆,不肯順服,所以總是誤入歧途。[竟不曉得我的作為](10節)指不明白神的旨意和工作法則。沒有一個世代的人像出埃及的以色列人經歷過那麼多的神蹟奇事,但神卻說他們[竟不知道我的道路],甚至[藐視]神(民14:22-23)。人若[存著不信的噁心]就會[心裡常常迷糊]再多的神蹟奇事也不能讓他們順服神的道路,遵行神的旨意。因此,雖然神用[豐富的恩慈,寬容,忍耐](羅二4)領他們悔改,但卻[厭煩那世代的人](10節),定意拆毀他們,所以[就在怒中起誓說:他們斷不可進入我的安息](11節)。在詩95:11中[我的安息]指神所應許的迦南[安息地](申12:9)不是指救恩,而是預表信徒在基督裡的安息(4:3)。[進入我的安息]就是不再倚靠人的肉體,而是憑信心接受神已經做成的工作。(12節) [弟兄們,你們要謹慎]這是本書的第二個警告。出埃及的以色列人並非不信有神,也不是沒有經歷過神的作為(9節),但卻仍[存著不信的噁心,把永生神離棄了](12節;民14:11)。因為他們不相信神的應許,不信靠神每日的供應,其實就是[不信]。當時[離棄]神的行為,特別指一些猶太信徒忍受不住環境的逼迫,離開教會,回到猶太教。本章三次提到[今日](7,13,15節),[今日]是我們進入安息的得勝關鍵,不但曠野的百姓如此,本信的讀者是如此,今天的信徒更是如此。所以[總要趁著還有今日,天天彼此相勸](13節);[天天彼此相勸]的原因:人的自我私慾和撒但的試探從來沒有變過,我們天天都有可能[被罪迷惑];心裡就剛硬了](13節),結果就會[惹祂發怒,試探祂](8節),[隨流失去](二1)。[天天彼此相勸]的目的:讓我們能[將起初確實的信心堅持到底](14節),證明我們屬於神家(6節),[就在基督裡有分了](14節),能在基督裡得著安息。[信心]原文也譯為[確信confidence]並不是指得救的[信心faith]。[天天彼此相勸]的內容:在3:7-4:13的交錯平行結構中,對應於4:1-13。人若[硬著心](15節)定意悖逆,即使是[聽見祂話](16節),[跟著摩西從埃及出來的眾人](16節),最終的結局也是[屍首倒在曠野](17節)。神的救恩不只是救我們脫離世界,更要帶我們進入基督的國度,在基督裡得著安息。人裡面[不信](12,19節)神的應許,外面就會[不信從](18節)神的道路。外面的[犯罪](17節)反映了裡面的[不信]。凡是自稱信主,生活中卻[不信從]主的人,其實就是[不信]。他們從一開始就沒有神所賜的真實信心,只是人的理性,情感,意誌所冒充的自信,所以不能[將起初確實的信心堅持到底](14節),[在基督裡有分]( 14節),結果[不能進入安息](19節)。 思想:今天,許多自稱信主的人雖然理智上承認有神,但卻把神排除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之外,心思言行好像沒有神一樣,這就是[存著不信的噁心]。或許因為我們體貼肉體,也不願信從,而是用各種貌似屬靈的理由來試探神;聖靈警告我們:既回不了世界,也享受不了基督裡的安息;有了兒子的地位,卻承受不了兒子的產業,一生在曠野[繞行],成為被神[厭煩](10節)的人! 祈禱:親愛主,你最期望我們得著你的救恩,更願意我們進到你的安息;但我們有很多自我理性的選擇,甚至對主你的能力,慈愛充滿不信,求主憐憫我們,每日引導我們使我們單單信靠主你。阿們!
希伯來書 2:9-18希伯來書 2:9-18
9-18節從十個面向論證,基督的救恩將恢復人的榮耀(10節)。第一.祂道成肉身(9a): (9節)這句話顯示:[頭一個人](林前15:47)亞當失敗了(8b),惟獨[第二個人](林前15:47)基督得勝了(9節)。這是本書第一次提到耶穌基督的名字,特地使用了祂道成肉身做人子的名字[耶穌](9節),顯示主耶穌是站在人子的地位上,成就了[這麼大的救恩](3節)。2.主耶穌並沒有選擇成為大有能力的天使,而是成為比天使微小的人。本書強調:耶穌基督是完全的神;也是完全的人,但祂從來都不是天使。第二.祂為人代死(9b): 基督[受死的苦](9節)完全地經歷了死亡,包括身體的死亡,精神的痛苦與神的隔絕(太27:46) [受死的苦]本是人類最大的難題,卻成了基督得榮耀的道路。第三.祂是帶領者(10節):[元帥ἀρχηγός](10節)原文的意思是[創始者.領袖] [君王](徒5:31)。只有這位元帥才能帶領人類進入救恩.回到神面前;因為[為萬物所屬](10節)的神是創造和救贖的原因[為萬物所本](10節)的神又是創造和救贖的動力。基督受苦的目的,是為了讓父神能[領許多的兒子進榮耀裡去](10節)。基督道成肉身,帶領人類進入救恩的使命,必須[因苦難得以完全](10節).在十字架上才能成就救贖。第四.祂是長兄(11-13節):基督是[那使人成聖的](11節)祂藉著自己的血和道使信徒[得以成聖](11節)。因此,道成肉身的基督和重生的信徒[都是出於一](11節) [所以,祂稱他們為弟兄也不以為恥](11節9)。作者引用了三本舊約聖經來證明這種弟兄的關係:1. (12節)這是引用詩22:22。詩中的彌賽亞經歷苦難之後(詩22:12-18),將父神啟示給眾弟兄。2.[我要倚賴祂](13a)這是引用賽12:2。基督站在人子的地位上,凡事不是倚靠超自然的能力,而是倚賴父神,成為信徒可以效法的榜樣。3. (13節)這是引用賽8:18。信徒是神賜給基督的得勝見證(約6:37),正如神把兒女賜給先知以賽亞作為預兆和記號。第五.祂是得勝者(14節):道成肉身的主耶穌基督和那些預定得救的神的[兒女](13.14節)一樣,[照樣親自成了血肉之體](14節),具有完全的人性,所以也會和人一樣死亡。這是為了[藉著死敗壞那掌死權的,就是魔鬼](14節)。第六.祂是釋放者(15):[怕死](15)的人所害怕的不一定是死亡,而是恐懼本身。第七.祂是拯救者(16-17a):基督並沒有成為大能的天使,因為救恩是神為按照祂的形像被造的人預備的,墮落的天使得不著赦免(彼後2:4 )。因此,凡事[與祂的弟兄相同](17節)目的是[救拔亞伯拉罕的後裔](16節)。第八.祂是大祭司(17b):1.大祭司只能從人中間挑選(5:1),基督若要站在人子的地位上替罪人贖罪,就必須成為完全的人[凡事該與祂的弟兄相同](17節)只是沒有犯罪(4:15)。這位大祭司是對人[慈悲](17節)向神[忠信](17節)。第九.祂是挽回祭(17c):[挽回祭ἱλάσκομαι](17節), [挽回祭]在希臘文學中,指外邦人用獻祭來討好忿怒的假神。但聖經借用[挽回祭]這個異教名詞,所表達的概念與異教截然不同:1.異教假神的忿怒是易怒霸道.反复無常的,而真神的忿怒則是出於祂對一切罪惡公義.不變的恨惡。所以有必要進行挽回;若是否認神會[忿怒],就是否認神的完全公義,祂的愛將被貶低為多愁善感。基督不但是[挽回祭],也是獻上[挽回祭]的祭司,祂如今仍然是[挽回祭],因為祂一次獻上的祭永遠有效(10:10)。第十.祂是幫助者(18節):[就能搭救被試探的人](18節)主耶穌並不需要[被試探而受苦](18節)的經驗,就能對我們的難處感同身受,並且比我們更了解人的真正需要。但祂卻在肉身裡親自[被試探而受苦],是要讓受苦的人確信祂能[體卹我們的軟弱](4:15);祂又在肉身裡勝過了試探,是要讓受試探的人效法祂.靠著神的話語得勝。 思想:主耶穌基督為為人讓我們明白,生命中的試探和逼迫並非信徒退後的理由,而是我們經歷救恩的機會-那位又真又活的基督必與我們同在,用恩典加給我們力量(林後12:9)為我們[開一條出路](林前10:13),讓我們能在人生中經歷主榮美的生命。 祈禱:親愛主耶穌,你從天到地為我們成為一個人,你經歷過成長,痛苦,試探,你最能明白人的感受,因你進到我們人的感受裡面,你更拯救我們,因你沒有犯罪,願主你榮美的生命每日都光照我們,好讓我們每都活出主你的生命。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