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伯來書 希伯來書 10:15-25

希伯來書 10:15-25

15-18節的主題是[基督一次獻祭,永遠赦罪]與9:23-28[基督一次獻祭,永遠擔罪]首尾呼應。16-17節引自耶31:33-34。舊約的祭物不能除罪,但更美的祭物基督卻永遠解決了罪的問題,所以神[不再記念他們的罪愆和他們的過犯](17節),因為基督的獻祭具有永遠赦罪的功效,[就不用再為罪獻祭了](18節)。既然大祭司基督的獻祭使新約得以成全,舊約的祭司製度和獻祭也就應該停止了。19-25節的主題是[勸勉信徒坦然親近神],指出新約信徒的兩項特權和三個責任。19-21節是新約信徒的兩項特權:1.我們[得以坦然進入至聖所](19節)。[坦然]原文就是[勇敢的心](35節)。我們[因耶穌的血](19節),良心以蒙潔淨,[得以成聖](10節),與神的關係[得以完全](14節),[罪過既赦免](18節) ,就得著了神所賜的許可,可以坦然無懼地親近祂(4:16)。[至聖所]原文是[聖所],天上的[真聖所](九24)不再有[聖所]和[至聖所]的分隔。而在舊約之下[進入至聖所的路還未顯明](9:8)。[幔子](20節),指會幕裡分隔聖所和至聖所的幔子(9:3),象徵神的榮耀和公義阻擋了罪人(創3:24)。當主耶穌在十字架上斷氣的時候,[殿裡的幔子從上到下裂為兩半](太27:51)代表基督的身體為我們裂開。基督為我們[開了一條又新又活的路](20節),使我們可以藉著祂直接親近神。這是一條以前沒有的[新]路(9:8)也是一條大有功效的[活]路,能實在地把人領到神面前。2.我們[有一位大祭司治理神的家](21節)。[神的家]就是教會(提前3:15),基督不但以神兒子的身份(3:6),而且以一位偉大的祭司的身份[治理神的家]。治理神家的大祭司[是長遠活著,替他們祈求](7:25)所以信徒可以放心地親近神。22-25節是信徒的三本本分。救贖的工作完全是基督成就的,但得救的信徒卻有責任,因為順服神是重生生命的自然流露(結36:27):1.信心:22節潔淨良心不是目的,目的是為了讓人可以親近神(22節),事奉神(9:14)。而人要親近神,必須具備三個條件:要[用誠心和充足的信心](22節),因著對大祭司基督救贖工作的信心,誠實無偽地全然歸向神。要有[蒙潔淨,無虧的良心],接受基督所成就的救恩(14,18節),正如神藉先知以西結所預言的:[我也要賜給你們一個新心,將新靈放在你們裡面,又從你們的肉體中除掉石心,賜給你們肉心](結36:26)。要有[清水洗淨了的身體],遠離污穢和偶像,正如神藉先知以西結所預言的:[我必用清水灑在你們身上,你們就潔淨了。我要潔淨你們,使你們脫離一切的污穢,棄掉一切的偶像](結36:25)。2.盼望:23節信徒[所宣告的指望],就是新約所應許的[更美長存的家業](34節),也就是神所[應許]最終,完全的救恩,[進榮耀裡去](2:10)。當時有些猶太信徒面對逼迫時,退回猶太教裡躲避眼前的難處。作者勸勉他們[堅守所宣認的指望,毫不動搖]不是倚靠自己的力量,而是根據神的應許[因為應許我們的那位是信實的](23節)。3.愛心:在基督的身體裡練習愛心,[不可停止聚會](25節)。[聚會]指基督徒的各種團契生活。 [彼此相愛](約13:34)的命令不能停留在理論,也不是自然發生的,只有在教會中,才能實際地操練[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24節)。[停止聚會]是信徒冷淡退後的開始。信徒在跌倒之前,常常是先與教會疏遠,很快就從偶然停止變成[停止慣了的人](25節),最終陷入背道的試探(26-31節)。當時的逼迫(32-39節)可能已經使一些猶太信徒脫離了教會的團契生活,回到了猶太會堂之中,很快就[隨流失去](2:1)了。[倒要彼此勸勉](25節)指在聚會中用神的話[彼此勸勉]。[停止慣了的人]得不著肢體的勸勉,在靈性上陷於孤立,結果必然會失敗跌倒。[既知道那日子臨近](25節)指神很快就要施行審判和刑罰。 思想:因著主耶穌基督所作成的救恩,目的是信徒能坦然親近神;當中更警告我們背道的危險和刑罰;所以我們存勇敢的心忍耐等候應許。擺在我們生命的是美善完美的救恩,我們每日如何去選擇,如何去投入呢? 祈禱:親愛主耶穌,你最期望我們每一位每一天都能夠返到神的面前,因這是你上十字架的期望,更為我們作出很多美善的應許,美好的承諾,求主因著你的信實,慈愛使我們每日樂意坦然親近神。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希伯來書 13:1-8希伯來書 13:1-8

13章的主題是[聖徒超越逆境],與第1章[聖子超越萬有]首尾呼應。1-17節勸勉信徒[照神所喜悅的,用虔誠,敬畏的心事奉神](11:28)。雖然他們面對各種逼迫和難處(10:32-34),[必須忍耐](10:36);但卻不是消極地忍耐,而是[為自己的腳,把道路修直了](12:12 -13),積極地勝過逆境。為此,1-17節進一步解釋了12:14-15的三項勸勉,這些勸勉是憑信心勝過逼迫和難處的秘訣:1.彼此相愛(1-3節):解釋[要追求與眾人和睦](12:14);2.聖潔生活(4-6節):解釋[要追求聖潔](12:14);3.靠恩堅固(7-17節):解釋[要謹慎,恐怕有人失了神的恩](12:15)。1-3節是[彼此相愛]的勸勉。[彼此相愛的心](約13:35)是信徒的記號。一時的[彼此相愛],和不信的世人並無分別;神所喜悅的是[常存弟兄相愛的心](1節),藉著事奉人來事奉神,不因環境的變化而改變。當時,彼此相愛的常見操練是:1.[用愛心接待客旅](2節),不但朝夕相處的弟兄之間要彼此相愛,還要與素昧平生,無法回報的弟兄彼此相愛。當時旅店很少,名聲也不好,信徒旅行一般借宿當地信徒的家。[不知不覺就接待了天使](2節),是引用亞伯拉罕和羅得的故事(創18:2-3)引導信徒思想:當我們遇見需要接待的弟兄時,是不是也要當把他們當作主耶穌差來的使者呢(太10:40-42)?2[記念被捆綁的人](3節)[記念遭苦害的人]指[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加6:2)探望並服事那些為主受苦的人(太25:36)。[想到自己也在肉身之內](3節),指感同身受(林前12:26)提醒自己:我們都活在肉身裡,若為主的緣故遇到捆綁和苦害,也會有同樣的軟弱,所以應該對弟兄有更多的體諒、同情和扶持。4-6節是[聖潔生活]的勸勉。過去和現在一樣,對聖潔生活的主要威脅包括兩個面向:1.淫亂:神所設立的婚姻關係是聖潔的(林前7:14),所以[婚姻,人人當尊重,床也不可污穢](4節)。一切在婚姻之外的[茍合行淫](4節)不但在當時的希臘文化中習以為常,今天也被世界的法律包容,被流行的時尚提倡。但每個信徒都應謹記:[神必要審判](4節)[因為我們的神是烈火](12:29)。2.金錢: [貪愛錢財](5節)會讓我們越來越遠離神,用錢財代替神,滿足自己。古往今來的世人都把無止境的物質慾望當作社會進步的動力,拚命追求更多,更好,更大,但信徒卻[要以自己所有的為足](5節),不把錢財當作偶像。因為世人只能在錢財裡尋求安全感,但跟從主的信徒卻有神無條件的應許:[我總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5節;申31:6,8)所以可以[放膽](6節)地宣告:[主是幫助我的,我必不懼怕;人能把我怎麼樣呢](6節;詩118:6)。7-8節的主題是[效法從前的教會領袖]。第7節信心必然會在那些真正的傳道人的生活中產生功效(11章),所以我們可以透過[觀察他們一生的成果],來[效法他們的信心]。[耶穌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遠,是一樣的](8節),祂始終都是信心的來源和對象,祂啟示的真理永遠不變。因此,過去的傳道人的信心榜樣,可以成為後人效法的典範;過去的傳道人的教導真理,也值得我們[為從前一次交付聖徒的真道竭力地爭辯](猶3)。 思想:世界一切人事物都會改變,但[耶穌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遠,是一樣的;面對我們餘下的生命我們應該追求,期待的是甚麼呢?我們有否願意被不改變的神成為我們真正的生命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昨日,今日,一直到永遠,是一樣的;無論你的公義,信實,慈愛沒有絲毫的改變;唯有你是我們生命的追求,是我們生命的意義,願主使我們真知道你。阿們!

希伯來書 4:8-16希伯來書 4:8-16

[約書亞](8節)原文是[耶穌Ἰησοῦς]是希伯來文[約書亞יְהוֹשׁוּעַ]的希臘文形式,意思是[耶和華是拯救]。約書亞繼承了摩西的使命,帶領以色列人進入了迦南地,神[使他們四境平安](書21:44)。但這安息並沒有持續很久,以色列人雖然進入了迦南,但卻沒能永享安息,因此,約書亞無法做到的事情,只有在[神的兒子耶穌](14節)才能做到。(8節) [別的日子]是詩95:7的[今日](7節)。(9節)[安息日的安息sabbatismos]原文是一個單詞,在新約裡只出現過一次。這個特殊的用詞,顯示神所應許的,我們當竭力進入的[那安息](11節),既不是十誡中的安息日(Sabbath,出20:8-11)也不是約書亞帶領百姓進迦南所享受的短暫安息,而是祂自己在創世的[第七日](4節)所預備好的永恆安息(10節)。這安息是[為神的子民存留]的,那些有資格享受[安息日的安息]的人被稱為[神的子民],包括相信的以色列人和外邦人。[因為那進入安息的,乃是歇了自己的工,正如神歇了祂的工一樣](10節),這句話顯示:1.[神歇了祂的工]是因為對祂的工作成果完全滿意,並不是停止了工作,人[歇了自己的工]也是因為對神的工作成果完全滿意,所以不再倚靠肉體的努力,而是憑信心接受神的工作,分享祂的喜樂和滿足。2.[進入安息],就是不再倚靠人的肉體,而是憑信心接受神已經做成的工作在新約,就是不定睛於環境裡的逼迫和難處,相信基督必能使我們在神面前[得憐卹,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16節)。3這安息今生顯明在基督裡(太11:28-30),因為信徒已經[得了不能震動的國](十二28)。(11節) [我們務必竭力進入那安息]就是[存畏懼的心](1節)用[信心與所聽見的道調和](2節),不要[學那不信從的樣子跌倒了](11節)。 [竭力進入那安息]不是[竭力去工作],而是[竭力認識自己的敗壞無能,竭力不靠肉體,竭力誠實倚靠神;不是將來才進入永世裡的安息,而是今生就能進入基督裡的安息12節)顯示人若不想[學那不信從的樣子跌倒了],只能順服[神的道]的管理。我們只要對照[神的道],就可以[辨認](12節)自己是否有真實的信心。[魂與靈](12節)代表人非物質的成分[骨節與骨髓](12節)代表人物質的成分。人自己都對自己不了解的地方,但神知道得清清楚楚。 (13節)表示我們真實的光景,包括[不信的噁心](3:12)在神面前[都是赤露敞開的]每個人都必須向祂交賬,無處可躲(詩139:1-24 )。(14節)指出人類就急迫地需要一位真正能在神面前為他們做中保的代表。[大祭司]就是人在神面前的代表,而基督這位大祭司[已經升上高天](14節),直接來到神面前,不像地上的大祭司受到各種限制(利16:2,34)。[神的兒子耶穌](14節)這個稱呼刻意把耶穌基督的人性和神性結合起來,表明祂是神與人之間的完美中保(提前2:5),有資格擔任更美的大祭司(8:6)。既然我們有這樣一位更美的大祭司,就不應該在逼迫面前離開祂,暫時脫離難處,反而[當持定所承認的道](14節),靠著這位大祭司勝過一切難處。信徒在逼迫和難中[當持定所承認的道](14節),理由是:1.[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卹我們的軟弱](15節)。雖然主耶穌超越諸天,但祂並非高高在上,遠離在地上掙扎的百姓,而是理解我們的困難和需要。祂[體卹我們的軟弱],卻要潔淨我們的罪;祂樂意幫助承認自己軟弱的人勝過試探和逼迫,但卻要管教,拆毀以為剛強的人。2.[祂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15節)。這不是說主耶穌經歷過人類所有的試探,祂所受的試探本質[與我們一樣]。[只是祂沒有犯罪](15節)。受試探並非犯罪,順從試探才是。主耶穌並不需要[凡事受試探]的爭戰,就能了解罪惡引誘的壓力;但祂卻以人子的身份親自勝過了試探,是為了讓受試探的人放心。(16節) [施恩的寶座]就是約櫃上的施恩座(出25:17-21)約櫃放在至聖所裡(出26:34)與外界隔離(民1:51-53)連大祭司也只能在贖罪日一年一次接近約櫃(利16:2,34)。但在新約時代,信徒因耶穌的血得以[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的寶座前](16節),直接面對神,軟弱的人可以[得憐卹](16節),不配的人可以[蒙恩惠](16節),需要的人可以得到[隨時的幫助](16節)。 思想:神恩典的供應是無限量的,惟一的條件是我們憑信心去領受。因此,我們不必想辦法倚靠自己面對試探和逼迫,這並不是基督裡的安息。我們要深信那 [凡事受過試探]能[體卹我們的軟弱的主;我們的中保也曾經和我們一樣經歷試探,這是對受苦之人莫大的安慰。 祈禱:親愛主耶穌,你是我們的救主,不但拯救我們脫離罪惡,更要進入我們生命的感受; 因主你[凡事受過試探]能[體卹我們的軟弱;求主引導我們每日都進到你施恩的寶座前得憐卹,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