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伯來書 希伯來書 10:15-25

希伯來書 10:15-25

15-18節的主題是[基督一次獻祭,永遠赦罪]與9:23-28[基督一次獻祭,永遠擔罪]首尾呼應。16-17節引自耶31:33-34。舊約的祭物不能除罪,但更美的祭物基督卻永遠解決了罪的問題,所以神[不再記念他們的罪愆和他們的過犯](17節),因為基督的獻祭具有永遠赦罪的功效,[就不用再為罪獻祭了](18節)。既然大祭司基督的獻祭使新約得以成全,舊約的祭司製度和獻祭也就應該停止了。19-25節的主題是[勸勉信徒坦然親近神],指出新約信徒的兩項特權和三個責任。19-21節是新約信徒的兩項特權:1.我們[得以坦然進入至聖所](19節)。[坦然]原文就是[勇敢的心](35節)。我們[因耶穌的血](19節),良心以蒙潔淨,[得以成聖](10節),與神的關係[得以完全](14節),[罪過既赦免](18節) ,就得著了神所賜的許可,可以坦然無懼地親近祂(4:16)。[至聖所]原文是[聖所],天上的[真聖所](九24)不再有[聖所]和[至聖所]的分隔。而在舊約之下[進入至聖所的路還未顯明](9:8)。[幔子](20節),指會幕裡分隔聖所和至聖所的幔子(9:3),象徵神的榮耀和公義阻擋了罪人(創3:24)。當主耶穌在十字架上斷氣的時候,[殿裡的幔子從上到下裂為兩半](太27:51)代表基督的身體為我們裂開。基督為我們[開了一條又新又活的路](20節),使我們可以藉著祂直接親近神。這是一條以前沒有的[新]路(9:8)也是一條大有功效的[活]路,能實在地把人領到神面前。2.我們[有一位大祭司治理神的家](21節)。[神的家]就是教會(提前3:15),基督不但以神兒子的身份(3:6),而且以一位偉大的祭司的身份[治理神的家]。治理神家的大祭司[是長遠活著,替他們祈求](7:25)所以信徒可以放心地親近神。22-25節是信徒的三本本分。救贖的工作完全是基督成就的,但得救的信徒卻有責任,因為順服神是重生生命的自然流露(結36:27):1.信心:22節潔淨良心不是目的,目的是為了讓人可以親近神(22節),事奉神(9:14)。而人要親近神,必須具備三個條件:要[用誠心和充足的信心](22節),因著對大祭司基督救贖工作的信心,誠實無偽地全然歸向神。要有[蒙潔淨,無虧的良心],接受基督所成就的救恩(14,18節),正如神藉先知以西結所預言的:[我也要賜給你們一個新心,將新靈放在你們裡面,又從你們的肉體中除掉石心,賜給你們肉心](結36:26)。要有[清水洗淨了的身體],遠離污穢和偶像,正如神藉先知以西結所預言的:[我必用清水灑在你們身上,你們就潔淨了。我要潔淨你們,使你們脫離一切的污穢,棄掉一切的偶像](結36:25)。2.盼望:23節信徒[所宣告的指望],就是新約所應許的[更美長存的家業](34節),也就是神所[應許]最終,完全的救恩,[進榮耀裡去](2:10)。當時有些猶太信徒面對逼迫時,退回猶太教裡躲避眼前的難處。作者勸勉他們[堅守所宣認的指望,毫不動搖]不是倚靠自己的力量,而是根據神的應許[因為應許我們的那位是信實的](23節)。3.愛心:在基督的身體裡練習愛心,[不可停止聚會](25節)。[聚會]指基督徒的各種團契生活。 [彼此相愛](約13:34)的命令不能停留在理論,也不是自然發生的,只有在教會中,才能實際地操練[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24節)。[停止聚會]是信徒冷淡退後的開始。信徒在跌倒之前,常常是先與教會疏遠,很快就從偶然停止變成[停止慣了的人](25節),最終陷入背道的試探(26-31節)。當時的逼迫(32-39節)可能已經使一些猶太信徒脫離了教會的團契生活,回到了猶太會堂之中,很快就[隨流失去](2:1)了。[倒要彼此勸勉](25節)指在聚會中用神的話[彼此勸勉]。[停止慣了的人]得不著肢體的勸勉,在靈性上陷於孤立,結果必然會失敗跌倒。[既知道那日子臨近](25節)指神很快就要施行審判和刑罰。 思想:因著主耶穌基督所作成的救恩,目的是信徒能坦然親近神;當中更警告我們背道的危險和刑罰;所以我們存勇敢的心忍耐等候應許。擺在我們生命的是美善完美的救恩,我們每日如何去選擇,如何去投入呢? 祈禱:親愛主耶穌,你最期望我們每一位每一天都能夠返到神的面前,因這是你上十字架的期望,更為我們作出很多美善的應許,美好的承諾,求主因著你的信實,慈愛使我們每日樂意坦然親近神。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希伯來書7:11-19希伯來書7:11-19

11-19節證明基督的祭司職任才能使人得完全。1-10節已經證明了麥基洗德超越了利未祭司,但也有人會認為∶麥基洗德的等次無論如何超越,總是曇花一現,亞倫的等次則歷經千年,還是有價值的。因此,11節繼續指出:神的百姓不能[藉這職任能完全](11節)也就是不能[進到神面前](19節)。[利未人祭司職任](11節)只能叫人[想起罪來](10:3),[斷不能除罪](10:3-4)所以也不能使人得赦免(10:18)良心得潔淨(9:9),因而與神恢復完全的相交(9:14;10:1,14)。因此,需要另外興起一位[照麥基洗德的等次]的祭司,才能使人[得完全]。律法是以利未祭司製度為基礎的,所以說[從前百姓在利未人祭司職任以下受律法](11節)。既然百姓並不能[藉這職任能得完全],所以律法也就[一無所有](19節)。因此,[祭司的職任既已更改,律法也必須更改](12節)。[這話所指的人本屬別的支派](13節)指[另外興起一位祭司](13節),不是來自利未支派。摩西律法只允許利未支派中亞倫的子孫擔任祭司(出28:1)其他支派[從來沒有一人伺候祭壇](13節)。當時的猶太人都承認彌賽亞基督將出於猶大支派(太2:4-6),甚至用[大衛的子孫](太21:9)來代稱彌賽亞基督,而主耶穌正是出於猶大支派的[大衛的子孫](太1:1-2),所以說[我們的主分明是從猶大出來的](14節)。雖然[這支派,摩西並沒有提到祭司](14節),但在猶太人所公認的彌賽亞詩篇預言:[你是照麥基洗德的等次永遠為祭司](詩110:4)不是利未的後裔。先知撒迦利亞也預言,大衛的後裔既是君王,又是祭司:[看哪,那名稱為大衛苗裔的,祂要在本處長起來,並要建造耶和華的殿。祂要建造耶和華的殿,並擔負尊榮,坐在位上掌王權;又必在位上作祭司,使兩職之間籌定和平](亞6:12-13)。死海古卷表明,為了解決這個難題,當時猶太人認為將有兩位彌賽亞:一位是君王和戰士,是出於猶大支派的大衛的後裔;而另一位是祭司,出自利未支派。[等次]只是指一個體系,[樣式]則表明,麥基洗德這個人本身就預表了基督(3,16節)。(15節) [我的話更是顯而易見的了]意思是既然已經[照麥基洗德的樣式,另外興起一位祭司來](15節),就證明[祭司的職任既已更改,律法也必須更改]新約將代替舊約。[祂成為祭司](16節)顯示基督的祭司職任與祂的道成肉身是分不開的,祂具備作祂子民大祭司的資格,是因為祂與人同有血肉之軀(2:14,17)。[照屬肉體的條例](16節)指利未祭司依照家譜世襲的製度,是必死的。主耶穌基督[照著無窮之生命的大能](16節),勝過了死亡,以復活顯明祂是神的兒子(羅1:4)並在這生命中成為永遠的大祭司,[祂祭司的職任就長久不更換](24節)可以拯救我們到底(25節)。17節再次引自了詩110:4(5:6)要我們注意關鍵字[永遠]也就是[無窮之命]。[先前的條例](18節)指規定只有亞倫的子孫才能擔任祭司的[屬肉體的條例](16節)以及建立在利未祭司製度基礎上的獻祭,禮儀條例。[軟弱無益](18節),指[律法原來一無所成](19節)並不能讓人[藉這職任能得完全](11節)[進到神面前](19節)。 [律法原來一無所成]因為它的基礎[利未人祭司職任](11節)就存在局限性。[廢掉](18節)是法律用語,指法律的廢除。新約的祭司不再照[屬肉體的條例]設立,主後70年聖殿被毀,猶太教也不再有祭司,當時擔任祭司的撒都該人很快也從歷史上消失了;[引進了更美的指望](19節)。 思想:經文要讓我們明白藉著主耶穌基督大祭司的職任,信徒得以坦然無懼地親近神,不再受制度,不再受階級,甚至宗教去限制;就引進了更美的指望;靠這指望,我們便可以進到神面前。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是我們的大祭司,你要將我們完全帶到神的面前,你將這美好的指望賜給我們,使我們進到神面前,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肋。願我們一生都樂意到神的面前。阿們!

希伯來書 12:1-11希伯來書 12:1-11

12章的主題是[聖徒不可棄絕作兒子的救恩]1-3節的主題,是[忍耐奔跑信心之路]使用了羅馬運動場上賽跑的比喻。[我們既有這許多的見證人,如同雲彩圍著我們](1節)比喻11章所列的舊約信心榜樣,就像羅馬運動場四圍看台上眾多的觀眾,正在激勵新約信徒奔跑信心之路,等候他們一起成為[完全](11:40)進入[天上諸長子之會所共聚的總會](23節)。而信徒若要堅持跑到終點,就必須:1.[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1節)指競賽者要輕裝上陣,脫去容易妨礙比賽的外套;比喻信徒應當除去一切妨礙信心的事物,包括罪和[今生的思慮,金錢,宴樂](路8:14)。信心之旅是漫長的,有人半途而廢,有人虎頭蛇尾,都是因為背負了太多的累贅,消耗了過多的精力。因此,我們首先需要學習說[不],因為神要我們完成的是一生的長跑,而不是一時的短跑。2.[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1節)指競賽者不能選擇自己的路程,比喻每個人的信心之路都不是自己選的,而是神指定的。神[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不是短跑,而是長跑,不是為了勝過別人,而是為了到達終點,所以耐力比速度更重要。3.[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2節)信心之路的終點,是[坐在神寶座的右邊](2節)的耶穌基督。奔跑者要常專一注視主耶穌,就像競賽者把注意力集中在終點,才能不至動搖或偏離。因為祂是我們信心的[創造者和完成者],不但賜給我們奔跑天路的信心(弗2:8)而且賜給我們奔跑到底的能力(林後12:9),更作為領我們奔跑的[元帥](2:10)和忍耐受苦的榜樣(2節),使祂所賜的信心能得以完全(11:40)。[創始](2節)原文和[元帥]是同一個字。4.主耶穌[因那擺在前面的喜樂,就輕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2節),因為祂知道[十字架]不是終點,而是通往寶座,得著榮耀(約17:1)的道路。因此,當我們半路疲憊,灰心喪膽的時候,應當思想[那忍受罪人這樣頂撞的](3節)主耶穌,把注意力集中在基督身上,才能堅持到底,身心[免得疲倦灰心](3節)。3-17節的主題,是[忍受兒子所受管教]。[你們與罪惡相爭,還沒有抵擋到流血的地步](4節),可能是用運動場的拳擊項目作比喻,提醒我們,神很少帶領我們到主耶穌在十字架上犧牲的地步,但我們卻常在信心之路[疲倦灰心](3節),甚至開始懷疑神的愛。因此,信徒應當明白,我們[所忍受的](7節)逆境,乃是神在愛中的管教,目的是為了訓練我們。5b引自七十士譯本箴三11,指出兩種管教的錯誤態度:1.[輕看主的管教](5堂)沒有學到功課。2.[灰心]喪志,不進反退。第6節引自七十士譯本箴三11-12,正確的態度是認識管教的意義:[主所愛的,祂必管教,又鞭打凡所收納的兒子]。管教是神愛的記號,也是神兒子名分的標誌,因為:1.被神管教是得產業的證據(7-8節)。因為神的管教是為了訓練自己的兒女(申八5),讓他們能學會順從(五8)承擔責任,承受產業。人若從來沒有經歷過管教,恰恰暴露他們的身份[就是私子,不是兒子](8b);因為當時在婚姻之外所生的[私子]是沒有權利和地位的,父親不會耗費精力管教他們。2.順服管教是得永生的途徑(9-10節)。因為神的管教是基於更高的權柄(9節)和智慧(10節)[要我們得益處,使我們在祂的聖潔上有分](10節)。信徒成聖的地位,是在基督裡白白得著的;但要活出神生命裡的[聖潔],卻是父神管教出來的。(9節) [萬靈的父]指神是我們屬靈生命的父。3.忍受管教的結果是正面的(11節)。[愁苦](11節)並不是神管教我們的目的,祂是要我們經歷管教以後,得著真正永恆的[快樂](11節)。受苦與人有益(詩119:67,71)正如修剪會使果樹結果子更多(約15:2);我們若順服管教,就能[結出平安的果子,就是義]( 11節)。 [那經過鍛鍊的人](11節)指經過運動員訓練的人;運動員在艱辛的比賽後享受休息,就像[結出平安的果子,就是義的果子](和合本修訂版)。 思想:信仰之路都會遇到困境,難處;因此我們必須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祂因那擺在前面的喜樂,就輕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我們人生中並沒有一個大過十字架;那忍受罪人這樣頂撞的,我們不只是知道,而是要思想,免得疲倦灰心。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你因那擺在前面的喜樂,就輕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更為我們;忍受罪人這樣頂撞的。因著主你的人生成為我們的榜樣,更成為我們力量,使我們走完你賜予美好的天路。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