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2節的主題是[勉勵信徒殷勤行道]。第9節這顯示4-8節只是警告,並非讀者實際的光景。[屬於救恩]意思是從他們的行為可以看出,他們的救恩是真實的(10節)。雖然他們現在的情況並不能代表將來也能堅持,但只要得救的經歷是真實的[凡靠著祂進到神面前的人,祂都能拯救到底](7:25)。公義的神不會[忘記你們所做的工和你們為祂名所顯的愛心](10節),因為信徒遵行神的旨意[所做的工],反映了[為祂名所顯的愛心]。11節表示因為信徒基於愛心的殷勤服事,動機是因為愛神;工作和愛心的見證,正是他們得救的確據(10節)。12節可[懈怠]原文與[聽不進去](5:11)是同一個詞,那裡是說在聽道上不要懈怠,這裡是說在行道上不要懈怠,兩者都會使屬靈的生命停滯不前。相反,一個[藉著信和忍耐]殷勤行道的人,必能[承受應許]。13-20節的主題,是[神的應許是可靠的]。13-14節引自創22:16-17神應許賜福給亞伯拉罕,使他和他的後裔必得承受世界(羅4:13),即神永遠的產業(11:10,16)。(16節)指當時的人必須找比自己更大的人確認所起的誓,否則這個誓言就毫無價值。但是神[沒有比自己更大可以指著起誓的](13節)所以祂自己所說的話就夠了。神[指著自己起誓](13節)指神的誓言就像祂自己的存在一樣確定。神[起誓]的事實本身,暗示祂對亞伯拉罕的應許不會立即實現,否則神就不必以誓言來保證祂的應許了。因此,亞伯拉罕從得著應許開始,就成了一個[憑信心和忍耐承受應許的](12節)最好榜樣。15節指亞伯拉罕等候了15年,才生下神所應許的後裔以撒(創15:4);而從他生下以撒到[子孫多起來,如同天上的星,海邊的沙](創22:17),又過了約四百年(創15:13)。17節表明神降卑自己,照人的習俗[以起誓作保證]。18節[這兩件不可更改的事]指神的應許和誓言,就像舊約裡的兩個見證人(申19:15)。這兩件事是完全可以信賴的,因為它們都是來自絕不說謊的神。因此,信徒的指望不在於自己的信仰有多穩固,而在於神的應許和誓言絕對可靠。[幔內](19、20節),指至聖所。在會幕裡,用幔子分隔聖所與至聖所,代表神同在的約櫃在幔內的至聖所(出26:33)。18-19節用三個比喻來形容耶穌基督。1.基督是我們的[避難所]。舊約的百姓若是誤殺了人,可以逃到逃城裡(民35:6,9-32)或抓住祭壇的角(出21:14)尋求庇護。信徒就像[逃往避難所]的人,而[擺在我們前頭的指望]就是基督。我們只要躲在基督裡,抓緊基督,就有得救的盼望。2.基督是我們[靈魂的錨](19節)當時航海的船隻若因低潮或其他原因無法及時入港,水手就會在港口外將錨拋越過沙灘,固定在港口內的海床上,船才能忍受大海浪的衝擊。等潮水漲高後,船隻再安全駛入港口。信徒的[指望](19節)像[靈魂的錨],直接[通入幔內](20節),也就是天上的至聖所,能確保信徒屬靈生命的安全。初期教會的信徒常以錨的圖案作為他們的象徵,並且和魚的圖案連結在一起。3.基督是我們的[先鋒](20節) [作先鋒的耶穌](20節)是我們的代表,祂進入了天上的至聖所,是[為我們進入幔內](20),不但為我們在神面前代贖,也使[殿裡的幔子從上到下裂為兩半](太27:51)為跟隨祂的人開通了來到神面前的路,可以[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卹,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4:16)。19-20節預告了7-11章的主要內容,組成一個交錯對稱的結構。 思想:經文讓我們一再明白神對這救恩一再的保證;更因耶穌基督[照麥基洗德的等次成了永遠的大祭司](20節)與人間的大祭司不同,既是我們的[避難所],也是我們[靈魂的錨],更是我們的[先鋒]。只有基督,才是每個信徒得救的指望和確據。我們有否確認主為我們作成的救恩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為我們成就的救恩,更要藉著神的起誓,你成為我們的[避難所],也是我們[靈魂的錨],更是我們的[先鋒];求主使我們確認你救恩的果效,使我們一生單單信靠你。阿們!
希伯來書 6:9-20
Related Post
希伯來書 2:9-18希伯來書 2:9-18
9-18節從十個面向論證,基督的救恩將恢復人的榮耀(10節)。第一.祂道成肉身(9a): (9節)這句話顯示:[頭一個人](林前15:47)亞當失敗了(8b),惟獨[第二個人](林前15:47)基督得勝了(9節)。這是本書第一次提到耶穌基督的名字,特地使用了祂道成肉身做人子的名字[耶穌](9節),顯示主耶穌是站在人子的地位上,成就了[這麼大的救恩](3節)。2.主耶穌並沒有選擇成為大有能力的天使,而是成為比天使微小的人。本書強調:耶穌基督是完全的神;也是完全的人,但祂從來都不是天使。第二.祂為人代死(9b): 基督[受死的苦](9節)完全地經歷了死亡,包括身體的死亡,精神的痛苦與神的隔絕(太27:46) [受死的苦]本是人類最大的難題,卻成了基督得榮耀的道路。第三.祂是帶領者(10節):[元帥ἀρχηγός](10節)原文的意思是[創始者.領袖] [君王](徒5:31)。只有這位元帥才能帶領人類進入救恩.回到神面前;因為[為萬物所屬](10節)的神是創造和救贖的原因[為萬物所本](10節)的神又是創造和救贖的動力。基督受苦的目的,是為了讓父神能[領許多的兒子進榮耀裡去](10節)。基督道成肉身,帶領人類進入救恩的使命,必須[因苦難得以完全](10節).在十字架上才能成就救贖。第四.祂是長兄(11-13節):基督是[那使人成聖的](11節)祂藉著自己的血和道使信徒[得以成聖](11節)。因此,道成肉身的基督和重生的信徒[都是出於一](11節) [所以,祂稱他們為弟兄也不以為恥](11節9)。作者引用了三本舊約聖經來證明這種弟兄的關係:1. (12節)這是引用詩22:22。詩中的彌賽亞經歷苦難之後(詩22:12-18),將父神啟示給眾弟兄。2.[我要倚賴祂](13a)這是引用賽12:2。基督站在人子的地位上,凡事不是倚靠超自然的能力,而是倚賴父神,成為信徒可以效法的榜樣。3. (13節)這是引用賽8:18。信徒是神賜給基督的得勝見證(約6:37),正如神把兒女賜給先知以賽亞作為預兆和記號。第五.祂是得勝者(14節):道成肉身的主耶穌基督和那些預定得救的神的[兒女](13.14節)一樣,[照樣親自成了血肉之體](14節),具有完全的人性,所以也會和人一樣死亡。這是為了[藉著死敗壞那掌死權的,就是魔鬼](14節)。第六.祂是釋放者(15):[怕死](15)的人所害怕的不一定是死亡,而是恐懼本身。第七.祂是拯救者(16-17a):基督並沒有成為大能的天使,因為救恩是神為按照祂的形像被造的人預備的,墮落的天使得不著赦免(彼後2:4 )。因此,凡事[與祂的弟兄相同](17節)目的是[救拔亞伯拉罕的後裔](16節)。第八.祂是大祭司(17b):1.大祭司只能從人中間挑選(5:1),基督若要站在人子的地位上替罪人贖罪,就必須成為完全的人[凡事該與祂的弟兄相同](17節)只是沒有犯罪(4:15)。這位大祭司是對人[慈悲](17節)向神[忠信](17節)。第九.祂是挽回祭(17c):[挽回祭ἱλάσκομαι](17節), [挽回祭]在希臘文學中,指外邦人用獻祭來討好忿怒的假神。但聖經借用[挽回祭]這個異教名詞,所表達的概念與異教截然不同:1.異教假神的忿怒是易怒霸道.反复無常的,而真神的忿怒則是出於祂對一切罪惡公義.不變的恨惡。所以有必要進行挽回;若是否認神會[忿怒],就是否認神的完全公義,祂的愛將被貶低為多愁善感。基督不但是[挽回祭],也是獻上[挽回祭]的祭司,祂如今仍然是[挽回祭],因為祂一次獻上的祭永遠有效(10:10)。第十.祂是幫助者(18節):[就能搭救被試探的人](18節)主耶穌並不需要[被試探而受苦](18節)的經驗,就能對我們的難處感同身受,並且比我們更了解人的真正需要。但祂卻在肉身裡親自[被試探而受苦],是要讓受苦的人確信祂能[體卹我們的軟弱](4:15);祂又在肉身裡勝過了試探,是要讓受試探的人效法祂.靠著神的話語得勝。 思想:主耶穌基督為為人讓我們明白,生命中的試探和逼迫並非信徒退後的理由,而是我們經歷救恩的機會-那位又真又活的基督必與我們同在,用恩典加給我們力量(林後12:9)為我們[開一條出路](林前10:13),讓我們能在人生中經歷主榮美的生命。 祈禱:親愛主耶穌,你從天到地為我們成為一個人,你經歷過成長,痛苦,試探,你最能明白人的感受,因你進到我們人的感受裡面,你更拯救我們,因你沒有犯罪,願主你榮美的生命每日都光照我們,好讓我們每都活出主你的生命。阿們!
希伯來書 6:1-8希伯來書 6:1-8
1-3節的主題,是[正確的長進之路]。(1節) [離開]指繼續前進,不要停滯不前,而要在屬靈裡[長大成人](5:14)。作者剛剛說:[誰知還得有人將神聖言小學的開端另教導你們,並且成了那必須吃奶,不能吃乾糧的人](5:12),現在卻說[所以,我們就該離開基督道理的開端],[不必再立根基](1節)表明作者不認為讀者是[必須吃奶]的人,而是用訌的手法刺激他們,叫他們自覺羞愧,專心[吃乾糧]。[基督道理的基礎]包括1-2節所列舉的6項道理。這些都不是新約特別啟示的福音核心(林前15:1-8)只是舊約啟示的福音基礎。當時的猶太教也承認這些教義,所以有些面臨逼迫的猶太基督徒以為既可以信耶穌,又可以回到安全的猶太教。事實上,信徒即使非常熟悉這些[根基]性的道理,仍然只是吃奶的[嬰孩](5:13),必須繼續成長,靈命才能[進到成熟的地步]。1.[懊悔死行](1節)指認清舊有的自我一切行為都會導致死亡(9:14)善行只是表面功夫,獻祭也沒有得救的功效(10:3-4) ;所以必須悔改(太3:2)轉離罪,歸回神(申4:40)。2.[信靠神](1節)不只是相信神,而是指停止倚賴自己的行為[誠實倚靠耶和華](賽10:20)。悔改與信靠,正是主耶穌(可1:15)與使徒保羅(徒20:21)的所傳福音的根基。3.[各樣洗禮](2節)原文為複數,在新約的另外三處分別用來指稱猶太教的潔淨禮儀(9:10)和基督徒的洗禮(西2:12)。因此,關於[各樣洗禮]的教訓,可能是指[奉主耶穌的名受洗](徒19:5)與其他洗禮的區別。4.[按手之禮](2節)原文是複數的[按手]。在新約聖經中[按手]與祝福(太19:13)醫治(可6:5)領受聖靈(徒8:17-18)按立(提前5:22)差派(徒6:6)有關。5.[死人復活](2節)是福音的基本內容(林前15:13-14)在舊約中就有啟示法利賽人也相信復活(徒23:8)。6.[永遠審判](2節)指死人復活後的末世審判(但7:9-14),這是舊約啟示的基本真理(創18:25)。[神若許我們](3節)是當時信徒的常用語(林前16:7;雅4:15)表示完全倚靠神。 [我們必如此行](3節)指[離開基督道理的基礎,竭力進到成熟的地步]。4-8節的主題,是[警告退後的危險]。4-5節所描述的是已經重生得救的信徒,他們有以下屬靈經驗:1.[已經蒙了光照](4節),得了福音真理的啟示,已經信主(10:26,32)。2.[嚐過天恩的滋味,又於聖靈有分](4節)親身體驗過[聖靈的恩賜](徒10:45)。3.[並嚐過神善道的滋味,覺悟來世權能](5節) [來世權能]指[神蹟奇事和百般的異能](2:4)。信徒已經被拯救脫離了現今[罪惡的世代](加1:4),並且已經開始經歷到[來世權能]。第6節這節經文並不是說,信徒若是犯了嚴重的罪,就會失去救恩,不可能重新悔改,與神和好。因為[悔改的心](徒5:31)乃是神所賜的。所以13-20節立刻向信徒保證了救恩的安全性。第6節這節經文是一個假設,並非收信者實際的光景(9節),但卻是信徒可能陷入的失敗,因為作者不會用不可能發生的事情來警告讀者。 [離棄道理](6節),意思是離棄耶穌,退回猶太教。但這種行為等於否認主耶穌在十字架上已經完成的救恩,相當於[正在親自把神的兒子重釘十字架,公然羞辱祂]。[重新懊悔](6節)包括採用猶太教的動物獻祭儀式來[懊悔死行](1節),試圖與神和好,但卻毫無功效。 [重釘十字架](6節)和[明明羞辱](6)顯示只要他們還在以這種方式對待神的兒子,就無法[重新懊悔]。[從神得福](7節)的是[田地](7節),比喻信徒。一塊田地能[生長菜蔬](7節),表示正經歷神對受造物的祝福(創27:27),因為使植物生長的是神(林前3:6-7);如果田地不能[生長菜蔬],卻長出[荊棘和蒺藜](7節),證明這塊地浪費了神的恩典。[廢棄](8節))又被譯為[棄絕](林前9:27),意思是這塊地經過察驗以後,不夠資格,毫無價值。信徒若浪費主的恩典,繼續活在肉體裡面,長出來的必定是[荊棘和蒺藜],不合神的心意。[近於咒詛](8節),指若[荊棘與蒺藜]不受限制地生長,就接近受咒詛的光景(創3:17-18)。[結局就是焚燒](8節),被[焚燒]的是田裡長出的[荊棘和蒺藜]。因此,這裡並不是指信徒因犯罪而失去救恩,而是被神管教,修剪(12:5-11)失去安息(4:3),遭受極大的虧損(賽27:4-5)。 思想:人都是善變的,我們得救的盼望只能根據神預定的揀選(弗2:8-9)和信實的應許(6:17-20)既不能根據自己不可靠的心志或努力,也不能根據別人對自己的評估或[深信](9節)。我們必須學像基督的順服,接受神為我們預備救恩。 祈禱:親愛主,你為我們成就完美的救恩,求主開我們眼睛,使我們明白你救恩的實在,更赦免我們的無知,我們自作聰明,嘗試用其他的方法代替你為我們預備的救恩。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