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伯來書 希伯來書 7:20-28

希伯來書 7:20-28

20-28節證明基督的祭司職任是永遠的。人間的祭司是根據律法條例設立的(18節)而[耶穌為祭司](20節)是根據神的誓言設立的(17節)。根據律法設立的祭司有被廢除掉的(撒上2:36)當時羅馬政權也常根據政治的需要廢立猶太教大祭司。[只有耶穌是起誓立的](21節)所以[絕不後悔](21節)[永遠為司祭](21節)。21節引自詩110:4。(22節)顯示[約]與祭司職任之間是密切相關的。一方面,祭司職任是由約而生,另一方面,約的基礎就是祭司職任(11節)。只有透過祭司的工作,才能達到約的目的,建立並維持神與人之間的相交關係。1.[祭司的職任既已更改,律法也必須更改](12節)律法所代表的舊約也必然更改。而新祭司的興起,意義新約的生效。2.[更美之約]就是[新約]9:15)[起誓立的](21節)新祭司比[不是起誓立的](21節)舊祭司更美多少,新約就比舊約更美多少。因為約的永久性,在於祭司職任的永久性。新約的祭司耶穌是由神[起誓立的],既然祂的祭司職任是永遠的,新約也就成為一個[永約](13:20)所以比暫時的舊約更美(8:13)。3.[中保egguos]原文在聖經中只出現在此處,是法律名詞,意思是[保證人,擔保人]。主耶穌所擔保的是新約的永久性。因為主耶穌的祭司職任是[起誓立的]永遠職任,[絕不後悔],所以就保證了以這職任為基礎的新約是永遠有效的,不會像舊約那樣被[廢掉](18節)。人間的祭司[都是必死的人](8節)[數目本來多,是因為有死阻隔,不能長久](23節),大祭司的職任都是暫時的(民35:28) 。但耶穌基督[既是永遠常存的,祂祭司的職任就長久不更換](24節),不必由別人繼承,所以這位永遠的大祭司能[拯救到底](25節)。(25節)表明若人不肯[靠著祂],就沒有其他的途徑可以[進到神面前];人若[靠著祂],[便可以進到神面前](19節),而[永遠常存的]主耶穌就會負責在時間上[拯救到底],[為凡順從祂的人成了永遠得救的根源](5:9)。(25節)永遠在父神的右邊[替我們祈求](羅8:34)永遠都能求神[體卹](4:16)[搭救](2:18)落在試探和磨難中的信徒,確保我們最終被領進[榮耀裡去](2:10)。新約的大祭司不但擔保[更美之約]的永久性,而且保證[更美之約]的履行;祂不但在十字架上為我們成就了[更美之約],並且負責把[更美之約]的履行;祂不但在十字架上為我們成就了[更美之約],並且負責把[更美之約]實現在被揀選的人身上。[聖潔](26)是神性情的完全彰顯。[無邪惡](26)原文意思是[無罪的,誠實的]。[無玷污](26)指[不會被弄髒的],雖然主耶穌來到罪人中間,卻不會被罪玷污。[遠離罪人](26節)意思是與罪人分開,主耶穌雖然[凡事該與祂的弟兄相同](2:17),祂的心思言行卻遠離罪人的心思言行,祂所走的十字架道路也遠離罪人所走的路。(26節) [高過諸天]指主耶穌被高舉的超越地位1:3)祂正在天上的至聖所任職。[原是與我們合宜的](26節)顯示主耶穌正是我們所需要的大祭司,最適合為我們完成救贖的工作。[我們]不是指所有人,而是指那些[靠著祂進到神面前的人](25節)。人間的大祭司[每日](27節)都要獻上燔祭(出29:42)和素祭(利六20),但為自己的罪獻祭卻是在每年的贖罪日(利16:29-34)。因此27節的意思是:[在祂每日的事奉中,祂不像那些大祭司一樣為自己獻祭…]。主耶穌是[聖潔,無惡,沒有玷污](26)的,也是[永遠常存的](24節),所以祂在十字架上[將自己獻上](27節),就能代贖所有信靠著祂的罪人;並且[祂只一次將自己獻上,就把這事成全了](27節),果效存到永遠。28節 [律法以後]指詩110:是在頒布律法之後所寫的。 [立了兒子為大祭司]是把詩110:4與詩2:7合併起來。本節總結了根據[律法]和根據[起誓]所立的大祭司的最大的不同,證明了主耶穌祭司職任的超越。 思想:主耶穌藉著降卑,受死和高升,完成了在地上的彌賽亞使命,完全勝任作我們永遠的大祭司(23-25節)。凡靠著祂進到神面前的人,祂都能拯救到底;因為祂是長遠活著,替他們祈求。 祈禱:親愛主,你為我們降卑,受死付上最大的代價,你真很想我們每一個都能到神的面前,你更要拯救我們到底,因為你是長遠活著,替我們祈求。這真的是一個完美的救恩。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希伯來書 1:5-14希伯來書 1:5-14

5-14節引用了七段舊約經文,從七個面向宣告神的兒子超越天使:祂是受生的兒子(5節)[受生begotten]是【尼西亞信經】的用語:1.祂接受天使的敬拜(6節);2.祂的僕役是天使(7節);3.祂是神國之王(8-9節);4.祂是創造者(10節);5.祂是長存者(10-12節);6.祂是得勝者(13-14節)。7.第5節原文以[因為]開始,顯示5-14節是解釋為何神的兒子[遠超過天使](4節)。8.第5節引用了猶太人都接受的兩節舊約彌賽亞預言:1.[你是我的兒子,我今日生你](5節)引自詩2:7彌賽亞詩篇。2.[我要作祂的父,祂要作我的子](5節),引自撒下7:14大衛之約。雖然天使也被稱為[神的眾子](伯1:6)但他們都是受造之物。只有神的兒子才是被生的(5節)與神是在生命裡的連結,並不是受造之物(西1:15)。天使只是傳遞生命信息的使者,而神的兒子卻是生命本身(約11:25);神兒子把真正的生命顯明在人面前,惟有祂才能叫人[得生命](約10:10)。(6節)引自神對彌賽亞的應許:[我要立祂為長子,為世上最高的君王](詩89:27)。1.[長子]指神的兒子復活之後的尊貴地位(出四22)。祂原是神的獨生子(約1:18),但因著祂的死而復活,讓所有信祂的人都得著[長子]的尊貴地位。2.[長子]也顯示神的兒子超越的地位,祂不只是[首生者](西1:15),配[在凡事上居首位](西1:18)。[神的使者都要拜祂](6節)引自申三十二43證明神兒子的神性。[神以風為使者,以火焰為僕人](7節),引自詩一104:4的希臘文七十士譯本。比喻天使是神所使用的器皿,雖然能力很大,但都是受造之物,但神的兒子卻是[創造諸世界的](2節)。8-9節引自詩45:6-7。天使只是[使者]、[僕人],神的兒子在國度裡卻是坐寶座的君王(8-9節)。[同伴](9節)在此是藉喻天使。雖然天使從未受膏,但前後文都是神的兒子與天使的比較,所以這裡是用借喻來襯托神的兒子比天使更偉大。10-12節引自詩102:25-27。雖然這段經文在詩102篇裡是指著聖父說的,但聖靈在此卻應用到聖子身上,表明父和子是一體的,這是猶太教徒成為基督徒的重大觀念改變。[立了地的根基](10節)指創造(伯38:4)。[天](10節)與[地]合起來,代表一切受造之物。在當時的希臘羅馬文化之下,人們普遍相信這個世界是永不朽壞的。但詩篇早已啟示,受造世界看起來不變,其實都是暫時的。[天地都要像衣服漸漸舊了](11節),熵值越來越大,最後歸於[熱寂]死亡。[像衣服],暗示天地存在的意義是為了供人生存(亞12:1)。(13節),引自詩110:1,這是主耶穌(太22:44)彼得(徒2:34 ;彼前3:22)保羅(林前15:25)都引用過的彌賽亞詩篇,在本書中也被兩次引用(13節;10:12-13)。神的兒子坐在寶座上,不但顯明了祂超越一切受造物的王權,也顯明了祂超越仇敵的得勝。神的兒子只一次被差到世上(10:10),天使則是持續不斷地[被差遣](14節);神的兒子是道成肉身的神僕(10:5-7)天使只是[服役的靈](14節);神的兒子作成了永遠的救恩(2:10;5:9),天使則是[為那將要承受救恩的人效力](14節)。因此,信徒應把心思單單放在神的兒子身上,而不是注意天使,或把神的兒子降到與天使同等的地位上。 思想:神的兒子能使無形的能量轉化為有形的質量,也能讓有形的質量轉化為無形的能量,祂【權能的命令】(3節)是遠超一切受造的包括:天使,人類以及任何的事物。我們有否將其他的人,事,物當作與主基督耶穌同等的地位在我們心中呢? 祈禱:親愛主耶穌基督,你是充滿榮耀權能的神,你是生命的主,更是創造我們生命的主宰;沒有任何人,事,物,能與你相比,求主開我們眼睛,使我真知道認識我們生命的主。不再以別的人,事,物代替主你在我們心中的位置。阿們!

希伯來書 13:9-25希伯來書 13:9-25

[那諸般怪異的教訓](9節)都是從前的傳道者沒有教導過的,而是來自猶太教。屬靈的生命只能[靠恩得堅固](9節),讓[施恩的聖靈](10:29)來堅固,剛強。(9節) [靠飲食]就是倚靠人的獻祭和行為。[飲食]可能是指先被獻上為祭,然後由獻祭者享用的平安祭(利19:5-6)。新約的信徒[靠恩得堅固才是好的,並不是靠飲食](9節),因為我們另外有一個祭壇和祭物(10-12節):1.新約的祭壇比喻十字架,[上面的祭物](10節)比喻基督。2.這祭物[是那些在帳幕中供職的人不可同吃的](12節)。因為基督是[一次永遠的贖罪祭](10:12)[牲畜的血被大祭司帶入聖所作贖罪祭](11節)。舊約贖罪祭分兩種:若祭祀的血沒被帶進聖所,祭司應當吃掉祭物(利6:26);若是血被大祭司帶入聖所(利4:5)祭司就不可吃(利6:30),祭物必須[被燒在營外](11節)。3.舊約大祭司[一年一次](9:7)在贖罪日帶著血進入至聖所,為自己和百姓贖罪(利16:27),使他們[在耶和華面前得潔淨,使盡一切的罪愆](利16:30)。同樣,[耶穌要用自己的血叫百姓成聖] [也就在城門外受苦](12節),被釘在耶路撒冷城外各各他山的十字架上(太27:33),就像贖罪日的祭品[被燒在營外]。13節比喻猶太信徒脫離棄絕主的猶太教,甘心被猶太社群驅逐。14節這是信徒應當跟隨基督[出到營外]的原因和目的。當基督再來的時候,地上[受造之物都要挪去,使那不被震動的常存](12:27)。當年輝煌的羅馬城、亞歷山大城,耶路撒冷城,如今早已成為廢墟。在新約的祭壇上,信徒的屬靈獻祭[要靠耶穌](15節),因為祂是我們的大祭司。15-16節列舉兩種[神所喜悅的](16節)祭物,都是屬靈的平安祭,是刻意與第9節物質的平安祭作對比:1.[常以頌讚為祭獻給神](15節),這是[與神相交](約壹1:6),動機是因為愛神。神喜悅祂的百姓[以感謝為祭獻與神](詩50:14)這是[承認主名之人嘴唇的果子](15節)。感謝祭是一種平安祭(利7:12)人越認識神,越充滿感恩。2.[行善與捐輸](16節)這是與弟兄[彼此相交](約壹一7),動機是因為愛神而愛弟兄(約壹4:20-21)。[行善與捐輸]的對象雖然是人,但實際上是向神獻上的平安祭(利3:1-17)。17節的主題是[順服現在的教會領袖]信徒不能因為同為弟兄而輕看教會領袖,必須[遵從那些引導你們的,並且要順服](17節),這實際上是順服神。而教會領袖的首要責任,是為信徒的靈魂警醒,若只是關心教會人數的增長,各種工作的開展,卻不能照看,造就群羊的屬靈生命,將來就無法向主[交帳]。18-19節是作者請收信者代禱,顯示作者與收信者的關係密切,也顯示作者非常注重代禱的功效。雖然代禱並不能搖動神的手,但卻能使代禱者的信心更長進,與神更親近。18節代禱的原因不明,可能因為作者改變了行程(19節)。20-21節是作者為收信者祝禱。這段禱告意味深長,蘊含豐富的真理:1.[願賜平安的神](20)使人[從死裡復活的神](20節)[群羊的大牧人-我主耶穌](20節),這三個稱呼對於面臨逼迫的信徒是極大的安慰和鼓勵。2.主耶穌是獻上[永約之血](20節)的[大祭司](9:11),也是[群羊的大牧人](約10:11-18)。父神[憑永約之血](20節)使主耶穌從死裡復活,表明祂的獻祭已經蒙神悅納,也證明以祂的獻祭為基礎的新約已經確立了。3.神[在各樣善事上成全你們](21節),目的要叫我們適合[遵行祂的旨意](21節)。沒有人能靠著自己的努力[遵行祂的旨意],只有神的工作才能使人的工作成為可能:祂先用各樣美善的屬靈恩賜裝備我們(21節),藉著耶穌基督的靈在我們心裡[行祂所喜悅的事](21節)。只有神自己的工作,才能使[榮耀歸給祂,直到永永遠遠](21節)。22-25節是書信的結尾。[略略寫信](22節)指與本信所涉及主題的重要性和難度相比,本信的篇幅並不太長,省略了一些事而未詳細說明(9:5) 比《羅馬書》和《哥林多前書》都短。[勸勉的話](22節),原文為複數,指分佈在本信中的勸勉。提摩太是本信惟一提到名字的人,作者是提摩太的同工,很可能也是保羅的同工。提摩太很可能是保羅殉道後被囚(提後四6),主後68年尼祿死後被釋放的。[引導你們的各位](24節)指收信教會的長老和同工。[從義大利來的人](24節),可能是定居海外的義大利人。本信可能是寫給羅馬教會的,所以他們也一起向羅馬教會問安。 思想:主 [出到營外,就了祂去]是要我們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隨主,走十字架的道路,與基督一同受苦。特別指當時的猶太信徒脫離猶太教,放棄羅馬帝國對合法宗教的保護,預備面對各種逼迫,甚至殉道。我們有否看到主的捨己使我們願意作捨己的人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為我們的罪,出到營外,為我們受苦受受死,願我們看看捨己的你,使我們作你真的門徒,使我們更明白十字架,願意為主作捨己的人。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