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後書】的原文是希臘文,又被稱為[彼得的第二封信Second Epistle of Peter]。本信的寫作日期可能是主後64年,彼得即將殉道之前(1:13-15)寫作地點可能是羅馬,最初的讀者可能也是【彼得前書】的收信者,小亞細亞北方的眾教會(3:1)。使徒彼得知道自己即將殉道(1:14)又知道教會中必有假師傅出來敗壞信徒的信心(2:1)擾亂和毀謗基督再來,末日審判的道理(3:3-7)。1:1-2的主題是[平安加給人]。聖經中只有一位[西門.彼得](1節),就是主耶穌所呼召的第一位門徒(路5:8,10)。[西門]是希伯來文[西緬]的希臘文形式(徒15:14)意思是[聽見]。[彼得]是主耶穌給他的希臘文名字(可3:16),意思是[石頭],亞蘭文是[磯法](約1:42)。彼得以[耶穌基督僕人和使徒](1節)的權柄寫了本信。[使徒]的意思是[使者,被差遣者],特別指耶穌基督所特別挑選的[十二個門徒](路6:13)。[僕人]原文是[奴隸],表示使徒對基督的順服和謙卑的態度。[同得一樣寶貴信心](1節)顯示我們[因信稱義](羅5:1)的信心並非出於自己,而是[因我們的神和救主耶穌基督之義](1節),同樣公平,公義(賽45:21;53:11)地白白賜給所有的信徒:[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弗2:8)。任何一個信徒賴以得救的信心,都與使徒的信心毫無分別;而當時的假師傅卻教導,只有少數擁有隱密知識的人才有屬靈的特權。[救主]是神的稱號之一(撒下22:2)彼得在本信中五次用[救主]一詞來形容基督(1:1,11;2:20;3:2,18),正如他在五旬節的講道一樣(徒2:21)等於宣告主耶穌基督的神性與父神是同等的(太16:16;約1:1)。開創了二百年[羅馬和平Pax Romana]的凱撒奧古斯都也自稱[救主],但只有這位能救贖罪人,預備新天新地(3:13)的[救主耶穌基督]才能帶來真正永久的和平。[恩惠,平安](2節)結合了希臘式的[恩惠]和希伯來式的[平安]。當時的書信一般用[問候Chairein]一詞來問安(徒15:23;23:26)但彼得卻改為雙關語[恩惠Charis],原意是[那引致喜樂的]。[恩惠]是神賜給不配的罪人白白的,主動的禮物,是我們喜樂的泉源。希伯來文[平安Shalom]不只是沒有戰爭的狀態,更表示繁榮,興盛,特別是屬靈事物上的興盛。[認識epignosis](1:2,3,8;2:20)和[知識gnosis](1:5,6;3:18)是本信貫穿始終的關鍵字,用以對比那些自稱擁有特殊知識的假師傅。信徒越[認識神和我們主耶穌](2節)就越能經歷和享受神所賜的[恩惠,平安]。因為在神的旨意中:1.認識神才能得永生-[認識你-獨一的真神,並且認識你所差來的耶穌基督,這就是永生](約17:3)。2.認識神是人生至善-[耶和華如此說:『智慧人不要因祂的智慧誇口,勇士不要因祂的勇力誇口,財主不要因祂的財物誇口。誇口的卻因祂有聰明,認識我是耶和華』](耶9:23-24)。3.認識神讓神最滿足-[我喜愛良善,不喜愛祭祀;喜愛認識神,勝於燔祭](何6:6)。 思想:真神只有一位,假神卻有無數;我們只要認識真神,就可以分辨各種異端。神是全能,全智,全知,公義,慈愛,聖潔,不變的獨一真理之神;祂三位一體,道成肉身;祂有恩慈,有嚴厲,是嫉妒的神;祂是公義的審判者,也是恩典的救贖者(出34:6-7,14)。我們有否願意成為每日都認識神的生命呢? 祈禱:親愛主,你是獨一的真神,更是愛我們每一的神,你期待我們不只是你的存在,更要我們明白你的旨意,認識你的愛。求主使我們願意成為每日都認識神的人。阿們!
彼得後書 1:1-2
Related Post
路加福音 22:31-46路加福音 22:31-46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篩麥子】(31節)比喻撒但將用極大的難處來試探門徒,要使他們失去信心。雖然主耶穌早已預知一切,但卻沒有阻止撒但,也沒有為彼得【祈求】(32節)免受試探,而是【祈求】他在試探中【不至於失了信心】(32節)。【你回頭以後,要堅固你的弟兄】(32節)表明一個跌倒以後再起來的人,信心才能更加堅強,才能更好地幫助面臨同樣試探的弟兄,按著神的旨意牧養群羊(彼前5:1-4)。(33節)彼得確實有與主同死的心志,也有對主的正確認識,只是還不了解自己。【今日雞還沒叫】(34節)就是凌晨三點以前。【雞叫】(可13:35)是羅馬人的術語,指第三更結束的時候。主耶穌清楚知道彼得將何時跌倒,但卻滿懷慈愛和憐憫地為他祈求。(35節)【沒有錢囊,沒有口袋,沒有鞋子】指主耶穌在地上訓練門徒的時候,親自為他們預備了環境,讓門徒專心地傳講神國的福音,學習運用神國的權柄(9:3)。【如今有錢囊的可以帶著,有口袋的也可以帶著,沒有刀的要賣衣服買刀】(37節)表明現在情況不同了,門徒們已經結束了實習,需要準備應付更複雜的挑戰。(37節)【祂被列在罪犯之中】引自賽53:12。門徒誤會了主耶穌的意思,以為祂需要用【刀】來防衛,所以殷勤地獻上【兩把刀】(38節)。主耶穌說【夠了】(38節)表示門徒離題太遠,所以到此為止。(39節)【照常往橄欖山去】顯示主耶穌在耶路撒冷守節期間每天都去橄欖山住宿(21:37)賣主的猶大可以輕易地找到祂。【到了那地方】(40節)指到了客西馬尼園(太26:36)。是主耶穌和祂的門徒常去之處(約18:1-2)。主耶穌兩次要求門徒禱告【免得陷入試探】(40,46節)。雖然禱告不能趕走【試探】但卻能讓我們不致【陷入試探】。當時禱告的習慣是站著舉目望天(18:11),但在這個特別嚴肅的時刻,主耶穌卻【跪下禱告】(41節)。【父啊!你若願意,就把這杯撤去】(42節)其實是問神:還有其它拯救世人的方式嗎?答案是沒有,為了拯救你,拯救我,主耶穌只能上十字架;【這杯】就是主耶穌還沒喝的逾越節筵席最後一杯。祂所以要喝的第四杯不是【葡萄汁】(18節)而是盛滿神忿怒的杯。(42節)【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祢的意思】表示完全的順服,這是主耶穌在地上作為人子而得勝的秘訣(腓2:6-11)。【有一位天使從天上顯現,加添祂的力量】(43節)顯示主耶穌並沒有為自己施行神蹟,而是接受肉身的拘束與限制,所以需要天使的幫助(來1:14)。祂唯一的武器,就是【禱告更懇切】(44節)正因為如此,我們才能效法祂,靠著禱告勝過試探。(44節)【耶穌極度傷痛】因為主耶穌不但有完全的神性,也有完全的人性,所以祂也會哭,也會憂傷難過(約11:335)。【汗珠如大血點】(44節)不是指汗的顏色,而是指汗珠的大小。此刻正是主耶穌靈裡最受煎熬的時候,但祂卻仍然記掛著門徒,【禱告完了,就起來,到門徒那裡,見他們因為憂愁都睡著了】(45節)。門徒睡著的原因,是因為憂愁,也因為缺乏禱告,所以主耶穌要他們【起來禱告,免得陷入試探】。 思想: 今天,我們或許不敢向主自誇,卻常常向人自誇;只有一個不認識自己,沒有真正經歷過十字架的人,才會自誇自己的剛強,忘記自己的敗壞。而十字架的幽默之處,就是常常讓人自以為在何處最剛強,就在何處跌得最淒慘。我們如果不想陷入這樣的試探,惟一的辦法就是學像基督【起來禱告】。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為我們面對的,不是只身體的痛楚,更是心靈的壓迫;我們真的無法明白主你承受的痛,但願我們面對生命的苦痛時都學像主你的信靠,主你的順服。阿們!
路加福音 20:45-21:1-4路加福音 20:45-21:1-4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20:45-21:4是【文士與寡婦】,偽善的文士和單純的寡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文士侵吞寡婦家產(45-47節);寡婦奉獻一切所有(21:1-4)。【長衣】(46節)是文士執行職務時才穿的衣服。【他們好穿長衣遊行】(46節)指文士們平時也念念不忘炫耀自己的屬靈身分。【喜愛人在街市問他們安】(46節)指喜歡在人前被奉承,被尊重。【喜愛會堂裡的高位】(46節)指喜歡屬靈的地位。喜愛【筵席上的首座】(46節)指喜歡屬世的地位。【他們侵吞寡婦的家產】(47節)指當時聖殿裡有照顧敬虔寡婦的製度(提前5:3-16)而她們原有的財產則交給文士管理;也可能指文士運用手段,鼓勵寡婦作出超越能力的奉獻。(47節)【假意作很長的禱告】指文士一面陷別人於困境,一面維持敬虔的外表。這些文士在天堂講道,在地獄生活,表裡不一、,教導和行為是矛盾的。因此,主耶穌教導門徒要【防備文士】(46節)也不要淪為假冒為善的【文士】。主耶穌剛剛提醒門徒【要防備文士】(20:46)譴責假冒為善的文士【侵吞寡婦的家產】20:47),馬上就有【一個窮寡婦】(2節)成為活生生的教材,讓門徒看到,甚麼樣的人在主的眼中才是寶貴的。當時聖殿的最外圍是外邦人院,外邦人只能到此為止;從那裡經過石級可進入婦女院,猶太婦女只能到此為止;再進一層就是內院,只有猶太男人可以進去。在婦女院的柱廊上,有十三個喇叭形的奉獻箱(shopharoth),前來敬拜的百姓投入銀幣或銅幣,旁邊的人可以根據響聲判斷奉獻了多少。【耶穌抬頭觀看】(1節)表示祂對奉獻很重視;但祂不是在那裡數算奉獻的金額,而是鑑察奉獻的心志。在耶穌的耳中,投入奉獻箱的聲音是不符合物理學規律的:【財主把捐項投在庫裡】(1節)在地上聽到嘩啦啦一片,傳到天上卻是微乎其微;【窮寡婦投了兩小錢】(2節)在地上只聽到兩聲叮咚,傳到天上卻是驚天動地。【小錢Lepton】(2節)是當時面額最小的猶太銅幣,也就是【半文錢】(路12:59)。寡婦的【兩個小錢】是【她一切養生的】(4節);在主的眼中,【這窮寡婦所投的比眾人還多】(3節)也就是比眾人的總數加起來還多。人所看重的是一個人捐出了多少,主所注意的卻是一個人剩下了多少。因為神要得著的是人,而不是人的所有。人若把一切所有的都給了神,但卻留下了自己,神對這個人還是一無所有。這位寡婦並沒有為自己留下一個小錢,也沒考慮祭司會不會看中,或者濫用她的奉獻,而是憑信心【把她一切養生的都投上了】(4節)。因為她的奉獻,乃是把自己完全交給了神,不但相信神會使用她的【小錢】也相信神會供應她的【不足】(4節)。 思想: 今天,我們若不天天警醒【防備】常常自省悔改,領受的責任越大,掌握的知識越多,也越容易重蹈文士假冒為善的覆轍【要受更重的刑罰】(47節)!今天,有些人常常謙稱自己的奉獻只是寡婦的【兩個小錢】其實是大大高估了自己。真正的奉獻,乃是【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羅12:1)。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的教導,更感謝你的知道,你知道我們的生活行為,更知道我們為你的擺上,求主藉著經文更讓我們深信你的知道,活出你的旨意。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