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各書 雅各書 5:12-20

雅各書 5:12-20


12節引自登山寶訓(太5:34-37)原文開頭是[但是],顯示此勸勉與忍耐有關(11節)。(12節) [最要緊的]是提醒人特別注意。信徒在忍耐中不但要避免[彼此埋怨](9節)不肯專心倚靠神;也要避免隨便[起誓](12節),用妄稱神的名(出20:7)來脫身。因為這兩樣都會讓我們[落在審判之下](9,12節)。當信徒[落在百般試煉中](1:2)的時候,若是[受苦](13節)[就該禱告](13節),向神祈求在試煉中[都要以為大喜樂] (1:2)的智慧(1:5);若是得著了[喜樂](13節)[就該歌頌](13節)感謝賜下喜樂的神。[禱告]和[歌頌]都是禱告的一部分,無論在[受苦]或[喜樂]中都應該禱告。14節的橄欖油是古代地中海世界普遍使用的藥物(賽1:6)但並不能包治百病,因此,這裡的抹油可能是分別為聖,求神醫治的儀式(創28:18)。長老們的主要任務是[為他禱告]附帶行動是[奉主的名為他抹油],所以並不需要有[醫病的恩賜](林前12:9)。當時猶太人若生病,先請拉比抹油禱告,而信徒則是先請教會的長老抹油禱告,並非不需要醫生(太9:12)。[出於信心的祈禱要救那病人](14節),可譯為[出於信心的祈禱必能救那病人](和合本修訂版)。病人得醫治是因為[祈禱]而不是抹油。[信心]是指長老們確信神要醫治那病人(腓2:27),並不是說長老們的信心可以搖動神的手,更不是說只要代禱者或病人有自信,神就一定醫治。人的肉身終有一死,神甚至沒有應允保羅身體得醫治的禱告(林後12:7-9),而是要我們[盼望那無謊言的神在萬古之先所應許的永生](多1:2)。[他若犯了罪,也必蒙赦免](15節)顯示疾病並非都是因自己的罪引起的(路13:16),但若是犯罪的結果,代禱的功效不但能使病得醫治,也能使罪蒙赦免。[所以你們要彼此認罪,互相代求,使你們可以得醫治](16節)表明神允許一位肢體生病,是為了給全教會一個對付罪的機會。 [若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林前12:26),因此,全教會都要[彼此認罪,互相代求],使眾人不但身體[可以得醫治],靈命得以復興。(16節) [義人]就是與神關係正確的人。[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16節)因為[以利亞與我們是一樣性情的人](17節),並沒有呼風喚雨的特殊能力,同樣也會軟弱自憐,所以我們只要和祂一樣專心跟隨神,祂的禱告怎樣有功效,我們的禱告也可以同樣有功效。因為以利亞不是用自己的禱告指揮神[不要下雨](17節)或[降下雨來](18節),而是按照神的吩咐,充當神旨意的出口(王上18:1)。以利亞的信心,完全是因為他對神旨意的確信和順服。5:19-20是結語,與1:1的問安首尾呼應,鼓勵試煉中的信徒彼此扶持。[失迷真道的](19節)指在試煉中軟弱跌倒的弟兄。[這人就該知道](20節)指那個挽回弟兄的人應當知道。因此,[叫一個罪人從迷路上轉回便是救一個靈魂不死,並且遮蓋許多的罪](20節)不但遮蓋了失迷之人的[罪]也遮蓋了領他迴轉之人的[罪]。在基督的身體裡,一個人若是救了弟兄的靈魂,也就是救了自己的靈魂(提前4:16);一個人若是任憑弟兄[失迷真道],也就是定了自己的罪。19-20節是本信最恰當的結尾。 思想:[落在百般試煉中](1:2)的信徒不但應該自己[行道](1:22),也應該幫助弟兄去[行道];不但要對付自己的罪,也要幫助弟兄遠離罪。當我們的生命都經過試煉的破碎之後,才能散發出藏在瓦器裡的[基督馨香之氣](林後2:15,讓教會恢復平安與喜樂(1:1)[顯在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將生命的道表明出來](腓2:15-16)。我們有否願意明白主在我們生命中百般試煉的意義呢? 祈禱:親愛主,是主你使我們生命精彩,你應許不只是我們得著豐盛的人生,更能經歷百般試煉的生命,你要我們明白生命的順境,逆境都能經歷主你的同在,更要我們能活出平安與喜樂的生命,求主開我們眼睛使我們深信你在我們每一個生命的旨意。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雅各書 5:1-11雅各書 5:1-11


第1節表示當商人們躊躇滿志地規劃未來的時候(4:13),雅各先提醒他們人生無常4:13-17)然後提醒他們向主交帳(1-6節)。亞伯拉罕,以撒,雅各都很富足,因此,神定罪[富足人](1節)並非因為他們[富足],而是因為他們錯誤地累積和使用財富。人人都有可能犯下為富不仁的罪,但雅各在這裡所定罪的[富足人],是那些逼迫信徒的人(6節)。2-3節引自登山寶訓(太6:19-21)。[財物壞了,衣服也被蟲咬了](2節)[金銀都長了鏽](3節),證明這些財富已經囤積太久,沒有使用。[財物]可能指穀物。穀物[衣服]和[金銀]都是當時的主要財富,有的窮人只有一件外衣(出22:27)。銀子容易氧化變黑,金子所含的銅,銀雜質也會氧化出斑點。[那鏽要證明你們的不是,又要吃你們的肉,如同火燒](3節),可譯為[這鏽要成為控告你們的鐵證,又要像火一樣吞吃你們的肉](新譯本)。我們若不肯[作神百般恩賜的好管家](彼前4:10)所浪費的恩典無論是物質的錢財,還是屬靈的恩賜(太25:26-30)在審判時都會成為控告自己的鐵證(3節)。[只知道存錢財](3節)的人,本來是想為未來積蓄,但這些錢財卻不會存到永遠,反而會轉化成審判的火焰(路16:24);積攢的錢財越多,審判的烈焰越猛,因為[人若知道行善,卻不去行,這就是他的罪了](4:17)。[在末世只知存錢財](3節)的人有禍了,一方面,他們[積攢錢財]並非因為日用所需(2節),而是用錢財代替神來供應安全感和滿足感;另一方面,他們[在神面前卻不富足](路12:21)。律法禁止虧欠工錢,神會為他們伸冤(申24:14-15)。當時許多幫人收割農作物的僱工倚靠當天的工資生活,虧欠工錢意味著讓他們馬上挨餓。第5節表示一個人日用所需的錢財是非常有限的,神若賜給我們財富,既不是為了揮霍浪費,也不是為了閒置朽壞,而是要我們成為分享神祝福的管道。我們若不肯善用財富,只知滿足自己,就是把自己當作餵肥了準備宰殺的牛(耶12:3)將成為被神審判的對象(賽34:5-8)。[定了義人的罪,把他殺害](6節)比喻這些富人欺壓信徒,把他們拉上公堂(2:6)。雅各宣告了這些富人的結局,可以讓那些落在試煉中的貧窮信徒能夠忍耐,堅固(7-8節)。(7-11節)忍耐的人有福;受欺壓的信徒(6節)不可以暴制暴,而要憑信心[忍耐,直到主來](7節),讓主伸冤(4節)。古代地中海世界的農夫之所以能[忍耐等候地裡寶貴的出產](7節),是因為知道[秋雨](7節)來了,種子就會發芽;[春雨](7節)來了,豐收就會在望。信徒之所以能在試煉中忍耐等候,也是因為知道主必來臨(8節);所以不是消極地忍耐,而是積極地[堅固你們的心](8節)。[主來的日子近了](8節)思是說基督可以隨時再來,並不是說基督一定很快再來,因為[那日子,那時辰,沒有人知道](太24:36)。但是,局部的審判卻是隨時可能臨到,不必等到基督再來審判全地的日子,所以說:[看哪,審判的主站在門前了](9節)。當落在試煉中的信徒無法[忍耐](8節)的時候,對別人也會失去愛心和寬容,以致[彼此埋怨](9節)。 [彼此埋怨]其實就是彼此論斷,竊取了主的審判者地位(約五22),所以祂必審判我們(9節)。11節[主的目的]是讓約伯在苦難和忍耐中更深地認識神:[我從前風聞有你,現在親眼看見你](伯42:5)。既然我們從約伯的結局中[知道主是憐憫和慈悲的]也應該讓[主的目的]成就在我們身上,[讓忍耐發揮完全的功用,使你們能又完全又完整,一無所有缺](1:4和合本修訂版)。 思想:今日或許我們期望生活富足,不再擔憂;又或許面對生活彷徨,生命的迷罔;面對很多世上的誘惑,我們應當忍耐,更要堅固我們的心,因為主來的日子近了。我們要深信主的看顧,因我們所忍耐的苦難不會白費。 祈禱:親愛主,我們相信你是看顧我們的神,求主記念我們每日生活都面對很多的試探,誘惑;面對生活彷徨,生命的迷罔,我們都需要你光照,使我們進入你豐盛的生命;使我們能忍耐到底,因主主是滿心憐憫,大有慈悲。阿們!

雅各書 2:1-13雅各書 2:1-13


本章的主題是[信心必定伴隨行為] 1-13節的主題是[對人的態度反映信心]組成一個交錯對稱的結構:我們[不可按著外貌待人](1節);相反,人若要[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1:27),首先就要保受自己的價值觀[不沾染世俗]。在基督裡並沒有貧富,文化,種族,性別,地位,智力等[外表]的區別,每個人來到神面前,都是根據自己與主耶穌的關係,[在此並不分希臘人,猶太人,受割禮的,未受割禮的,化外人,西古提人,為奴的,自主的,唯有基督包括一切,又住在各人之內](西3:11)。(2節) [會堂]是猶太人聚會的地方,此時散居各地的猶太基督徒還可以在猶太會堂裡聚會。會堂的猶太人不一定都信主,富人通常受到熱情款待,窮人則容易被輕視冷落。第4節表示我們或許不會故意[按著外貌待人](1節),但內心卻常常不知不覺地[對人有歧視,成了心懷惡意的審判官]取代了審判主的地位。[世上的貧窮人](5節),在世人的眼中是貧窮卑微的。但神卻照樣揀選了他們。神沒有應許人在物質上富足,但卻[叫他們在信上富足,並承受祂所應許給那些愛祂之人的國](5節)。人無論貧富,並不是越窮越容易信主,越窮越不倚靠錢財。雖然財富會成為作門徒的絆腳石(可10:23)但只要是出於神的揀選[在人是不能,在神卻不然,因為神凡事都能](可10:27)。那些欺壓信徒,褻瀆基督的[富足人](6節)是猶太會堂中不信主的猶太人(6-7節)。當信徒面臨經濟上的試煉時,很可能傾向於巴結富人,看輕窮人,結果卻是同時失去這兩群人;不但失去所歧視的窮人,也得不著所偏待的富人,因為奉承和巴結並不能使富人信主。信徒和教會若是看上了某人的錢包,不但不能將真道傳給他,反而會讓自己[沾染世俗](1:27)。第8節當中[要愛人如己]引自利19:18,是律法的總綱之一(太22:37-40)。我們[愛人如己]是因為對方是[照著神形像被造的人](3:9),而不是因為對方的外表。[若按外表待人,便是犯罪](9節),因為違反了[愛人如己]的律法。而違反律法中的任何一條,都是得罪神,相當於[犯了眾條](10節)。[不可姦淫](11節)是十誡中的第七誡(出20:14),[不可殺人](11節)是第六誡(出20:13)。這兩條誡命和其他律法一樣,都是神頒布的,無論違反了哪一條,都是不順服神,在神面前便為有罪。[使人自由的律法](12節),就是寫在新約信徒心裡的律法(耶31:33)。這是[那全備,使人自由之律法](1:25)可以使我們從內心願意順服神的律法(結36:27)。因此,新約信徒[既然要按使人自由的律法受審判](12節),就更有責任[照這律法說話行事](12節),因為我們將來在基督台前是[按著本身所行的](林後五10;彼前四17)受審判。[按外表待人](9節),是沒有憐憫心的表現。[憐憫]是神的性情(出34:6)每個罪人都需要神的憐憫,所以也應當憐憫別人(太18:32-33)。[那不憐憫人的](13節),不但無視於[愛人如己](8節)的律法和神的心意(亞7:9-10),而且驕傲地以為自己不需要憐憫,所以神就依照公義的原則審判他們(太18:34),讓他們[受無憐憫的審判](13節)。相反,[憐憫原是向審判誇勝](13節),因為一個真心[憐憫人的],是因著承認自己也是需要被[憐憫]的罪人,所以神也會按照憐憫的原則審判我們,那時[憐憫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憫](太5:7)。 思想:當教會為了事工的方便,組成各類的團契時候,更要謹慎,不可脫離基督的身體。或許我們的會很不願意與[低層次]的弟兄姊妹互為肢體,總是傾向於依照屬世的標準來分門別類。因愛人如己,正活出我們信仰的實在,更是表示愛我們看不到的神。 祈禱:親愛主,是你憐憫我們,使我們成為蒙恩的人,更讓我們能夠愛你所愛的人,求主使我們每日進到你的憐憫愛中,使我們懂得愛神愛人。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