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各書 雅各書3:9-18

雅各書3:9-18


9-12節指出,口舌是人生命的出口。第9節可譯為[我們用它來稱頌我們的主和天父,又用它來咒詛照神的形像被造的人](新譯本)指信徒一面在聚會中敬拜讚美神,一面在生活中彼此爭吵毀謗[一口兩舌](提前三8),假冒為善。[心懷二意的人,在他一切所行的路上都沒有定見](1:8)行為上表現為[按著外貌待人](2:1)[說自己有信心,卻沒有行為](2:14)言語上表現為[頌讚和咒詛從一個口裡出來](10節)。對重生得救的信徒來說,這些都是[不該當的](10節)。同一個泉源不會發出兩樣水(11節)同一棵果樹不會結出兩種果子(12節)人的言語是裡面真實生命的流露。 [心裡所充滿的,口裡就說出來](太12:34)所以[凡人所說的閒話,當審判的日子,必要句句供出來;因為要憑你的話定你為義,也要憑你的話定你有罪](太12:36-37)。因此,人若要製伏舌頭,首先要順服聖靈,使我們的[心意更新而改變](羅12:2)。3:13-4:12的主題是[從上頭來的智慧幫我們抵擋試探]與1:12-25[從上頭來的真道幫我們忍受試探]前後呼應,組成一個交錯平行的結構:一個真正[有智慧有見識的](13節)人[就當在智慧的溫柔上顯出他的善行來](13節),也就是藉著從智慧而生的溫柔謙卑,彰顯出美好的行為。因為主耶穌是[柔和謙卑](太11:29)的。[溫柔]的反面,是[懷著苦毒的嫉妒和自私](14節)。信徒心裡若還[懷著苦毒的嫉妒和自私]就要注意[不可自誇,也不可說謊話抵擋真道](14節)因為這是[嫉妒和自私]必然的結果。[懷著苦毒的嫉妒和自私]的所謂智慧,並不是神所賜的(1:5),而是[屬地的,屬情慾的,屬鬼魔的](15節),只能暫時有效,是肉體的本相,帶著鬼魔的性情(提前4:1)。屬地智慧的標誌就[嫉妒,自私](16節)必然會導致[擾亂和各樣的壞事](16節)[這樣的智慧不是從上頭來的]( 15節)。[從上頭來的智慧](17節)是神所賜的屬天智慧(箴2:6)可以憑信心向神求(1:5-6)。基督是[神的智慧](林前1:24)[神又使祂成為我們的智慧](林前1:30),因此,屬天智慧就是基督生命的發表,特徵是:1.[清潔](17節)從聖潔的神(利11:44)而來的智慧,首先必然是聖潔的(1:27)。2.[和平](17節)從賜平安的神(羅15:33)而來的智慧,其次必然是[使人和睦](太5:9)的。3.[溫良](17節),原文又被譯為[溫和](提前3:3)[謙讓](腓4:5)。經過十字架破碎的心是[溫柔](13節)的,對人是溫和,謙讓的。4.[柔順](17節)直譯是[對理性敞開](英文ESV譯本)不固執己見,願意順從合理的意見。5.[滿有憐憫,多結善果](17節)可譯為[滿有憐憫美善的果子](和合本修訂版)。這種[憐憫]不只是情感和言語的同情,也伴隨著憐憫的行為。6.[沒有偏見](17節),不歧視,不偏待。7.[沒有假冒](17節)真誠,不虛偽。18節表示重生得救的信徒都是[使人和平的人](太5:9),撒下了[和平]的種子,收穫的智慧乃是公義的果子。 思想:屬世的事,與屬靈的事都是顯然易見,我們必須每日認清屬世的事;更要求從上頭來的智慧,否則我們只能活在屬世的生命中,心裡只有懷著苦毒的嫉妒和紛爭;不能結出美善果子的人生。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樂意賜下我們從上頭來的智慧,因我們沒有屬天的智慧,我們每日都會活在屬世的生命,心裡只有懷著苦毒的嫉妒和紛爭;求主光照我們,使我們每日都倚靠你,讓從上頭來的智慧充滿我們。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雅各書 2:14-26雅各書 2:14-26


14-26節的主題是[對人的行為反映信心]組成一個交錯對稱的結構。人若把自己的理性,情感,意志當作[信心],只是頭腦中的知識(19節)並非信靠順服[沒有行為,有什麼益處呢](14節)?[因為我們眾人必要在基督台前顯露出來,叫各人按著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惡受報](林後5:10),所以,不能產生行為的假信心並不能救我們。[弟兄或是姊妹](15節)指教會的肢體,也包括會堂裡的猶太人。(15節) [平平安安地去吧]是猶太人散會時常說的話。 [這有什麼益處呢](15節)指這些口惠而實不至的漂亮話不但對他人無益,也不能給自己帶來屬靈的[益處](14節)因為我們必須先照顧有缺乏的弟兄,神才會應允我們的求告(賽58:7-9)。真正的彼此相愛不是[只在言語和舌頭上,總要在行為和誠實上](約壹3:18)。17節表示只有口裡的安慰,卻沒有實際的行動,對人毫無益處(16節);同樣,只有自稱的信心,卻不肯用相稱的行為[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1:27 ),對自己也沒有益處。好行為不是得救的根據,而是重生的結果;行為是信心的果子,結不出果子的信心[就是死的](17節),並不能使人得救(14節)。[你將你沒有行為的信心指給我看](18節),意思是[你自稱的信心根本不真實,因為沒有行為作證據]。[我便藉著我的行為,將我的信心指給你看](18節),意思是[我的信心有行為作證據]。[神只有一位](19節)是猶太人最重要的信仰宣言,每天必須誦讀兩次的[示馬Shema](申6:4)。這個真理[鬼魔也信,卻是戰驚](19節)他們甚至比十二門徒更認識基督(可1:24)但並不順服神的權柄,所以對神怕得發抖。神所賜的信心不是知識上的相信,而是對神的信靠和順服,必然會[生發仁愛](加5:6),產生與信心相稱的行為。20節表示認為信心不必伴隨行為的人,是[愚昧的人],因為他們並不比鬼魔[信]得更好。[亞伯蘭信耶和華,耶和華就以此為祂的義](23節;創15:6),這個[因信稱義](羅4:11)的事件發生在以撒出生之前。因此,亞伯拉罕[將兒子以撒獻在祭壇上](21節)的[因行為稱義](21節;創22:1-18)是用行為來印證他的信心。[沒有行為的信心是死的](17,20節),而亞伯拉罕的[信心與行為是一致的](來11:7),被證明是真實的,有效的,所以[信心就因著行為得到完全了]。(23節) [這就應驗經上所說:[亞伯拉罕信神,這就算為祂的義。]指亞伯拉罕的行為,實現了使他得以稱義的信心。[得稱為神的朋友](23節),引自代下20:7,賽41:8,比喻亞伯拉罕與神的親密關係。[人稱義是因著行為,不是單因著信](24節),亞伯拉罕因信被神算為義(23節),但這信若不能產生行為,那就是不信。在基督裡[惟獨使人生發仁愛的信心才有功效](加5:6)這種真信心能讓人在環境的逼迫和壓力下,仍然[口裡認耶穌為主,心裡信神叫祂從死裡復活](羅10:9),[妓女喇合接待使者](25節)指耶利哥城的妓女喇合出於信心(來11:31)保護了以色列人的兩個探子(書2:1-4)。她是因著信而願意冒險(書2:9-13)。不是信心要靠行為補充,而是信心必然伴隨行為,正如活人的身體裡面必然有[靈魂](26節),兩者是不可分割的。 思想: 若有人說自己有信心,卻沒有行為,有什麼益處呢?人若想進入神的國,只需要信心,只根據恩典(羅4:5);但恩典不會讓人懶惰,已經進入神國的人,必然會因著信心生發行為,回應恩典。我們有否願意每日活出回應恩典的行動呢? 祈禱:親愛主,你是鑑察人心的神,你賜下我們恩典,更讓我們能夠藉著我們的生命回應你的恩典,求主幫助使我們每日活出回應恩典的行動。阿們!

雅各書 1:1-8雅各書 1:1-8


【雅各書】的原文是希臘文,又稱為[雅各的信Epistle of James]。教會傳統認為,本書的作者是[主的兄弟雅各](加1:19)。他不是十二使徒之一,而是主耶穌的肉身兄弟[公義者雅各James the Just](優西比烏【教會史】卷2第23章第4節)在猶太人佔主體的耶路撒冷教會[被稱為教會柱石](加2:9)。因此,他有足夠的影響力勸勉[散住十二支派的人](1節)。大約主後62年,在羅馬巡撫非斯都去世,新巡撫到任之前,大祭司亞那二世(Ananus II )乘亂將雅各處死(【猶太古史】卷20第9章200-203節。(1節) [神和主耶穌基督僕人]顯示主耶穌基督與神同等(腓2:6)兩者可以相提並論。在主耶穌復活以前,雅各並不相信祂(約7:5);但主耶穌復活以後,雅各卻成了門徒(林前9:5)承認復活的主耶穌就是那位彌賽亞基督,從此一生由主耶穌基督支配掌管,不再以主耶穌的兄弟自居,而是自稱[主耶穌基督僕人]。[散住十二支派之人](1節)指居住在羅馬帝國各地的猶太基督徒(2:1)。主前63年有一批猶太人被羅馬將軍龐貝擄到羅馬為奴。而數百萬希臘化的猶太人則是為尋求更好的生活而定居於敘利亞(如安提阿,大馬士革)埃及(如亞歷山大)小亞細亞(如以弗所)和地中海沿岸的各大城巿,主要從事貿易。正因為如此,福音透過散居的猶太人很快傳遍了羅馬帝國。[請……安chairo]是希臘書信典型的問候方式(徒15:23;23:26)原文在別處又被譯為[喜樂](帖前5:16)[平安](太28:9)。2-8節的主題是[在試煉中忍耐禱告]。第2節的[喜樂chara]原文源自第1節最後的[請…安chairo]兩者諧音,把兩個段落連結起來,表明2-4節所教導的內容,就是為了讓收信者得著喜樂。當時各地的猶太信徒正[落在百般試煉中](2節)遭遇各種難處和逼迫,但雅各卻勸勉他們不要焦慮,沮喪,抱怨或灰心,而是滿有[大喜樂]( 2節);不要把試煉當作懲罰,咒詛或羞辱,而要知道那是神用來熬煉我們信心的[試煉](3節)。[試驗]原文指金銀被火熬煉的過程(彼前1:7),可以煉淨雜質,驗明真偽。逆境的熬煉可以煉淨我們的信心,並且使我們認識到信心的真實性,從而得著強化,產生[忍耐](3節),更加堅定,持久地面對困難。第4節[忍耐]只是讓我們得著屬靈益處的開始(羅5:4-5)若要讓[忍耐]發揮完全的功用,就不能走捷徑,而要在[忍耐]中接受神恩典的訓練(多2:11-12)讓患難使我們屬靈的視線更加清晰,視野更加寬闊(詩18:19)。第5節的[缺少leipo]原文與第4節最後的[缺欠leipo]是同一個字,把兩段連結起來,顯示5-8節所求的智慧,是為了[讓忍耐發揮完全的功用,使你們能又完全又完整,一無所缺](4節)。當我們面臨困境的時候,默然忍受已經很難了,怎麼還能把[落在百般試煉中](2節)當作[大喜樂](2節)呢?如果做不到,我們就應當向神承認自己是[缺乏智慧的](5節),大膽地求神賜下能帶來喜樂的智慧(約16:24)而不只是賜下[忍耐] 。神是[那厚賜與眾人,也不斥責人的神](5節),無論我們多麼失敗,多麼軟弱,只要我們迴轉認罪,承認軟弱,祂都不會斥責我們。能幫助我們用喜樂面對試煉的[智慧],不是更多的知識,而是屬靈的判斷力和正確選擇的能力(箴2:10-19)使自己能[心意更新而改變](羅12:2),讓主的喜樂使自己的喜樂可以滿足(約15:11)。[憑著信心求,一點不疑惑](6節),是正確祈求屬靈智慧的態度。這[信心]既不是自信,也不是[正面,積極,肯定的思想]而是根據神的應許。因此,我們若憑信心求智慧,神必賜給我們,讓我們的[喜樂可以滿足]。相反,[那疑惑的人](6節)對神的應許並沒有把握,態度[就像海中的波浪,被風吹動翻騰](6節)。沒有信心的人[不要想從主那裡得什麼](7節)。[心懷二意的人](8節),一面想跟隨神,一面又留戀世界;一面想得著益處,一面害怕試煉。結果既被神厭惡,又被世界拋棄;就像在曠野飄流的以色列人,既不能回到埃及,又不能進入迦南,結果死在曠野,不能進入屬靈的安息。 思想:人在困境中總是難免心亂如麻,盼望趕快熬過去,但神的心意卻是要我們的信心和生命在試煉中成熟到[又完全又完整,一無所有]的地步。主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知道什麼時候開始,也知道什麼時候結束。信心的開頭是神的恩賜,信心的成長是神的工作,而神做工的方法就是允許[百般試煉]臨到我們,讓我們的信心經過一次次的[試驗],[訓練我們除去不敬虔的心和世俗的情慾,在今世過克己、正直、敬虔的生活](多2:12)。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的恩典憐憫,主你知道我們的處境,更知道我們的軟弱,求主使我們縱使在百般試煉中,都要以為大喜樂,我們有缺乏智慧的,求那厚賜與眾人,也不斥責人的主你,因主你必賜給我們。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