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後書 彼得後書 1:3-9

彼得後書 1:3-9

神已經在基督裡賜下了敬虔生活所需要的一切(3節) 1.信徒敬虔生活所需要的一切,是神的大能主動賜給我們的。(3節)其中[生命和虔敬]是重言法(Hendiadys)修辭,意思是[虔敬的生命]。2.神的大能工作的方式,是呼召和引導我們[認識那用自己榮耀和美德召我們的主](3節)。基督藉著自己[榮耀和美德],呼召我們過敬虔的生活;而我們對基督的真實認識,是我們過敬虔生活的動力和根據。3.主先認識我們(約10:14)呼召我們,我們才能認識祂,被祂吸引,渴慕[一切關乎生命和虔誠的事]。主[已將又寶貴又極大的應許賜給我們](4節)。這應許能[叫我們既脫離世上從情慾來的敗壞,就得與神的性情有分](4節),也就是脫離罪惡,[得兒子的名分](弗1:5):1.[神的性情]就是神兒女的形象(加4:5-6)重生的信徒擁有父神的道德性情,將被聖靈改變成越來越像基督(弗4:13)。2.有些假師傅認為,人的身體和物質必會敗壞,只有思想或靈魂才不會朽壞。但彼得卻指出,敗壞並非因為神造的物質世界有缺陷,而是[從情慾來的](4節)。3.有些假師傅認為,人靠著謹守律法或順從本性,思想或靈魂就可以得享永恆。但彼得卻指出,人只有藉著認識基督(2:20)才能[脫離世上從情慾來的敗壞](4節)。4.有些假師傅認為,人分享神的本性,就是脫離物質世界的捆綁,變得更像神,或變成神。但彼得卻指[得與神的性情有分],只是信徒新生命的起點(5節),並不是終點。[正因這緣故](5節)指信徒已經得了福音的恩典[與神的性情有分](4節)而有責任靠著神的恩賜(3節)和應許(4節)[分外地殷勤](5節),努力地成長,活得越來越像神家的一員。2.[應許]和[信心](5節)都是神白白的恩賜(1節)但卻不能成為懶惰的理由,而是[殷勤]的根據,要求和動力。[加上epichoregeo](5節)原文指富人慷慨資助戲劇節的演出,引申為[供應,支持,裝備]。信徒不需要靠自己在[信心]之外再[加上]點什麼,因為[神的神能已將一切關乎生命和虔誠的事賜給我們](3節)了;也不需要在基督之外再尋求點什麼,只需用基督生命裡的[榮耀和美德](3節)來供應和支持自己的屬靈生命。5-7節所列舉的七種美德始於信心,臻於愛心,信心是屬靈生命成長的開始,愛心是生命成長的頂點:1.[德行](5節),是因著[信心]而來的。[德行arete]原文是[美德](3節),在新約聖經中只出現了4次(彼後1:3,5;彼前2:9;腓4:8)但在當時的希臘文獻中十分普遍,意思是[最卓越之處]。2.[知識](5節),就是正確地認識神。[知識gnosis]原文是假師傅喜歡用的字眼,這裡是指對[神和我們主耶穌](2節)的認識,既是頭腦裡的知識,又是靈裡的經歷,既能明辨是非(116 ;2:1-2)又能實踐真理(3:17-18)。3.[節制](6節),就是正確地認識自己,控制自己的慾望,情感和言行,不被肉體轄制。4.[忍耐](6節)就是正確地對待自己,接受神的訓練(來12:11-12)等候神的應許(4節),抵擋外面難處的試探和裡面肉體的引誘。5.[虔敬](6節),就是正確地對待神。原文的意思是尊重神,把神應得的分歸於祂,而不是用敬拜金牛犢的方式來操縱神,利用神。6.[愛弟兄的心](7節),指照顧教會肢體的需要(彼前3:8)。人只有與神的關係正確了,與弟兄的關係才會正確。7.[愛眾人的心](7節)指關心教會以外的人的需要,包括愛鄰居,愛仇敵。第8節與第3節平行,可譯為[你們有了這幾樣,再繼續增長,就必使你們在認識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上,不至於懶散和不結果子了](合本修訂版)。第9節表示只關心自己的慾望,就像一個還沒得救的人(林後4:4)故意[忘了他舊日的罪已經得了潔淨](9節),所以無法[脫離世上從情慾來的敗壞](4節)。 思想:信心是屬靈生命成長的開始,愛心是生命成長的頂點;在信仰的生命中,我們越殷勤操練這些美德,就越能在認識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我們有否願意每日都繼續殷勤操練屬靈生命成長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的拯救,你的恩典,你要我們不只是得救贖,更要我們生命成長,使我們能結出果子,求主使我們每日都樂意繼續殷勤操練屬靈生命。使我們更學像主你。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彼得後書 4:12-19彼得後書 4:12-19

4:12-19的主題是[為主受苦]與3:8-17[為義受苦]前後呼應。彼得警告信徒,應當預備接受更嚴竣的逼迫:[有火煉的試驗臨到你們,不要以為奇怪(似乎是遭遇非常的事)](12節) [火煉的試驗]是熬煉金銀的火,不是沒意義的受苦,目的是潔淨信心。在即將到來的尼祿逼迫中,基督徒被指控焚燒了羅馬城,許多信徒甚至被塗上瀝青,當作火把,經歷了真正的[火煉的試驗]。1.教會受世界的逼迫,是正常的現象。因為信徒[顯在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腓2:15)凸顯世人生活方式的敗壞,所以[凡作惡的便恨光](約3:20)。抵擋神的撒但和世界必然會引誘,逼迫立志跟隨神的人,所以[火煉的試驗]是寄居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2.教會越少受到世界的逼迫,世俗化的程度越嚴重,證明信徒效法世界過於效法基督,與世界幾乎毫無分別;保羅幾乎在每個城市都受到了逼迫。3.既然世界本來就充滿痛苦和死亡[火煉的試驗]更是寄居者客旅生活的常態,今天的信徒為什麼會認為生活就該平順安穩,一旦事情沒達到自己的預期,沒滿足自己的要求,就對神失望,抱怨,[似乎是遭遇非常的事]呢?信徒若是為主受苦,不但不會奇怪,不被打倒,不急著求苦難離開我們[倒要歡喜;因為你們是與基督一同受苦](13節)證明自己屬於基督。[與基督一同受苦]的特徵是:一邊受苦,一邊感到在主裡的喜樂加添(徒5:41)[就是在患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羅5:3)。信徒[若是為基督的名受辱罵,便是有福的](14節)因為[被算是配為這名受辱](徒5:41)乃是一種特權。聖靈住在每一位真信徒心中,更以一種榮耀的方式[常住在](14節)為主受苦的人身上;因為只有當我們為主受苦的時候,就會經歷到聖靈的能力(路12:11-12)預嘗屬天的榮耀(詩3:3)。[為基督徒受苦](16節)就是為主受苦; [基督徒]這個字在聖經中只出現在本節和徒11:26,26:28是當時的外邦人給信徒起的綽號(徒26:28)。由於信徒的生活方式與敗壞的環境格格不入,所以被當作一群奇特的人看待;外邦人也很快看出他們高舉基督,和猶太教並不相同,所以把他們稱作[基督徒](徒11:26)。但信徒卻藉此勉勵自己跟隨基督。他們裡面有基督,外面像基督(腓1:20-21)用自己的生活把這個名字變成了一個榮耀的稱號。自稱[基督徒]的人,心思言行都當跟隨基督,才能[因這名歸榮耀給神](16節) [叫神在凡事上因耶穌基督得榮耀](11節)。[審判要從神的家起首](17節)也可譯為[審判從神的殿起首][家]和[殿]原文是同一個字。神對世界的審判,也要從神的殿,也就是教會開始(耶25:29;摩3:2)。17節和結9:6的前後文也都提到了神的榮耀(彼前4:14;5:1;結9:3;10:4)。信徒[為作基督徒受苦](16節)是神對世界審判的一部分,以便潔淨我們的信心(1:6-7;3:17)。[若是義人僅得救,那不敬虔和犯罪的人將有何地可站呢](18節)引自箴言11:31,補充說明[若是先從我們起首,那不信從神福音的人將有何等的結局呢](17節)。得救的信徒今生並不能免除管教性的審判(瑪3:1-3)。既然連信徒今生都要接受神的審判,艱難地得著完全的救恩(1:5,9,13)那些不[為作基督徒受苦](16節)但卻拒絕神的人,在神的審判台前[將有何地可站](18節)?因此,我們應當計算跟隨主和拒絕主的代價(路14:25-33)不要躲避為主受苦。[那照神旨意受苦的人要一心為善,將自己靈魂交與那信實的造化之主](19節)的人,就像主耶穌[只將自己交託那按公義審判人的主](2:23)。 思想:信徒受苦既不是意外偶然,也不是命運作弄,而是神的旨意;這並不是因為神太苛刻,而是因為神對我們生命的造就。既然把苦難量給我們的是父神,祂也必保守我們受苦的結局都是滿心憐憫,大有慈悲(雅5:11)程度和時間也是有限的。我們在受苦時並不孤單,因為有[信實的造化之主]眷顧我們,有[神榮耀的聖靈](14節)陪伴我們。 祈禱:親愛主,是你使我們知道生命所面對的一切都是你美好的安排,更是天父的旨意。使我們生命得造就,更能學像基督。求主使我們明白你的旨意,信任主你在我們生命的安排與設計。阿們!

彼得後書 5:8-14彼得後書 5:8-14


[將一切的憂慮卸給神](7節)並不是放鬆懈怠,不盡本分,而是[務要謹守,警醒](8節);不是被憂慮所困,而是要[警醒禱告](4:7)。正因為神[顧念](7節)我們,我們才能有[警醒]的能力,也能對[謹守]的結果有把握。[憂慮]使我們為今世的事掛心,以致靈性打盹,沉睡;[謹守,警醒]卻使我們能抵擋魔鬼。[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8節),這句話顯示:1.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詩22:13)雖然兇猛,但卻不能吞吃所有的信徒,只能吞吃那些不[謹守,警醒]靈性昏睡,靠近試探的人。2.魔鬼[遍地遊行]先嗅到了死亡的氣息,才會吞吃[可吞吃的人]。牠所吞吃的不是身體,而是信心,因為牠知道殺身體沒用(路12:4)。3.魔鬼是可以抵擋,也應該抵擋的。正如被獅子攻擊的獵物常常能夠掙扎逃脫,喪失鬥志的獵物只能束手就擒。因此,我們不可忽略魔鬼的存在,但也不必在魔鬼面前膽怯退縮。正因為我們有神的[顧念],基督已經得勝(來2:14)那在我們裡面的比他大(約壹4:4)。4.魔鬼吞吃信心的方法,是用外在的逼迫和引誘,引誘人裡面肉體的私慾。因此,抵擋魔鬼不是倚靠肉體,而是憑信心順服神[用堅固的信心抵擋](9節)。相反,人越不順服,越害怕受苦,就越無法專心跟隨主,越容易被魔鬼欺負。而保持順服的方法,是時時警醒,常常禱告(路21:34)[彼此順服]。(9節)這是提醒我們,其他的信徒也在遭受魔鬼的攻擊,甚至包括親眼見過主的使徒彼得(路22:二31 )所以我們應站立得穩,抵擋魔鬼。5:10-11的主題是[得勝的應許]與1:3-12[永生的盼望]前後呼應。神在基督裡呼召我們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讓我們受苦,而是為了讓我們得基業(1:4-5)。[百般的試煉](1:6)是經歷神[諸般恩寵](10節)的機會,受苦是通往榮耀的道路(來12:2);苦難是暫時的,榮耀是永遠的(7節)。因為擁有至高權能,永恆不變的主(11節)應許必[親自成全你們,堅固你們,賜力量給你們](10節),讓我們在苦難中經歷恩典,生命更加成熟,更有價值。苦難不能換取榮耀,卻能使我們的生命被神成全到可以[得享祂永遠的榮耀](10節)的地步。因此,我們應憑信心支取神的應許,讓基督的得勝成就在我們身上(9節)。[成全]原文與[補](可一19)是同一個字,也可譯為[恢復],也就是在苦難之後被神恢復[從新得力](賽40:31) 軟弱變成剛強,失敗變成得勝。5:12-14是[平安的祝福]與1:1-2[平安的問候]首尾呼應。[我略略地寫了這信](12節)指與本信所表達的內容相比,篇幅實在很短(來13:22)。本信就和《希伯來書》一樣(來13:22),以簡短的書信發表了極為寶貴豐富的信息,實在是聖靈默示的結果。[西拉](12節)原來是耶路撒冷教會的領袖之一(徒15:22),被派到安提阿教會宣告耶路撒冷會議的決定(徒15:27),有先知的恩賜(徒15:32),是保羅第二次宣教旅程中的同工(徒15:40)。他也是羅馬公民(徒16:37),受到更好的文學與修辭學教育,可能幫助彼得在本信文字上進行了潤色。[巴比倫](13節)是舊約時代著名的大城,但此時已經衰敗荒涼,當地的猶太人早就於克勞第年間遷到西流基(《猶太古史記》卷18第9章371- 379節),沒有證據顯示彼得曾經到過巴比倫、或此地有教會。彼得寫本信時正在羅馬(優西比烏《教會史》卷3第1章第2段),所以[巴比倫]很可能代表羅馬城(啟17:5,18)。[馬可](13節)是巴拿巴的表弟(西四10)與使徒彼得關係親密(徒12:12)是彼得屬靈的[兒子](13節)《馬可福音》是由彼得口述,馬可撰寫的。[彼此親嘴](14節)是新約時代主人向客人問安的方式(路7:45)信徒也以此表示彼此之間的團契交通(羅16:16)。彼得最後吩咐[你們要用愛心彼此親嘴問安](14節),這[愛心]是生命經過破碎,日益成熟的表現。本信的兩大目的,是生活上的[勸勉](12節)和真理上的[證明](12節)。一面鼓勵信徒為主受苦,一面[證明這恩是神的真恩],好讓蒙神揀選的信徒能在恩典上[站立得住](12節)。因為我們生命中所經歷一切,即使是難處和試煉,也都是[那賜諸般恩典的神](12節)所量給我們的。因此,本信以[平安](1:2)開始[平安](14)結束,這平安已歸於[凡在基督裡的人](12)。 思想:或許我們常常以為自己所受的苦難是別人沒有經歷過的,別人都不理解我們的難處,所以感到孤單,自憐,灰心。事實上,我們[在世上的眾弟兄]都要照神旨意為主受苦(3:17),沒有什麼苦難是特別的,也沒有什麼苦難是不能靠主勝過的。對於每一個為義受苦,為主受苦的信徒來說,只要我們成為基督身體的一部分[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腓4:7)! 祈禱:親愛主,是你藉著聖經使我們明白信仰生命的實在,更能明白主你在我們生命的旨意,儘管受苦,錯挫,軟弱,我們的生命都在你手中,你要我們經歷你賜的平安,同在。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