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3的主題是[先知的預言和主降臨的應許]; [親愛的弟兄啊],這個稱呼在本章出現了4次(1,8,14,17節)每次都是用來提醒讀者。[第二封信](1節)顯示還有第一封信,很可能就是【彼得前書】。[激發你們誠實的心](1節)意思是喚醒信徒真誠愛主的心,免得在日復一日的平靜和忙碌中靈性昏睡,愛主的心逐漸冷淡。為此,我們應當[記念聖先知預先所說的話和主救主的命令,就是使徒所傳給你們的](2節)。[命令]原文是單數,特指持守聖潔的命令(2:21)。信徒首先要知道,末世必有[好訌的人](3節)出現,他們不承認基督(2:1)不相信基督再來(4節),藐視神要人持守聖潔的誡命(2節)。主耶穌早已預言了他們的出現(太24: 3-5,11,23-26);現在彼得發出同樣的警告,並指出,這些人無論怎樣假冒神的名義包裝謬誤,本質都是[隨從自己的私慾](3節),而救恩卻是叫我們[脫離世上從情慾來的敗壞](1:4)。[末世]並非指將來的世代,而是我們現在正處於的世代(林前10:11)指從基督第一次降世到祂再來之間的新約時代(來9:26),又稱為[末後的日子](2:17)。這些假師傅否認基督再來的預言(可14:62;約14:1-3),質疑[主要降臨的應許在哪裡呢](4節),因為當時主耶穌已經升天大約三十年了,但還沒有再來;而現在已經過了兩千年,祂還是沒有再來。在這些人看來,似乎[萬物與起初創造的時候仍是一樣](4節),宇宙是恆定,不變的,神不會幹預自然律,用神蹟結束歷史的進程。4-10節是一個交錯對稱的結構:5-7節首先回應[從列祖睡了以來,萬物與起初創造的時候仍是一樣](4b)。[列祖]包括已過世的舊約先知和新約門徒。質疑者的邏輯是,既然過去神沒有介入宇宙,為什麼將來會插手審判呢?但彼得指出,萬物的創造(5節)毀滅(6節)和存留(7節),都不是根據物質本身,而是根據神的話語(7節)。神不但是創造的神,也是審判的神;祂可以在任何時間改變歷史的進程,因為是祂設計並掌管自然法則。彼得的回應包括三點:1.神藉著祂的話和水創造了世界:第5節可譯為[他們故意忘記這事,就是從太古憑神的話有了天,並由水而出和藉著水而成的地](和合本修訂版)。假師傅通常不是公然反對聖經,而是似是而非地扭曲聖經,所以澄清真理的方法就是回到聖經。這些假師傅不敢否定神創造天地(創1:1-10),但卻[故意忘記這事]。2.神藉著同樣的話和水毀滅過世界:這些假師傅也不敢否定神曾經用挪亞時代的大洪水審判了當時敗壞的世界(創7:10-20),但卻[故意忘記這事]。3.神還要藉著同樣的話和火毀滅將來的世界:將來的審判仍是根據神的話語,但不再使用[洪水](創9:11),而是[用火焚燒](申32:22;賽66:15;番1:18;瑪4:1 )。從前用洪水所消滅的不過是地上的活物,將來烈火所燒滅的包括天地一切舊造(10;12節)。因此,萬有必須[靠祂而立](西1:17);一旦基督不再[托住萬有](來1:3),一切物質都有可能轉化成毀滅世界的能量。 思想:今天,許多信徒相信神偉大的創造,但卻忽略主耶穌基督再來的審判,更可能走得更遠,他們乾脆把否定基督再來審判。只顧著今生的生活,卻忘記永恆與今生在地上我們的意義。我們真的有否已忘記主耶穌基督的再來,每日願意活出主旨意的生命呢? 祈禱:親愛主,你不但是創造主,更是我們永恆的主,我們深信有一天我們會看到你,求主使我們因信每日都活出討主你喜悅的生命。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阿們!
彼得後書 3:1-7
Related Post
彼得後書 4:1-11彼得後書 4:1-11
[基督既在肉身受苦](1節)走通了十字架的得勝之路,我們就當[跟隨祂的腳蹤行](2:21),效法基督順服神[將這樣的心志作為兵器] (1節)。[在肉身受過苦的,就已經與罪斷絕了](1節)並不是說不再犯罪,而是當人[因所受的苦難學了順從](來5:8)。受苦的心志是信徒勝過試探的兵器,這兵器不是[受苦]而是[心志]。人若立志受苦,未必會受多大苦;人若逃避受苦,反而越多受苦;人若不願受苦,就越難忍受其苦,因為[心懷二意的人,在他一切所行的路上都沒有定見](雅1:8)。現在,信徒有了受苦的心志,也可以[從今以後就可以不從人的情慾,只從神的旨意在世度餘下的光陰](2節)。一個沒有預期會受苦,或不打算[為義受苦](3:14)的人,不可能[保守自己常在神的愛裡](猶21)。[隨從外邦人的心意](3節)可分為兩大類罪:一類是放縱私慾,另一類是拜偶像。這兩類罪息息相關,彼此助長,[貪婪就與拜偶像一樣](西3:5)。[邪淫](3節)就是不受道德約束的生活,特別是放蕩的性生活。[惡欲](3節)指控制人的情慾。[荒宴](3節)指充滿淫亂的酒席宴會。[群飲](3節)指無節制的酒會。[可惡拜偶像的事](3節)指可憎的偶像崇拜。[時候已經夠了](3節)意思是這樣的生活也該停了,否則沒有辦法[在那將要審判活人死人的主面前交帳](5節)。4-5節的主題是[新約時代信者和不信者的結局]。過去,聖靈曾藉挪亞的口向當時的人傳講悔改的信息,但大部分都是貪戀世界,不願受苦,結果被洪水除滅,成了[在監獄裡的靈](3:19) 只有少數人得救。現在,外邦人不肯因信徒的見證悔改,反而毀謗他們,也[必在那將要審判活人死人的主面前交帳](5節)只有少數人得救。[不與他們同奔那放蕩無度的路,就以為怪,毀謗你們](4節)。信徒的好品行只能感化神所揀選的人(3:1)沒有被神揀選的不信者不但不會被感化,反而會[毀謗]有好品行的信徒,好壓制良心不安,為罪自圓其說。所有的人都要為自己的行為向神交賬,那時再後悔就來不及了。世界有三招:1.肉體的私慾(3a)2.偶像的誘惑(3b)3.毀謗的壓力(4節)目的是拉人下水。但這三招對於有受苦心志的人卻不靈:1.基督的受苦,使祂勝過仇敵,得了權柄,使萬有都服從了祂。因此,受苦的心志是與基督一同作王,通往寶座的十字架之路(3:22)。2.受苦的心志,是啟動聖靈權能的鑰匙,可以製服肉體,得著自由,不從人的情慾,只從神的旨意(2節)。3.人越有受苦的心志,誘惑就越暗淡;越沒有受苦的心志,難處就越大(3節)。6a[為此,就是死人也曾有福音傳給他們]; [為此]指傳福音是為了讓人能面對最後的審判。[死人]指彼得寫信時已經過世的信徒,他們生前[也曾有福音傳給他們]。6b [肉體按著人受審判]指信徒也和基督一樣,要經過肉身的死亡。[他們的靈卻靠神活著]表明那些信從福音的人,就像基督一樣活在神面前。7-11節的主題是[信徒在神面前的生活]:過去[基督也曾一次為罪受苦,就是義的代替不義的,為要引我們到神面前](3:18a)。現在,末世的信徒要活在神面前,為此[謹慎自守,警醒禱告](7b);因為[萬物的結局近了](7節),正在等候基督的再來。[謹慎自守]的意思是[頭腦清醒,冷靜],使我們的禱告[不從人的情慾,只從神的旨意](2節)。如果我們只是一味地求神阻止世人犯罪,讓世界平安無事,就不是警醒的代禱,而是自以為比神更公義、更有愛心。信徒每天應當禱告的兩個重點,是愛與忠心。其次,我們每天要為自己的忠心警醒禱告:每個信徒都有聖靈所賜的恩賜,目的是讓我們[彼此服事]。因此,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作神百般恩賜的好管家](10節)。[彼此服事]的工作分為兩大類:[講道的](11節)和[服事人的](11節)。 思想:魔鬼願意用世上的萬國作代價,給主耶穌提供十字架的代替品;只需要向他下拜,就可以毫無風險地完成神託付的使命,好像很忠心;個人放下面子,卻能讓世人少受兩千年的苦,多幾百億靈魂得救,好像是大愛(太4:8-10)。但是,捷徑並不能解決罪和生命的問題;一個沒有十字架的國度,即使全民自稱基督徒,還是在罪惡的轄制之下,仍然是魔鬼的國度。我們有否明白十字架的愛心,就是因著經歷基督的捨己;放下自己,甘願捨己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不只是愛我們,更為我們受苦受死,明白受苦的意義,你是我們生命最美好的榜樣,求主使我們每日都明白十字架的愛,不堅持自己,不求自己的益處,活出你捨已的大愛。阿們!
彼得後書 1:3-9彼得後書 1:3-9
神已經在基督裡賜下了敬虔生活所需要的一切(3節) 1.信徒敬虔生活所需要的一切,是神的大能主動賜給我們的。(3節)其中[生命和虔敬]是重言法(Hendiadys)修辭,意思是[虔敬的生命]。2.神的大能工作的方式,是呼召和引導我們[認識那用自己榮耀和美德召我們的主](3節)。基督藉著自己[榮耀和美德],呼召我們過敬虔的生活;而我們對基督的真實認識,是我們過敬虔生活的動力和根據。3.主先認識我們(約10:14)呼召我們,我們才能認識祂,被祂吸引,渴慕[一切關乎生命和虔誠的事]。主[已將又寶貴又極大的應許賜給我們](4節)。這應許能[叫我們既脫離世上從情慾來的敗壞,就得與神的性情有分](4節),也就是脫離罪惡,[得兒子的名分](弗1:5):1.[神的性情]就是神兒女的形象(加4:5-6)重生的信徒擁有父神的道德性情,將被聖靈改變成越來越像基督(弗4:13)。2.有些假師傅認為,人的身體和物質必會敗壞,只有思想或靈魂才不會朽壞。但彼得卻指出,敗壞並非因為神造的物質世界有缺陷,而是[從情慾來的](4節)。3.有些假師傅認為,人靠著謹守律法或順從本性,思想或靈魂就可以得享永恆。但彼得卻指出,人只有藉著認識基督(2:20)才能[脫離世上從情慾來的敗壞](4節)。4.有些假師傅認為,人分享神的本性,就是脫離物質世界的捆綁,變得更像神,或變成神。但彼得卻指[得與神的性情有分],只是信徒新生命的起點(5節),並不是終點。[正因這緣故](5節)指信徒已經得了福音的恩典[與神的性情有分](4節)而有責任靠著神的恩賜(3節)和應許(4節)[分外地殷勤](5節),努力地成長,活得越來越像神家的一員。2.[應許]和[信心](5節)都是神白白的恩賜(1節)但卻不能成為懶惰的理由,而是[殷勤]的根據,要求和動力。[加上epichoregeo](5節)原文指富人慷慨資助戲劇節的演出,引申為[供應,支持,裝備]。信徒不需要靠自己在[信心]之外再[加上]點什麼,因為[神的神能已將一切關乎生命和虔誠的事賜給我們](3節)了;也不需要在基督之外再尋求點什麼,只需用基督生命裡的[榮耀和美德](3節)來供應和支持自己的屬靈生命。5-7節所列舉的七種美德始於信心,臻於愛心,信心是屬靈生命成長的開始,愛心是生命成長的頂點:1.[德行](5節),是因著[信心]而來的。[德行arete]原文是[美德](3節),在新約聖經中只出現了4次(彼後1:3,5;彼前2:9;腓4:8)但在當時的希臘文獻中十分普遍,意思是[最卓越之處]。2.[知識](5節),就是正確地認識神。[知識gnosis]原文是假師傅喜歡用的字眼,這裡是指對[神和我們主耶穌](2節)的認識,既是頭腦裡的知識,又是靈裡的經歷,既能明辨是非(116 ;2:1-2)又能實踐真理(3:17-18)。3.[節制](6節),就是正確地認識自己,控制自己的慾望,情感和言行,不被肉體轄制。4.[忍耐](6節)就是正確地對待自己,接受神的訓練(來12:11-12)等候神的應許(4節),抵擋外面難處的試探和裡面肉體的引誘。5.[虔敬](6節),就是正確地對待神。原文的意思是尊重神,把神應得的分歸於祂,而不是用敬拜金牛犢的方式來操縱神,利用神。6.[愛弟兄的心](7節),指照顧教會肢體的需要(彼前3:8)。人只有與神的關係正確了,與弟兄的關係才會正確。7.[愛眾人的心](7節)指關心教會以外的人的需要,包括愛鄰居,愛仇敵。第8節與第3節平行,可譯為[你們有了這幾樣,再繼續增長,就必使你們在認識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上,不至於懶散和不結果子了](合本修訂版)。第9節表示只關心自己的慾望,就像一個還沒得救的人(林後4:4)故意[忘了他舊日的罪已經得了潔淨](9節),所以無法[脫離世上從情慾來的敗壞](4節)。 思想:信心是屬靈生命成長的開始,愛心是生命成長的頂點;在信仰的生命中,我們越殷勤操練這些美德,就越能在認識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我們有否願意每日都繼續殷勤操練屬靈生命成長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的拯救,你的恩典,你要我們不只是得救贖,更要我們生命成長,使我們能結出果子,求主使我們每日都樂意繼續殷勤操練屬靈生命。使我們更學像主你。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