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0節回應[主要降臨的應許在哪裡呢](4a)。主為什麼還沒再來?彼得對此並不著急,因為他知道自己不會活著看到基督再來(約21:18-23),所以對任何基督再來的猜測都不感興趣。但是,為了幫助那些質疑基督再來的人,彼得提供了兩個答案:1.神計算時間的方式與人不同。這正如詩90:4所說的,[主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8節)。人以時間為參照物,但神以永恆為參照物。人之所以感覺時間漫長,是因為活在時間裡;但神活在永恆裡,在時空之外,是時空的主宰,祂看時間的角度是受時空限制的人無法揣摩的。神是恆久忍耐的,因為祂看[千禧年如一日]即使主再來的日子遲延一千年,在神的眼中也只是好像一日,不必著急(哈2:3)。但神對賜給我們的短暫時間又是重視的,因為祂看[一日如千年],所以我們[要愛惜光陰](弗5:16),抓緊時間[做那差我來者的工](約9:4)。2.神要讓盡量多的人有機會悔改。第9節指出有人認為神在拖延時間,是因為根據的是自己的時間表,而不是神的時間表。事實上,神早已按祂忍耐寬容的性情(15節)制定了時間表,既不會失信,也不會失控。神是[不輕易發怒](出34:6)的神,祂在過去的洪水審判時[容忍等待](彼前3:20),在未來的末日審判中也願意[寬容]等待。因為神[斷不喜悅惡人死亡,惟喜悅惡人轉離所行的道而活](結33:11),所以忍耐等候惡人;包括那些假師傅[回頭離開所行的道](結18:23)。但是[祂願意萬人得救,明白真道](提前2:4)[特意要憐恤眾人](羅1132)並不是讓不信的人都自動得救;因為當[神震怒,顯祂公義審判的日子來到](羅2:5)時,[祂必照各人的行為報應各人](羅2:6)。神的等候固然是[寬容]罪人,甚至是那些[[好訌的人](3節),讓他們仍有機會聽信福音,悔改得救;但更是[寬容]信徒(即[你們]),使我們仍有機會預備好自己;廣傳福音,可以[安然見主](14節)。第10節表示1.[主的日子]是從主耶穌再來,到進入新天新地之前的那段時間,舊約把這日子稱為[耶和華的日子](番1:7)。主耶穌把祂再來的日子比喻成[像賊來到一樣](太24:43-44;路12:39-40),因為基督的再來對那些沒有警醒預備的人將是非常突然,措手不及的。主耶穌自己並不知道那日子何時到來(可13:32),祂也教導門徒不要猜測(徒1:7),因為那是[父憑著自己的權柄所定的時候、日期](徒1:7 )。這個特別的比喻給門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徒保羅(帖前5:2)和使徒約翰(啟3:3)都使用了同樣的比喻。2.[那日]就是[神的日子](12節),指千禧國度之後(啟20:4-5)的審判之日,那時舊天舊地將消失(啟20:11)新天新地將開始(啟21:1)。神清除舊造的方法不再是洪水(2:5;創9:11)而是用火(瑪4:1)宇宙的星體和地上的文明都要被[烈火熔化](12節) [天上的萬像都要消沒;天被捲起,好像書卷。其上的萬像要殘敗,像葡萄樹的葉子殘敗,又像無花果樹的葉子殘敗一樣](賽34:4),這與現代宇宙理論所推測的宇宙結局也是一致的。到[那日],不但[地和地上的萬物都要燒盡]我們在地上所積攢的[萬物]還會在審判時指控我們:因為[你們的金銀都長了銹;那銹要證明你們的不是,又要吃你們的肉,如同火燒。 思想:萬物的結局近了,有形質的都要被烈火銷化,地和其上的物都要燒盡了。這是主給我們很重要的提醒,在我們生活中有甚麼是永存的呢?有甚麼是我們期待得著的呢?主的日子每日都在我們眼前越來越近,我們有否預備迎接呢? 祈禱:親愛主,你是我們人生的盼望,或許生命中有很多想擁有的事情,但你要讓我們明白生命的永恆,使我們知道今生活著的價值,求主開我們眼睛,使我們更認識你帶給我們的永恆生命。阿們!
彼得後書 3:8-10
Related Post
彼得後書 1:3-9彼得後書 1:3-9
神已經在基督裡賜下了敬虔生活所需要的一切(3節) 1.信徒敬虔生活所需要的一切,是神的大能主動賜給我們的。(3節)其中[生命和虔敬]是重言法(Hendiadys)修辭,意思是[虔敬的生命]。2.神的大能工作的方式,是呼召和引導我們[認識那用自己榮耀和美德召我們的主](3節)。基督藉著自己[榮耀和美德],呼召我們過敬虔的生活;而我們對基督的真實認識,是我們過敬虔生活的動力和根據。3.主先認識我們(約10:14)呼召我們,我們才能認識祂,被祂吸引,渴慕[一切關乎生命和虔誠的事]。主[已將又寶貴又極大的應許賜給我們](4節)。這應許能[叫我們既脫離世上從情慾來的敗壞,就得與神的性情有分](4節),也就是脫離罪惡,[得兒子的名分](弗1:5):1.[神的性情]就是神兒女的形象(加4:5-6)重生的信徒擁有父神的道德性情,將被聖靈改變成越來越像基督(弗4:13)。2.有些假師傅認為,人的身體和物質必會敗壞,只有思想或靈魂才不會朽壞。但彼得卻指出,敗壞並非因為神造的物質世界有缺陷,而是[從情慾來的](4節)。3.有些假師傅認為,人靠著謹守律法或順從本性,思想或靈魂就可以得享永恆。但彼得卻指出,人只有藉著認識基督(2:20)才能[脫離世上從情慾來的敗壞](4節)。4.有些假師傅認為,人分享神的本性,就是脫離物質世界的捆綁,變得更像神,或變成神。但彼得卻指[得與神的性情有分],只是信徒新生命的起點(5節),並不是終點。[正因這緣故](5節)指信徒已經得了福音的恩典[與神的性情有分](4節)而有責任靠著神的恩賜(3節)和應許(4節)[分外地殷勤](5節),努力地成長,活得越來越像神家的一員。2.[應許]和[信心](5節)都是神白白的恩賜(1節)但卻不能成為懶惰的理由,而是[殷勤]的根據,要求和動力。[加上epichoregeo](5節)原文指富人慷慨資助戲劇節的演出,引申為[供應,支持,裝備]。信徒不需要靠自己在[信心]之外再[加上]點什麼,因為[神的神能已將一切關乎生命和虔誠的事賜給我們](3節)了;也不需要在基督之外再尋求點什麼,只需用基督生命裡的[榮耀和美德](3節)來供應和支持自己的屬靈生命。5-7節所列舉的七種美德始於信心,臻於愛心,信心是屬靈生命成長的開始,愛心是生命成長的頂點:1.[德行](5節),是因著[信心]而來的。[德行arete]原文是[美德](3節),在新約聖經中只出現了4次(彼後1:3,5;彼前2:9;腓4:8)但在當時的希臘文獻中十分普遍,意思是[最卓越之處]。2.[知識](5節),就是正確地認識神。[知識gnosis]原文是假師傅喜歡用的字眼,這裡是指對[神和我們主耶穌](2節)的認識,既是頭腦裡的知識,又是靈裡的經歷,既能明辨是非(116 ;2:1-2)又能實踐真理(3:17-18)。3.[節制](6節),就是正確地認識自己,控制自己的慾望,情感和言行,不被肉體轄制。4.[忍耐](6節)就是正確地對待自己,接受神的訓練(來12:11-12)等候神的應許(4節),抵擋外面難處的試探和裡面肉體的引誘。5.[虔敬](6節),就是正確地對待神。原文的意思是尊重神,把神應得的分歸於祂,而不是用敬拜金牛犢的方式來操縱神,利用神。6.[愛弟兄的心](7節),指照顧教會肢體的需要(彼前3:8)。人只有與神的關係正確了,與弟兄的關係才會正確。7.[愛眾人的心](7節)指關心教會以外的人的需要,包括愛鄰居,愛仇敵。第8節與第3節平行,可譯為[你們有了這幾樣,再繼續增長,就必使你們在認識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上,不至於懶散和不結果子了](合本修訂版)。第9節表示只關心自己的慾望,就像一個還沒得救的人(林後4:4)故意[忘了他舊日的罪已經得了潔淨](9節),所以無法[脫離世上從情慾來的敗壞](4節)。 思想:信心是屬靈生命成長的開始,愛心是生命成長的頂點;在信仰的生命中,我們越殷勤操練這些美德,就越能在認識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我們有否願意每日都繼續殷勤操練屬靈生命成長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的拯救,你的恩典,你要我們不只是得救贖,更要我們生命成長,使我們能結出果子,求主使我們每日都樂意繼續殷勤操練屬靈生命。使我們更學像主你。阿們!
彼得後書 5:1-7彼得後書 5:1-7
第1節表明這是接續上文的想法:既然[審判要從神的殿起首](4:17),所以教會的長老更應當忠於職守。為了勸勉這些長老,彼得不提自己使徒的權柄(1:1)而稱自己為:1.[同作長老]的人,藉著共同的經驗和責任,勸長老們接納自己的勸勉。2.[作基督受苦的見證人],也就是為主作見證,傳福音的人(徒1:8)。3.[分享將來所要顯現的榮耀的人]這是鼓勵他們:[因為你們是與基督一同受苦,使你們在祂榮耀顯現的時候,也可以歡喜快樂](4:13)。[長老]是在各地方教會中牧養,治理,教導信徒的領袖(徒11:30)又被稱為[監督](徒20:27-28)。而在羅馬帝國的希臘文化社區裡,長老的角色就像是今天的市議員。在教會裡,長老的職責是[牧養你們中間神的群羊,照著神旨意照管他們](2節)。1.[牧養]的職責,就像牧羊人為主人放牧羊群,必須用心餵養,關懷,帶領,引導和保護信徒,最終要向主人交帳。2.這些羊是[神的群羊](約10:14-16)並非長老的個人財產。教會是神的家,並非是長老的私人國度,而[所求於管家的,是要他有忠心](林前4:2)。3.這些羊是[神的群羊]長老的職責是[牧養神的教會](徒20:28),所以不能按著人的方法,而要[按著神旨意照管他們]。長老的職分也是主[所託付](3節)的,形式上可能是[設立](多1:5)或[選立](徒14:23),實際上既不是眾人推舉,也不是毛遂自薦,而是聖靈藉著人立他們[作全群的監督](徒20:28)。因此,年老的彼得從正反三個方面,勸勉長老們怎樣[按神旨意]照顧信徒:1.[不是出於勉強,乃是出於甘心](2節),事奉的動機既不是由於外界的壓力,也不是根據自己的志向,熱心,興趣,才幹或責任,而是甘心樂意地回應神恩典的呼召(林後5:14)。因此,長老的事奉是滿足神、而不是討好人;不要期望從事奉和人得滿足,而要從神那裡得喜樂。2.[不是因為貪財,乃是出於樂意](2節)事奉的目標既不是為了錢財,名聲,地位,也不是為了虛榮,權力,成就感,而是因為渴望事奉神(提前3:1 )。因此,長老的事奉要任勞任怨,不圖回報。3.[不是轄制所託付你們的,乃是作群羊的榜樣](3節)事奉的方式既不是靠規則權轄制群羊,也不是藉關係手腕驅趕群羊,而是效法基督,用生命的見證和愛心的榜樣走在群羊前面(約10:4)。(4節) [牧長]指眾牧人的首領。[群羊的大牧人]主耶穌基督(約10:11)祂才是群羊真正的大牧人;教會的長老只是[與神同工的](林前3:9)。[冠冕](4節),原文可以指運動會中頒給得勝者的花冠,也可以指在筵席中給客人戴上的花冠,表示快樂之情。人的花冠不久後就會枯萎,基督所賜的[榮耀冠冕](4節)卻是[永不衰殘的](4節)。此處的[榮耀冠冕]不是一種獎賞,而是榮耀的喜樂。第5節原文以[同樣](和合本修訂版)開頭,顯示同樣是[按著神旨意](2節),教會中[年幼的,也要順服年長的](5節)。長老有責任按著神的旨意照管教會(2節),同樣,會眾也有責任按著神的旨意順服長老(5節),彼此同心配搭。1.[年長的]原文是[長老];[年幼的]與[年長的]相對,指教會中除長老之外的會眾。2.不但會眾要順服長老的屬靈權柄,所有的信徒之間[也要以謙卑束腰,彼此順服](5節)。[彼此順服]就是放下自己,把別人放在第一位。謙卑是服事的前提,服事是謙卑的操練,這是主耶穌親自所做的榜樣(約13:4-15)。3.信徒[彼此順服]的原因,是為了效法基督,也是[因為神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5節);驕傲就是與神為敵,謙卑是人承受恩典的條件。6-7節原文是一句話:信徒一旦體認到神對驕傲者和謙卑者的態度(5節)就應當[彼此順服],而且謙卑自己、[服在神大能的手下](6節),順服神手的工作。不但順服神手的保守與供應,也順服神手所量給的苦難(3:17)。因為神允許我們現在降卑受苦,是為了將來使我們[升](太5:3)得榮耀,正如基督自己所經歷的(腓2:6-11)。因此,教會不但應當彼此順服,更應當全然順服神,讓謙卑成為教會領受神恩典的管道(雅4:6)。第7節引自七十士譯本詩55:22。[服在神大能的手下]的具體表現,就是在受苦時[將一切的憂慮卸給神](7節),交給大能的神來處理。 思想:面對教會的需要我們不但要信任牧者,更要為牧者代禱,因我們深信我們真的大牧人耶穌基督。面對困難我們不應過度焦慮,因為神顧念我們,比我們更關心(太6:26)和了解(太6:32)我們的需要,甚至差派聖靈幫助我們正確地禱告(太6:33)。我們有否願意每早都將一切的憂慮卸給神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是我們生命的牧人,人生在你手中我們可以安穩,平安;無論經過死蔭幽谷,都有你的引導,同在,求主使我們信靠你,每日都將一切的憂慮卸給主你。經歷你的愛護。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