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示錄 啟示錄 2:18-29

啟示錄 2:18-29


[推雅推喇](18)以染羊毛馳名,在腓立比賣紫色布的呂底亞就來自推雅推喇(徒16:14)。推雅推喇城比亞細亞省的其他城市擁有更多的行業公會,當地出土的碑文提及了以下行業:羊毛工匠,亞麻工匠,外衣工匠,染色工匠,皮革工匠,陶器工匠,麵包師,奴隸交易商和銅匠。主耶穌向推雅推喇教會的自稱引自1:14-15。推雅推喇城有銅匠公會,所以主自稱[眼目如火焰,腳像光明銅](18節)顯示主一直在察看我們的存心和行為,祂的目光能把人的掩飾和矯揉造作清除得一乾二淨,並要審判,踐踏教會中的一切罪惡(22-23節)。推雅推喇城的守護神是宙斯之子太陽神阿波羅(即呂底亞版的Tyrimnos),當地人將羅馬皇帝當作阿波羅在地上的彰顯,將他們合併敬拜。所以主向推雅推喇教會宣告:祂才是真正的[神之子](18節)。推雅推喇教會擁有許多[愛](19),但[愛]並不能取代真理,更不等於屬靈的生命。如果[愛心]不是建立在真理的根基上(20節),人[所行的善事](19節)再多,也只是神眼中的[惡行](約貳11)。在別迦摩教會,已經有人[服從](15節)了異端的教訓。而在推雅推喇教會,甚至[容讓](20)假先知在教會裡教導會眾,引誘信徒。[那自稱是先知的](20節)指假先知。[耶洗別](20)是以色列王亞哈的外邦妻子,引誘北國以色列敬拜偶像巴力(王上16:31-32)在這裡代表一位身份不詳的婦人,她對推雅推喇教會的影響力就像耶洗別對北國以色列一樣巨大。正如耶洗別不想毀滅消滅北國,只是想讓百姓接受她認為更能解決現實問題的巴力;這位婦人可能也沒有存心毀滅教會,只不過想幫信徒解決生計問題。但這兩位婦人對於北國和教會屬靈生命的傷害,同樣是致命的。[吃祭偶像之物](20)指參加敬拜偶像的筵席。推雅推喇的行業公會常在本行業守護神的神廟裡聚會,獻祭和吃祭物是必有的環節,場面常常荒淫放蕩。信徒若不參與,就無法加入行業公會,結果將被社會孤立,難以生存。假先知可能鼓勵信徒放心參與這些聚會,不但能融入社會,廣傳福音,還能勤勞致富,多行更多的[善事](19節)。[病臥在床](22節)指假先知只能苟延殘喘。[與她行淫的人](22節),指聽從假先知教訓,與世俗妥協的人。[若不悔改](22節)暗示雖然已到這種地步,但若及時回頭,還是可以蒙神赦免。[黨類](23節)指全心全意跟隨假先知的人。基督是[那察看人肺腑心腸的](23節)無論假先知的教導貌似多麼合情合理,主都能看穿人的一切掩飾和矯揉造作。祂的審判不但根據我們外面[所行的善事](19節),也要根據我們裡面的動機,祂必[照你們的行為報應你們各人](23節)。[其餘的人](24節)指推雅推喇教會沒有跟隨假先知的信徒。[不要把別的擔子放在你們身上](24節)指對外邦信徒不再加上別的要求(徒15:28-29)。[撒但深奧之理](24節)指假先知聲稱,必須先熟悉罪惡,才能充分體會神的恩典;或必須先進入撒但的大本營,才能洞悉撒但的能力是有限的。(25節) [已經有的]指信徒已經領受的,聖經明明所吩咐的真理。[直等到我來](25節)表示信徒應繼續在軟弱的教會中持守見證,直到基督親自介入。主耶穌給前三個教會的信,都是先吩咐教會應當聽(7a,11a,17a),然後呼召得勝者(7b,11b,17b)。但從推雅推喇開始的四間教會,則是先呼召得勝者(26-28節;3:5,12,21),然後吩咐教會應當聽(29節;3:6,13,22)。前三個教會是一組模式,後四個教會是另一組模式;前三個城市是沿著官道向北走,而後四個城市是沿著官道向南走;前三個城市越來越靠近[撒但座位](13節),後四個城市越來越遠離[撒但座位]。主耶穌並沒有呼召信徒離開推雅推喇教會,卻呼召信徒在[容讓](20節)異端教導的教會中[得勝又遵守我命令到底](26節)。[我要賜給他權柄制伏列國](26節)指在國度中與基督一同作王(20:4,6)。對推雅推喇的信徒來說,這是一個特別的應許。推雅推喇城缺乏天然屏障,戰時無法堅守,當地人最多是盼望不要被列國制伏,從來不曾奢望[將他們如同窯戶的瓦器打得粉碎](27節)。26-27節引自彌賽亞詩篇2:8-9。基督自己就是那[明亮的晨星](22:16),主把[將晨星賜給他](28節),指把自己賜給他們,讓信徒能[得著基督](腓三8 ),永遠不會失去基督的同在。 思想:推雅推喇在七城之中最不起眼,但主給推雅推喇教會的信卻最長。因為推雅推喇信徒所面臨的試探,也是今天的信徒最常遭遇的。推雅推喇的信徒若不參與敬拜偶像,就不能加入產業公會,似乎是自斷生路。或許從表面上看,蓬勃興盛,節目豐富[行為,愛心,信心,勤勞,忍耐,善事](19節)一樣也不缺,但卻在真理上妥協。若不悔改,雖然能暫時迴避難處,結果卻會[同受大患難](22節)。 祈禱:親愛主,求你記念我們面臨的試探,就好像推雅推喇教會面對的一樣,我們或許只聚焦在我們眼前的生活,放棄了不少信仰的原則,更忘記主你的話語。求主赦免我們,更加我們力量使我們在生活的環境中,忠心活出主你要我們信仰的生命。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啟示錄 7:9-17啟示錄 7:9-17

(9節) [此後開始了第二個插入的異象。當時的信徒人數不多,但約翰卻[看見有許多的人,沒有人能數過來](9節),這是給受苦的信徒極大的鼓舞。[各國,各族,各民,各方](9節)包括外邦信徒和受印的以色列人(4-8節)他們來自世界各地,都是[從大患難中出來的](14節)得勝者,很可能是殉道者(16節)。當世人在大災難中站立不住的時候(6:17)得勝的聖徒卻得以[站在寶座和羔羊面前](9節)。[白衣](6:11;7:9,13,14)原文是[白色長袍]象徵尊貴,在此代表稱義,得勝(14節)。在世人看來,殉道者是卑賤,失敗的,但神卻用[白衣]宣告:他們才是尊貴的得勝者。[棕樹枝](9節)是勝利的標記(約12:13),在住棚節的慶典中(利23:40)用來慶賀出埃及的勝利(利23:43)。第10節是《啟示錄》中的第七個頌讚。本書一共出現了十四個頌讚(4:8,11;5:9-10,12,13;7:10,12;11:16-18;15:3-4;16:5-6,7;19:1-3,4,6-8)原文的形式都是可以頌唱的詩歌。[救恩](10節)是這些人所讚美的惟一主題,在[救恩]的計畫裡,神和羔羊缺一不可(10節)。惟有蒙恩的人才知道[救恩]的寶貴,天使雖然也稱頌神和羔羊(12節),但他們卻不像信徒能親嘗救恩的大愛。羅馬將軍在凱旋時身穿白衣進城,猶太人在馬加比收復耶路撒冷時手拿棕樹枝進城(馬加比二書十7)。而這個天上的異象卻顯明,忍耐,受逼迫的軟弱信徒才是最後的得勝者,他們將[身穿白衣,手拿棕樹枝](9節),來到寶座前。又如撒迦利亞先知所預言的,[所有來攻擊耶路撒冷列國中剩下的人,必年年上來敬拜大君王-萬軍之耶和華,並守住棚節](亞14:16)外邦人中被神所得著的聖徒,將要和以色列人一起來守天上的住棚節。第12節是《啟示錄》中的第八個頌贊,原文是詩。 [頌讚,榮耀,智慧,感謝,尊貴,權柄,大力](12節),是用七重完全的頌詞來稱頌神。[大患難](14節)原文有冠詞,指特定的患難(3:10)也包括信徒為進神國所受的苦難(約16:33;徒14:22)。[出來](14節)原文是現在分詞,表示他們還在持續不斷地出來,可能指不斷地殉道(16節)。[曾經用羔羊的血把衣裳洗白淨了](14節),[洗]和[白浄]原文都是用簡單過去式,顯示這兩個過去一次的動作具有永遠的效果。這些得勝者無論是稱義,還是得勝,都是憑著[羔羊的血],而不是倚靠自己的行為(加3:3)。[所以](15節)顯示蒙救贖的信徒被[洗白淨](14節)的目的,是為了作祭司(1:6)[在神寶座前](15節)晝夜事奉神(代上9:33)。神救恩的最終目的,是叫我們永遠事奉祂(22:3)。[坐寶座的要用帳幕覆庇他們](15節)意思是神將與他們同住。[要用帳幕覆庇skenoo]原文就是[住在](12:12)[同住](21:3)。(16節) [不再飢,不再渴]指靈裡完全得著滿足。在天上的住棚節,神[要用帳幕覆庇他們]所以[日頭和炎熱也必不傷害他們](16節)所有的苦難都已經成為過去(詩121:6)。16-17節引自賽49:10。(17節) [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引自先知以賽亞的預言(賽25:8)象徵從苦難中得安慰,蒙釋放。在前六印驚天動地的災難之中(6:1-17)神藉著兩個異象(7:1-17)顯明了祂的信實和保守,就像暴風雨中的一個堅固,溫暖,明亮的避難所。 思想:今天我們在地上的事奉,不過是學習和操練,預備將來在天上的事奉。如果我們今天不甘心樂意事奉神(羅12:1)不渴慕神的同在,將來在天上[晝夜在祂殿中事奉祂](15節)與神永遠同在,豈不成了一種可怕的煎熬?我們有否願意在生今,永恆中都樂意事奉神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在我們生命中的看顧,因你是我們的牧者,你要牧養我們的一生,要要帶領看保守我們,求主使我們得見你的大能,每日投靠在你慈愛中。阿們!

啟示錄 10:8-11啟示錄 10:8-11


約翰吃書卷的經歷和先知以西結的經歷(結2-3章)相似。約翰領受了使命(8:11)要在末世為主向普天下講預言,作見證。書卷在約翰口中甜如蜜,在他肚中發苦;這救恩的信息,既帶來安慰拯救,又包含警告和審判。[那聲音](8節)就是吩咐約翰不可寫下七雷發聲的聲音(4節)。(9節)請他把小書卷給我書卷是從神手裏轉移到基督手裏,祂就開啟七印,小書卷是從大力天使手裏,轉移到約翰手裏表明;他參與並認同identifies with 耶穌在執行審判和救贖方面的權柄(受苦甚至捨命) [吃盡了]比喻用心領悟。[叫你肚子發苦](9節)指教會在國度降臨前將要面臨大逼迫,也就是兩個見證人的異象(11:1-13)。這逼迫只是黎明之前的黑暗,正如先知但以理所預言的:[並且有大艱難,從有國以來直到此時,沒有這樣的](但12:1)。[然而在你口中要甜如蜜](9節)是指這預言對受苦的教會將是極大的安慰和鼓舞。這也如先知但以理所預言的:[你本國的百姓中,凡名錄在冊上的,必得拯救](但12:1)。先知以西結也曾奉命吃過書卷,吃過後也[口中覺得其甜如蜜](結3:3)但卻沒有肚子發苦。這卷[小書卷](10節)裡的信息是先甜後苦,吃時[果然甜如蜜](10節;詩119:103;耶15:16),[吃了以後,肚子覺得發苦了](10節);前景是甜蜜的,過程卻需要憑信心忍耐。啟示錄中唯一出現「苦」的時間是在第三號瘟疫中(8:11)許多人因苦水而死,這表明苦的時期就是世界拒絕教會的信息。「再」表示是重新任命。他在之前至少有兩次(1:10–20和4:1-2)被任命;儘管第一次任命,包括整本書;第二次任命,也包括本書的其餘部分。在這裡的「再」,表示延續從11章到16章,甚至一直到 22章。使徒約翰被吩咐[再說預言](11節)這預言的內容是關於[多民,多國,多方,多王](11節)的,也就是第七號之後,天上的大聲音所宣告的:[世上的國成了我主和主基督的國;祂要作王,直到永永遠遠](11:15)。天使用[多民,多國,多方,多王]提醒我們,為神說話的先知[在列邦列國之上](耶1:10),超越了人類最高的權威,地上的國將成為神的國。本書在這之前所說的七印和六號的預言,大都是關於對世界的審判;而在這之後[再說預言],大都是關於國度的成就。 思想:約翰在他說預言的任命中也感到喜悅和痛苦。約翰不是警告舊約時期的以色列,而是警告教會,新以色列人的團體,不要不信以及向偶像崇拜的世界妥協,並警告世上的不信者(10:11節)。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讓我們也有我們生命的【書卷】;這好像著我們生命的目的:因我們要像主你;能為神的旨意受苦,學習主你的面對甜與苦生命的經歷;願我們生命面對的甜與苦都明白主你的旨意,更經歷主你的同在。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