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 啟示錄 3:7-13

啟示錄 3:7-13

[非拉鐵非](7節)原文的意思是[弟兄相愛],位於通往每西亞(Mysia)呂底亞(Lydia)和弗呂家(Phrygia)的大路交點,商隊進出頻繁。希臘人建立此城的目的,就是希望向東方的呂底亞與弗呂家傳揚希臘文化,所以被稱為[通往東方的大門]。當穆斯林蹂躪整個小亞細亞時,非拉鐵非城卻長期屹立不倒,是小亞細亞最後一個基督教堡壘,一直到了14世紀中葉才陷落。在七個城市中,只有士每拿和非拉鐵非至今仍有教會存在。主耶穌向非拉鐵非教會的自稱引自1:18和賽22:22。[聖潔,真實](7節)是宣告祂的神性,因為[聖潔,真實]乃是神的屬性。[拿著大衛的鑰匙](7節)是宣告祂是國度的王,接納或拒絕的權柄都在於祂。[開了就沒有人能關;關了就沒有人能開的](7節)指國度之門。國度之門向誰開,向誰關,並非倚靠福音的努力,而是根據國度之王基督的決定。非拉鐵非的猶太會堂可能已經對信徒關上了大門,但主卻應許給他們[一個敞開的門,是無人能關的](8節)國度之門,確保他們在[新耶路撒冷]( 12節)城裡有分。這個應許讓住在[通往東方的大門]非拉鐵非的信徒印象特別深刻。[撒但一會的,自稱是猶太人](9節),指逼迫信徒的猶太教徒(2:9)。[撒但]這個名字的意思是控告者、毀謗者,這些猶太教徒被撒但利用、[控告我們弟兄](12:10),雖然自稱是[耶和華的會眾](民20:4)實際上卻是[撒但一會的]。[在你腳前下拜](9節)指神將帶領許多不信的猶太人歸入教會。[遵守我忍耐的道](10節)指實踐主關於忍耐的教導。[普天下人受試煉的時候](10節)是表示面對大災難時期。[保守你免去你的試煉](10節)原文也可以理解為[保守你經過試煉]。主應許保守那些遵守祂命令的人(10節)是履行聖約的內容:天國之民有義務[遵守]天國之王的話語,而天國之王則有責任[保守]天國之民的生命。[你要持守你所有的](11節)指遵守主的道,不棄絕主的名(8節)。[持守]是現在命令式,有很強的[緊緊握住]的含意。非拉鐵非教會已經得著[冠冕](11節)不會被人奪去,但若不[持守]也會像以掃一樣主動放棄長子名分(創25:29-34 )。[冠冕stephanos]原文指運動會中頒給得勝者的花冠,或在筵席中給客人戴上的花冠,表示快樂之情。失去[冠冕]代表失去喜樂和榮耀。[在我神殿中作柱子](12節)比喻永遠與神和基督同在(賽56:5)。12節四次強調了[我神]語氣非常重。[柱子](12節)象徵安穩牢固,與會被[壓斜]的[釘子](賽22:23-25)成為對比。主後17年大地震後,非拉鐵非經常有餘震,居民需要隨時準備出城避難。因此,[不再從那裡出去](12節)的應許,對於渴望安穩的非拉鐵非人有著特別的意義。[我神的名](12節),是宣告得勝者是屬神的。[我神城的名](12節),是宣告得勝者是新耶路撒冷的合法居民。[我的新名](12節)指在新天新地裡,基督將以全新的身分向我們顯現。 [新名]對非拉鐵非信徒有著特別的意義,因為非拉鐵非城曾經至少兩次改過新名:一次叫新凱撒利亞(Neo Caesarea),紀念主後17年大地震後提庇留皇帝賜予重建;另一次叫非拉維亞(Flavia),源自於維斯帕先皇帝(Vespasian,主後69-79年在位)的家族姓氏。非拉鐵非雖然微小,但卻和士每拿教會一樣,沒有內憂、只有外患,主耶穌只有稱讚,沒有責備。雖然這樣的教會只是[略有一點力量](8節),在世界並沒有太大影響力,主流社會也對他們關上了大門,但主卻將親自給他們[一個敞開的門,是無人能關的](8節)。他們不倚靠討好世界來傳揚福音,因為相信惟有基督是那[拿著大衛的鑰匙,開了就沒有人能關,關了就沒有人能開的](7節)。他們只是忠心遵守主道,主自己會負責[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徒2:47),又會讓逼迫者向他們下拜(9節)! 思想:今天,許多教會也像非拉鐵非一樣,教會雖小,卻不跟隨異端;雖受逼迫,卻能忠心行道。面對世界龐大的衝擊,誘惑,我們有否願意靠主一同活出非拉鐵非的生活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的大能,你拿著大衛的鑰匙,你開了就沒有人能關;關了就沒有人能開的;願我們同心經歷主你的大能,使我們靠主一同活出非拉鐵非的生活。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路加福音 3:1-20路加福音 3:1-20

【和合本】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3:1-20)【和合本】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1-20節的主題是【人心的預備】整體是一個交錯對稱的結構:【凱撒提庇留】(1節)是【凱撒奧古斯都】(2:1)的養子,羅馬帝國的第二任皇帝提貝裡烏斯。他【在位第十五年】(1節)。【亞那】(2節)是敘利亞巡撫居里扭任命的猶太行省第一任大祭司,於主後6-15年在位,後來被羅馬巡撫革職。【該亞法】(2節)是亞那的女婿(約18:13)於主後18-36年任大祭司。(3節)【悔改的洗禮】原來是外邦人加入猶太教的潔淨儀式,現在約翰卻呼召猶太人出來接受【洗禮】。這是要百姓把自己當作不潔淨的外邦人,藉著洗禮的儀式重新【悔改歸向神】(徒26:20)才能【使罪得赦】(3節)。(4節)【預備主的道,修直祂的路】這是宣告彌賽亞先鋒的工作,引自賽40:3。古代的君王出巡,會派人提前預備道路;而彌賽亞君王進入人心之前,也要差遣先鋒,用神的話語預備百姓悔改的心。第5節宣告彌賽亞的工作,引自賽40:4。彌賽亞不但要向百姓宣告安慰(賽40:1)而且將把他們帶到能受安慰的地步;一面用恩典【填滿】(5節)百姓的虧欠,一面用審判【削平】( 5節)他們的愚昧。【凡有血氣的,都要看見神的救恩】(6節),這是向普世宣告救恩,引自賽四十5。主耶穌基督既是【神的救恩】,也是神榮耀的顯現。(7節)【毒蛇的種類】引自先知以賽亞對百姓的譴責(賽59:5)。猶太史學家約瑟夫指出,此時猶太教有四大派系:法利賽人,撒都該人,奮銳黨和愛色尼人。(8節)希伯來文的【石頭אֶבֶן】(創28:11)和【子孫בֵּ】(創10:31)諧音,是雙關語。這句話表明,亞伯拉罕肉身所生的,不一定就是亞伯拉罕的子孫;不是亞伯拉罕肉身生的,反而可能成為亞伯拉罕的子孫。(9節)比喻時日無多,隨時會把樹砍下來。(10,12,14節【我們該做什麼呢】)意思是怎樣才算【結出果子來,與悔改的心相稱】(8節)。施洗約翰不是在維護道德的準則,也不是在傳授得救的門路;也不指望人心改善,而是單單叫人悔改(3節)。悔改不只是認罪,更是痛感自己罪性難改,放棄自我改善,轉而仰望救主。因此,一個人若是對錢財的態度毫無改變(11,13,14節)表示裡面並沒有真實的悔改。此時猶太人正在羅馬帝國的統治之下,百姓翹首企盼彌賽亞的拯救,所以人人都猜測【或約翰是基督】雖然許多人都擁戴和追隨施洗約翰,但他卻始終沒有越過先鋒的界限,反而不住地把眾人的注意力引向那【一位能力比我更大的】(16節)。【悔改的洗禮】(3節)不是約翰【傳福音】(18)的目的,更不是自我拯救【使罪得赦】(3節)的門路。(16節)【聖靈與火】是一個整體,代表同一洗禮,施洗的對像是同一批人,所以也被路加稱為【聖靈的洗】(徒1:5)。接受【聖靈與火】的是那些悔改信主的人,他們將被聖靈改變生命,就像被浸到聖靈裡;他們也將被基督潔淨。(17節)比喻基督的審判,這是祂再來時的工作。古代農夫收割麥子以後,先在打禾場上曝曬,碾壓,使穀粒脫離糠皮;然後用叉子迎風揚起混有糠秕的麥子,較重的穀粒落在近處,較輕的糠秕被風吹遠。(20節)【把約翰收在監裡】指施洗約翰的責備有損於希律·安提帕在猶太人中的威望,19-20節的事件發生在主耶穌受洗並開始傳道以後(約3:22-24),並沒有按照年代順序,而是首先結束了基督先鋒的記錄,然後把重心放在基督的事工上。 思想:今天,每個信徒都是為主鋪路的先鋒,也當效法施洗約翰【傳福音】的態度,約翰既沒有迎合【耳朵發癢】的聽眾,也不擔心嚇跑傳福音的對象,而是喚醒神的百姓。同樣,我們傳福音都不是不痛不癢的安慰話,更是讓人悔改歸主的話。 祈禱:親愛主,感謝祢讓我們接受福音,更能夠為主祢傳揚福音,求主教導我們學像約翰的態度去傳揚主祢的福音。阿們!

路加福音 4:31-44路加福音 4:31-44

【和合本】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迦百農】(31節)是彼得的家(38節),位於加利利海的北岸,這裡有貿易稅關(太9:9)。主耶穌不但【在安息日教訓眾人】(31節)而且在安息日醫病趕鬼。《路加福音》共有五處提到在安息日醫病趕鬼(4:35,38-39;6:7;1314;14:3)。【他們很希奇祂的教訓】(32節)是【因為祂的話裡有權柄】。主耶穌能叫人在祂的話語中感受到神的權柄,因而對神產生敬畏和順服的心。所以人們聽出【祂的話裡有權柄】。一個【被污鬼的精氣附著】(33節)的人竟然能【在會堂裡】(33節)敬拜神,卻沒有任何不協調的感覺,直到遇見了主耶穌。污鬼雖然認識主耶穌基督是【神的聖者】(34節)也就是神的兒子(1:35;可1:24;約6:69)卻拒絕接受祂作主。污鬼先自稱【我們】(34節)後來自稱【我】(34節)可能那人裡面有許多污鬼,由其中一個污鬼代表說話。(35節)【不要作聲】意思是【閉嘴】;雖然污鬼所說的並沒有錯,但主耶穌卻拒絕接受邪靈為祂作見證。因為見證的源頭若不是出於神,再真實也不能使榮耀歸於神;不但不能把人領到神面前,反而會迷惑人,混亂主的所是和所作,模糊神與鬼的界線,甚至使人接受鬼的作為;毀謗主耶穌是【靠著鬼王趕鬼】(可3:22)。(36節)這是什麼道理呢】原文是【這是什麼話呢】指出主耶穌的話語裡帶著權柄,所以趕鬼並不責備污鬼(35節)。(38節)【西門】是希伯來文【西緬】的希臘文形式,意思是【聽見】。【彼得】是主耶穌給他的希臘文名字(6:14)意思是【石頭】 (約一42)。三卷對觀福音書都提及【熱病】(38節)但只有路加用醫學術語來描述這熱病【甚重】(38節)。【斥責】(39,41節)原文與【責備】(35節)是同一個詞,顯示這病的背後可能有屬靈的原因。主耶穌到地上來,就是要用神的能力醫治人的屬靈疾病,讓神的百姓可以起來服事。一般人長期發燒以後,熱退了人也會很虛弱,需要時間恢復。但西門的岳母卻在安息日【立刻起來服事他們】(39節)顯示主耶穌的醫治是立刻的,徹底的,使人進入神所賜的真正安息。(40節)【日落的時候】安息日就結束了,猶太人才可以走遠路,所以周圍的群眾都聚集前來尋求醫治。他們在安息日得不到的安息,到主面前卻能得著。日落後步行就能走到迦百農的城鎮,【凡有病人的,不論害什麼病,都帶到耶穌那裡】(40節)表明這些人來到耶穌面前,只是為了醫病趕鬼,並不是想聽道:只是為了解決人的需要,而不是來尋求神;只想脫離的是外邦的統治,並不是想脫離自己的罪。但主耶穌卻毫無分別地【按手在他們各人身上,醫好他們】(40節)。但主耶穌卻拒絕留在迦百農,既沒有深入耕耘,鞏固基地,也沒有趁熱打鐵,迅速倍增,反而【在別城傳神國的福音】(43節)【在加利利的各會堂傳道】(44節)。 思想:主耶穌一開始傳道,就顛覆了我們許多的想法:祂沒有用神蹟證明自己就是彌賽亞,沒有苦口婆心地勸說拿撒勒人悔改,沒有利用靈界的見證傳揚福音吸引群眾;因為主耶穌的服事不是根據人的需要,而是按照神的旨意。 祈禱:親愛主,感謝祢生命的服事,是主祢親手作工進入人的需要,但主祢更看重的不只是我們的需要,而是神的旨意,求主同樣教導我們活出主旨意的生命。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