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示錄 啟示錄 13:11-13

啟示錄 13:11-13


11-18節是第四個異象。[從地中上來](11節)的獸沒有[從海中上來](1節)的獸那麼可怕[有兩角如同羔羊](11節),貌似溫善,沒有惡意,其實是模仿基督,迎合大眾的普世宗教或文化領袖(太
7:15),是[說話好像龍]13節;[地]代表世界(3,8節)這假先知從[地]出來,又[叫地和住在地上的人](12節)去拜敵基督,表明敵基督的大政府能解決許多地上的問題,所以世人越來越倚賴大政府。當這個大政府有能力解決社會一切需求的時候,也獲得了控制社會一切的能力。[它在頭一個獸面前,施行頭一個獸所有的權柄](12節)包括:[向神說褻瀆的話](6節) [與聖徒爭戰](7節)[制伏各族,各民,各方,各國](7節)。普世宗教,文化科教和輿論媒體都將淪為敵基督的宣傳(Propaganda)工具,抵擋真神,逼迫教會,控制思想。[叫火從天降在地上](13節)是模仿那兩個見證人的神蹟(11:5)[因為假基督,假先知將要起來,顯大神蹟,大奇事,倘若能行,連選民也就迷惑了](太24:24)。[奇事semeion]原文的意思是[記號](羅3:11)又被譯為[神蹟](約2:11);在《啟示錄》中,用[奇事](13,14節)形容的神蹟都是撒但的假冒。正如基督從父神那裡獲得權柄(太11:27)敵基督也照樣從撒但那裡獲得權柄(4節);正如聖靈榮耀基督(約16:14),假先知也照樣從撒但那裡獲得權柄(4節);正如聖靈榮耀基督(約16:14)假先知也照樣榮耀敵基督(12節)。撒但,敵基督,假先知假冒聖父,聖子,聖靈的工作,構成了假冒的三位一體。這種新宗教將滲透整個人本主義的政治,經濟和文化領域,使世人的崇拜對象從看不見的神轉向看得見的勢力。大洪水以後,挪亞三個兒子的後代[各隨他們的支派立國](創10:32)照著神的旨意[遍滿了地](9:1)。[至高者將地業賜給列邦,將世人分開,就照神的眾子的數目立定萬民的疆界](申32:8)形成了各自的生活習慣和風俗傳統,這種文化認同感維持了社會穩定。但敵基督卻反其道而行之[制伏各族,各民,各方,各國](7節)重建巴別塔(創11:4)。在[獸的國](16:10)裡[各族,各民,各方,各國]缺乏民族,文化和宗教認同感,利益難以調和,就像過度擴張的羅馬帝國一樣,面臨多元化的挑戰。因此,假先知的任務,就是發明一種能讓[凡住在地上,名字從創世以來沒有記在被殺之羔羊生命冊上的人](8節)都廣泛認同的新宗教[叫地和住在地上的人拜那死傷醫好的頭一個獸](12節)作為獸國的核心凝聚力。這種新宗教的特徵是:1.廣受歡迎:凡是迷人,動聽的理念,都適合裝入這種新興宗教。因此,假先知必須[有兩角如同羔羊]讓人覺得自己很高尚,很榮耀。2.定義模糊:世人自以為[如神能知道善惡](創3:5),對自由,平等,博愛等所有的名詞都會有自己不同的理解,所以只能灌輸名詞,不能探討定義。因此,假先知必須[行大奇事]讓人放棄思考,維持模糊才能促成最廣泛的共識。3.不需要神:地上的資源是有限的,這種新宗教雖然能夠高舉一些人,討好不少人,但必然會犧牲更多人,吞噬自己人,所以不能允許有聖潔公義的神存在。因此,假先知必須[說話好像龍]讓人相信沒有絕對真理,應該與時俱進,適者生存。
思想:經文讓我們明白歷世歷代的假先知都會藉著授權其政治,宗教,經濟和文化的同盟作為逼迫教會並欺騙不敬虔的人;真正的信徒被勸告就是從錯誤的敬拜中辨別真偽,為要在信心中堅忍不懈。我們有否被如此的信念,政治理想,經濟期望和文化領域滲透在我們的信仰生命中呢?使我們的崇拜對象從看不見的神轉向看得見的勢力中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就是真理,惟有在你話的裡面我們才能找到真理;求主記念我們每日都面對很多沒有真理但看似是美好的信念,理想。我們需要你引導我們進到真理,除去我們生命的虛假。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啟示錄 2:8-11啟示錄 2:8-11


[士每拿](8節)是以弗所北方約70公里的一個港口城市,是富饒的赫耳墨斯(Hermus)河谷出海口,與以弗所共爭[亞細亞第一城]的榮譽。這是一座允許保留原有法律的自由城,但也是第一個建造羅馬女神(Dea Roma)廟的城市,更是亞細亞省最早開始敬拜凱撒的城市。保羅在第三次傳道旅程中,曾在以弗所傳道兩年多(徒19:10)士每拿教會就是在那時建立的(徒19:26)。[士每拿]的意思是[沒藥]象徵受苦。主耶穌向士每拿教會的自稱引自一18。士每拿商業發達,文化先進,市容美麗,在政治和宗教上都有重要的地位,但主卻宣告,榮耀的基督才是[那首先的,末後的](8節),世人一切的驕傲成就,在祂面前都黯淡無光。士每拿是一個被毀重建,死而復活的城市,但主卻宣告,復活的基督才是[死過又活的](8節)。因此,教會所受的患難都在主的允許和掌管之中,絕不能越過祂所劃定的界線。主是死過的,我們可以相信祂能[體卹我們的軟弱](來4:15);主也是用復活向死亡宣告得勝的,我們可以信靠祂能讓我們[至死忠心](10節)。[患難](9節)原文是單數,指逼迫所帶來的苦難。希臘文有兩個字表示[貧窮],一般的[貧窮penes](林後9:9)是指沒有多餘,而這裡的[貧窮ptocheia](9節)卻是指一無所有。士每拿城的經濟繁榮,但市民強烈效忠羅馬,猶太勢力強大,信徒受到主流社會的排擠,可能因此貧窮到一無所有的地步。士每拿信徒又經[患難],又受[貧窮],可謂雪上加霜,但主不但沒有深表同情,反而說:我[知道](9節)!因為這些遭遇毫不意外,都是神的旨意。但主又說:[你卻是富足的](9節)因為主[知道],這些遭遇都會增加他們在天上的獎賞。 (9節) [那自稱是猶太人]指逼迫信徒的猶太教徒,他們雖然生來就是猶太人,但卻算不得[真猶太人](羅2:28-29)。[撒但]這個名字的意思是控告者,毀謗者,這些猶太教徒被撒但利用,[控告我們弟兄](12:10)雖然自稱是[耶和華的會眾](民20:4),實際上卻是[撒但一會的](9節)。士每拿教會的逼迫則來自猶太教。當地的猶太人口眾多,很有影響力,有一次為美化市容就捐出了一萬得拿利烏(Denarius),相當於一萬個工人一天的工資。這些人特別痛恨教會,主後155年,使徒約翰的門徒坡旅甲(Polycarp,主後69-155年)在士每拿殉道,當地猶太人竟在安息日撿拾木柴到刑場,參與燒死了坡旅甲。羅馬帝國並不長期關押犯人,通常是輕罪罰款,重罪流放,更嚴重的處以死刑。所以[下在監裡](10節),是指等候裁決,上訴或執刑,過一段時間就能知道結果。在教會被羅馬政府逼迫的時代,被關押的信徒很少被無罪開釋,結局通常是被處死。但主卻提前告訴他們:[你將要受的苦你不用怕](10節)![十]在聖經裡是個完全的數目 [受患難十日](10節)引自但以理的十天試驗(但1:12-15)顯示這[試煉](10節)是完全的,但與[第二次的死](11節)相比,時間是短暫的,程度是有限的。[務要至死忠心](10節)指那幾位被[下在監裡]的信徒必須在死亡和背道之間作出選擇。士每拿的世俗市民對羅馬帝國忠心,天國的國民也當對神盡忠。[生命的冠冕](10節)指信徒經過[試煉]之後,最終能得著永生的喜樂和榮耀。士每拿有亞細亞省最有名的運動會和競技場,用冠冕作比喻,令他們印象深刻。給士每拿教會的信是最短的一封,他們面臨[患難,貧窮],但卻和非拉鐵非教會一樣,沒有內憂,只有外患,主耶穌只有稱讚,沒有責備。得勝的信徒即使殉道,但也[必不受第二次死的害]。(11節)而不肯[至死忠心](10節)的人並沒有重生的生命,雖然能暫時躲過有限的一死,但最終身體還會死亡,並且將與神永遠隔絕,遭受無限的[第二次死的害]。 思想:教會的歷史表明,患難是主潔淨教會的工具。神的旨意並非讓信徒免去一死(約21:23),而是應許[得勝的,必不受第二次死的害]。因此,我們在軟弱中所需要祈求的恩典(林後12:9)不是讓我們病得醫治,化險為夷,而是使我們能靠主得勝。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讓我們能成為你的門徒,你樂意要我們走你走過的路,你為我們受苦,受害,使我們明白主你生命的經歷,使我們更像你,更貼近你。願我們一生跟你的腳步,無論是生,是死都願基督在我們身上顯大。阿們!

啟示錄 4:4-11啟示錄 4:4-11

4節二十四位長老從舊約聖所祭司的服事來看,大衛王曾設立在會幕聖所服事的24個班次(歷代志上24);或24個守門的利未人(歷代志上26);或24個帶領敬拜的人與班次(歷代志上25)。似乎離不開帶領敬拜的職分。在神面前有座位的人:在神的面前,連天使也必須侍立但這二十四人卻有座位。蒙神救贖的人:在啟示錄穿白衣都是信徒,表示忠心,純潔的意思;頭戴黃金冠冕都是象徵王室中人二十四:二十四就是兩個十二:舊約十二支派新約十二使徒,合起來代表蒙救贖者的總數。當時羅馬政府承認的組織[猶太公議會]來協助處理宗教事務審判民事,部分刑事案件。公議會由71位男性組成:包括大祭司,24位祭司長(通常為撒都該人;成員為守殿官及被選上的高級祭司),22位文士(通常為法利賽人) 及 24位長老。這些長老雖然勉強稱為「平民」的代表但實際上他們都是在社區中有權有勢的貴胄或富豪。因此,約翰所看到的由如一個天上的議會。5節[閃電,聲音,雷轟]有如昔日在西乃山上神顯現頒授律法的景象出19:16 ;表明了神是審判世界的主。這都是神臨在之景象!七把火炬:不但象徵神的臨在,也象徵將要來的審判,是末日的審判。神的七靈:火與靈常常連在一起,主的水禮稱火與靈的洗(馬太3:11) 火是象徵末日的審判,靈是象徵賜新生命。6節玻璃海:的玻璃是相當珍貴的物質,伯 28:17 玻璃乃與黃金並列;[玻璃海]源自舊約[天上眾水]的概念(創1:7;詩148:4 )。不但表示神的威嚴,可畏,也顯出上主與人之間的距離(海)。在舊約中[海]也表明了敵對神的勢力,然而在神面前,這個海已經不是幽暗翻騰,而是如水晶般清澈透明。6節;四個活物:1.有猶太人的文獻(最早是西元300年的文獻)證明猶太人認為[人,鷹,牛,獅]分別代表[人類] [鳥類][家畜]與[野獸]的王,因此四活物應該就是代表所有在【地上的生物】。2.早期教父以為這四活物代表四福音:馬太,馬可,路加和約翰;但那一活物是代表那一本福音書,這似乎都沒有定論。3.代表猶太四個不同的支派;猶大-獅;流便-牛以法蓮-人;但-鷹;就是以色到人出埃及的行列;8節[滿了眼睛]結1:15-18 是表達[洞察力]與[全知]的意思;沒有任何盲點。8節這四活物的工作包括:1.帶領敬拜(天上敬拜);2.執行審判;六個翅膀是引自賽六:2是指天使撒拉弗;滿身都是眼是引自以西結書一:18是指基路伯。因此,這四活物是天使;這四活物混合了撒拉弗和基路伯,不但是敬拜神,更輔助審判。第8節是《啟示錄》中的第一個頌讚。本書一共出現了十四個頌讚(4:8,11;5:9-10,12,13;7:10,12;11:16-18;15:3-4;16:5-6,7;19:1-3,4,6-8)原文的形式都是可以頌唱的詩。8-9節是天上第一次的敬拜:對全能主宰的創造作出敬拜。強調三樣東西(i)神的聖潔;而且是重覆的[聖哉!聖哉!聖哉!]賽 6:3 希伯來文的最高級是用兩次重複,用三次重複就是最高級中的最高級。全能主宰:[管理所有的][統治萬有的](ii)神的全能;(iii)神的永恆。榮耀 doxa希伯來文 kabok 是指那擁有君權的上主是滿有榮耀的神。尊貴time受尊敬,崇敬之意。感謝 eucharistia神所賜的救恩及禮物而衷心感謝。當時對羅馬皇帝的讚頌;接受推祟-Augustus具有[崇高的,神聖的,至尊的,榮耀的]。10-11節是天上第二次的敬拜: 對全能主宰的權能作出敬拜。俯伏pipto跌落,從高處跌下全卷書共七次(4:10,5:14,7:11,11:16,19:4.10.22:8);敬拜proskuneo於…前,崇拜,禮迎;效忠;長老把冠冕放在寶座前:表示對神完全地降服。古代若皇帝投降時,會把自己的冠冕拋向征服者腳前。羅馬人於爭時,常帶著羅馬皇帝之像,戰敗的王則將其冠冕置於像前,表示降服。二十四位長老代表全體信徒,則代表全體信徒真誠地降服在神面前。對初期教會的信徒來說,這個頌讚有著特殊的意義。當時羅馬帝國要求人民稱呼多米田皇帝為[我們的主和神Dominus et Deus],羅馬市民在凱旋儀式中要對皇帝高呼[你是配的]。這時,聖靈向倍感壓力的信徒啟示了天上的頌讚,揭穿了地上掌權者的狂妄,冒充和不堪一擊,大大安慰和鼓勵了受逼迫的教會。 思想:當我們和初期教會一樣遭受世界的逼迫和異端的攪擾時,當記得四活物仍然在天上[晝夜不住地](8節)頌讚,也向我們[晝夜不住地]保證;聖潔,永恆,全能的神必將保守教會,勝過一切罪惡,仇敵和環境! 祈禱:親愛主,唯有你是配得,配得一切榮耀,尊貴,權能,感謝;你不但掌管萬有,更為我們掌管我們的人生,無論是苦與樂,使我們深信在生命中都有愛我們的主,我們的神。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