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示錄 啟示錄 14:6-13

啟示錄 14:6-13

6-20節是第六個異象。看到七位天使相繼出現,宣告和執行神的追討。空中原文指中午太陽所到達的天頂位置,和之前那隻鷹所飛行的位置是一樣的。在吹第五號之前,鷹已經在[空中]向地上的居民宣布[禍哉!禍哉!禍哉]8:13)。現在第七號已經吹響(11:15),即將傾倒七碗,這位天使也飛在空中向世人宣揚永遠的福音,這天國的福音要傳遍天下,對萬民作見證,然後末期才來到。第一位天使宣告[永遠的福音]勸人應當敬畏神迴轉向祂。這是向受逼迫的信徒宣告祂施行審判的時候已經到了也是向即將受審判的世人所作的最後警告(約3:16-18)。住在地上的人,就是那些敬拜龍和獸的世人(13:3,8,12,14)天使呼籲他們應當敬拜那創造天地海和眾水泉源的敬拜那真正的權柄。第二位天使宣告巴比倫大城的判決(18:1-24)。巴比倫大城傾倒了!傾倒了,這是引自先知以賽亞的預言(賽21:9)。[巴比倫大城]就是大淫婦管轄地上眾王的大城代表一個抵擋神,誘惑人的社會,經濟體系(17:2)是用地上的天國假冒神的國。對最初的讀者來說,就是長達兩百年的[羅馬和平Pax Romana]。神如何傾倒巴比倫帝國,也將怎樣傾倒羅馬帝國;將來,神還要照樣傾倒末後的[巴比倫大城]。美索不達米亞的[巴比倫]就是大洪水之後人們建造通天塔的巴別代表高舉人,榮耀人的文明和勢力。[巴比倫大城]之所以要傾倒,是因為她叫萬民喝邪淫大怒的酒用淫行敗壞世界。今天的世界經濟已經成了一個抵擋神,引誘人的[巴比倫大城],自己給自己埋下了滅亡的種子,最終的結局也將是[傾倒]。第三位天使宣告拜獸與獸像者的判決。古代地中海地區的人喝酒時,通常會加水稀釋。 純一不雜比喻神的忿怒之酒不再用憐憫和恩典(詩75:8)來稀釋,完全是[以忿怒,惱恨報應]那些不順從真理,反順從從不義的人。火與硫磺比喻神刑罰的工具(創19:24;結38:22)。喝神大怒的酒的結果,是在火與硫磺之中受痛苦,也就是在地獄中受苦(19:20;20:10,14)。信徒為真理受苦,是在敗壞的世人圍觀之下(11:9),而罪人因罪惡受報應,是在絕對聖潔的聖天使和羔羊面前受痛苦的煙往上冒引自賽34:10。[痛苦basanismos]原文與蝗蟲所帶來的痛苦basanismos是同一個字,但那些沒有神印記的人受苦只有五個月,這些人永遠無法擺脫永遠痛苦,永遠直到永遠痛苦,永遠痛苦四活物是晝夜不住地敬拜神,罪人卻將晝夜不得安寧[受痛苦]。拒絕敬拜凱撒的信徒雖然要受逼迫,但這些苦難都是暫時的,而有獸印記的人的刑罰卻是[直到永永遠遠]。這個看見使信徒忍耐到底,在大逼迫中靠著神誡命和耶穌真道勝過兩個獸和整個世界。所以約翰再次強調:聖徒的忍耐就在此。神不是要用可怕的痛苦來恐嚇人,也不是幸災樂禍,而是要我們明白,罪的結果必然會跟隨罪人到永遠。因此,每一位讀者現在就當悔改:日期滿了,神的國近了。你們當悔改,信福音從今以後,在主內而死的人有福了,顯示最後收割的時間到了。最後蒙福的是殉道者,而不是猖獗一時的仇敵。殉道者的苦難是暫時的,他們息了自己的勞苦,但做工的果效卻跟隨他們到永世裡。[勞苦]的意思是工作到筋疲力盡。天國不是一個沒有工作的地方,而是一個不再有[勞苦]的地方。此時提到聖靈說是因為在他們受苦之時,聖靈一直在幫助他們渡過苦難(羅8:26)。這是啟示錄中的第二福(1:3;14:13;16:15;19:9;20:6;22:7;14)。
思想:經文為何要帶出【約】的信息?與永遠的福音有何關係?因對不信的世界發出審判的警告已經宣布了(6-7節),但世界體系及其追隨者將不予理會.這將導致他們在歷史的盡頭受到最後的審判(8節)。歷史最終的判斷是最終永恆審判的基礎(9至11節)。而警告的目的是要影響真信徒忠於基督.以便獲得永恆的獎賞(12-13節)。因此永遠的福音:對於屬神的人是應許 (信靠)對於不尋神的人是審判 (悔改)。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將永遠的福音賜給我們;你甚愛世人,甚至為我們死作出救贖,但你更充滿公義;你要施行公義的審判,求主使我們珍惜,更樂意傳講你愛的福音。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啟示錄 10:8-11啟示錄 10:8-11


約翰吃書卷的經歷和先知以西結的經歷(結2-3章)相似。約翰領受了使命(8:11)要在末世為主向普天下講預言,作見證。書卷在約翰口中甜如蜜,在他肚中發苦;這救恩的信息,既帶來安慰拯救,又包含警告和審判。[那聲音](8節)就是吩咐約翰不可寫下七雷發聲的聲音(4節)。(9節)請他把小書卷給我書卷是從神手裏轉移到基督手裏,祂就開啟七印,小書卷是從大力天使手裏,轉移到約翰手裏表明;他參與並認同identifies with 耶穌在執行審判和救贖方面的權柄(受苦甚至捨命) [吃盡了]比喻用心領悟。[叫你肚子發苦](9節)指教會在國度降臨前將要面臨大逼迫,也就是兩個見證人的異象(11:1-13)。這逼迫只是黎明之前的黑暗,正如先知但以理所預言的:[並且有大艱難,從有國以來直到此時,沒有這樣的](但12:1)。[然而在你口中要甜如蜜](9節)是指這預言對受苦的教會將是極大的安慰和鼓舞。這也如先知但以理所預言的:[你本國的百姓中,凡名錄在冊上的,必得拯救](但12:1)。先知以西結也曾奉命吃過書卷,吃過後也[口中覺得其甜如蜜](結3:3)但卻沒有肚子發苦。這卷[小書卷](10節)裡的信息是先甜後苦,吃時[果然甜如蜜](10節;詩119:103;耶15:16),[吃了以後,肚子覺得發苦了](10節);前景是甜蜜的,過程卻需要憑信心忍耐。啟示錄中唯一出現「苦」的時間是在第三號瘟疫中(8:11)許多人因苦水而死,這表明苦的時期就是世界拒絕教會的信息。「再」表示是重新任命。他在之前至少有兩次(1:10–20和4:1-2)被任命;儘管第一次任命,包括整本書;第二次任命,也包括本書的其餘部分。在這裡的「再」,表示延續從11章到16章,甚至一直到 22章。使徒約翰被吩咐[再說預言](11節)這預言的內容是關於[多民,多國,多方,多王](11節)的,也就是第七號之後,天上的大聲音所宣告的:[世上的國成了我主和主基督的國;祂要作王,直到永永遠遠](11:15)。天使用[多民,多國,多方,多王]提醒我們,為神說話的先知[在列邦列國之上](耶1:10),超越了人類最高的權威,地上的國將成為神的國。本書在這之前所說的七印和六號的預言,大都是關於對世界的審判;而在這之後[再說預言],大都是關於國度的成就。 思想:約翰在他說預言的任命中也感到喜悅和痛苦。約翰不是警告舊約時期的以色列,而是警告教會,新以色列人的團體,不要不信以及向偶像崇拜的世界妥協,並警告世上的不信者(10:11節)。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讓我們也有我們生命的【書卷】;這好像著我們生命的目的:因我們要像主你;能為神的旨意受苦,學習主你的面對甜與苦生命的經歷;願我們生命面對的甜與苦都明白主你的旨意,更經歷主你的同在。阿們!

啟示錄 1:9-20啟示錄 1:9-20


(9節) [拔摩]島是當時羅馬帝國亞細亞省流放政治犯的愛琴海島嶼,位於以弗所西南方約95公里,刑罰則是在石礦服苦役。[曾在那名叫拔摩的海島上](9節),暗示此時使徒約翰已經結束放逐,得以整理並寄出本書。[我被聖靈感動](10節)是指一種恍惚的狀態,先知的靈向聖靈完全敞開,準備好接受異象。[大聲音如吹號](10)這情形與神當年降臨西乃山,頒布律法時一樣(出19:16-20)。[主日](10節)原文是[主的日]意思是[屬於主的日子]新約聖經中唯有此處提到,有兩種的解釋:1.指星期天,即七日的第一日,主耶穌復活的日子(約20:1)。2.當時的羅馬皇帝多米田自封為[主和神Dominus et Deus]並稱自己的生日為[主日]。主耶穌在這一天向使徒約翰顯現,顯明祂才是真正的[主]。(11節) [以弗所,示每拿,別迦摩,推雅推喇,撒狄,非拉鐵非,老底嘉]是羅馬帝國亞細亞省的七個主要城市,沿著官道按順時針方向排列,送信者可能先從以弗所開始,然後依序送達七個教會。亞細亞的眾教會和這七個教會面臨相似的處境,來自羅馬政府,猶太教,行業公會和背道者的巨大壓力,要迫使信徒在信仰和行為上妥協。(12節) [七個金燈]是指七座分開的燈具,代表七個教會(20節)。金在聖經裡象徵神的性情,教會就是神的金燈臺(出25:31)要向世人見證神的性情(太5:15-16)。[(13節) [人子]在燈臺中間,象徵基督常在祂自己的百姓中間(太28:20)看顧祂的教會。[身穿長衣,直垂到腳](13節)是用來描述大祭司服裝的用字(出28:4;) 基督就是那位[已升上高天尊榮的大祭司](來四14)。[胸間束著金帶](13節)是天使的裝束(15:6)代表尊貴。因為大祭司的腰帶並非[金帶]而是[捻的細麻,以繡花的手工做腰帶]( 出39:29 )。[祂的頭髮皆白,如白羊毛,如雪](14節)是先知但以理所看見[亙古常在者],也就是神的形象(但7:9)。(14節) [眼目如同火焰]是先顯示基督是[那察看人肺腑心腸的](2:23)可以[遍察全地] (亞4:10)。(15節) [雙腳好像在爐中鍛鍊光明的銅]是先知但以理所看見神使者的形象(但10:6)。[在爐中鍛鍊光明的銅]代表審判(2:18)。(15節) [聲音如同眾水的聲音]是先知以西結所形容神的聲音(結43:2)在拔摩島與海浪朝夕相伴的使徒約翰,對這個比喻的印象尤其深刻。(16節) [祂右手拿著七星]顯示這[七星]是屬於基督的。[七星]代表七個教會的使者(20節)。(16節) [從祂口中出來一把兩刃的利劍]指當時羅馬士兵舌頭狀的短劍,象徵基督的話語有無可抗拒的審判權柄,能辨認一切(來4:12)。[面貌如同烈日放光](16節)是象徵榮耀可畏(太13:43)。14-16節就像復活的基督向教會所啟示的一幅自畫像,在送給七個教會的信中,除了老底嘉之外,每一封信都以基督的自畫像和自稱(18節)中的一項特徵作為開頭(2:1,8,12,18;3:1,7)。(17節) [僕倒在祂腳前,像死了一樣]代表敬畏(結1:28)。凡真正在靈裡看見主的,第一個反應不是興奮熱烈地歡呼,而是立刻認識到自己的罪污和不潔(賽6:5)。主用[右手拿七星](16節)又[用右手](17節)按約翰,表示基督既將教會握在祂手中,又顧念我們每個人的需要。現在升上高天,祂還是叫我們[不要懼怕](17節)因此,受苦的教會也[不要害怕]。[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後的](17節)是神的自稱(賽44:6)主耶穌這樣自稱,顯示祂與父神有同等的神性。[又是那存活的](18節)因永生是神的特徵(創21:33)。[我曾死過,現在又活了,直活到永永遠遠](18節)這個稱呼對受苦的教會有特殊的意義。因為復活證明十字架的死就是基督的得勝,所以為主殉道也將成為所有信徒的得勝。[拿著死亡和陰間的鑰匙](18節)象徵只有基督擁有死亡和陰間的權柄,而不是在仇敵的手裡。教會的元首有權叫人入陰間,也有權將人釋放出來,受苦的信徒因此大得安慰。19節指出了【啟示錄】的三大部分內容:一,[所看見的](19節),可能指約翰在本章所看見的異象(1-20節),讓我們看見榮耀復活的基督。二,[現在的事](19節),就是二至三章給七教會的信,讓我們看見基督對教會的勸勉與安慰。三,[將來必成的事](19節),就是四至二十二章的預言,讓我們看見基督將如何成就神的國度,把地上的教會帶進永遠的榮耀裡去。而本書的主角,就是基督和祂的教會。 思想:儘管生命看似約翰在拔摩海島中多麼的限制,環境看似多麼的壓迫;但主仍為我們掌管一切,面對生與死,現在或是將來都有那位是首先的,是末後的,需曾死過,現在又活了,直活到永永遠遠愛我們的主耶穌與我們一同面對。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是那位首先的,是末後的,需曾死過,現在又活了,直活到永永遠遠愛我們的主耶穌,是你的愛與大能讓我們能面對看似受困,絕望的將來。願我們信靠你。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