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你且呼求,有誰答應你?諸聖者之中,你轉向哪一位呢?忿怒害死愚妄人,嫉妒殺死癡迷人。我曾見愚妄人扎了根,但他的住處立刻枯槁。他的兒女遠離穩妥,在城門口被壓,並無人搭救。他的莊稼,有飢餓的人吃盡了,就是在荊棘裡的,也被搶去了;他的財寶,有網羅張口吞滅了。禍患原不是從土中出來,患難也不是從地裡發生;人生在世必遇患難,如同火星飛騰。 這段話出自約伯的朋友以利法(Eliphaz)的第一次講論(第4-5章)。約伯正處於極大的苦難中(失去財產,兒女,健康),以利法試圖解釋苦難的原因,並[安慰]約伯。然而,他的觀點反映了當時的報應神學:苦難是罪的結果,順服神則得福。第一節[你且呼求,有誰答應你?]以利法質疑約伯是否有能力尋求幫助,甚至連[諸聖者](希伯來文 qəḏōšîm,可能指天使或聖潔的存有)都不會回應。這句話帶有諷刺意味,強調人面對苦難時的孤立無援。第2節:指出[忿怒]和[嫉妒]這類罪會招致毀滅。[愚妄人]與[癡迷人]在智慧文學中特指拒絕敬畏神的人(參詩14:1),以利法以此暗指約伯的抱怨顯出他的愚昧。第3-5節:以利法用個人觀察的[異象經驗](參4:12-16)舉例:愚妄人看似暫時安穩([紮下根]),但突然遭災;他的兒女、財產無一倖免。這影射約伯的遭遇(伯1:13-19),暗示他的苦難是罪孽的結果。以利法用[愚妄人](ʾĕwîl,意指道德上的愚昧)為例,指出忿怒與嫉妒導致自我毀滅,並波及後代與財產。他的描述生動,卻假設苦難必然與罪相關。當中原文重點:[忽然荒廢](5:3,qāḇaʿ,有詛咒或迅速毀壞之意)顯示以利法認為懲罰來得迅速且無可避免。第6節:強調苦難非自然產生,而是有屬靈根源——暗示約伯的患難源於他的罪。第7節:引用當時的格言,承認人生本有苦難([火星飛騰]指不可避免),但以利法的重點仍是:約伯的苦難是因人犯罪而加劇的必然結果。 思想:經文提醒我們,當依靠自己的力量或外在幫助時,常會感到失望,唯有轉向神才是出路。當中的經文更提醒我們內心的情緒能成為試煉的放大器。約伯的苦難不是因忿怒或嫉妒,但他確實面臨情緒的掙扎。今天的我們,是否也在苦難中被負面情緒綁架?[人生在世必遇患難,如同火星飛騰]是一句深刻的真理。生活中的挑戰不可避免,如同火花必然上升。然而,以利法停在苦難的必然性,卻未指向盼望。即使在火星飛騰的日子,我們仍有基督的同在與復活的盼望。 祈禱:親愛主,求祢赦免我時常像以利法,用冰冷的道理論斷他人的痛苦。幫助我在苦難中不妄下定論,而是學習約伯的誠實與祢的憐憫。當我遭遇[火星飛騰]般的患難時,讓我看見十字架上的應許:祢已勝過世界,並陪伴我經過水火。阿們!
約伯記 5:1-7
Catego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