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數記 民數記 14:1-19

民數記 14:1-19

【和合本】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民數記】


當百姓沉湎於難處之中,放縱自己【發怨言】(2 節)心裡就會失去光明,眼前就會變
得黑暗,應許之地就會被看作死地。百姓在【惡信】面前方寸大亂,在【埃及】【曠
野】(2 節)和【那地】(3 節)之間來回比較,最後竟然決定【立一個首領回埃及】重
新回去當奴隸。這是對神救贖計劃的徹底拒絕,也是對神的徹底【背叛】。摩西,亞
倫的【俯伏】並不是因為懼怕人,而是因為看到百姓竟然悖逆到要【回埃及】(4 節)
的地步,就知道神嚴厲的審判即將臨到,所以驚駭得【俯伏】在地。在民數記裡,摩
西每次【俯伏】,都發生在神嚴厲的審判之前(16:4,22,45;20:6)。神並沒有立即審判,
而是給百姓最後的機會,讓約書亞和迦勒一同【撕裂衣服】(6 節)作見證,十個探子
的報告完全不提神,而約書亞和迦勒卻三次提到【耶和華】(8-9 節);十個探子自認
為是去看摩西【所打發我們去的那地】(13:27),而約書亞和迦勒卻是去看神【所賜
給以色列人的迦南地】(13:2)。所以在十個探子的眼中,迦南地是【吞吃居民之地】
(13:32)而在約書亞和迦勒的眼中【他們是我們的食物】。因為約書亞和迦勒心裡
始終有神,所以能看清進迦南地實際.不是倚靠人的能力。【全會眾】相信十個探子
的親身經歷,卻不肯相信有同樣親身經歷的約書亞與迦勒,反而要【拿石頭打死他
們二人】。神任憑這一切發生,徹底顯露百姓的【不信】(11 節)以後,祂的榮光才親
自顯現。百姓經歷了【一切神蹟】但他們還是【不信】。因為【不信】不是不相
信有神,不相信神蹟,而是【信不過神】。神常常稱以色列人為【我的百姓】(出 3:7),
但是當以色列人不順服時,神就會用【這百姓】(11 節)來稱呼他們,表明百姓與神
的關係因著【不信】而疏遠了。神【把這百姓領進祂向他們起誓應許之地】的計
劃,絕對不會因為人的愚昧而改變,摩西的禱告正是摸著了神的心意。以色列人的
罪是沒有資格被赦免的,所以摩西引用了神自我啟示的性情(18 節;出 34:6-7),求神
憑著祂自己的【大慈愛】再次賜下赦免,挽回的恩典。以色列人的罪是沒有辦法辯
護的,所以摩西用【好像祢從埃及到如今常赦免他們一樣】來回應神質問【他們還
不信我要到幾時呢】(11 節)。【赦免】原文是【א ָשָנ 承擔,帶】與神【如鷹將你們
背在翅膀上,帶來歸我】(19:4)的【背】是同一個詞,表明神不但能【施展大能】(13
節)去救贖,也能【大顯能力】(17 節)去赦免。摩西的這句禱告實在是說到了神的
心裡了。救贖是神【施展大能】(13 節),赦免也需要神【大顯能力】(17 節)。只有
神【大顯能力】才能叫人認識:【在祢有赦免之恩,要叫人敬畏祢】(詩 130:4);才能
使【赦免】不成為放縱,而成為挽回,既彰顯神的慈愛,又不破壞神的公義。
思想:真理不是在人多的那一邊,也不是在人少的那一邊,而是在神的那—邊。人的
心裡若沒有神,也就看不見真理。人若不能仰望神;就會成為環境的奴隸:環境裡的
好處會吸引人心,使我們偏離主的旨意;環境裡的難處會令人膽寒,讓我們失去安
息。
祈禱:親愛主,求主幫助我們,除去我們對神對人有怨言,更除去怨言的苦毒,使我們
向神認罪。在艱難中教導我們懂得感恩。求主把迦勒的信心賜給我們,讓主祢的真
理進入我們的生命中。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民數記 17:1-13民數記 17:1-13

【和合本】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民數記】


雖然經過了瘟疫(16:47)百姓看見了神的權柄,但還是有【怨言】。神不喜悅祂的百
姓帶著【怨言】去跟隨祂,因為【怨言】不能使人同心,只會使人失去安息,背負重
擔。因此,神主動提出一個方法,要使人真實地認識神的揀选和權柄使【怨言止息】。
人只有真實地認識了神的揀选和權柄,才會脫離自己出頭的傾向。【杖ה ֶּט ַמ【和一
般所譯的【支派ה ֶּט ַמ【原文是同一個字,是雙關語。而第 2 節的【支派 תִי ַב【原文
是【家,房屋】也譯為【宗族】(1:2)【支派】(1:4)。亞倫的杖可能不在【十二根】
杖中,因此總共有十三根杖。神吩咐將各支派族長的名字寫在每支派的杖上,表明
神不但要顯明揀選哪個支派,而且要顯明揀選哪個人。神使祂所揀選的人的杖【發
芽】可以在眾人面前印證祂的揀選,因為生命的能力只能來自神。杖是族長權柄的
象徵(創 38:18)【把杖存在法櫃的帳幕內,在耶和華面前】(7 節),就是放在約櫃前,
代表把人的權柄放在神公義的鑑察下,好顯出人的權柄是否在神的揀選裡。神藉
著生命的神蹟,印證了對舊約大祭司亞倫的揀選,使已經枯乾的杖不但發了芽,而
且開花結果。【杏樹ד ֵק ָש)【耶 1:11)的字根是【留意 ד ַק ָש)【耶 1:12)讀音接近,可能
象徵神揀選亞倫和利未人,負責【留意保守】(耶 1:12)百姓。從出埃及到離開西奈
山,百姓經歷了金牛犢事件的失敗和奉獻建造會幕的熱心,表面上已經完全接受並
順服了神的權柄,但內心其實卻還不肯順服摩西,亞倫。許多以為自己已經接受神
權柄的人,卻很難甘心接受神在人中間設立的權柄,因為他們看不見在人背後管理
的神。所以神要藉著曠野的行走來顯露百姓【背叛之子】(10 節)的本相。神的救
贖是要讓人得生命,而不是讓人因愚昧而死亡,所以神主動設立了兩個【記號】要
使百姓【怨言止息,免得他們死亡】(10 節):一個是【亞倫的杖】(10 節),一個是把
二百五十個香爐【錘成片子,用以包壇】(16:38),分別從正面和反面來提醒百姓認
識神的權柄,讓【可拉的背叛】(猶 11)成為對歷代神的百姓的教訓。百姓這時才相
信了神的揀選,但他們又開始擔心自己大膽地把本支派的杖放在約櫃前面,會不會
給自己帶來危險,所以一下使用了三個與死亡有關的動詞:【死】【滅亡】(12 節)
【必死】表明他們從自高又落到了自憐裡,所以不但不能看到神的恩典(10 節),反
而害怕遭遇【死亡】。
思想:百姓雖然還沒有認識神的恩典,但已經承認了神對亞倫和利未人的揀選,也
認識到自己需要祭司和利未人的事奉來使他們免除死亡。有了這樣敬畏的心,我
們才能甘心按照神的吩咐去行,重新認識神心意的事奉。
祈禱:親愛主,求祢幫助我們,讓我們的服事因著順服祢的旨意帶來生命。求主幫助
我們面對主祢的事奉不埋怨,若我們心裡仍會存有埋怨時,求主光照我們,引導我
們,來到主祢的面前認罪,悔改,求主憐憫我們。阿們!

民數記 14:20-45民數記 14:20-45

【和合本】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民數記】


摩西根據神的話來求神(17 節),而神則回答:【我照著你的話赦免了他們】(20 節)。
這兩句話表明摩西的禱告是摸著了神的心意,所以神就照著他的禱告來應允他。
神照著自己的【大慈愛赦免這百姓的罪孽】(19 節),繼續把他們當作自己的百姓和
產業,但並不豁免公義的懲罰。但他還是必須為自己的罪獻上贖罪祭作為代價。百
姓雖蒙赦免,但代價是【斷不得看見我向他們的祖宗所起誓應許之地】。以色列人
【十次】(22 節)試探神(出 14:11-12) (出 15:23-24) (出 16:2) (出 16:20) (出 16:27) (出
1:1-3) (出 32:1) (11:1-3) (民 11:4-6) (14:2-4 節)。迦勒不看人,也不看環境,只是憑著
信心【專一跟從】神,這就是【另有一個心志】。迦勒和約書亞之所以能承受應許,
並非因為他們比別人做得越多,做得更好,而是因為他們相信神所說的,神把他們
留在應許裡。雖然以色列人已經來到應許之地的邊緣,神卻命令他們【從紅海的路
往曠野去】讓他們按自己的選擇【死在這曠野】(2 節),因為不信的人總是得不著
安息。26-35 節是神向摩西,亞倫宣布正式判決。人向神的感謝,讚美和祈求,神會
垂聽;人向神【所發的怨言】神也【都聽見了】(27 節)。人若巴不得【死在這曠野】
(2 節),神就讓他們的【屍首必倒在這曠野】(29 節)。人若不肯【立刻上去得那地】
神就讓他們【必不得進我起誓應許叫你們住的那地】。【凡被數點,從二十歲以外,
向我發怨言的】(29 節)的男丁,本來是要在神的帶領之下進入迦南,承受應許之地
的,現在卻因著不信,【屍首必倒在這曠野】(29 節)。以色列人的【被數點】原來是
承受應許的依據,現在卻因著不信,成了被定罪的根據。神用兩個【得知】(31,34 節)、
兩個【擔當】(33,34 節)宣告了祂的審判:不信的以色列人【厭棄】應許之地,他們
【在曠野飄流四十年】,是【擔當罪孽四十年】,他們將【在這曠野消滅】【經歷】
神的【疏遠】(34 節);而在不信者眼中看為軟弱的【婦人孩子】(31 節),他們【在曠
野飄流四十年】是擔當父輩【淫行的罪】他們將在這曠野成長,準備【經歷】神所
應許的那地。【淫行】(33 節)指以色列人對神不忠,背離了與神所立的約,神就與他
們【疏遠了】(34 節),神三次宣告【你們的屍首必倒在這曠野】(29,32,35 節)這判
決立刻在【報惡信的人】(37 節)身上生效。【以色列眾人】(39 節)已經試探神十次
(22 節),卻不知真實悔改,以為輕輕一句【我們有罪了】就可以免除刑罰。以色列
人此時自行出戰,並不是因為真心悔改,願意憑著信心順服神,而是想靠自己的行
為來逃脫刑罰,實際上是再次【違背耶和華的命令】(41 節)。人若【為神】去打神
不要他們打的仗,【為神】去走神沒叫他們走的路,實質上是以【順服】的名義不
順服,以【跟從耶和華】(43 節)的名義跟從自己,所以神【必不與你們同在】(43 節)。
思想:神賜下應許之地乃是恩典,以色列人既然【厭棄】那地,就已經從恩典中失落。
今天許多人也以為跟隨神是自己聰明的決定,事奉神是給神面子。人越是這樣驕
傲無知地一廂【情願】,越是在高舉自己,得罪神。
祈禱:親愛的天父,感謝祢對我們有恩典,有憐憫,感謝祢提醒必須有信心和有承擔,
求天父使我們時刻記念祢的應許,用信心思想和說話,勇敢面對環境中的困難,因
為神與我們同在,求祢使我們都能進入應許之地。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