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數記 民數記 14:20-45

民數記 14:20-45

【和合本】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民數記】


摩西根據神的話來求神(17 節),而神則回答:【我照著你的話赦免了他們】(20 節)。
這兩句話表明摩西的禱告是摸著了神的心意,所以神就照著他的禱告來應允他。
神照著自己的【大慈愛赦免這百姓的罪孽】(19 節),繼續把他們當作自己的百姓和
產業,但並不豁免公義的懲罰。但他還是必須為自己的罪獻上贖罪祭作為代價。百
姓雖蒙赦免,但代價是【斷不得看見我向他們的祖宗所起誓應許之地】。以色列人
【十次】(22 節)試探神(出 14:11-12) (出 15:23-24) (出 16:2) (出 16:20) (出 16:27) (出
1:1-3) (出 32:1) (11:1-3) (民 11:4-6) (14:2-4 節)。迦勒不看人,也不看環境,只是憑著
信心【專一跟從】神,這就是【另有一個心志】。迦勒和約書亞之所以能承受應許,
並非因為他們比別人做得越多,做得更好,而是因為他們相信神所說的,神把他們
留在應許裡。雖然以色列人已經來到應許之地的邊緣,神卻命令他們【從紅海的路
往曠野去】讓他們按自己的選擇【死在這曠野】(2 節),因為不信的人總是得不著
安息。26-35 節是神向摩西,亞倫宣布正式判決。人向神的感謝,讚美和祈求,神會
垂聽;人向神【所發的怨言】神也【都聽見了】(27 節)。人若巴不得【死在這曠野】
(2 節),神就讓他們的【屍首必倒在這曠野】(29 節)。人若不肯【立刻上去得那地】
神就讓他們【必不得進我起誓應許叫你們住的那地】。【凡被數點,從二十歲以外,
向我發怨言的】(29 節)的男丁,本來是要在神的帶領之下進入迦南,承受應許之地
的,現在卻因著不信,【屍首必倒在這曠野】(29 節)。以色列人的【被數點】原來是
承受應許的依據,現在卻因著不信,成了被定罪的根據。神用兩個【得知】(31,34 節)、
兩個【擔當】(33,34 節)宣告了祂的審判:不信的以色列人【厭棄】應許之地,他們
【在曠野飄流四十年】,是【擔當罪孽四十年】,他們將【在這曠野消滅】【經歷】
神的【疏遠】(34 節);而在不信者眼中看為軟弱的【婦人孩子】(31 節),他們【在曠
野飄流四十年】是擔當父輩【淫行的罪】他們將在這曠野成長,準備【經歷】神所
應許的那地。【淫行】(33 節)指以色列人對神不忠,背離了與神所立的約,神就與他
們【疏遠了】(34 節),神三次宣告【你們的屍首必倒在這曠野】(29,32,35 節)這判
決立刻在【報惡信的人】(37 節)身上生效。【以色列眾人】(39 節)已經試探神十次
(22 節),卻不知真實悔改,以為輕輕一句【我們有罪了】就可以免除刑罰。以色列
人此時自行出戰,並不是因為真心悔改,願意憑著信心順服神,而是想靠自己的行
為來逃脫刑罰,實際上是再次【違背耶和華的命令】(41 節)。人若【為神】去打神
不要他們打的仗,【為神】去走神沒叫他們走的路,實質上是以【順服】的名義不
順服,以【跟從耶和華】(43 節)的名義跟從自己,所以神【必不與你們同在】(43 節)。
思想:神賜下應許之地乃是恩典,以色列人既然【厭棄】那地,就已經從恩典中失落。
今天許多人也以為跟隨神是自己聰明的決定,事奉神是給神面子。人越是這樣驕
傲無知地一廂【情願】,越是在高舉自己,得罪神。
祈禱:親愛的天父,感謝祢對我們有恩典,有憐憫,感謝祢提醒必須有信心和有承擔,
求天父使我們時刻記念祢的應許,用信心思想和說話,勇敢面對環境中的困難,因
為神與我們同在,求祢使我們都能進入應許之地。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民數記 26:1-65民數記 26:1-65

【和合本】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民數記】


神在【瘟疫之後】(1 節)才吩咐重新數點人數,這時瘟疫已經奪走【24000 人】的
生命。這數點人數之前死的,無論是舊世代還是新世代的百姓,都是神命定不得進
入迦南地的人(申 4:3-4)。而經過【瘟疫之後】曠野的飄流正式結束了,神的百姓將
進入迦南,開始新的生活。以色列人第二次被數點的資格(2 節)和第一次數點時完
全相同(1:3)神的心意從未改變。流便支派比 38 年前少了 2770 人 1:20-21)很可能
與大坍和亞比蘭支持可拉背叛而導致的瘟疫有關(16:1)。神在第二次數點人數的
時候,再次提到【可拉的背叛】作為百姓的【警戒】(10 節)。但神的公義中又帶著
恩典,所以特別提到【可拉的眾子沒有死亡】。西緬支派比 38 年前少了 37100 人
(1:22-23),減少了五分之三,成為人口最少的支派。這很可能是因為什亭的瘟疫,當
時最猖狂的是西緬支派(25:9,14)。迦得支派比 38 年前少了 5150 人(1:24-25)。猶
大支派比 38 年前多了 1900 人(1:26-27)仍舊是人數最多的支派。以薩迦支派比 38
年前多了 9900 人(1:28-29)。瑪拿西支派比 38 年前多了 20500 人(1:34-35),增加得
最多。這裡特別提到【西羅非哈沒兒子,只有女兒】(33 節)。按著當時中東的慣例,
女兒是不能承受產業的,但神在下一章要做一件新事,顯明承受產業的屬靈意義。
以法蓮支派比 38 年前少了 8000 人(1:32-33)。第一次數點人數時,把以法蓮放在瑪
拿西之前(1:32-34),第二次數點時,把瑪拿西放在以法蓮之前,可能是根據人口數目
的多少。便雅憫支派比 38 年前多了 10200 人(1:36-37)。但支派比 38 年前多了
1700 人(1:38-39)仍舊是人數第二多的支派。亞設支派比 38 年前多了 11900 人
(1:40-41)。拿弗他利支派比 38 年前少了 8000 人(1:42-43)。以色列人雖然在【大
而可怕的曠野】中飄流了 38 年,但總人數只減少了 1820 人(1:45-46)。其中有七個
支派的人數增加了:猶大,以薩迦,西布倫,瑪拿西,便雅憫,但和亞設,增加得最多的
是瑪拿西。其他的五個支派的人數減少了,減少得最多的是西緬支派。進入應許之
地承受產業的資格,並不是根據人的功勞或品行,而是根據與亞伯拉罕,以撒,雅各
的生命關係。分地的三大原則是:1.大小【看人數多,人數少】根據神的恩典;2.地點
【按著所拈的鬮】接受神的安排;3.【按著祖宗各支派的名字承受為業】(55 節)永
遠蒙神記念。利未人第二次被數點的資格(62 節)和第一次數點時完全相同(3:15)
神的心意從未改變。利未人雖然不承受土地,但他們作為亞伯拉罕的後裔,仍然有
承受產業的資格,所以利未人也要被數點,以承受 48 座利未人的城(35:1-8)。【摩西
和祭司以利亞撒】負責【數點以色列人】(63 節),預備分配土地。但這些負責分配
土地的人,自己卻得不著土地,因為神自己就是他們的產業(18:20)。
思想:經過 38 年的曠野飄流,以色列的總人口並沒有太大的變化,但人口的素質被
徹底更新,所有不信從的人全都已經【死在曠野】;【祭司的國度】的屬靈方向更
加清楚【聖潔的國民】的屬靈素質也大大增長。這都是因為 38 年裡神在曠野默
默的供應(申 8:2-4)和做工。神今天也是這樣默默地在我們的生命中工作,雖然表
面上好像沒有太大的變化,但內心能一天新似一天。祈禱:親愛主,感謝祢每日都保
守我們,更帶領我們,要我們一步一步經歷主祢,使我能內心一天新似一天。阿們!

民數記 22:1-41民數記 22:1-41

【和合本】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民數記】


以色列人打敗了約旦高原北方的【巴珊王噩】之後,又回到【毗斯迦】山,並來到
約旦河的東邊【摩押平原】安營。百姓在摩押平原大約居住了半年,神要在他們中
間做好各樣安排,準備過約旦河,進迦南,開始承受應許的爭戰。以色列人擊敗了強
大的亞摩利人;摩押王巴勒就把以色列人當作巨大的威脅【大大懼怕,心內憂急】
(3 節)要和與他們混居的米甸人連手對抗以色列。【巴勒】的意思是【破壞者、毀
滅者】;【巴蘭】的意思是【非我民】他是假先知的典型(猶 11;啟 2:14)有通靈的
經歷,屬靈的知識,但卻明知故犯地抵擋神。他所事奉的是名利,口裡卻不停地提到
【耶和華】(8,13,18,19 節);他也能與神對話,卻不肯遵行神的旨意。(7 節)【卦金】
原文是【占卜】是請巴蘭占卜的定金,而全款要到巴蘭咒詛了以色列人後才能支付
(24:11)。神吩咐巴蘭【不可同他們去,也不可咒詛那民】(12 節),但巴蘭只告訴摩押
的使臣:【耶和華不容我和你們同去】(13 節),並沒有說【不可咒詛那民】表明他
並沒有斷然拒絕,只是用神的話來討價還價。摩押的使臣心領神會,所以回來報告,
其實是【巴蘭不肯和我們同來】(14 節)。所以巴勒再次差遣【又多又尊貴】(15 節)
的使臣,滿口答應【你向我要甚麼,我就給你甚麼】。巴蘭的話聽起來還是那麼冠冕
堂皇,似乎視金錢如糞土,【大事小事也不得越過耶和華我神的命】(18 節)。但如
果他真的把神當作【我神】(18 節)凡事尊神為大,根本不必再【等】神【還要】對
他說甚麼,因為神第一次的命令已經夠清楚了(12 節)。一旦神的允許可以滿足自
己的慾望,巴蘭就毫不耽延,【早晨起來】(21 節)就出發了。【神因他去就發了怒】
(22 節)可能因為巴蘭對神的吩咐並不認真(20 節),所以神要派使者警告他(35 節),
不可照自己的意思去咒詛以色列人。(28 節)神【叫驢開口】讓人們看到心裡黑暗
的人還不如驢有智慧。貪婪使巴蘭成為屬靈的瞎子,連驢都能三次【看見耶和華的
使者】知道趨吉避凶,他卻行為【偏僻】(32 節),偏行己路。沒有靈性的驢子不必
被神特別打開眼睛,就能【看見耶和華的使者】(23,25,27 節);有靈性的人卻需要神
使他【眼目明亮】才能【看見耶和華的使者站在路上】(31 節)。(34 節)【我有罪
了】【你若不喜歡我去】常常是有口無心的屬靈用語,正如巴蘭明明走在神不喜歡
的路上,卻反過來怪神說得不夠明白(12,20 節)。巴勒心情迫切,跑到邊界最遠的地
方來迎接巴蘭。【亞嫩河】(36 節)河谷很深,割裂了約旦高原,成為摩押和亞摩利人
之間的天然邊界。巴勒想讓巴蘭一下子看見所有的以色列人(23:10)好咒詛他們。
思想:巴蘭隨巴勒的使者同去,這些都是神所允許的【次好】但都不是神所命定的
【上好】。我們都不可自欺,以為行在神的允許裡,也算是遵行神的旨意。神的允許
雖然使人暫時感覺舒服,人的愚昧也阻擋不了神旨意的成就,但人每一次揀選【次
好】都會使自己錯過【上好】。
祈禱: 親愛的天父,感謝祢藉巴蘭來提醒我們,要我們專心仰望神和跟從神,求天父
使我們勝過世界的引誘。求天父幫助我們保持一顆清潔的心,開我們心靈的眼睛
做神要我們做的,除去一切的私慾,因我們的好處必不在耶和華以外。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