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數記 民數記 17:1-13

民數記 17:1-13

【和合本】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民數記】


雖然經過了瘟疫(16:47)百姓看見了神的權柄,但還是有【怨言】。神不喜悅祂的百
姓帶著【怨言】去跟隨祂,因為【怨言】不能使人同心,只會使人失去安息,背負重
擔。因此,神主動提出一個方法,要使人真實地認識神的揀选和權柄使【怨言止息】。
人只有真實地認識了神的揀选和權柄,才會脫離自己出頭的傾向。【杖ה ֶּט ַמ【和一
般所譯的【支派ה ֶּט ַמ【原文是同一個字,是雙關語。而第 2 節的【支派 תִי ַב【原文
是【家,房屋】也譯為【宗族】(1:2)【支派】(1:4)。亞倫的杖可能不在【十二根】
杖中,因此總共有十三根杖。神吩咐將各支派族長的名字寫在每支派的杖上,表明
神不但要顯明揀選哪個支派,而且要顯明揀選哪個人。神使祂所揀選的人的杖【發
芽】可以在眾人面前印證祂的揀選,因為生命的能力只能來自神。杖是族長權柄的
象徵(創 38:18)【把杖存在法櫃的帳幕內,在耶和華面前】(7 節),就是放在約櫃前,
代表把人的權柄放在神公義的鑑察下,好顯出人的權柄是否在神的揀選裡。神藉
著生命的神蹟,印證了對舊約大祭司亞倫的揀選,使已經枯乾的杖不但發了芽,而
且開花結果。【杏樹ד ֵק ָש)【耶 1:11)的字根是【留意 ד ַק ָש)【耶 1:12)讀音接近,可能
象徵神揀選亞倫和利未人,負責【留意保守】(耶 1:12)百姓。從出埃及到離開西奈
山,百姓經歷了金牛犢事件的失敗和奉獻建造會幕的熱心,表面上已經完全接受並
順服了神的權柄,但內心其實卻還不肯順服摩西,亞倫。許多以為自己已經接受神
權柄的人,卻很難甘心接受神在人中間設立的權柄,因為他們看不見在人背後管理
的神。所以神要藉著曠野的行走來顯露百姓【背叛之子】(10 節)的本相。神的救
贖是要讓人得生命,而不是讓人因愚昧而死亡,所以神主動設立了兩個【記號】要
使百姓【怨言止息,免得他們死亡】(10 節):一個是【亞倫的杖】(10 節),一個是把
二百五十個香爐【錘成片子,用以包壇】(16:38),分別從正面和反面來提醒百姓認
識神的權柄,讓【可拉的背叛】(猶 11)成為對歷代神的百姓的教訓。百姓這時才相
信了神的揀選,但他們又開始擔心自己大膽地把本支派的杖放在約櫃前面,會不會
給自己帶來危險,所以一下使用了三個與死亡有關的動詞:【死】【滅亡】(12 節)
【必死】表明他們從自高又落到了自憐裡,所以不但不能看到神的恩典(10 節),反
而害怕遭遇【死亡】。
思想:百姓雖然還沒有認識神的恩典,但已經承認了神對亞倫和利未人的揀選,也
認識到自己需要祭司和利未人的事奉來使他們免除死亡。有了這樣敬畏的心,我
們才能甘心按照神的吩咐去行,重新認識神心意的事奉。
祈禱:親愛主,求祢幫助我們,讓我們的服事因著順服祢的旨意帶來生命。求主幫助
我們面對主祢的事奉不埋怨,若我們心裡仍會存有埋怨時,求主光照我們,引導我
們,來到主祢的面前認罪,悔改,求主憐憫我們。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民數記 21:1-35民數記 21:1-35

【和合本】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民數記】


(1 節)【擄了他們幾個人】新的世代剛一開始就遇到了挫折。因為神要藉著這個
小小的挫折來恢復百姓的信心,用外面的挫折催促他們去仰望神【向耶和華發願】
(2 節)。不再憑著自己去爭戰,而是求神【將這民交付我手】(2 節)神就讓他們在同
一個【何珥瑪】享用了得勝,恢復了信心。神也用【何珥瑪】的得勝,作為神允許
百姓得著應許之地的憑據,【因這路難行】(4 節),就引出了【你們為甚麼把我們從
埃及領出來】【我們的心厭惡這淡薄的食物】等一堆抱怨,這些都是老調重彈,表明
帶頭【怨讟神和摩西】的還是舊世代的以色列人。【怨讟】原文是【談論】。【心】
原文是【生命,人】。【厭惡】原文是【極端厭惡,憎惡】。【淡薄的】原文是【不屑
一顧的,無用的】。舊世代的百姓對神白白賜給他們的嗎哪不屑一顧,甚至【厭惡】。
人若不能解決生命的問題,與神的關係永遠都沒法正確。(6 節)【火蛇】可能指被
蛇咬了以後,會有火燒般的感覺。經過了曠野飄流的新世代,不像上一代那樣頑梗,
神的管教一顯明,他們就認識到自己【有罪了】承認【怨讟神和摩西】(5 節),表明
這】נָשַ ְך咬【和】נָחָ ש蛇】、【נְחשֶּ ת 銅。【也不配活在恩典中,自己不但不配接受恩典
三個字原文讀音相近;【銅】蛇醫治【蛇】所【咬】的傷,是雙關語。【銅蛇】本身
並沒有醫治的能力,是人【望這銅蛇】所表明的對神的信心,使他們支取了神的醫
治能力。12 節過了撒烈溪【那世代的兵丁都從營中滅盡】(申 2:14),從此新世代不
再受舊世代的攪擾,百姓中再也沒有怨言出現了。(13 節)【亞嫩】的意思是【湍急
的溪流】從約旦高原向西流入死海中部,是摩押的北界。亞嫩河常年有水,河谷很
深,許多支流將約旦高原割裂,成為天然的分界線,南面是摩押,北面是亞摩利人。
【耶和華的戰記】可能是一部古代詩歌集,現在已經失傳。14-15 節和 17-18 節就
是書中的詩歌。10-20 節的路線是從死海南端向北前進。自從火蛇事件之後,百姓
不再發怨言,一直在信心中走在神的祝福中,行程節奏不斷加快,最後來到迦南地
的門口。從【亞嫩河】(13 節)到【毗斯迦的山頂】(20 節),必須經過亞摩利人的地
方。神要攆出住在迦南地的亞摩利人(出 34:11),但約旦河東並不在應許之地的範
圍內,所以以色列人還是照著神的吩咐,先向亞摩利人【宣告和睦的話】(申 20:10)。
27-30 節是亞摩利詩人為慶祝西宏擊敗摩押而作的詩,描述西宏從北向南擊敗摩
押,奪取了從雅博河到亞嫩河之間的土地。這首詩證明,摩押雖然曾經佔有雅博河
到亞嫩河之間的土地,後來卻被亞摩利奪走,【巴珊】並不在進迦南的路上,但神卻
特意引導百姓向北與巨人【巴珊王噩】(33 節)交戰,是為了消除亞衲族巨人在他們
心中留下的陰影(13:33),操練百姓的信心。
思想: 當人若是甘心走在神的路上,就能看見挫折是神引導我們恢復信心的機會。
但活在恩典的罪人卻很容易對恩典麻木,眼睛只盯著自己的沒有,卻不知為已有的
感恩。所以神造就我們的方法,不是繼續供應,而是暫時撤回了祂保護的手,任憑
【火蛇進入百姓中間】(6 節)讓我們道自己原來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祈禱:親愛主,感謝祢能讓我們生命可以不斷的更新,不斷的成長,更藉著逆境,管教
使我們靠著主祢,更使我們成長,使我們更堅強,感謝祢。阿們!

民數記 28:1-15民數記 28:1-15

【和合本】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民數記】


當神宣告摩西即將離世之後(27:12-14)就親自安排摩西之後的事:第一件是指定摩
西的接班人(27:18-23)由約書亞帶領百姓憑信心進入迦南,進入神的應許;第二件
是規定全民的敬拜(28:1-29:40)由以利亞撒帶領新世代的百姓準確地敬拜,長久地
活在神的應許裡。28 至 29 章所提到的各種全民的敬拜,神在西奈山下已經宣告
過了,有的在曠野裡已經實行,如【常獻的燔祭】(6 節);有些要進入迦南後才能實行,
如除了逾越節之外的各個節期(利 23:9-43)。現在百姓即將結束三十八年的曠野飄
流,神在摩押的平原把全民的敬拜按著每日(2-8 節)、每週(9-10 節)、每月(11-15 節)、
每年(16 節-29:38)的順序重申一遍,讓即將進入應許之地的百姓清楚地領會到,只
有每時每刻都活在準確的敬拜裡,才能長久地活在神的應許之中。這兩章的重點,
是指示祭司在全民的敬拜中所當獻上的祭物和數量,而不是百姓個人的獻祭
(29:39)。進入迦南之後,祭司每年都要在全民的敬拜中獻上 113 隻公牛,37 隻公綿
羊,1093 隻羊羔和 30 隻公山羊,而同獻的素祭和奠祭有 150 伊法細麵(大約 3300
升),342 欣油(大約 1197 升)和 342 欣酒(大約 1197 升)。這樣巨大的數量,預告神的
百姓將活在極大的豐富之中,而人所當做的,就是憑信心跟上神的帶領,進入應許
之地。三十八年前,舊世代的百姓在十探子的事件中失敗了(十四 1-4),但神立刻頒
布了進入迦南之後所當獻的祭(15:1-31),向失敗的百姓重新堅定了神的應許。現在,
新世代的百姓在巴力·毗珥的事件中又一次失敗了(25:1-3)而神再次重申了進入迦
南之後巨大的獻祭數量,又一次向約書亞和百姓堅定了領他們進入【流奶與蜜之
地】的應許。無論人怎樣失敗、環境怎樣變化,神的計劃絕不改變、必然成就。3-
8 節是重申每天【常獻的燔祭】(出 29:38-42)。神的百姓每天早晚兩次獻上燔祭,
提醒百姓每天都應當在敬拜中開始,在敬拜中結束,每天都藉著敬拜心意得著更新,
活在燔祭的實際裡。神指定七日的第七日,也就是星期六為每週的【安息日】;神
已經七次吩咐百姓守安息日(出 16:29;20:8;31:13;35:3;利 19:3;23:3;26:2),但 9-10 節
是首次吩咐【每安息日獻的燔祭】。神的百姓每個安息日要在【常獻的燔祭】之
外額外獻祭,提醒百姓用尋求神的悅納,才能享用神的安息。以色列人使用陰曆【月
朔】就是每月初一。神已經吩咐【月朔】要吹號(十 10),但 11-15 節是首次吩咐在
【月朔】要在【常獻的燔祭】之外額外獻上燔祭和贖罪祭。神的百姓不但要每天
獻上燔祭,每安息日燔祭加倍,每月朔燔祭更大,還要在每個月的開頭獻上贖罪祭,
提醒百姓,如果要尋求神的悅納,必須定期反省,對付自己的罪,免得自己在罪中麻
木,習慣犯罪,甚至【享受罪中之樂】,結果【死在罪中】(結 3:20)。
思想:神再次提醒我們祂設立節期,日子目的不只是獻祭奉獻,而是我們是否願意
【在意】神,我們今天在生活中的【在意】神,正是所獻上的燔祭就是敬拜,如果在
每星期的祟拜,每日的生活中沒有敬拜沒有【在意】神,所有神設立的節期,日子都
只是休息,歇工就成了怠惰,喜樂和安息也成了空談。更談不上神與我們同在。
祈禱:親愛主,感謝祢要藉著日子,節期,甚至我們的生活提醒我們要【在意】祢,求
主幫助我們使我們時刻都願【在意】祢,更經歷主祢的同在。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