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數記 民數記 26:1-65

民數記 26:1-65

【和合本】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民數記】


神在【瘟疫之後】(1 節)才吩咐重新數點人數,這時瘟疫已經奪走【24000 人】的
生命。這數點人數之前死的,無論是舊世代還是新世代的百姓,都是神命定不得進
入迦南地的人(申 4:3-4)。而經過【瘟疫之後】曠野的飄流正式結束了,神的百姓將
進入迦南,開始新的生活。以色列人第二次被數點的資格(2 節)和第一次數點時完
全相同(1:3)神的心意從未改變。流便支派比 38 年前少了 2770 人 1:20-21)很可能
與大坍和亞比蘭支持可拉背叛而導致的瘟疫有關(16:1)。神在第二次數點人數的
時候,再次提到【可拉的背叛】作為百姓的【警戒】(10 節)。但神的公義中又帶著
恩典,所以特別提到【可拉的眾子沒有死亡】。西緬支派比 38 年前少了 37100 人
(1:22-23),減少了五分之三,成為人口最少的支派。這很可能是因為什亭的瘟疫,當
時最猖狂的是西緬支派(25:9,14)。迦得支派比 38 年前少了 5150 人(1:24-25)。猶
大支派比 38 年前多了 1900 人(1:26-27)仍舊是人數最多的支派。以薩迦支派比 38
年前多了 9900 人(1:28-29)。瑪拿西支派比 38 年前多了 20500 人(1:34-35),增加得
最多。這裡特別提到【西羅非哈沒兒子,只有女兒】(33 節)。按著當時中東的慣例,
女兒是不能承受產業的,但神在下一章要做一件新事,顯明承受產業的屬靈意義。
以法蓮支派比 38 年前少了 8000 人(1:32-33)。第一次數點人數時,把以法蓮放在瑪
拿西之前(1:32-34),第二次數點時,把瑪拿西放在以法蓮之前,可能是根據人口數目
的多少。便雅憫支派比 38 年前多了 10200 人(1:36-37)。但支派比 38 年前多了
1700 人(1:38-39)仍舊是人數第二多的支派。亞設支派比 38 年前多了 11900 人
(1:40-41)。拿弗他利支派比 38 年前少了 8000 人(1:42-43)。以色列人雖然在【大
而可怕的曠野】中飄流了 38 年,但總人數只減少了 1820 人(1:45-46)。其中有七個
支派的人數增加了:猶大,以薩迦,西布倫,瑪拿西,便雅憫,但和亞設,增加得最多的
是瑪拿西。其他的五個支派的人數減少了,減少得最多的是西緬支派。進入應許之
地承受產業的資格,並不是根據人的功勞或品行,而是根據與亞伯拉罕,以撒,雅各
的生命關係。分地的三大原則是:1.大小【看人數多,人數少】根據神的恩典;2.地點
【按著所拈的鬮】接受神的安排;3.【按著祖宗各支派的名字承受為業】(55 節)永
遠蒙神記念。利未人第二次被數點的資格(62 節)和第一次數點時完全相同(3:15)
神的心意從未改變。利未人雖然不承受土地,但他們作為亞伯拉罕的後裔,仍然有
承受產業的資格,所以利未人也要被數點,以承受 48 座利未人的城(35:1-8)。【摩西
和祭司以利亞撒】負責【數點以色列人】(63 節),預備分配土地。但這些負責分配
土地的人,自己卻得不著土地,因為神自己就是他們的產業(18:20)。
思想:經過 38 年的曠野飄流,以色列的總人口並沒有太大的變化,但人口的素質被
徹底更新,所有不信從的人全都已經【死在曠野】;【祭司的國度】的屬靈方向更
加清楚【聖潔的國民】的屬靈素質也大大增長。這都是因為 38 年裡神在曠野默
默的供應(申 8:2-4)和做工。神今天也是這樣默默地在我們的生命中工作,雖然表
面上好像沒有太大的變化,但內心能一天新似一天。祈禱:親愛主,感謝祢每日都保
守我們,更帶領我們,要我們一步一步經歷主祢,使我能內心一天新似一天。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民數記 33:1-15民數記 33:1-15

【和合本】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民數記】


在兩個半支派的打岔之後,神立刻回顧【出埃及地所行的路程】(1 節)讓百姓從神
一路的帶領中,領會他們所當持定的目的地是迦南(3-49 節;然後神就安排百姓在
迦南地分地為業(50 節-36:13),顯明什麼才是神所應許的上好。這份行程是【摩西
遵著耶和華的吩咐記載】的。從出埃及到摩押平原的四十年裡,以色列人曾經在許
多地方【安營】(5 節),但神只吩咐摩西記載了其中一部分站口:省略了一些,如【他
備拉】(11:3)等等;又增加了一些,如【紅海邊】(10 節)等等,這樣就使最後的總數達
到【四十二】。雖然今天這四十二站的準確地點已經不能完全確定,但【四十二】
這個數字,卻清楚地顯明了神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林後 12:9)。第
一站是【蘭塞】(3 節)神在埃及地獨行十災,最後在逾越節擊殺埃及的長子,敗壞了
【埃及一切的神】(出 12:12),帶領百姓從蘭塞出埃及。【逾越節】(3 節)的救贖是
以色列人出埃及,進迦南行程的起點。神在逾越節的得勝,是以色列人敢於【在一
切埃及人眼前昂然無懼地出去】(3 節)的根據。第四站是【比哈·希錄對面】的【密
奪】神在這裡帶領以色列人過了紅海(出 14:2),以色列人在第四站【經過海中到了
書珥曠野】(8 節)神在這份行程中,特地提到以琳的【十二股水泉,七十棵棕樹】(出
十五 27),代表神在曠野中恩典的供應和安息。這是提醒百姓,神是信實的神、也是
負責的神,百姓在曠野四十年的每一天,都是在神的供應和保護中度過的。第十二
站是【西奈的曠野】神在這裡頒布了律法(出 19:1)。【十二】在聖經中是象徵揀選
的數字,以色列十二支派蒙揀選,歸神【作祭司的國度、為聖潔的國民】(出 19:6),
正是根據神在第十二站與百姓所立的西奈之約(出 19:5-6)。
思想:經文中的行程所記錄的是神的恩典和保守,而不是人的軟弱和失敗。神在恩
典中把人的失敗變成神的得勝,使百姓可以—站一站地往前行,直到進入神所應許
的美地。這份行程使我們看到雖然人會軟弱,會失敗,但神始終保守祂所揀選的百
姓在恩典中行走,最終在恩典中得著神的應許。
祈禱:感謝天父,祢的心意是帶領我們進入應許地,求祢幫助我們放下自己,以信心
和順服緊緊跟隨祢,使我們不要在世上的曠野飄流兜圈,讓我每天進入祢為我們預
備的應許地,脫去我們一切世俗纏擾,專一跟隨祢。阿們!

民數記 12:1-16民數記 12:1-16

【和合本】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 :

【民數記】
神把降與摩西身上的靈【 分賜那七十個長老 】 使他們 【 受感說預言 】 (11:25)和摩
西 【 同當這管百姓的重任 】 (11:17)人就順理成章地以為屬靈的權柄也可以分散。
他們沒有看到屬靈的權柄是來自神 ,無論是集中還是分散 ,都是根據神的旨意 ,而
不是根據人的道理邏輯。米利暗是女先知 (出 15:20)亞倫是大祭司 ,他們都是事奉
神的人 ,但神並沒有把賦予摩西的中保權柄賜給他們 (出 4:16)。他們挑戰摩西權柄
的理由聽起來既有道理 ,也很 【 屬靈 】 來掩蓋自己喜歡出頭 ,不肯順服的內心。 【 古
實女子 】 (1節 )可能指西坡拉 ,也可能是摩西來自古實的續弦。神禁止以色列百姓
與迦南女子通婚 ,以致隨從迦南人拜偶像 (出 34:16),但並未禁止與其他外邦人通婚。
【 謙和 】 (3節 )原文又被譯為 【 謙卑 】 (詩 10:17)【 困苦 】 (詩 9:12)【 貧窮 】 (箴 16:19)。
【 謙和 】 是神的僕人必需的品格 ,只有 【 謙和 】 的人才能倚靠神 ,順服神 ,憐憫人 ,同
時又能支取神的能力 ,摩西並非生來就 【 為人極其謙和 】 (3節 ),因為 【 謙和 】 並不
是天然人的品格 ,而是神長久造 就 的結果。摩西的 【 極其謙和 】 是來自曠野四十年
所經歷的神的對付 ,也是因著蒙召後被神不斷的拆毀和造就。神通常透過 【 異象 】
和 【 異夢 】 間接向 【 先知 】 說話 (6節 ),但摩西卻不是普通的先知 ,而是被神揀選為
在神 【 全家盡忠的 】 (7節 ),神並沒有向亞倫和米利暗解釋摩西有 甚 麼過人的能力
或品格 ,而是宣告 【 他是在我全家盡忠的 】 僕人。 【 他必見我的形象 】 和 【 面對面 】
(8節 )一樣 ,是比喻人與神的親密 相 交。在整個事件中 ,摩西唯一的一次 開口 ,就是
求神醫治挑戰他的米利暗。神說 :【 她父親若吐唾沫在她臉上 】 (14節 )表明神對米
利暗的管教是出於為父的心腸 【 米利暗關鎖在營外七天 】 (15節 ),表明摩西的禱告
立刻蒙神應允 ,但需要經過七天的潔淨禮 (利 13:3-6)。米利暗在百姓中有極高的地
位 (彌 6:4),但 【 百姓沒有行路 ,直等到把米利暗領進來 】 (15節 )卻是因為 【 耶和華
的雲彩 】 耐心地在那裡等她 ,沒有 【 從法櫃的帳幕收上去 】 。兩百萬以色列人前往
迦南的行程 ,因為米利暗耽誤了七天 ,但神卻並不著急。進迦南固然是神的目標 ,但
神也要藉著曠野的行走過程來顯露人的 自我 ,一面拆毀舊人 ,一面造就新人。 【 哈洗
錄 】 的意思是一個圍住的地方。所以 ,提醒 百姓 ,不要被毀謗和嫉妒困住。
思想
:哈洗錄將我們困住 ,這一站就是嫉妒 ,毀謗 ,當然也是爭競 ,愛權力 ,是驕傲自大。
我們在人生道路上 ,如果過不了這一關 ,就被關鎖起來。當我們毀謗嫉妒別人 ,在靈
裡面就在營外 ,因為是自我孤立 ,神會將我們隔離 ,讓我們生命得到潔淨 ,得到反醒 。
祈禱
:親愛的天父 ,感謝祢提醒我們要提防毀謗和嫉妒 ,我們需要更多的謙卑和順
服。求 祢 來幫助我們 ,讓我們好好建立與 祢 的關係 ,信任 祢 ,謙卑忠心跟隨。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