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數記 民數記 33:16-56

民數記 33:16-56

【和合本】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民數記】


從【蘭塞】(5 節)到【哈洗錄】是以色列人在曠野的第一個十四站。在這十四站的
行程中,以色列人出埃及,過紅海,在【瑪拉】(8 節)【以琳】(9 節)【汛的曠野】(11
節)【利非訂】(14 節)經歷了神,學到了功課,最後在西奈山與神立約(出 24:8),領受
律法(出24:12)接受管教(出32:35)建造會幕(出40:17,被數點,編組成耶和華的軍隊,
起行準備進入迦南,承受應許。以色列人【從哈洗錄起行,在巴蘭的曠野安營】
(12:16),也就是【巴蘭曠野的加低斯】(13:26)。這裡是迦南地的南端,以色列人已經
來到了應許之地的邊緣,但卻因為懼怕迦南人而不敢進去,打算回埃及(14:1-4)。
【加低斯】是以色列人最惹神怒氣的地方,以色列人從這裡開始了三十八年的飄
流。但神在這四十二站的記錄裡卻不提【巴蘭曠野的加低斯】而是用【利提瑪】
來代替失敗的加低斯,用完全的赦免來顯明祂的恩典,不留下任何的陰影在人裡面,
使人可以抬起頭來邁步向前。經過三十八年曠野的飄流,以色列人又回到他們在
從前失敗的【加低斯】。在這三十八年裡,百姓照神所吩咐的,【在西珥山繞行了許
多日子】(申 2:1)。在人看來,百姓經過了三十八年,只是從【加低斯】走到【加低
斯】完全是在原地【繞行】;但在神的帶領裡,他們卻是從【巴蘭曠野的加低斯】
(13:25)走到了【尋的曠野】的【加低斯】從【大而可怕的曠野】(申 1:19)重新回
到了應許之地的邊緣。神在這份行程中,特地提到【祭司亞倫遵著耶和華的吩咐上
何珥山,就死在那裡】(38 節),表明這是神所安排的新老交替。神讓以利亞撒接任
大祭司(20:28 節)用大祭司職位的轉換來標誌著世代的轉換(35:28)。但不管帶領的
人怎樣更替,真正帶領他們的神永遠不變。神特別提到,以利亞撒剛剛接任大祭司),
【迦南人亞拉得王】就來攻擊他們,新世代的百姓剛一開始就遇到了挫折。這是提
醒百姓,在神帶領中的挫折,在人看是失敗,在神卻是得勝。第四十二站是【摩押平
原】此時以色列人即將結束曠野飄流,準備進入應許之地(22:1)下一站就是迦南地
的【耶利哥】(48 節)。從【曷·哈及甲】(32 節)到【摩押平原】是以色列人在曠野
的第三個十四站。在這十四站的行程中,舊世代的百姓全部倒斃曠野;新世代的百
姓雖然也經歷了失敗,但卻因著信在失敗中不斷成長,得勝。現在,百姓已經到了
【約旦河邊、耶利哥對面】(50 節),神也必然負責帶領他們走過行程的最後一段;
【過約旦河進迦南地】(51 節)。百姓將來能【奪那地,住在其中】(53 節),也不是根
據自己和環境,而是根據神對亞伯拉罕的恩典和應許【: 因我把那地賜給你們為業】
(53 節)。百姓如果【容留】(55 節)他們,就會成為百姓【眼中的刺,肋下的荊棘】(55
節),不是用【擾害】(55 節)來對付百姓,就是用淫行來誘惑百姓,使百姓和他們一樣
敗壞,最後讓神自己來【照樣】對付自己的百姓。
思想:經文可讓我們反思現在是處於人生中的那一站?所經歷的每一站,有否願意
盛載神的恩典?有否為我們生命的每一站去感恩,若有埋怨的地方有否認罪?我們
要相信嗎哪是天天供應,神的供應是實在的;每一步都要跟隨神。
祈禱:親愛主,感謝有祢拖帶我們的生命,更每日每一步都充滿主祢的應許,祢的同
在,祢的恩典,求主使我們每都懂得每日緊緊跟隨主祢的腳步,不偏離,不放棄。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民數記 19:1-10民數記 19:1-10

【和合本】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民數記】


【耶和華命定律法中的一條律例】(2 節),表明這是神新增加的一條【律例】。可拉
的背叛帶來了死亡,【除了因可拉事情死的以外,遭瘟疫死的,共有一萬四千七百人】
(16:49)也導致了更多的人因為接觸了死屍而不潔淨。以色列人中從來沒有出現過
這樣大規模的死亡,百姓若活在死亡的污穢裡,就不能再與神有相交的恩典。但神
是滿有憐憫的神,祂使用祭司和利未人擔當了百姓的罪孽(18:1),接著就啟示了潔
淨死亡污染的【律例】。神並沒有解釋為甚麼要用【沒有殘疾,未曾負軛,純紅的母
牛】(2 節)。猶太拉比們認為,這條【律例】是妥拉裡最深的奧秘,不能正確理解這
些內容,可能只有摩西明白。【沒有殘疾】可能表明用無罪的代替有罪的;【未曾負
軛】可能表明它出生的唯一目的就是為了潔淨人;【紅】色可能代表血;【母牛】
可能代表生命的能力。猶太人傳統認為,這紅母牛應該在 3-4 歲之間,連蹄子都必
須是紅的,只要有兩根雜毛,就不算【純紅】毛若不直也不算【未曾負軛】甚至不
可有人靠在它身上。【營外】代表不在神與人同在的範圍內,無罪的紅母牛代替罪
人被殺在營外,象徵人的罪不再被神記念。祭司【用指頭蘸這牛的血】站在營外,
遠遠地【向會幕前面彈七次】(4 節)代表求神記念(利 4:6,17)。【牛的皮,肉,血,糞都
要焚燒】(5 節)連血也要燒掉。代表高貴的香柏木,代表卑賤的牛膝草和代表罪的
朱紅色線,都要丟在火中,不管是人的好還是壞,只要和罪一發生關係,在神面前都
表明焚燒紅母牛,並不是同一個詞】קָ טַ ר 燒【原文與獻祭的】שָ רַ ף焚燒。【不能存留
並不是為了獻祭。【香柏木】代表高大(摩 2:9)不易朽壞的樹木(賽 40:20);【朱紅色
線】原文是【朱紅色的胭脂蟲(coccus ilicis)】被用來象徵罪(賽 1:18)或卑微(詩 22:6;
賽 41:14);【牛膝草】是矮小的植物。這三樣物品用來象徵獲得潔淨(來 9:19)。猶
太傳統認為,香柏木是最高的樹,而牛膝草是最矮的,象徵高傲如香柏木的罪人必
須謙卑如牛膝草和蟲子,罪才能得贖《密西拿 ( Mishnah》Rashi on Numbers 19:22:11)。
罪的結果是死亡,死亡的影響斷絕了人與神的相交,所以接觸到紅母牛屍體和【母
牛灰】的人都是不潔淨的。這灰有除罪的功用,但卻不能帶進營內,只能【存在營
外潔淨的地方】(9 節)。因為這灰是罪的工價所遺留的痕跡,凡是沾上罪的事物,都
不能擺進神的範圍內,必須【出營外去】。(9 節)【這本是除罪的】原文是【這本是
贖罪祭】,表明【母牛灰】的功用與贖罪祭一樣。【死的毒鉤就是罪】(林前 15:56),
被死亡所影響的地方,也是罪惡彰顯的地方,要除去死亡的影響,就必須【除罪】。
思想:或許我們時刻都會得罪神,時刻都需要贖罪,百姓去到神面前贖罪需經一段
時間,神體恤百姓,設立祭司利未人看守是保護祂的同在,神用除污水及除灰水也
是保存百姓性命,在神很同在及榮耀,當我們很軟弱時,神仍給一條恩典之路,使我
們不至於死。
祈禱:親愛主,我們承認自己真的有很多的軟弱,有很多的自我,玟有很的黑暗係我
們的人性中,感謝祢的救恩,更成為我們的救主。求主引導我們每日存清潔的心返
到主祢的面前。

民數記 13:17-33民數記 13:17-33

【和合本】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民數記】
(17-20 節)是窺探迦南地的指示;【南地】(17 節)是從別是巴到加低斯·巴尼亞之間
的曠野。探子們的路線是從【南地】開始,向北穿越希伯倫和加利利之間的【山
地】。【葡萄初熟的時候】大約是陽曆七月底。【從何烈山經過西珥山,到加低斯·巴
尼亞,有十一天的路程】(申 1:2)但以色列人全營從西奈山走到這裡,大約經過了兩
個月。摩西不是不知道那地的民強悍,也不是不明白迦南人以逸待勞的優勢,但是
從出埃及到如今所經歷的,他更知道神比一切更大更強。他深信神所賜的一定是
最好的,所以勸他們【要放開膽量,把那地的果子帶些來】好讓百姓都認識並渴慕
神的應許,增強百姓的信心。【是營盤是堅城】意思是觀察這地方是如【營盤】沒
有特別的防衛工程,還是有堅固的城牆。(21-25 節)是四十天的行動旅程;探子們從
這裡開始,向北走遍了迦南地,一直到北界【哈馬口】(21 節)。【希伯崙】(22 節)是
猶大山地南端最大的城市。【鎖安城】(22 節)可能就是尼羅河三角洲東北部的泰
尼斯(Tanis),後來成為下埃及的首都(賽 19:11,13)用來代稱埃及(詩 78:12,43)。這裡
提到【希伯崙城被建造比埃及的鎖安城早七年】可能是提醒百姓:神的應許永不
改變。【以實各】的意思就是【一串】可能位於希伯崙附近。【一掛葡萄】竟然需
要【兩個人用槓抬著】(23 節)可見迦南地的土產之豐富。(26-33 節)是探子的回報
和建議【巴蘭曠野】北方的【加低斯】(25 節)就是【加低斯·巴尼亞】(32:8)。【流
奶與蜜之地】(27 節)指適合畜牧和耕種之地。迦南地的南方適合畜牧,北方適合耕
種。【蜜】可能指蜂蜜,也可能指從葡萄或椰棗而來的糖漿、蜜汁。探子們帶來好
消息,就是那地【果然是流奶與蜜之地】(27 節);但也帶來壞消息,就是【住那地的
民強壯,城邑也堅固寬大】(28 節)。不同的看見產生了不同的行動,信心裡的看見
使人能承受祝福,不信裡的看見使人從祝福中失落。不同的人面對同樣的事實,卻
有不同的感受。迦勒的結論是:【我們立刻上去得那地吧!我們足能得勝】(30 節)
因為巨人在神的大能面前無關重要;而十個探子的結論卻是:【我們不能上去攻擊
那民】(31 節),在他們看來,那些巨人不但比他們更【強壯】(31 節),甚至比領他們
出埃及的神還要【強壯】。【吞吃居民之地】(32 節)指因為這裡是【流奶與蜜之地】,
所以容易引起戰爭。【流奶與蜜之地】這樣的好消息也會成為探子口中的【惡信】
(32 節);十個探子卻沒有把迦南人的存在看作是神預示應驗的徵兆,反而突出【我
們在那裡所看見的人民都身量高大】(32 節),並且兩次強調【我們在那裡看見了亞
衲族的人】(28,33 節),暗示神之前並沒有提到迦南地有這些身材高大的民族,否定
了神的應許和信實。(33 節)幾乎把亞衲族誇張成神了。這些探子看到了人,但在不
信裡卻看不到神,所以完全不提神的應許和能力,不但把自己、也把全會眾帶到灰
心喪膽和絕望之中。思想: 當我們憑信心去面對,如迦勒以信心安撫百姓,我們足
能得勝!故此,我們要有神的眼光看自己,因為我們是創造天地萬物天父的兒女,能
使我們勝過眼前的困難。
祈禱: 親愛天父,感謝祢祢的信實而使我有信,教我不單相信祢,更以天父的眼光看
事物,甚至以祢的眼光看透我自己。因著天父,我們足能得勝!阿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