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命記 申命記 13:12-18

申命記 13:12-18

【和合本】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申命記】
從百姓內部引誘人離開神的第三個因素是群眾(12節)。【眾人以為美的事要留心】(羅12:17)因為並不是【眾人以為美的事】都是神所喜悅的。即使全城的人都主張【不如去事奉你們素來所不認識的別神】(13節)神也絕不會【法不責眾】而是讓全城的人一起滅亡。【匪類】(13節)原文是【彼列之子】,意思是【無價值的人,邪惡的人】【荒堆/תֵּל】原文的意思是【土堆】(16節),指在舊城遺址上反復重建,摧毀、夷平,逐漸堆高而成的土堆,是中東常見的考古遺跡。【那城裡的居民】(15節)如果沒有照9-11節的吩咐除掉本城的【匪類】,反而允許他們出去大膽地【勾引】(12節)別城的人離開神,表明全城的人很可能已經與這些匪類同夥。因此,需要【探聽,查究,細細地訪問】(14節),慎重,詳細地把真相調查清楚之後,然後執行公義的刑罰。如果百姓照著神的吩咐【把城裡所有的,連牲畜,都用刀殺盡】(15節)神不但不會讓百姓的數目減少,反而會【照祂向你列祖所起的誓使你人數增多】(18節)。神是要把執行者的焦點放在維護信仰之上。若殺人卻能分財物,大家的動機可能會因此而變質,甚至成為殺人擄掠的藉口,由此看出這處理也是出於神的智慧。神要求百姓要彼此憐恤,幫補(十五7-11)但卻吩咐使悖逆神的城【永為荒堆,不可再建造】(16節)(16節),就像對待瘟疫一樣,目的是不讓【這可憎惡的事行在你們中間】(14節),使罪惡像瘟疫一樣迅速蔓延開來,把神的百姓都帶進死亡裡。憐恤【可憎惡的事】就是謀殺神的百姓。
思想:神反覆勸誡以色列人不要被假先知,親友和眾人引誘,去跟從,事奉【素來所不認識的別神】(2,6,13節),但今天我們信徒更大的危機卻不是被人引誘,而是自己根本就【不認識】自己的神。或許是我們不肯下工夫系統地認真讀經,只是這裡讀一點,那裡聽一點,只看自己愛看的,只聽自己愛聽的,所以與自己的神【不熟】更沒有能力分辨出【別神】和真神的區別,因此就離開了愛我們的神。
祈禱: 親愛主,求祢幫助我們每日都看重神的話,更持守真道;求主賜我們信心,幫助我們用真理用聖經來認識神,每日願意認真的安靜等候,不致被勾引而偏離。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申命記 15:1-23申命記 15:1-23

【和合本】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申命記】
(1節)【豁免】原文是【免除債務】字根是【鬆開,放下שָׁמַט】;【不耕不種】原文就是【豁免שְׁמִטָּה】的字根【鬆開,放下שָׁמַט】表明地是屬神的(利25:23)而百姓一切的所有也是屬神的。每逢七年的最後一天是【耶和華的豁免】神讓祂的百姓此時彼此免除債務,是要讓所有的人都能體會到,神的心意是【豁免】人,使人可以長久地享用恩典;既然神已經給弟兄鬆開了生命的捆綁,百姓也應當學習幫助弟兄鬆開生活的捆綁,與他們同享安息。因此【借給你弟兄,無論是什麼,你要鬆手豁免了】(3節)。不肯【鬆手豁免】弟兄的人,是不懂得恩典的人,也就沒有條件長久地享用恩典。神的百姓接受神的權柄,才有條件接受神的祝福;百姓若【謹守遵行】(4節)豁免年的命令【就必在你們中間沒有窮人了】(4節)。這不是因為百姓彼此豁免債務,就可以均貧富,實現福利社會;而是因為百姓若肯【鬆手豁免】(3節),表明他們已經學會了享用恩典,所以神【必大大賜福】( 5節)於他們,讓他們能享用更多的恩典。神的百姓借貸給弟兄,目的不是為了投資,也不是為了錦上添花,而是為了【幫補你窮乏的弟兄】(7節)學習分享神的恩典,所以不可收取利息(23:19-20)。即使【第七年的豁免年快到了】(9節)借出去的收不回來,也要甘心樂意地給他【給他的時候心裡不可愁煩】(10節)。【困苦窮乏】(11節)是人離棄神的產物。神的百姓若肯接受神的權柄【向你地上困苦窮乏的弟兄鬆開手】(11節),神也就向人鬆手,讓百姓中間不再有【窮乏的弟兄】(7節)。【若有一個希伯來男人或希伯來女人被賣給你】(12節)實際上是簽訂【六年】的僱工合同(12節)【到第七年】便可重獲自由。希伯來人賣身為奴,大都是因為債務問題;如果奴隸空手得自由,可能很快又會因為貧困而再次欠債淪為奴隸。因此,神要求主人從自己的【羊群,禾場,酒榨之中,多多地給他】(14節)讓得自由的奴隸豐豐富富地出去,能脫離貧困,不再繼續為奴。神要百姓記念自己【在埃及地作過奴僕】(15節)的經歷,體會作奴僕的痛苦,也體會恩典和救贖的寶貴。(17節)將耳朵【在門上刺透】象徵放棄自由,永遠留在主人的家中。這位奴僕經歷了恩典以後,卻願意選擇用自由去換取恩典,原因是因為【愛】:【因他愛你和你的家,且因在你那裡很好】(16節)神對主人的旨意是:當主人甘心樂意地【任他自由的時候】(18節);當神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時候,擊殺了埃及地所有頭生的人和牲畜,卻以羔羊的血保護了以色列人一切頭生的,所以以色列人應當把【一切頭生的公牲畜獻給耶和華為祭】(出13:11-15),【分別為聖】(19節)歸給神,不可做任何其它的用途。進入應許之地以後,百姓居住的地點可能離【耶和華所選擇的地方】(20節)比較遠,所以改成一年之內都可以去,那時頭生公牲畜長大了,祭肉可以【和兒女,僕婢,並住在你城裡的利未人】(12:18)一起分享。有殘疾的頭生公牲畜不可以用來獻祭,但還是屬於神;因為不是獻祭,所以【潔淨人與不潔淨人都可以吃】(22節)與打獵得來,不能用於獻祭的【羚羊與鹿】(22節)一樣對待。但不是獻祭,沒有祭司在場監督,所以尤其要注意【不可吃它的血】(23節)。
思想:無論是豁免年免除債務(1-11節)第七年釋放希伯來奴隸(12-18節),還是每年奉獻頭生的公牲畜(19-23節),都是要人學習白白地放下自己的所有。這樣的製度在世人看來,並不符合【公平交易】的原則,但神正是要藉著這樣不合常理的命令,使祂的百姓【與地上的萬民有分別】。因為人只有認識到自己一切的所有都是神白白的恩典,才會看重賜恩典的神過於看重恩典,學習甘心放下自己的所有。
祈禱:親愛主,感謝祢讓我們生命不但學習缺乏時的信靠神,在生命中能夠擁有時更要我們學習要敬畏祢;求主使我們深知主祢的恩典,祢的賜予,因一切都是出於主祢。阿們!

申命記 10:1-22申命記 10:1-22

【和合本】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申命記】
十誡的內容與寫著十誡的石版【和先前的一樣】(1節),表明神對百姓的悅納也【和先前的一樣】這實在是神莫大的恩典。但神絕不要人在恩典中變得無知,因此,神把十誡【照先前所寫的,寫在這版上】(4節),要祂的百姓清清楚楚地知道,恩典並沒有廢去所立的約。人會悖逆,會愚昧,但神的【十條誡】(4節)卻不會改變,神的話語並不【與時俱進】祂絕不會因為世界越來越包容罪惡,而改變祂的公義和聖潔;也不會因為世界濫用愛心之名來行惡,而改變祂的慈愛和憐憫。第3節摩西【用皂莢木做了一櫃】安放兩塊石版,實際上花了很長時間。1-11節所扼要記載的幾件事並沒有嚴格地按照先後次序來敘述,而是從以色列人所共知的歷史中點出幾個重要的事實,來證明百姓沒有什麼值得自誇的。6-9節是一段插敘,用兩件事來證明,雖然神嚴肅地管教祂的百姓,但神悅納人的恩典和憐憫卻永遠常在:第一,雖然亞倫在西奈山犯了罪(9:20)但神仍然允許他繼續擔任大祭司的職分,並且讓他的兒子來繼承(6節),使中保的職分永遠常在。第二,利未人仍然在【抬耶和華的約櫃,又侍立在耶和華面前事奉祂,奉祂的名祝福】(8節)。10-11節是總結之前提到的摩西代求的結果(9:18-19,25)。人為甚麼應當甘心被神得著呢?第一個原因是因著神的愛。(15節)【但喜悅】原文是【只喜悅】。【將心裡的污穢除掉】(16節)原文是【為心行割禮】比喻改變內心,從心裡除掉污穢。人並不能靠自己的努力【將心裡的污穢除掉】(16節)只有體會到神的愛,願意以愛來回應神的愛的人。人之所以應當甘心被神得著,第二個原因是因著神的所是。神是大有能力,公義慈愛的獨一真神,只有【在埃及地也作過寄居的】(19節)的人,才能體會到公義,慈愛的寶貴,因此渴慕神的公義和慈愛,承認唯有祂是配得敬拜,事奉的,所以甘心被神得著。【不以貌取人】的意思是【不看人的情面】;神【不以貌取人,也不受賄賂】(17節)【為孤兒寡婦伸冤】(18節),表明祂是公義的。神【又憐愛寄居的,賜給他衣食】(18節),表明祂是慈愛的。而因為百姓【在埃及地也作過寄居的】(19節)才會渴慕公義和慈愛,也願意以公義和慈愛來待人。【指祂的名起誓】(20節)就是承認神有最大的權柄和能力【專靠祂】(20節)。人之所以應當甘心被神得著,第三個原因是因著神的所作。以色列人蒙神拯救(21節),又蒙神賜福(22節)。
思想:人跟從神的目的,不是為了得著神的恩典,而是要得著神;神救贖人的目的,也不是為了得著人的工作,而是要得著人。神所要得著的人,是甘心做這四件事的人;【敬畏神】【遵行祂的道】【愛祂】【盡心盡性事奉祂】(12節)。我們有否願意【敬畏,遵行,愛,事奉】我們的神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祢讓我們明白知道我們的生命要甘心【敬畏,遵行,愛,事奉】主祢,求祢每日都光照我們,使我們渴望每日都得著主祢。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