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命記 申命記 12:15-32

申命記 12:15-32

【和合本】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申命記】
在曠野飄流期間,以色列人有嗎哪的供應,並不需要吃牲畜的肉,平時只需要牲畜的毛和乳製品。因此,以色列人在曠野不能【隨心所欲宰牲吃肉】(15)必須【帶到會幕門口,耶和華面前,交給祭司,獻與耶和華為平安祭】(利17:5)而只有【潔淨的人】才可以吃平安祭的祭肉(利7:19-21)。進了迦南地以後,神停止了嗎哪的供應,卻【使田野為你的牲畜長草】(11:15),讓百姓有了更多的牛羊,也有了更多的吃肉機會,這是【神所賜你的福分】(15節)。因此,摩西特別強調百姓平時【無論潔淨人不潔淨人都可以吃】(15,22節)提醒百姓,平時吃的肉並不是平安祭的祭肉,不要誤以為【隨心所欲宰牲吃肉】等於【隨心所欲】地獻祭。【羚羊與鹿】(15節)是潔淨的野生動物,可以吃,但不可用來獻祭。所以【就如吃羚羊與鹿一般】(15節)意思就是不必遵守獻祭的條例【只是不可吃血】(16節)。【五穀、新酒,和油】(17節)代表迦南地的主要農產品。【五穀、新酒,和油的十分之一,或是牛群羊群中頭生的,或是你許願獻的,甘心獻的,或是手中的舉祭】(17節)都是用來獻祭,奉獻或守節的,所以必須帶到【神所要選擇的地方】(18節)吃喝。這【十分之一】(17節)是以色列人用於守節分享的第二個十分之一(14:22-26)。20-28節重複了15-19節關於平時吃肉的吩咐,但強調的是【可以隨心所欲在你城裡吃】(21節)住得【太遠】(21節)的人不必帶到【神所選擇要立祂名的地方】(21節)宰殺。摩西重複說明這件事,因為以色列人在過去四十年已經習慣了在會幕門口宰殺牲畜,以獻平安祭的形式吃肉。將來他們也可能為了吃肉,自己在本地獻平安祭。因此摩西再次說明:吃肉是吃肉,獻祭是獻祭,兩件事情要分開;吃肉只有【不可吃血】(23節)的禁令,而獻祭則必須到【耶和華所選擇的地方去】(26節)。【平安祭的血】(27節)原文是【祭物的血】。所以摩西三次強調【不可吃血】(23,24,25節)兩次強調沒有祭司監督的時候也必須【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25,28節)並且兩次強調【你和你的子孫就可以得福】(25,28節)。百姓進入迦南地以後,只是【到耶和華所選擇的地方】(5,11、14,18,26節)獻祭還不夠,還要【要謹慎】(30節),獻祭的儀式和內容也不可隨從迦南人的【惡俗】免得【陷入網羅】(30節)。世界的【惡俗】永遠也不能讓真實的生命更加火熱,更加豐盛,因為來自世界的一切,都是【耶和華所憎嫌所恨惡的】(31節),結果只會讓百姓【陷入網羅】(30節)。31節在希伯來聖經中是13章的開頭,是關於假先知的段落的開場白。假先知的特點是【加添】或【刪減】神的話,把人的意見加進去,還讓人以為這就是神的話。
思想:經文讓我們明白在擴張之地,任何的肉,潔淨的肉,都可以宰來吃,但是祭肉一定要回到神的居所吃,在那個地方歡樂,跟你的兒女,僕婢和利未人一起歡樂;無論環境改變了,生活的方式改善了,但神對我們的話都不可忘記,更不可自把自為去過我們的生活,必須謹記神的話。
祈禱:親愛天父,感謝祢的賜予,感謝祢在我們生活中很多的恩典與祝福,求天父提醒我們,生活中無論有多的改變,有多的祝福都不忘記神的話,更使我們每日謹記祢的的話。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申命記 2:1-15申命記 2:1-15

【和合本】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申命記】
百姓經歷了【何珥瑪】的慘敗之後,並不是立刻【轉回,從紅海的路往曠野去】而是又【在加低斯住了許多日子】(1:46),因百姓總是喜歡停留在【加低斯】綠洲,不願意【往曠野去】。經過了許多掙扎,最後才【照耶和華所吩咐】的,到曠野去接受拆毀和建立。三十八年後,神又說【你們繞行這山的日子夠了】(3節)。無論是在西奈山停留的一年,還是【繞行這山】的【三十八年】都在神的管理之中,百姓所當做的,就是緊緊跟隨火柱,雲柱,不要走在前面,也不要落在後面。只有神才知道甚麼對百姓算是【夠了】。當百姓對神的話語明白得【夠了】神就會讓百姓【起行】離開西奈山,在行走中把神的話語轉化成生命;百姓【繞行這山】的三十八年,是【照耶和華所吩咐】的(1節)。神並不是消極的神,祂的每一次拆毀,都是為了建立;火柱,雲柱所帶領的每一次【繞行】,都是為了將來【轉向北去】時走得更穩。因此,雖然以東王因為【懼怕】(4節)以色列人的強盛,很不友好地拒絕以色列人過境(民20:18),但神還是命令百姓【不可與他們爭戰】(5節),並且【不可憎惡以東人,因為他是你的弟兄】(申23:7)。既然神【已將西珥山賜給以掃為業】(5節)百姓就不能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能力,越過神的界線去【爭戰】。神讓百姓學習不體貼自己的需要,並不是要人裝作看不見需要,而是要人相信神【都知道了】(7節),祂必負責供應需要;神也不是要人倚靠自己的毅力忍飢挨餓,而是用恩典來激發人的信心。雖然【這四十年】來,百姓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繞行】(1節),但只要是跟隨火柱,雲柱,即使在【繞行】中,神仍然與他們同在,使他們【一無所缺】。以東王不肯讓以色列人走南北橫貫約旦高原的【王道】(民20:17),所以百姓只好繞行比較難走的【亞拉巴的路】,沿著約旦河裂谷經過【以拉他,以旬·迦別】向北前往摩押。死海東面的【亞珥】(9節)是摩押人的首都,以色列人的祖先亞伯拉罕的侄子羅得之子摩押。既然神【已將亞珥賜給羅得的子孫為業】(9節)百姓就不能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能力,越過神的界線去【爭戰】(9節)。【以米人】(10節)又稱為【利乏音人】(11節),他們和迦南地【亞衲族的人】一樣,都是【民數眾多,身體高大】(10節)但卻被基大老馬擊敗(創14:5),現在已經消失無踪,他們的地就成為摩押人的地。同樣,原來住在【西珥】的【何利人】(創36:20),現在也被以東人所除滅(12節),他們的地就成為以東人的地。【撒烈】的意思是【杞柳小溪】從約旦高原向西流入死海南部,是摩押的南界。撒烈溪的南面是以東,北面是摩押。過了撒烈溪,【那世代的兵丁都從營中滅盡】(14節)。這是曠野飄流三十八年的一個分水嶺,神對舊世代的審判結束了,從此新世代不再受舊世代的攪擾,百姓中再也沒有怨言出現,已經預備好憑信心進入迦南地。
思想:有些人又誤以為通過刻苦己身,主動到【曠野】自討苦吃就可以蒙神悅納;但人自己所去的,其實都算不得【曠野】最多只是曠野裡的綠洲【加低斯】。我們生命中的曠野並不是自己能決定的,而是神為我們量身定做,藉著環境所興起的,可能在家中,可能在職場,也可能在我們的教會事奉中。
祈禱:親愛主,感謝主祢的帶領,祢的引導,讓我們深信人生每一步都在祢帶領中。每天享受主的手的拖帶,主的看顧。阿們!

申命記 23:1-14申命記 23:1-14

【和合本】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申命記】
(1節)【耶和華的會】指為了敬拜,守節或爭戰而召集的成年男子的集會。【凡外腎受傷的,或被閹割的】不能入【耶和華的會】並非因為他們有殘疾,因為其他的殘疾人(利21:17-21)都可以入【耶和華的會】;而是因為【凡外腎受傷的,或被閹割的】不能生育,代表生命的枯乾(賽56:3)。(2節)【私生子】指與外邦廟妓所生的子女,因此被看作外邦人(亞9:6)。私生子的生命來源不清楚,所以神不能接受他們進入【耶和華的會】。亞捫人和摩押人故意抵擋神,咒詛神的百姓,所以神也不能接受他們進入【耶和華的會】。(3節)【雖過十代】意思是【永遠】。是因巴蘭咒詛以色列人的事。【他們的平安和他們的利益】(6節)是古代中東的條約用語,6節的意思是【不可與他們締結友好條約】。以東人和埃及人雖然都對神無知,但只要他們願意在應許之地長期居住,認識了神,神也允許【他們第三代子孫】(8節)進入【耶和華的會】。將來【耶和華必擊打埃及,又擊打又醫治,埃及人就歸向耶和華。祂必應允他們的禱告,醫治他們】(賽19:22)表明人只要尋求神,不甘心留在撒但的轄制裡,神一定給他們機會歸到自己的名下。(9-14節)在爭戰中,耶和華的聖潔;申命記所提的爭戰,都是神百姓執行神的旨意,所以一定有神的同在(14節)。因此,百姓不能因為圖方便而疏忽持守聖潔的生活,必須【遠避諸惡】(9節),遵守潔淨的條例,以免影響神與他們同行。(11-13節)行軍打仗的時候,從處理軍營中的衛生問題,引伸至神的聖潔。別讓神因為衛生問題而不能在他們其中行走,因為神要來拯救,要與他們一起行走和爭戰,別要因污穢招至戰爭失敗。
思想: 摩西重申神的律法時,把律法提升至更高的層面,是關乎神的聖潔,經文藉著神的聖潔與恩慈的屬性,使我們能夠摸著神的心意,神讓我們明白祂對關係的講究,祂看重生命,看重聖潔的。今天也是一樣,我們學習處理關係時,要進入祂聖潔的原則,進入【耶和華的會】。
祈禱: 親愛天父,感謝祢樂意我們進入耶和華的會,樂意我們見祢的面,親近祢,求天父幫助我們重視祢的話,重視祢的聖潔,更重視與祢與人關係,在關係裡明白天父的恩典。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