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命記 申命記 7:1-11

申命記 7:1-11

【和合本】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申命記】
百姓進入迦南地之後,他們將遇到的最大仇敵是【偶像】(5節)。【不可隨從別神】(6:14)徹底拒絕偶像,是人最難學習的功課(6:13-15),因此摩西在本章特別提醒百姓要拒絕偶像,不被【隨從別神】的惡俗所摻雜。(2節)【不可和他們立約】是要徹底拒絕偶像。當時的立約雙方要在雙方的神面前起誓,與某一民族立約,也就是【和他們並他們的神立約】(出23:32)等於承認他們所敬拜的偶像。【不可憐恤他們】(2節)是要徹底對付罪惡。【憐恤】的標準是神,只有神的【憐恤】才是【行公義,好憐憫】(彌6:8),而人的【憐恤】常常是沒有公義的放縱和溺愛。(3節)【不可與他們結親】是為了防止被惡俗摻雜。【聖】不能傳染,但【污穢】卻會傳染(該2:12-13)百姓與迦南人通婚,通常不是迦南人被百姓的帶上來,而是百姓的被迦南人帶下去【轉離不跟從主】(4節)。神的百姓是被神分別出來的【聖潔的民】(6節)被神揀選【做祭司的國度,為聖潔的國民】(出19:6)要成為【地上的萬族】的祝福(創12:3)。因此,已經從世界分別出來的百姓,就不能再與世界,偶像摻雜。耶和華神【專愛】(7節)以色列,揀選他們分別出來歸自己,不是因為他們人數多,或者有甚麼可誇之處,而是因為神自己的【愛】(8節)和【信實】(9節)。因此,神的百姓更應當珍惜自己的特殊身分,正如妻子忠於自己的丈夫,【信實】地歸神,愛神,與偶像斷絕一切關係(5,16節)。在神的眼裡,人對祂的態度不是【愛】就是【恨】不是【愛祂】(9節)就是【恨祂】(10節)黑白分明。但百姓卻常常自欺欺人地以為,在【愛神】與【恨神】之間有個【也不冷也不熱】(啟3:15)的中間地帶,可以一面愛世界,一面愛神,愛神並不只是情感上的愛,而是要【守祂誡命】(9節)。
思想:每個信徒都是被神所揀選的,這揀選完全是出於神的恩典,而不是因為我們有甚麼能被神看中的行為或優點。雖然我們都是不配的,因此,我們也要珍惜自己蒙揀選的身分,與世界和偶像徹底斷絕關係,願意【聖潔沒有瑕疵】獻給上主。
祈禱:親愛主,感謝祢再次讓我們知道祢願意專愛我們,更願意我們單單歸祢,屬於祢,求主引導我們讓我們每日在意神的話,願意愛主祢,並不只是情感上的愛,而是要【守祢的誡命】,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申命記 17:14-20申命記 17:14-20

【和合本】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https://youtu.be/ov8knGfjARY


神在百姓中設立的第二種權柄是【王】(14節),14-20節是神關於君王的心意。君王的職分是世襲的,負責抵禦外敵,組織實施公共工程,遵照神的律法在地上執行行政,軍事的權柄。但【若說】(14節)一語表明,人間的【王】並不是神所命定的權柄,只是神所允許的權柄。【立王】(14節)最大的好處是可以集中全國的力量來抵禦外敵,但【立王】也會成為百姓的重擔。以色列是【祭司的國度】(出19:6),因此他們在進入迦南之後的四百多年裡,並沒有【像四圍的國一樣】(14節)立王治理國家,而是接受神在士師(審判官)、祭司和先知之上親自作王,接受神親自的保護。神首先吩咐【不可立你弟兄以外的人為王】(15節),因為立約的百姓是屬神的,不能再被外邦人轄制帶領,跟隨別神。而即使是【從你弟兄中立一人】(15節),也不是根據人意,而是要立【神所揀選的人為王】(15節),因為神要藉著對君王的心意,來顯明將來國度的理想君王。神向將來百姓中的君王發表了三個禁令:1.【不可為自己加添馬匹】(16節)意思是不可倚靠增加軍事力量來增加自己的權力,以致忘了倚靠神。當時耕地用牛,運輸用驢,只有拉戰車需要用【馬匹】需要從當時最強大的國家埃及進口。【不可使百姓回埃及】(16節)意思是【不可為了加添馬匹而使百姓回埃及】從埃及進口馬匹,或與埃及結盟(賽31:1)。2.【不可為自己多立妃嬪】(17節)意思是不可與外邦國家建立結親聯盟,以致偏離神。古代中東的君王普遍以政治婚姻作為外交工具,以結親的方式建立聯盟關係,所以君王普遍【多立妃嬪】(17節)。3.【不可為自己多積金銀】(17節)意思是不可追求自己的虛榮,以致自高自大。君王積聚金錢、財富,可以滿足自己的虛榮和驕傲。(18節)【這律法書】可能指申命記或摩西五經。律法書的正式抄本由祭司保存(31:9)君王登基時,需要單獨【為自己抄錄一本】(18節)。以色列的君王在登基時也必須抄錄【這律法書】,作為與神之間的盟約(王下11:12)。【平生誦讀】(19節)原文是【一生的每一天都誦讀】。但在神的百姓中間,只有神才是真正的王,人間的君王只是執行神所賜予的權柄,並不是最高的權威。因此,君王必須明白神的心意和法則,帶頭【學習敬畏耶和華】、【謹守遵行這律法書上的一切言語和這些律例】(19節)。只有一位每天都【誦讀】律法的君王,才有可能讓神的話語不住地提醒和限制自己:神才是一切權柄,律法和恩典的源頭。這樣的君王才有可能拒絕權力、美色和金錢的試探,不但不【心高氣傲】(20節),而且能謙卑地【追求至公至義】(16:20)長久地活在神的祝福中【在國位上年長日久】(20節)。
思想:經文提醒我們一個不肯花時間【平生誦讀】律法書的人,就沒有資格作王;一個不肯花時間【平生誦讀】聖經的人,如何有力量從靈裡帶領事奉呢?我們哪一天不讀聖經;哪一天就可能【心高氣傲,偏左偏右】用自己的話來代替神的話,用自己的意思來代替神的意思,以致靈性死亡,沒有辦法讓神的權柄在自己的身上顯出。
祈禱:親愛天父,感謝祢留下聖經,祢的話給予我們,能讓我們學習,跟隨天父祢的旨意,更成為我們每日的力量及指引,求天父每日提醒我們,使我們每日渴慕天父祢的話語,活出天父的旨意。阿們!

申命記 11:1-32申命記 11:1-32

【和合本】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申命記】
本章是開場白的結論,呼籲百姓做出正確的選擇(1節),自己決定是順服還是悖逆。在摩西的聽眾中,很多都親身經歷了神從出埃及以來的恩典與管教(2-7節)享受過順服時神的恩典,也經歷過悖逆時神的管教。神做工的法則,總是讓人先經歷祂,然後才要人跟從祂。【大能的手,和伸出來的膀臂】(2節)都是埃及法老用來形容自己的軍事力量和權柄勢力的常用語,但神卻用【向埃及王法老和其全地所行的神蹟奇事】(3節)讓世人看到甚麼才是真正的【大能的手,和伸出來的膀臂】。神在埃及所行的十災(3節)(出7:1-12:51);以色列人過紅海(4節)(出14:1-31);直到今日】(4節)【大坍,亞比蘭】的背叛(6節)(民16:1-50)。在呼籲百姓做出選擇之前,神再次提醒百姓,要在應許之地活得長久,並且活得更豐盛,就要活在【一切誡命】(8-9節)的管理之下。【埃及地】(10節)離尼羅河兩岸稍遠一點就是沙漠,雨水很少,農業依賴尼羅河的定期氾濫與河水灌溉。【用腳澆灌】指依靠人力澆灌【像澆灌菜園一樣】(10節)指需要經常照顧。埃及的農田需要人力不斷地灌溉,維持,容易給人一種錯覺,以為農業的豐收完全是人辛勤勞動的結果。其實尼羅河的水源來自非洲中部的雪山融水和降雨,正常的降水完全倚靠神的恩典。迦南地有超過3000米的高山,也有低於海平面400多米的約旦河谷,是【有山有谷】之地(11節),並不適合河流灌溉。迦南的尼羅河是在天上,農業倚靠秋雨,春雨,是【雨水滋潤之地】(11節)。在【神所眷顧的】(12節)應許之地,只要按時降下秋雨,春雨,輕輕鬆鬆就有豐收。因為【從歲首到年終】(12節)【神的眼目】時常看顧那地(12節),用祂的豐富來作那地的供應。【秋雨】(14節)原文是【早雨】【春雨】(14節)原文是【晚雨】。秋雨之後,地土變得鬆軟,容易耕耘播種,春雨之後就可以輕鬆獲得豐收。因為迦南地農業的收成完全依賴雨水,所以百姓在迦南地更加需要仰望神的恩典。【按時降秋雨春雨】(14節)的是神,但迦南人卻認為是他們所拜的巴力(何2:8)。因此,以色列人若不夠【謹慎】【心中受迷惑】(16節)就很容易效仿迦南人【偏離正路,去事奉敬拜別神】(16節)。18-20節的內容和6:6-9基本相同;這段話並非簡單地重複六6-9,而是神在這裡特別指明人長久活在應許之中,並且活得更豐盛的秘訣。因為祂願意看見人長久地享用祂的恩典【如天覆地的日子那樣多】(21節)。【從曠野和黎巴嫩,並幼發拉底大河,直到西海】(24節)分別是應許之地的南,北,東,西界線。百姓【若留意謹守遵行我所吩咐這一切的誡命,愛耶和華,你們的神,行祂的道,專靠祂】,必能承受應許之地(22-25節)。在結束這段開場白之前,摩西將【祝福與咒詛】(26節)兩種選擇都擺在百姓面前,沒有中間道路,呼召他們選擇【蒙福】(27節)。並且再次向百姓強調:講解律法是為了【過約旦河】(31節)承受應許做準備。人只有【謹守遵行】(32節)神的律例典章,才能長久地活在應許裡,並且活得更加豐盛。
思想:神的眼目也時常鑑察祂的百姓是否活在祂的誡命中。同樣.我們如果盼望神的眼目看顧保守我們,就必須接受神的眼目來鑑察光照我們。我們若堅持用世界的方法去追求成功,財富和健康,神必然知道,出手引導我們;因為,如果我們不肯用一生的時間謹慎學習神要我們學習的功課,也必然會重蹈以色列人的覆轍。
祈禱:親愛的天父,感謝祢的眼目每天的看顧,鑑察我們,求主光照我們,使我們謹慎學習天父祢要我們學習的功課,使我們一生信靠祢。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