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數記 民數記 2:1-34

民數記 2:1-34

【和合本】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

【民數記】【對著會幕的四圍安營 】 正如當時的埃及軍隊圍繞中央的王營安營。這樣的安營
方法正是神國度的 宿 影 ,表明神就是以色列的王 ,神住在祂的軍隊中間 ,神的權柄
通行在祂的國度之中。每個支派都有自己的 【 旗號 】 。 【 纛 】 指四個領導支派的 【 旗
號 】 代指圍繞著 【 猶大營的纛 】 (3節 )【 流便營的纛 】 (10節 )【 以法蓮營的纛 】 (18節 )【 但營的纛 】 (25節 )安營的四個軍團。神數點了祂的軍隊以後 ,第一件事 就是
教導他們 【 安營 】 。第一組安營在會幕的東邊 ,包括猶大 ,以薩迦和西布倫三個支派。
他們都是利亞的後代 ,猶大是其中的領導支派。根據猶太人的傳統 ,【 猶大營的纛 】
是畫著獅子的綠旗 ,這是根據 【 猶大是個小獅子 】 (創 48:9)的預 表 。 第二組安營在
會幕的南邊 ,包括流便 ,西緬和迦得三個支派。流便 ,西緬都是妻子利亞的後代 ,迦得
是利亞婢女的後代 ,流便是其中的領導支派。流便營在行軍時 【 要作第二隊往前
行 】 前後都是利未人。因此 ,他們要和猶大營一起護衛帳幕 ,和以法蓮營一起護衛
聖物。根據猶太人的傳統 ,【 流便營的纛 】 是畫著人首的紅旗 ,可能因為流便是長
子 (創 49:3)。在行軍時 ,抬帳幕的利未人走在流便營的前面 (10:17),抬聖物的利未人
走在流便營的後面 (10:21)。這樣當聖物到達時 ,【 抬帳幕的已經把帳幕支好 】 (十
21)。以色列人在安營時以會幕為中心 ,在行軍時也是以會幕為中心 ,表明神不但住
在祂的百姓之中 ,也親自帶領他們前往應許之地。第三組安營在會幕的西邊 ,包括
以法蓮 ,瑪拿西 ,便雅憫三個支派。他們都是拉結的後代 ,以法蓮是其中的領導支派。
約瑟的次子以法蓮在雅各的祝福中 ,被排在約瑟的長子瑪拿西的前面 (創 48:14)。
以法蓮營 在行軍時 【 要作第三隊往前行 】 前面是抬聖物的利未人 (10:21)。因此 ,他
們要和流便營一起護衛聖物。根據猶太人的傳統 【 以法蓮營的纛 】 是畫著牛犢的
黃旗 ,可能因為約瑟解開關於牛的夢 (創 41:1-4)。第四組安營在會幕的北邊 ,包括但 ,亞設和拿弗他利三個支派。但和拿弗他利是拉結婢女的後代 ,亞設是利亞婢女的
後代 ,但是其中的領導支派。但支派是人數第二多的支派 ,但營在行軍時要 【 作末
隊往前行 】 負責守衛後方。根據猶太人的傳統 【 但營的纛 】 是畫著鷹的紅白旗 ,可
能因為但不喜歡被描述成蛇 (創 49:17)所以選擇了蛇的天敵鷹。 【 以色人就這樣行 】 ,就是每天在生活中學習接受神的權柄 ,以神為中心 ,按著次序 【 安營起行 】 。二百萬
以色列人在曠野中所安的營 ,成為在神的救贖計劃中將要臨到地上的國度的 縮 影。
思想
:神 教導百姓如何 【 安營起行 】 然後帶領他們走過曠野 ,進入迦南 ,讓他們一路
學習怎樣跟隨神 ,準確地活在神面前。神一切的作為 ,都是根據祂美善的目的 ,按照
祂自己的方式 ,等到祂最好的時間 ,而不是按著人希望的方法和時間 ,來解決人眼
前的難處。因此 ,事奉神的人固然不可落在神的後面 ,但也不可走在神的前面。
祈禱
:親愛的 天 父 ,感謝祢讓我們 知道我們各人在祢裡面都有特定的位置 ,。當我們
的心和眼睛常朝向祢 ,願意跟從祢 ,順服祢 ,是因為我們深信 祢在我們中間 ,感謝祢
賜我們這美好的應許。求 天父 幫助我們 ,常以祢為我們生活的核心 ,我們要視祢為
最重要的。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民數記 16:1-50民數記 16:1-50

【和合本】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民數記】


【可拉】是哥轄族的利未人,與摩西、亞倫的輩分相同,但不是神所揀選的族長
(3:30)。他可能認為哥轄族既然能負責聖物,就都有資格做祭司(10 節),摩西膏立哥
哥亞倫做祭司是出於私心。【大坍,亞比蘭,安】(1 節)屬於流便支派,也不是神所揀
選的族長。他們是【以色列會中的二百五十個首領】更是【有名望選入會中的人】
(2 節)但成為神計劃裡的難處。摩西【俯伏在地】可能是尋問神的指示。神立即
應允了摩西的祈禱,用祂的靈引導他。【一黨的人】(5,6 節)原文是【全會眾】暗示
可拉要另立一個【以色列全會眾】。摩西用可拉自己說的【擅自專權】(3 節)來駁
斥他【你們這利未的子孫太過分了】。利未人【辦耶和華帳幕的事】(9 節)是恩典,
亞倫承接【祭司的職任】(10 節)也是恩典。可拉既不認識事奉是出於恩典,也不認
識事奉是服事人【站在會眾面前替他們當差】(9 節),反而把事奉當作自己出頭做
主,爭名奪利的機會。摩西再一次引導可拉去認識恩典,但他裡面的黑暗卻使他完
全聽不進去。摩西對可拉說:【這豈為小事】(10 節),大坍和亞比蘭也用【這豈為
小事】(13 節)來反唇相譏,表明當時的爭辯非常激烈。大坍和亞比蘭聲稱埃及才是
【流奶與蜜之地】(13 節)諷刺摩西沒有把他們領進【流奶與蜜之地】(14 節),並把
神在曠野管教百姓的計劃說成摩西【要在曠野殺我們】,把摩西的動機說成要【自
立為王】(13 節)。所以摩西讓可拉一黨的人和亞倫一起【站在耶和華面前】(16 節)
讓神自己來顯明祂的揀選。神宣告要滅絕的【全會眾】(22 節),並不是【以色列全
會眾】(41 節)而是可拉【一黨的人】。摩西和亞倫的代禱救了他們(22 節)。神的榮
光顯現,顯明摩西和亞倫是對的。神要殺背叛的人,因為他們這樣悖逆祂。摩西就
為他們求,但是神沒有答應,讓眾人離開他們。第 25-35 節是審判:摩西剛說完了這
一切話,他們腳下的地就開了口,把他們和他們的家眷,並一切屬可拉的人丁,財物,
都吞下去。【一切屬可拉的人丁】不包括【可拉的眾子】(26:11)他們沒有跟隨父親
背叛神,所以並不是【屬可拉的】。(38 節) 【記號】原文也被譯為【神蹟】(出 4:8)。
神讓大家看清楚,祭司利未人的職事都是神的揀選,其他人是不能拿香爐的,只有
祭司可以。更提醒百姓不可隨私意事奉,敬拜,免得百姓【遭可拉和他一黨所遭的】
(40 節)。【以色列全會眾】並沒有參與可拉的背叛,也未必目睹可拉之死,但他們卻
出於個人的同情,指責摩西,亞倫用詭計【殺了耶和華的百姓】(41 節),把可拉一黨
的死亡看作是權力鬥爭的結果,不承認是【耶和華必指示誰是屬祂的】。這個時候
雲彩突然出來遮蓋會幕,耶和華的榮光就顯現了,跟著瘟疫就發生了。摩西和亞倫
不是憑自己的虔誠去【平息】神的忿怒,而是用神所印證過的香爐盛上祭壇裡的
火,再加上香,按著神救贖的法則去挽回愚昧的百姓(利16:12-13)。摩西受聖靈感動,
指示亞倫用這種特別的方法平息神的怒氣。而亞倫則完全不計較個人的恩怨【快
快】(46 節)地【跑到會中】(47 節),盡量減輕百姓的愚昧所帶來的虧損。雖然摩西
為百姓求情(45 節),但只有大祭司亞倫的【贖罪】才能使瘟疫止住。可拉燒的香觸
動了神的怒氣,亞倫燒的香卻平息了神的怒氣,亞倫被揀選的地位再一次在反對他
的百姓面前得到確認。大祭司【不可挨近死屍】(利 21:11)但亞倫卻冒著被死人沾

染的危險,【站在死人和活人中間】(48 節)。大祭司亞倫不計較眾人的反對,也不
關心個人的生死,只是忠心地去成全他的職分。
思想:可拉的叛變不是一日就發生的,是有歷史,有原因的,最大原因是對神的刑罰
也不服, 我們是否看名望多過看權柄?我們是否願意跟隨神所選立的權柄?我們
是靠力量還是靠神的權柄?讓我們知道跟從神設立的權柄,而不是跟從名望,並且
也要成為有信心的人。
祈禱:親愛的天父,感謝祢讓我們知道不要作怨言和叛逆的人。求天父幫助我們謙
卑順服,更尊重祢安排賜下的權柄。阿們!

民數記 9:15-23民數記 9:15-23

【和合本】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 :

【民數記】第九章15-23節 )是提及 立起帳幕 ,雲彩遮蓋 。 【 雲彩 】 代表 【 耶和華的吩咐 】 (18節 ),引導百姓在曠野裡前行的腳步。以色列人在曠野每天都要根據 【 雲彩 】 的動
向來決定 【 住營 】 還是 【 起行 】神的百姓 應當跟隨 【 雲彩 】 來決定自己每天的行
動。 【 雲彩 】 前進的速度總是人能跟得上的 ,神總是給百姓足夠的時間 收拾 ,起行。
因此 【 雲彩 】 的引導不是人的重擔 ,而是對人信心的檢驗 :一旦 【 雲彩收上去 】 無
論環境看起來有多吸引人 ,也不能留戀拖延 ;一旦 【 雲彩停在帳幕上 】 無論環境看
起來有多不理想 ,也不能自行決定離開。只要是神的引導 ,那就一定是最好的。所
以 【 無論是兩天 ,是一月 ,是一年 】 (22節 )無論是停在哪個地方 ,百姓都不必急 ,不必
問 ,只要認定是 【 耶和華的吩咐 】 就憑信心跟上 ,這樣才能走向應許之地。這既是
神在曠野裡給百姓的帶領 ,也是給百姓學習順服的功課。 15-23節是出 40:34-38的
發揮 ,也是百姓在曠野旅程的總結。 經文 三次重複了 【 他們遵耶和華的吩咐安營 ,也遵耶和華的吩咐起行 】 (18,20,23節 )。在經歷了曠野三十八年的飄流之後 ,以色
列人才體會到最穩妥的行走是順服 【 耶和華的 吩咐 】 。人的無知就是一定要清楚
地知道為什麼 ,去哪裡 ,不然就不肯跟上。但 15-23節的總結裡卻不提每一站去哪
裡。
思想
:以色列人既然早已知道終點是應許之地 ,下一站就不再重要 ,重要的是一路
跟隨神 【 與神同行 】 的過程比 【 下一站去哪 】 更重要。今天 ,我們既然早已知道目
的地就不必介意人生暫時經過的 【 下一站 】 在哪 【 因為祢與我同在 ;祢的杖 ,祢的
竿 ,都安慰我 】 (詩 23:4)。
祈禱
:親愛主 ,祢賜下 的雲彩 ,祢 的同在 ,都 是一個國度 ,都 是一個權柄 ,無論眼見是艱
難 ,眼見是不捨 ,求主讓 我們完全的跟隨 ,求主給我們順服的心 ,更加謹守律例典章
的心。 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