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7節是第五首輓歌。藉著她發了財的客商都保持距離,唯恐被她的痛苦所連累,所以遠遠地站著(15節)。[地上的君王](9節)是哭大城[堅固]的能力已成過去(9-10節)[地上的客商](11節)是哭[沒有人再買他們的貨物了](11節),並沒有人關心大城居民的死活。在原文中,為大城的哀哭有君王的未來式(9節)客商的現在式(11節)和未來式(15節),17節的[站著]則是未完成式。約翰使用了各種時態,似乎看到歷史上各個時期的人們都在哀哭。[船主](17節)原文是[掌舵的]地位僅次於船東。[坐船往各處去的](17節)指押運貨物的人。羅馬城的貿易依賴地中海的海運[所有靠海為業的](17節),包括[巴比倫大城](2節)貿易所帶動的整個產業鏈。19-20節是第六首輓歌。有何城能比這座大城呢這也是先知以西結預言的推羅城的哀歌(結27:32)。人類歷史上所有的[大城]都有舉世無雙,輝煌一時的時候,但最終都有歸於塵土的一天。凡船主和坐船往各處去的,並眾水手,連所有靠海為業的也就是整個產業鏈裡的從業者,他們不但與地上的君王地上的客商一起哀哭;他們只是倚靠海運,貿易謀生的普通人,並不富有,所以一旦[大城]傾倒,生計就成了問題。那時,無論是實體經濟,還是虛擬經濟,悲嘆她在一時之間就成了荒場。[巴比倫大城]的經濟模式卻可以讓人不必倚靠神,就可以販賣這些貨物,藉著她發了財享受社會分工帶來的物質利益,用地上的天國代替神的國。地上的財富和成就一時之間就會和[巴比倫大城]一起[成了荒場]應當趕快從那城出來。當[巴比倫大城]傾倒,世界經濟崩潰的時候,地上有三類人為她舉哀;地上的君王,地上的客商,靠海為業的(9,11,17節)天上卻另有三類人因她歡喜 [眾聖徒,眾使徒,先知](20 節)。他們不是幸災樂禍,而是慶祝神的公義得勝,殉道者的冤屈得伸(20)。21-24節是第七首輓歌。天使舉起一塊石頭,好像大磨石,扔在海裡淹沒在海中,好像從來沒有出現過一樣,正如先知耶利米對巴比倫的預言(耶51:63-64)。21-23節一共重複了六次[絕不能再]顯示神的旨意絕不改變,祂絕不允許冒牌的天國[巴比倫大城]再現,取而代之的是真正的神國,[新耶路撒冷]21:2)。(22節) [彈琴,作樂,吹笛,吹號]代表人類的文化和藝術活動。各行手藝人代表人類的創造和經濟活動。 推磨燈光,新郎與新娘的聲音,代表人類的日常生活。這些話都引自先知耶利米的預言(耶25:10)。天使宣告了審判[巴比倫大城]的兩個原因:你的客商原來是地上的尊貴人;萬國也被你的邪術迷惑了這個經濟體系使人因著商業成功而傲慢自大,引誘世人崇拜物質,追求成功,越來越浮躁,焦慮。又用虛假的安全感迷惑世人,讓他們確信世界是[永恆之城],因此放心地跟隨偶像。(24節)這個經濟體系使世界變得物慾橫流,成了抵擋神,逼迫教會的兇手,不但排斥敬虔度日的信徒,也讓軟弱者樂不思主,不再盼望再來,結果[貪戀敬虔度日的信徒。無論在實體和虛擬經濟領域多麼成功的[尊貴人],不管在科技和金融業多麼聰明的創新,一夜之間就可能[絕不能再見了]。
思想:然而,這段經文的焦點不僅在於巴比倫的敗亡,更在於神的公義與信實。這提醒我們,神不會忽視不公義,祂的審判雖有時看似延遲,卻必然來到。對信徒而言,這是一個安慰:我們的苦難和忠誠,神都看在眼裡。
禱告:親愛的主,感謝祢透過啟示錄提醒我,這世界的榮華不過是過眼雲煙。求祢幫助我分辨什麼是永恆的價值,賜我勇氣脫離罪惡的捆綁,將生命建立在祢堅固的磐石上。在不公義的世代中,求祢加添我信心,相信祢的公義必得勝。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