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admin

約翰壹書 1:3-4約翰壹書 1:3-4

主耶穌已升天60年,見過主耶穌的門徒漸漸離世,大部分信徒都是第二,三代基督徒,但主耶穌卻還沒有再來。因此,不少信徒漸漸懈怠,不再警醒等候,同時又出現了各種[敵基督的](2:18)和[假先知](4:1)。例如早期諾斯底主義(Gnosticism),幻影說(Docetism)和克林妥主義(Cerinthianism),他們對神(2:4),基督道成肉身(2:22;4:4),罪(1:8-10)和彼此相愛(2:9-11)都有錯誤的主張。信徒彼此相交,實質是神兒女的家庭關係:1.彼此相交是雙向的:一面分享自己所認識的神,所領受的恩典,正如使徒約翰希望信徒與自己相交,是因為[我們乃是與父,祂兒子耶穌基督相交的](3節);一面領受別人所認識的神,所領受的恩典,正如使徒保羅希望[把些屬靈的恩賜分給你們,使你們可以堅固;這樣,我在你們中間,因你與我彼此的信心,就可以同得安慰](羅1:11-12)。2.彼此相交的前提是與神相交。人若沒有與神相交,就會用社交代替相交:談論世界眉飛色舞,談論聖經意興闌珊;說教抱怨滔滔不絕,自我剖析避重就輕。如果信徒的彼此相交停留在聚餐聊天,運動郊遊,互助互惠或輔導查經上,也許關係密切了,問題解決了,知識增加了,但卻越來越不需要神了。3.彼此相交的目的是要與神相交。神要我們在基督的身體裡[彼此教導,互相勸戒](西3:16)[彼此認罪,彼此代求](雅5:16),[彼此相顧](林前12:25),從而進入與神更美好,更豐盛的交通。因此,人若想藉著彼此相交得著人的幫助或同情,難免都會失望。因為彼此相交的目的,就是為了在心中給神騰地位:順服地讓神拿走人所倚賴的,好把祂自己更豐富地給我們。因此,當我們與神相交到一個地步的時候,[雖然無花果樹不發旺,葡萄樹不結果,橄欖樹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糧食,圈中絕了羊,棚內也沒有牛;然而,我要因耶和華歡欣,因救我的神喜樂。4.彼此相交是為了主動地給,而不是被動地得。人生的意義就是成為別人的益處,作恩典的管道:[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作神百般恩賜的好管家](彼前4:10)[無論何人,不要求自己的益處,乃要求別人的益處](林前10:24)。因此,信徒的[得]就在於[給]。5.彼此相交是生命的試金石。肉體裡的驕傲,無知,優越,自卑,嫉妒,抱怨,都會阻擋彼此相交。人若還活在肉體裡,就會保持安全距離,避免肉體相撞;人若已經重生得救,必然會與神相交,也漸漸彼此相交。因此,信徒若是不能彼此相交,必定生命出了問題;傳福音若不能把人帶進彼此相交,生命永遠不會長進;父老若是輕看小子的餵養,表明生命還不成熟;傳道人若是強裝屬靈,就是生命枯乾的信號。6.彼此相交是生命的磨刀石,[鐵磨鐵,磨出刃來](箴27:17)。因為彼此相交不但有給予,也有接受;不但有付出,也有得著;不但服事別人,堅固肢體,也尋求幫助,操練自己;不但使別人得著餵養,也使自己更加成熟。 思想:認識那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目的不是只成為與主獨處的[神人],而是要我們將那永遠的生命傳給你們;與神相交,與人相交都是生命的目的與方向;主要我們知道帶出的結果就是-使你們的喜樂充足。我們有否明白彼此相交的意義與目的呢? 祈禱:親愛主,你要我們的生命不只是接受,更是付出,你要我們的生命不只領受,更是要分享;是因你賜予我們豐厚的恩典,使我們不是獨享,而是分享,這正是你要我們明白生命之道目的,求主教導明白相交的重要,使我們彼此經歷生命的主,經歷喜樂充足的生命。阿們!

約翰壹書 1:1-2約翰壹書 1:1-2

【約翰壹書】的原文是希臘文,又被稱為[約翰的第一封信First Epistle of John]。【希伯來書】【雅各書】【彼得前,後書】【約翰壹,貳,叁書】【猶大書】被稱為[一般書信General Epistles]或[大公書信Catholic Epistles ]因為這些書信都沒有指明特定的收信人,而且作者並非保羅。本信和【希伯來書】一樣,開頭沒有問安,也沒有提到作者的名字,但教會傳統和內證,外證都指向是【約翰福音】的作者使徒約翰。使徒約翰晚年定居於羅馬亞細亞行省的以弗所,他在羅馬皇帝多米田(Domitian,於主後81-96年在位)的大逼迫中被流放拔摩島,後來回到以弗所,於第一世紀結束之際去世。他可能在主後90年代,從以弗所給附近亞細亞的教會寫了本信。[從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1節)就是神的兒子耶穌基督:1.神的兒子是真實的[生命](約1:4)也就是[那永遠的生命](2節),祂也要將這種生命賜給人(5:12)。2.神的兒子是[道](約1:1)。作為[道]祂是啟示者,是神向人彰顯自己的媒介。[道logos]的原文可翻譯成[話](約10:19)[說](約4:39)或[緣故](太5:32)。3.神的兒子是[生命之道],祂[從起初原有的]永恆存在(約1:1-2),又道成肉身,進入時間,已經在歷史中向人顯現出來(2節)是使徒們[所聽見,所看見,親眼看過,親手摸過的](1節)。神的兒子基督把[生命之道]從最抽象變為最具體,不但完美地彰顯了父神(西1:15),也完美地彰顯了生命(2節)。4.[這生命已經顯現出來](2節),所以信徒對於真實生命的認識,既不是根據哲學家莫衷一是的推斷,也不是按照科學家眾說紛紜的定義,而是根據使徒的親身經歷(約1:39)。使徒們所見證的福音(2節)就是在傳[生命]要叫人[得生命](約10:10);離開了[生命],一切屬靈的追求和神學都失去根基,毫無意義。有了生命的定義,就有了生命的意義;生命的定義是[原與父同在](2節)的基督(約11:25),所以生命的意義就是[與神相交](6節):1.[相交koinonia]原文的意思是[溝通,參與,分享](林後8:4[有分];英文譯為[團契fellowship。聖父和聖子在永恆裡彼此相交(約10:38),基督道成肉身以後,這種永恆的相交就進入時空(約17:21)。[那永遠的生命]從神出來,把人領回到神面前,從祂那裡得著行公義(2:29)和愛弟兄(3:10)的能力。因此,[相交]是雙向的:一方面把自己的分享給別人,另一方面接受別人的分享。[相交]也是立體的:首先是[與父,祂兒子耶穌基督相交](3),其次是信徒之間[彼此相交](7節)。2.罪使人[躲避耶和華神的面](創3:8),墮落的第一個惡果就與神失去相交。而在神的救恩計畫裡,從曠野建造會幕(出25:8),應許[以馬內利](賽7:14),基督道成肉身(約1:14)神揀選人,呼召人的目的,都是為了讓人與祂恢復相交。使徒約翰[將所看見,所聽見的傳給你們](3節),就是為了[使你們與我們相交](3節),以便更好地與神相交。因此,傳福音的終點並不是脫離罪,上天堂,得永生,而是與神相交。3.相交的前提是生命,生命的本質有兩種。一種是適合地獄的生命:我的好處歸我,你的好處歸你;存在就要排除,增加就要吞吃;大魚吞吃小魚,強者吞吃弱者的資源,意志和自由。因為這種生命自以為[如神能知道善惡](創三5),但卻資源有限,必須競爭。另一種是適合天國的生命:天國的公理是[萬物多種多樣,同歸於一,我的益處是成為祢的益處],這種不可思議的事稱為愛。[神是愛](4:16),愛是[不求自己的益處](林前13:5),[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腓二3)。因為這種生命以神為神,當然資源無限,福杯滿溢,所以才能[彼此相交]。4.相交是新天新地的生活方式,所以主耶穌為教會的代求,就是要我們現在就開始在地上適應這種生活。思想: 論到從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聖經讓我們知道耶穌基督就是我們生命的主宰,生命源頭,不但使我們明白生命的來源,祂更要我們明白生命的意義。這生命已經顯現出來,每日都活我們的生活;我們有否樂意經歷這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愛我們的主基督耶穌呢?祈禱:親愛主,你要讓我們知道明白你就是那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你是我們生命的源頭,更是我們生命的主宰,唯有主你才能帶給我們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求主引導我們每日都樂意到那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就是主你面前。阿們!

彼得後書 3:14-18彼得後書 3:14-18

11節表示既然地上的一切都要消失,就不應當被我們作為人生追求的目標;相反,這個結局可以激發每一個盼望基督再來的信徒[處世為人必須聖潔敬虔]。面對虛空的現實,世人有的選擇及時享樂,有的選擇絕望厭世,有的選擇麻醉自己。只有追求[聖潔敬虔],我們的生命才能在虛空中獲得永恆的意義;因為能從虛空的世界帶到永恆的,只有[聖潔敬虔]。12節[聖潔敬虔]不但是我們等候主再來的生活態度,更會加速主的再來(太6:10;路11:2);因為悔改的人越多,那日子越近(徒3:19;羅11:25-26)。這並不是說人的工作可以[加速]基督的再來,因為那日子是[父憑著自己的權柄所定的時候,日期](徒1:7);這是讓我們不要消極被動地等待,而要積極主動地活出神的性情(1:3-11),證明我們是屬於新天新地的居民(13節)。13節[新天新地]是[長存](賽66:22)的新造(賽56:17;啟21:1),其中有基督的公義存到永遠(賽9:7;11:4 -5;三十二32:16-19),那裡的[居民都成為義人,永遠得地為業](賽60:21)是信徒永遠的家(啟21:27)。舊造敗壞的根源不是物質,而是罪;活在新天新地的人[既脫離世上從情慾來的敗壞](1:4),所以可以活在與基督相似[不朽壞的](林前15:42)身體裡,而不是以靈魂的形式存在。3:14-18a的主題是[殷勤長進] 14節表示`一個信徒的行為,是因著[神的性情](1:4),也取決於是否盼望基督再來(12節)和新天新地(13節)。一個盼望基督再來的人,最重要的不是急著事奉,傳福音,而是[竭力使自己沒有玷污,無可指責],[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雅1:27),專心藏在沒有瑕疵的祭典基督裡(彼前2:19)與神和好。因為[不聖潔沒有人能看見主](來12:14);相反,[公義的果效必是平安;公義的效驗必是平穩,直到永遠](賽32:17),這樣,[祂若顯現,我們就可以坦然無懼;當祂來的時候,在祂面前也不至於慚愧](約壹2:28;林後5:10)。而那些[已被玷污,又有瑕疵](2:13)的假師傅表面上殷勤事奉,其實是為了自己的名利(二3);表面上竭力傳福音,其實在傳[陷害人的異端] (2:1)。15a儘管天上的聖徒等候已久(啟6:10-11)審判的日子早晚要來(2:9;3:7),神卻恆久忍耐,因為祂要給世人[得救的機會],也讓我們能做成自己[得救的工夫](腓2:12)。因此,我們怎麼能浪費[主看一日如千年](8節)的寶貴時間呢?古往今來的假師傅都喜歡標榜[凡事我都可行](林前6:12)[你們蒙召是要得自由](加5:13)為自己的放縱辯解。真理裝備不足,或信心軟弱的人,也常體貼肉體,不是用神的話語潔淨自己,而是[強解](16節)聖經來迎合自己,把自己想做的事解釋得貌似合理,結果只是掩耳盜鈴[自取沉淪](16節)。[你們既然預先知道這事](17節),指知道有人會強解聖經,[自取沉淪](16節)。真理只有一個,錯謬可以有成百上千,層出不窮;所以我們防備假師傅的第一個方法,就是用真理來裝備自己,才能慎思明辨,免得[被惡人的錯謬誘惑](17)。防備假師傅的第二個方法,就是追求屬靈生命的長進,從認識基督開始,藉著每日與主同行而不斷進深(1:5-7)。信徒的一生,就是不斷[在我們主-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和知識上有長進]的過程,是不斷信靠和經歷恩典,認識基督的過程。屬靈生命不進則退,我們若不在恩典上長進,就會忽略或濫用恩典;我們若不在知識上長進,就會被[那敵真道,似是而非的學問](提前6:20)誘惑,兩者都會讓我們[從自己堅固的地步上墜落](17節)。三18b[榮耀歸給主] [榮耀]是單單屬於神的(賽42:8;彼前4:11)[願榮耀歸給祂](18節)等於宣告基督與神同等,讓榮耀[因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歸與祂](猶25;腓2:11),我們也能[得享祂永遠的榮耀](彼前5:10)! 思想:今日當主再來的日子越接近,就有更多不法的事,更多讓我們失腳的試探臨到,我們有否願意每日靠著主去面對,靠著主的恩典不斷長進,不會世俗,社會的敗壞影響我們呢? 祈禱:親愛主,你是我們的救主,主你耶穌基督的恩典和知識都能讓我們生命有長進,面對主你再來前很多的衝擊,很多的迷惑,我們很需要主你的恩典,更求主保守我們每日都恆心倚靠你。阿們!

彼得後書 3:8-10彼得後書 3:8-10

8-10節回應[主要降臨的應許在哪裡呢](4a)。主為什麼還沒再來?彼得對此並不著急,因為他知道自己不會活著看到基督再來(約21:18-23),所以對任何基督再來的猜測都不感興趣。但是,為了幫助那些質疑基督再來的人,彼得提供了兩個答案:1.神計算時間的方式與人不同。這正如詩90:4所說的,[主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8節)。人以時間為參照物,但神以永恆為參照物。人之所以感覺時間漫長,是因為活在時間裡;但神活在永恆裡,在時空之外,是時空的主宰,祂看時間的角度是受時空限制的人無法揣摩的。神是恆久忍耐的,因為祂看[千禧年如一日]即使主再來的日子遲延一千年,在神的眼中也只是好像一日,不必著急(哈2:3)。但神對賜給我們的短暫時間又是重視的,因為祂看[一日如千年],所以我們[要愛惜光陰](弗5:16),抓緊時間[做那差我來者的工](約9:4)。2.神要讓盡量多的人有機會悔改。第9節指出有人認為神在拖延時間,是因為根據的是自己的時間表,而不是神的時間表。事實上,神早已按祂忍耐寬容的性情(15節)制定了時間表,既不會失信,也不會失控。神是[不輕易發怒](出34:6)的神,祂在過去的洪水審判時[容忍等待](彼前3:20),在未來的末日審判中也願意[寬容]等待。因為神[斷不喜悅惡人死亡,惟喜悅惡人轉離所行的道而活](結33:11),所以忍耐等候惡人;包括那些假師傅[回頭離開所行的道](結18:23)。但是[祂願意萬人得救,明白真道](提前2:4)[特意要憐恤眾人](羅1132)並不是讓不信的人都自動得救;因為當[神震怒,顯祂公義審判的日子來到](羅2:5)時,[祂必照各人的行為報應各人](羅2:6)。神的等候固然是[寬容]罪人,甚至是那些[[好訌的人](3節),讓他們仍有機會聽信福音,悔改得救;但更是[寬容]信徒(即[你們]),使我們仍有機會預備好自己;廣傳福音,可以[安然見主](14節)。第10節表示1.[主的日子]是從主耶穌再來,到進入新天新地之前的那段時間,舊約把這日子稱為[耶和華的日子](番1:7)。主耶穌把祂再來的日子比喻成[像賊來到一樣](太24:43-44;路12:39-40),因為基督的再來對那些沒有警醒預備的人將是非常突然,措手不及的。主耶穌自己並不知道那日子何時到來(可13:32),祂也教導門徒不要猜測(徒1:7),因為那是[父憑著自己的權柄所定的時候、日期](徒1:7 )。這個特別的比喻給門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徒保羅(帖前5:2)和使徒約翰(啟3:3)都使用了同樣的比喻。2.[那日]就是[神的日子](12節),指千禧國度之後(啟20:4-5)的審判之日,那時舊天舊地將消失(啟20:11)新天新地將開始(啟21:1)。神清除舊造的方法不再是洪水(2:5;創9:11)而是用火(瑪4:1)宇宙的星體和地上的文明都要被[烈火熔化](12節) [天上的萬像都要消沒;天被捲起,好像書卷。其上的萬像要殘敗,像葡萄樹的葉子殘敗,又像無花果樹的葉子殘敗一樣](賽34:4),這與現代宇宙理論所推測的宇宙結局也是一致的。到[那日],不但[地和地上的萬物都要燒盡]我們在地上所積攢的[萬物]還會在審判時指控我們:因為[你們的金銀都長了銹;那銹要證明你們的不是,又要吃你們的肉,如同火燒。 思想:萬物的結局近了,有形質的都要被烈火銷化,地和其上的物都要燒盡了。這是主給我們很重要的提醒,在我們生活中有甚麼是永存的呢?有甚麼是我們期待得著的呢?主的日子每日都在我們眼前越來越近,我們有否預備迎接呢? 祈禱:親愛主,你是我們人生的盼望,或許生命中有很多想擁有的事情,但你要讓我們明白生命的永恆,使我們知道今生活著的價值,求主開我們眼睛,使我們更認識你帶給我們的永恆生命。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