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admin

彼得後書 1:10-21彼得後書 1:10-21

第10節與5a平行。既然信徒的敬虔生活和屬靈美德(5-7節)是生命果子的彰顯(8-9節),所以就[要更加殷勤,使你們所蒙的恩召和揀選堅定不移](10節)。這樣努力的信徒是成熟的,不會像屬靈近視的人(9節)那樣絆跌,而是[永不失腳](10),不會背道(猶24)。第11節與5b-7節平行當中的 [叫epichoregeo]原文與[加上epichoregeo](5節)是同一個字,意思是[供應]。信徒平時殷勤[加上]美德,最終必能蒙神豐豐富富地[供應]進入國度的許可。真認識神的人,人生的目的與神的性情有分,以神為樂,[豐豐富富地得以進入我們主-救主耶穌基督永遠的國](11節)。12-15節組成一個完整的單元,成為一個交錯對稱結構: 1.[提醒]的內容是[從前一次交付聖徒的真道](猶3)。即使已經在[現有的真道上堅固](12節)的信徒,恩典也會淡忘,真理也會模糊,[起初的愛心](啟二4)也容易被離棄;一旦在屬靈成長上懶惰懈怠,結果不是[隨流失去](來二1),就是隨從異端。2.[提醒]的目的是為了[激發],也就是喚醒人的意志。神的話不是讓人聽了點頭稱是,而是要人立刻去行。3.[記念]就是反覆回顧,思想。人常常怎麼想,就會怎麼活,;若是被地充滿,天和地都會失去(3:10)。4.我們自我[提醒,激勵,記念]的方法,就是[默想](詩119:15)。默想是一種喚醒思想的活動,是把聖經中關於神的作為,道路,計劃和應許反覆思想,沉思,並且應用到自己身上;是有意識地來到神的面前,在神的眼目之下,靠著神的幫助與祂相交。[趁我還在這帳棚的時候](13節),表示使徒彼得已經年老,時日無多。彼得的一生無法忘記主給他的使命:[你回頭以後,要堅固你的弟兄](路22:32),因此他在人生走到盡頭的時候,還在抓住一切機會[提醒,激發]弟兄。[脫離這帳棚的時候快到了](14節),是用客旅(彼前1:1)拆毀[地上的帳棚](林後5:1)來比喻離開這個世界,回到永恆的天家。[盡心竭力spoudazo](15節)和[殷勤spoudazo](5節)原文相同,使徒的[盡心竭力]和信徒的[殷勤]同樣重要。使徒[離開]世界與信徒[進入eisodos](11節)神國形成對比。1:16-21的主題是[主降臨的見證和先知的預言]彼得,雅各和約翰都親身經歷過主耶穌登山變像(可9:1-8)主在登山變像時大能的降臨,是祂再來審判的預表(徒2:32-33,36;3:16,20-21)。[祂從父神得尊貴榮耀的時候](17節)指主耶穌登山變像的時候。[聖山](18節),指變像山,遇見神的地方稱為[聖地](出三5),遇見神的山稱為[聖山]。19節表示基督再來不但是新約使徒們的見證,而且是舊約先知們的預言。周遭環境越黑暗,我們越要專心留意明燈,一再默想這些預言。黑暗中的[晨星]代表基督(民24:17)。主的晨星不必到夜空中尋找,而會在[心裡升起]。當一個人不再渴望什麼,卻仍然願意按照神的旨意行事的時候;當一個人似乎找不到神,但卻[因所受的苦難學了順從](來五8)的時候,晨星就升起了(詩22:1-2,23-24)。根據上下文,[經上所有的預言沒有可隨私意解說的](20節)並不是指聖經預言的解釋,而是指聖經預言的來源是神,非先知自己。可能當時的假師傅為了拒絕基督再來的真理,不但否定使徒們的見證(18節),也不承認舊約預言的權威性(19節),認為先知們只是發表他們自己的意見。為了駁斥假師傅,彼得重申猶太人和基督徒共同的信念:舊約的預言是出於神,當先知們寫下舊約的預言時,這些[預言從來沒有出於人意的,乃是人被聖靈感動,說出神的話來](21節)。末世的信徒最需要被[提醒](13節)和[記念](15節)的,不是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而是基督的再來。基督再來是為了審判[要照各人所行的報應祂](啟22:12),所以我們的一切言行都要預備見主。 思想:當基督再來,是信徒在地上生活的動力和盼望(彼前1:7,13)也是信徒得勝或失敗的關鍵:初期教會的至死忠心,是因為他們相信基督再來,也盼望基督再來。或許今天教會的世俗化和自由化,是因為許多人不相信基督再來,不盼望基督再來,或忘了自己隨時會見主。我們有否期待晨星在你們心裡出現的時候呢? 祈禱:親愛主,你是我們生命的盼望,更是我們心中明亮的晨星,在這個黑暗沒有光明的世代,我們需要你的光照,需要你的盼望,使我們深信你的再來,更願意儆醒等待你的再來。阿們!

彼得後書 1:3-9彼得後書 1:3-9

神已經在基督裡賜下了敬虔生活所需要的一切(3節) 1.信徒敬虔生活所需要的一切,是神的大能主動賜給我們的。(3節)其中[生命和虔敬]是重言法(Hendiadys)修辭,意思是[虔敬的生命]。2.神的大能工作的方式,是呼召和引導我們[認識那用自己榮耀和美德召我們的主](3節)。基督藉著自己[榮耀和美德],呼召我們過敬虔的生活;而我們對基督的真實認識,是我們過敬虔生活的動力和根據。3.主先認識我們(約10:14)呼召我們,我們才能認識祂,被祂吸引,渴慕[一切關乎生命和虔誠的事]。主[已將又寶貴又極大的應許賜給我們](4節)。這應許能[叫我們既脫離世上從情慾來的敗壞,就得與神的性情有分](4節),也就是脫離罪惡,[得兒子的名分](弗1:5):1.[神的性情]就是神兒女的形象(加4:5-6)重生的信徒擁有父神的道德性情,將被聖靈改變成越來越像基督(弗4:13)。2.有些假師傅認為,人的身體和物質必會敗壞,只有思想或靈魂才不會朽壞。但彼得卻指出,敗壞並非因為神造的物質世界有缺陷,而是[從情慾來的](4節)。3.有些假師傅認為,人靠著謹守律法或順從本性,思想或靈魂就可以得享永恆。但彼得卻指出,人只有藉著認識基督(2:20)才能[脫離世上從情慾來的敗壞](4節)。4.有些假師傅認為,人分享神的本性,就是脫離物質世界的捆綁,變得更像神,或變成神。但彼得卻指[得與神的性情有分],只是信徒新生命的起點(5節),並不是終點。[正因這緣故](5節)指信徒已經得了福音的恩典[與神的性情有分](4節)而有責任靠著神的恩賜(3節)和應許(4節)[分外地殷勤](5節),努力地成長,活得越來越像神家的一員。2.[應許]和[信心](5節)都是神白白的恩賜(1節)但卻不能成為懶惰的理由,而是[殷勤]的根據,要求和動力。[加上epichoregeo](5節)原文指富人慷慨資助戲劇節的演出,引申為[供應,支持,裝備]。信徒不需要靠自己在[信心]之外再[加上]點什麼,因為[神的神能已將一切關乎生命和虔誠的事賜給我們](3節)了;也不需要在基督之外再尋求點什麼,只需用基督生命裡的[榮耀和美德](3節)來供應和支持自己的屬靈生命。5-7節所列舉的七種美德始於信心,臻於愛心,信心是屬靈生命成長的開始,愛心是生命成長的頂點:1.[德行](5節),是因著[信心]而來的。[德行arete]原文是[美德](3節),在新約聖經中只出現了4次(彼後1:3,5;彼前2:9;腓4:8)但在當時的希臘文獻中十分普遍,意思是[最卓越之處]。2.[知識](5節),就是正確地認識神。[知識gnosis]原文是假師傅喜歡用的字眼,這裡是指對[神和我們主耶穌](2節)的認識,既是頭腦裡的知識,又是靈裡的經歷,既能明辨是非(116 ;2:1-2)又能實踐真理(3:17-18)。3.[節制](6節),就是正確地認識自己,控制自己的慾望,情感和言行,不被肉體轄制。4.[忍耐](6節)就是正確地對待自己,接受神的訓練(來12:11-12)等候神的應許(4節),抵擋外面難處的試探和裡面肉體的引誘。5.[虔敬](6節),就是正確地對待神。原文的意思是尊重神,把神應得的分歸於祂,而不是用敬拜金牛犢的方式來操縱神,利用神。6.[愛弟兄的心](7節),指照顧教會肢體的需要(彼前3:8)。人只有與神的關係正確了,與弟兄的關係才會正確。7.[愛眾人的心](7節)指關心教會以外的人的需要,包括愛鄰居,愛仇敵。第8節與第3節平行,可譯為[你們有了這幾樣,再繼續增長,就必使你們在認識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上,不至於懶散和不結果子了](合本修訂版)。第9節表示只關心自己的慾望,就像一個還沒得救的人(林後4:4)故意[忘了他舊日的罪已經得了潔淨](9節),所以無法[脫離世上從情慾來的敗壞](4節)。 思想:信心是屬靈生命成長的開始,愛心是生命成長的頂點;在信仰的生命中,我們越殷勤操練這些美德,就越能在認識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我們有否願意每日都繼續殷勤操練屬靈生命成長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的拯救,你的恩典,你要我們不只是得救贖,更要我們生命成長,使我們能結出果子,求主使我們每日都樂意繼續殷勤操練屬靈生命。使我們更學像主你。阿們!

彼得後書 1:1-2彼得後書 1:1-2

【彼得後書】的原文是希臘文,又被稱為[彼得的第二封信Second Epistle of Peter]。本信的寫作日期可能是主後64年,彼得即將殉道之前(1:13-15)寫作地點可能是羅馬,最初的讀者可能也是【彼得前書】的收信者,小亞細亞北方的眾教會(3:1)。使徒彼得知道自己即將殉道(1:14)又知道教會中必有假師傅出來敗壞信徒的信心(2:1)擾亂和毀謗基督再來,末日審判的道理(3:3-7)。1:1-2的主題是[平安加給人]。聖經中只有一位[西門.彼得](1節),就是主耶穌所呼召的第一位門徒(路5:8,10)。[西門]是希伯來文[西緬]的希臘文形式(徒15:14)意思是[聽見]。[彼得]是主耶穌給他的希臘文名字(可3:16),意思是[石頭],亞蘭文是[磯法](約1:42)。彼得以[耶穌基督僕人和使徒](1節)的權柄寫了本信。[使徒]的意思是[使者,被差遣者],特別指耶穌基督所特別挑選的[十二個門徒](路6:13)。[僕人]原文是[奴隸],表示使徒對基督的順服和謙卑的態度。[同得一樣寶貴信心](1節)顯示我們[因信稱義](羅5:1)的信心並非出於自己,而是[因我們的神和救主耶穌基督之義](1節),同樣公平,公義(賽45:21;53:11)地白白賜給所有的信徒:[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弗2:8)。任何一個信徒賴以得救的信心,都與使徒的信心毫無分別;而當時的假師傅卻教導,只有少數擁有隱密知識的人才有屬靈的特權。[救主]是神的稱號之一(撒下22:2)彼得在本信中五次用[救主]一詞來形容基督(1:1,11;2:20;3:2,18),正如他在五旬節的講道一樣(徒2:21)等於宣告主耶穌基督的神性與父神是同等的(太16:16;約1:1)。開創了二百年[羅馬和平Pax Romana]的凱撒奧古斯都也自稱[救主],但只有這位能救贖罪人,預備新天新地(3:13)的[救主耶穌基督]才能帶來真正永久的和平。[恩惠,平安](2節)結合了希臘式的[恩惠]和希伯來式的[平安]。當時的書信一般用[問候Chairein]一詞來問安(徒15:23;23:26)但彼得卻改為雙關語[恩惠Charis],原意是[那引致喜樂的]。[恩惠]是神賜給不配的罪人白白的,主動的禮物,是我們喜樂的泉源。希伯來文[平安Shalom]不只是沒有戰爭的狀態,更表示繁榮,興盛,特別是屬靈事物上的興盛。[認識epignosis](1:2,3,8;2:20)和[知識gnosis](1:5,6;3:18)是本信貫穿始終的關鍵字,用以對比那些自稱擁有特殊知識的假師傅。信徒越[認識神和我們主耶穌](2節)就越能經歷和享受神所賜的[恩惠,平安]。因為在神的旨意中:1.認識神才能得永生-[認識你-獨一的真神,並且認識你所差來的耶穌基督,這就是永生](約17:3)。2.認識神是人生至善-[耶和華如此說:『智慧人不要因祂的智慧誇口,勇士不要因祂的勇力誇口,財主不要因祂的財物誇口。誇口的卻因祂有聰明,認識我是耶和華』](耶9:23-24)。3.認識神讓神最滿足-[我喜愛良善,不喜愛祭祀;喜愛認識神,勝於燔祭](何6:6)。 思想:真神只有一位,假神卻有無數;我們只要認識真神,就可以分辨各種異端。神是全能,全智,全知,公義,慈愛,聖潔,不變的獨一真理之神;祂三位一體,道成肉身;祂有恩慈,有嚴厲,是嫉妒的神;祂是公義的審判者,也是恩典的救贖者(出34:6-7,14)。我們有否願意成為每日都認識神的生命呢? 祈禱:親愛主,你是獨一的真神,更是愛我們每一的神,你期待我們不只是你的存在,更要我們明白你的旨意,認識你的愛。求主使我們願意成為每日都認識神的人。阿們!

彼得後書 5:8-14彼得後書 5:8-14


[將一切的憂慮卸給神](7節)並不是放鬆懈怠,不盡本分,而是[務要謹守,警醒](8節);不是被憂慮所困,而是要[警醒禱告](4:7)。正因為神[顧念](7節)我們,我們才能有[警醒]的能力,也能對[謹守]的結果有把握。[憂慮]使我們為今世的事掛心,以致靈性打盹,沉睡;[謹守,警醒]卻使我們能抵擋魔鬼。[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8節),這句話顯示:1.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詩22:13)雖然兇猛,但卻不能吞吃所有的信徒,只能吞吃那些不[謹守,警醒]靈性昏睡,靠近試探的人。2.魔鬼[遍地遊行]先嗅到了死亡的氣息,才會吞吃[可吞吃的人]。牠所吞吃的不是身體,而是信心,因為牠知道殺身體沒用(路12:4)。3.魔鬼是可以抵擋,也應該抵擋的。正如被獅子攻擊的獵物常常能夠掙扎逃脫,喪失鬥志的獵物只能束手就擒。因此,我們不可忽略魔鬼的存在,但也不必在魔鬼面前膽怯退縮。正因為我們有神的[顧念],基督已經得勝(來2:14)那在我們裡面的比他大(約壹4:4)。4.魔鬼吞吃信心的方法,是用外在的逼迫和引誘,引誘人裡面肉體的私慾。因此,抵擋魔鬼不是倚靠肉體,而是憑信心順服神[用堅固的信心抵擋](9節)。相反,人越不順服,越害怕受苦,就越無法專心跟隨主,越容易被魔鬼欺負。而保持順服的方法,是時時警醒,常常禱告(路21:34)[彼此順服]。(9節)這是提醒我們,其他的信徒也在遭受魔鬼的攻擊,甚至包括親眼見過主的使徒彼得(路22:二31 )所以我們應站立得穩,抵擋魔鬼。5:10-11的主題是[得勝的應許]與1:3-12[永生的盼望]前後呼應。神在基督裡呼召我們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讓我們受苦,而是為了讓我們得基業(1:4-5)。[百般的試煉](1:6)是經歷神[諸般恩寵](10節)的機會,受苦是通往榮耀的道路(來12:2);苦難是暫時的,榮耀是永遠的(7節)。因為擁有至高權能,永恆不變的主(11節)應許必[親自成全你們,堅固你們,賜力量給你們](10節),讓我們在苦難中經歷恩典,生命更加成熟,更有價值。苦難不能換取榮耀,卻能使我們的生命被神成全到可以[得享祂永遠的榮耀](10節)的地步。因此,我們應憑信心支取神的應許,讓基督的得勝成就在我們身上(9節)。[成全]原文與[補](可一19)是同一個字,也可譯為[恢復],也就是在苦難之後被神恢復[從新得力](賽40:31) 軟弱變成剛強,失敗變成得勝。5:12-14是[平安的祝福]與1:1-2[平安的問候]首尾呼應。[我略略地寫了這信](12節)指與本信所表達的內容相比,篇幅實在很短(來13:22)。本信就和《希伯來書》一樣(來13:22),以簡短的書信發表了極為寶貴豐富的信息,實在是聖靈默示的結果。[西拉](12節)原來是耶路撒冷教會的領袖之一(徒15:22),被派到安提阿教會宣告耶路撒冷會議的決定(徒15:27),有先知的恩賜(徒15:32),是保羅第二次宣教旅程中的同工(徒15:40)。他也是羅馬公民(徒16:37),受到更好的文學與修辭學教育,可能幫助彼得在本信文字上進行了潤色。[巴比倫](13節)是舊約時代著名的大城,但此時已經衰敗荒涼,當地的猶太人早就於克勞第年間遷到西流基(《猶太古史記》卷18第9章371- 379節),沒有證據顯示彼得曾經到過巴比倫、或此地有教會。彼得寫本信時正在羅馬(優西比烏《教會史》卷3第1章第2段),所以[巴比倫]很可能代表羅馬城(啟17:5,18)。[馬可](13節)是巴拿巴的表弟(西四10)與使徒彼得關係親密(徒12:12)是彼得屬靈的[兒子](13節)《馬可福音》是由彼得口述,馬可撰寫的。[彼此親嘴](14節)是新約時代主人向客人問安的方式(路7:45)信徒也以此表示彼此之間的團契交通(羅16:16)。彼得最後吩咐[你們要用愛心彼此親嘴問安](14節),這[愛心]是生命經過破碎,日益成熟的表現。本信的兩大目的,是生活上的[勸勉](12節)和真理上的[證明](12節)。一面鼓勵信徒為主受苦,一面[證明這恩是神的真恩],好讓蒙神揀選的信徒能在恩典上[站立得住](12節)。因為我們生命中所經歷一切,即使是難處和試煉,也都是[那賜諸般恩典的神](12節)所量給我們的。因此,本信以[平安](1:2)開始[平安](14)結束,這平安已歸於[凡在基督裡的人](12)。 思想:或許我們常常以為自己所受的苦難是別人沒有經歷過的,別人都不理解我們的難處,所以感到孤單,自憐,灰心。事實上,我們[在世上的眾弟兄]都要照神旨意為主受苦(3:17),沒有什麼苦難是特別的,也沒有什麼苦難是不能靠主勝過的。對於每一個為義受苦,為主受苦的信徒來說,只要我們成為基督身體的一部分[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腓4:7)! 祈禱:親愛主,是你藉著聖經使我們明白信仰生命的實在,更能明白主你在我們生命的旨意,儘管受苦,錯挫,軟弱,我們的生命都在你手中,你要我們經歷你賜的平安,同在。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