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admin

啟示錄 11:11-14啟示錄 11:11-14


[這三天半](11節)可能是[一日頂一年](結4:6)對應兩位見證人[傳道一千二百六十天](3節)。[有生氣從神那裡進入他們裡面](11節)指神使殉道者復活。真教會將經過死亡而得勝,[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祂](太16:18);而信徒[若與基督同死,也必與祂同活](提後2:11)。世人的[歡喜快樂](10節)是短暫的。神的見證人活著的時候是神的見證,死了以後還是神的見證,復活之後更是神的見證(13節);真教會的死而復活將讓世人更加恐懼戰兢[甚是害怕](11節)。[他們就駕著雲上了天](12節),預表[號筒末次吹響的時候](15節)復活的殉道者公開[被提](帖前4:16)。[啟示錄]中另一次被提是在14:16,與這裡的被提是同時發生的,但那裡是全體忠心的信徒被提(帖前4:17)。因此,這裡是表達神對教會的平反和接納正如神對基督的平反和接納一樣。主耶穌復活時也是[地大震動](13節;太28:2)。如果[聖城](2節)預表魚龍混雜的有形教會,這城[倒塌了十分之一](13節)。[七千人](13節)大約是第一世紀耶路撒冷常住人口的十分之一,也會使最初的讀者聯想到神[在以色列人中為自己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未曾與巴力親嘴的](王上19:18)。[其餘的](13節)人與之前那些人的剛硬有所不同(6:15-17;9:21),因為這裡發生的神蹟已經無法用天災人禍等自然現象來解釋,明顯是神的作為,所以連不信者也不得不[歸榮耀給天上的神](13節)。歸榮耀給天上的神;在舊約中也有是描述不信者的反應,他們像守空墓的衛兵一樣,被迫承認神的真實,而不是願意屈服於它(書7:19-;撒上6:5)。但[凡住在地上,名字從創世以來沒有記在被殺之羔羊生命冊上的人](13:8),並不能因著[恐懼](13節)和神蹟而真正悔改(16:11),反而將因著獸所行的奇事再次[跟隨那獸](13:3)。14節與第五號的末尾的預告呼應(9:12)表明第六號(9:13-11:13)到此結束。[第二樣災禍](14節)就是第六號。[第三樣災禍快到了](14節)是預告第七號(15節;16至18章)將帶來的災禍。 思想:縱使世上的迫害是如何的兇猛,生活面對如何的困窘,甚至面對生不如死的處境;我們都有曾經為我們死過如今又復活了的救主;因祂活我們都能與主一同活著。我們有否相信那位曾死過現在又活了的主基督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曾死過如今又活了,並活到永永遠遠;我們因著主你的活著能面對明天,更能面對一切,因主你已經勝過我們生命最懼怕的死亡;更要與我們同在直到永遠。求主使我們每日信靠主你復活生命的大能。阿們!

啟示錄 11:4-10啟示錄 11:4-10


[那兩棵橄欖樹](4節)指最初的讀者所熟悉的[撒迦利亞書]中的兩棵橄欖樹(亞4:3)。橄欖油象徵聖靈,橄欖樹象徵被聖靈充滿:[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靈方能成事](亞4:6)。[兩個燈臺](4節)象徵七教會中的兩個金燈臺(
1:12)也就是未受責備的士每拿和非拉鐵非教會(2:8;3:7)。[立在世界之主面前](4節)象徵事奉神。撒但是[這世界的王](約12:31)但神才是真正的[世界之主]。這兩位見證人所傳的信息有[火](5節)一般的能力(耶5:14)在完成任務之前,神不允許任何人傷害他們(5節)。[叫天閉塞不下雨](6節),是先知以利亞曾經行過的神蹟,時間正是三年半(路4:25)。[叫水變成血](6節)是摩西在出埃及時曾經行過的神蹟(出7:20)。(6節) [隨時隨意用各樣的災殃攻擊世界]正如神藉著摩西降在埃及的十災。雖然[那兩個見證人]擁有像摩西和以利亞那麼大的權柄(6節),但他們的權柄只是為了完成見證的使命,有特定的範圍和期限。當[他們作完見證的時候](7節)權柄就結束了。[那從無底坑裡上來的獸](7節),可能就是[敵基督](13:1-8)即[大罪人](帖後2:3-4)[那行毀壞可憎的](但9:27)。[交戰](7節)原文是[戰爭]顯示爭戰的對像是一個團體。 [那兩個見證人](3節)預表末世的真教會,所以獸不是一刀就將兩人殺掉,而是率領地上的列國大肆逼迫真教會[與他們交戰](7節)。這一幕代表了歷史上的一切殉道事件,爭戰的結果似乎是仇敵[得勝](7節)了,實際上卻是殉道者完成任務離去了,不必再停留在世上受苦。在原文中[他們](8節)是複數;[屍首](8節)卻是單數,表示他們代表殉道者整體。死亡是忠心的信徒在大逼迫中必然要面臨的命運,正如主對士每拿教會的稱許:[你務要至死忠心,我就賜給你那生命的冠冕](2:10)。[他們的主釘十字架之處](8節)就是耶路撒冷城外的各各他(太27:33)。 [大城](8節)是[主釘十字架之處]所以可能就是被外邦人踐踏的[聖城](2節)代表魚龍混雜的有形教會。但[大城]也可能代表與神為敵的世界(14:8),更有可能象徵有形教會與世界已經摻雜在一起了。在舊約中,[所多瑪](8節)是道德敗壞,罪孽深重的代名詞(創18:20)代表不敬虔者的下場(創19:24)。[埃及](8節)是世界的象徵,也是以色列人曾經為奴的地方(出13:3)。 [各民,各族,各方,各國](9節)代表全人類。猶太人非常重視死者的安葬[不准把屍首放在墳墓裡](9節)就是故意羞辱死者,比喻世人對真教會的藐視和侮辱。第9節的第一個[屍首]原文是單數,代表殉道者整體。第二個[屍首]原文是複數,指每位殉道者。[住在地上的人](10節)就是不信主的世人。他們與寄居地上的信徒正好相反(彼前2:11)是世界為家,以罪孽為食,所以排斥真理,恨惡福音,從心底喜歡兩位見證人被殺,因為福音定了不信者的罪(約3:18),[叫住在地上的人受痛苦](10節)。所謂[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抵擋神的世人大禍將至,卻為真教會遭受逼迫而[歡喜快樂,互相饋送禮物](10節),實在是非常可悲。
思想:今天,許多教會充斥著貪愛世界,離棄真理的外邦人,名義是[聖城],實際上已經成了[所多瑪]和[埃及]。面對世界不斷扭曲的價值觀,或許我們會無奈接受,甚至隨波逐流;但我們有否願意為主成為橄欖樹,世上的燈台;為主在這個世上勇敢作主的見證呢?
祈禱:親愛主,我們真面對世界不少的攻擊,試探,每日都有不少的挑戰,我們需要主你保守我們,更需要主每日光照引導我們,使我們能作你的燈台,為主你勇敢作見證。阿們!

啟示錄 11:1-3啟示錄 11:1-3


1-13節的異象,可能就是[小書卷](10:2)的內容。 [小書卷]吃時[甜如蜜],[吃了以後,肚子覺得發苦了](10:10),象徵教會在最後的大逼迫中為主作見證時的挑戰。[葦子](1節)是用來度量,數算的蘆葦竿(21:15-16),凡被量過的,就是被神分別為聖,蒙神保護的(2節)。正如先知以西結在異像中所量的(結40:5-42:20),是[為要分別聖地與俗地](結42:20)。[杖](1節)是猶太人所採用的長度單位,相當於六肘。當時耶路撒冷的聖殿已經被毀,所以[神的殿](1節)是代表教會(林前3:16)。在大逼迫中,屬神的教會將蒙保守(7:3)。[在殿中禮拜的人](1節)代表真正重生的信徒[父神的祭司](1:6;彼前2:9)。在大逼迫中,神將保守一切敬畏祂的忠信信徒。[殿外的院子](2節)指外邦人院,是留給外邦人的。外邦人院看起來是聖殿的一部分,其實不屬於聖殿的範圍,而是[給了外邦人的](2節)。[外邦人]代表不屬神的人(帖前4:5)他們在大逼迫中不會蒙神保守,所以[殿外的院子要留下不用量](2節)。[聖城](2節)指耶路撒冷(賽52:1)其中既有[殿外的院子]裡有名無實的外邦人,也有[在殿中禮拜的]忠心信徒。在末後的日子裡,正如先知但以理(但8:13),以賽亞(賽63:18)和主耶穌(路21:24)所預言的,神將允許外邦人[踐踏聖城四十二個月](3節),為要顯明[那兩個見證人](3節)。[四十二個月]就是[一千二百六十天](3節;但12:11),三年半,[一七之半](但9:27)。[聖城]被外邦人踐踏的時間既是被神允許的,時間也是受神限制的,這[四十二個月]既是[聖城]被外邦人踐踏的[四十二個月],也是[神的殿]蒙神保守的[四十二個月],更是兩個見證人傳道的[一千二百六十天]。這段時間可能就是大災難的後三年半,因為[外邦人的日期](路21:24)要等到大災難末期才結束。聖經中多處提到[四十二]:1.兩個見證人傳道[一千二百六十天],也就是四十二個月。2.婦人在曠野被養活[一千二百六十天](12:6),即[一載,二載,半載](12:14),也就是四十二個月。3.獸任意而行[四十二個月](13:5)。4.但以理的異像中,聖民將交在第四獸手中[一載,二載,半載](但7:25;12:7)也就是四十二個月。5.主前168年6月,安提阿古四世蹂躪耶路撒冷,主前164年12月馬加比潔淨聖殿,正好[四十二個月]。6.[當以利亞的時候,天閉塞了三年又六個月,遍地有大饑荒](路4:25) 也就是四十二個月。7.神帶領以色列人在曠野中安營四十二次(民33:5-49)。[那兩個見證人](3節)原文指特定的兩個見證人,他們是神早已預備好的。 [兩個]在聖經裡是見證的數字(申17:6)。[毛衣sakkos](3節)原文是[毛布](6:12)[麻衣]用作喪服。證人所傳的信息,實際上就是向不信者報喪,所以會[叫住在地上的人受痛苦](10節)我們無法確定[那兩個見證人]的身份,合理的猜測包括:1.士每拿(2:8)和非拉鐵非(3:7)教會所代表的忠心教會。2.摩西和以利亞,他們是舊約結束時所預言的人物(瑪4:4-6),又曾在登山變像時與主耶穌一同顯現(太17:3)。3.以諾和以利亞,聖經中惟獨他們兩位未嚐過死味(創5:24;王下2:11)。4.所羅巴伯和約書亞,他們與兩棵橄欖樹及金燈檯有關(4節;亞3:8-4:14)。約翰引用撒迦利亞的異象,是要表明這兩個見證人身份,就好像作祭司的約書亞及作王的所羅巴伯那橄欖樹的油是神給那燈台,橄欖樹是象徵神的靈,是神的靈充滿這二個見證人,叫他們能完成神給他們的使命。1.燈台代表教會(1:12-2:5)舊約預言神子民末世會領受聖靈 (珥2:28-32;徒2:17-21)而新約教會成為應驗。2.兩位見證人表示但7;21中的聖民是指聖約團體。因此,這裡提到的兩位見證的見證者不是個人,而是代表整體的教會,作為基督的忠心先知為證者。 思想: 作者藉著兩個見證人的敘述方式,執行基督的:宣告和預言,導致撒旦的攻擊,迫害和暴力死亡,世界看著他們的受害者(啟1:7)世界歡欣鼓舞,然後藉著在雲中的升天得著複活和平反辯護。都要讓正在世間受苦中的信徒明白生命的神有旨意,更讓帶出神給我們公義的安慰。在我們信仰生活中受苦,委屈有否相信神的知道,神的公義呢? 祈禱:親愛主,你是公義慈愛的主,你知道我們生命的苦,更明白我們生活所面對的困難,這一切都在主你的旨意中,求主使我們知道生命中有你的旨意,更使我們在困苦中都見證你。阿們!

啟示錄 10:8-11啟示錄 10:8-11


約翰吃書卷的經歷和先知以西結的經歷(結2-3章)相似。約翰領受了使命(8:11)要在末世為主向普天下講預言,作見證。書卷在約翰口中甜如蜜,在他肚中發苦;這救恩的信息,既帶來安慰拯救,又包含警告和審判。[那聲音](8節)就是吩咐約翰不可寫下七雷發聲的聲音(4節)。(9節)請他把小書卷給我書卷是從神手裏轉移到基督手裏,祂就開啟七印,小書卷是從大力天使手裏,轉移到約翰手裏表明;他參與並認同identifies with 耶穌在執行審判和救贖方面的權柄(受苦甚至捨命) [吃盡了]比喻用心領悟。[叫你肚子發苦](9節)指教會在國度降臨前將要面臨大逼迫,也就是兩個見證人的異象(11:1-13)。這逼迫只是黎明之前的黑暗,正如先知但以理所預言的:[並且有大艱難,從有國以來直到此時,沒有這樣的](但12:1)。[然而在你口中要甜如蜜](9節)是指這預言對受苦的教會將是極大的安慰和鼓舞。這也如先知但以理所預言的:[你本國的百姓中,凡名錄在冊上的,必得拯救](但12:1)。先知以西結也曾奉命吃過書卷,吃過後也[口中覺得其甜如蜜](結3:3)但卻沒有肚子發苦。這卷[小書卷](10節)裡的信息是先甜後苦,吃時[果然甜如蜜](10節;詩119:103;耶15:16),[吃了以後,肚子覺得發苦了](10節);前景是甜蜜的,過程卻需要憑信心忍耐。啟示錄中唯一出現「苦」的時間是在第三號瘟疫中(8:11)許多人因苦水而死,這表明苦的時期就是世界拒絕教會的信息。「再」表示是重新任命。他在之前至少有兩次(1:10–20和4:1-2)被任命;儘管第一次任命,包括整本書;第二次任命,也包括本書的其餘部分。在這裡的「再」,表示延續從11章到16章,甚至一直到 22章。使徒約翰被吩咐[再說預言](11節)這預言的內容是關於[多民,多國,多方,多王](11節)的,也就是第七號之後,天上的大聲音所宣告的:[世上的國成了我主和主基督的國;祂要作王,直到永永遠遠](11:15)。天使用[多民,多國,多方,多王]提醒我們,為神說話的先知[在列邦列國之上](耶1:10),超越了人類最高的權威,地上的國將成為神的國。本書在這之前所說的七印和六號的預言,大都是關於對世界的審判;而在這之後[再說預言],大都是關於國度的成就。 思想:約翰在他說預言的任命中也感到喜悅和痛苦。約翰不是警告舊約時期的以色列,而是警告教會,新以色列人的團體,不要不信以及向偶像崇拜的世界妥協,並警告世上的不信者(10:11節)。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讓我們也有我們生命的【書卷】;這好像著我們生命的目的:因我們要像主你;能為神的旨意受苦,學習主你的面對甜與苦生命的經歷;願我們生命面對的甜與苦都明白主你的旨意,更經歷主你的同在。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