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以弗所書

以弗所書 4:1-10以弗所書 4:1-10

四1-16的主題是[在身體裡保守合一]與二11-22[在基督裡歸為一體]前後呼應。1-6節原文是一個整句,闡明教會合一的基礎。第1節表示保羅在前三章闡明了外邦信徒和猶太信徒在基督裡歸為一體的新地位(2:11-22)並為他們在身體裡實際地合一禱告以後(3:1-21)[因此],在後三章勸勉他們在身體裡保守合一。前三章原文只有一個命令式(2:11)後三章卻出現了四十個;前三章原文只提到兩次[行事為人peripateo](2:2,10)後三章卻提到了六次(4:1,17×2;5:2,8,15)。這些都在強調一件事:信徒應當活出那已經賜給他們的屬靈實際。但是,保羅並不是教導一些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的行為規範,用基督教的倫理來取代猶太教的律法,而是要求信徒的生活與屬靈的地位一致。四-六章所有的勸勉,都建立在一-三章的教導基礎上:1.信徒的得救[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2:8-9);同樣,神也不需要信徒倚靠修養來做一個好基督徒,而是用[那賜人智慧和啟示的靈](1:17)照明信徒心中的眼睛。2.神不需要我們活出自己所沒有的,只需要活出已經從神那裡承受的;神也不需要我們多活,只需要[配得上你們所蒙的呼召]就夠了。我們的行事為人若是配不上,就需要付上禱告的代價(3:16-19)。[為主被囚]是保羅為自己所蒙的呼召和恩賜(3:2,7)付出的代價;他以此提醒每個信徒也要付上代價,讓生活[配得上你們所蒙的呼召],結出[謙卑,溫柔,忍耐,愛心,和平](2-3節)的聖靈果子(加5:22-23)與[同為後嗣,同為一體,同蒙應許](3:6)的地位相稱,竭力保持基督身體裡的合一:1.[凡事謙虛,溫柔,忍耐](2a):[謙虛]是基督的榜樣(腓2:6-7;太11:29),是驕傲的相反。在希臘文化裡,謙虛被視為奴僕的弱點,但保羅卻首先強調在日常生活中要完全[謙虛],因為驕傲最容破壞合一。 [謙虛]不是出於修養的故作謙卑,而是信徒對自己的真認識;[溫柔]是基督的捨己榜樣(太11:29)是不堅持自己的權利(彼前2:23)是不用言語刺激人,敗壞人(雅3:13-14)。[溫柔]是聖靈用大能使我們內在的人剛強到一個地步(3:16)能夠接受基督在心裡掌權,不但不會被別人惹動,而且不會被自己的情緒轄制。[忍耐]意味著堅持,這是神對屢教不改者的良善(羅2:4;9:22)也是人對神主權的信心(雅5:7-11)。2.[用愛心互相寬容](2b):[互相寬容],就是容忍彼此的軟弱和失敗,包容彼此的個性和不同。只有基督在我們心裡掌權作主,讓我們[在愛中紮根]我們才能[用愛心互相寬容]。3.[以和平彼此聯繫,竭力保持聖靈所賜的合一]表示不是行政組織合一,不是表面一團和氣,更不是與謬誤同流合污,而是不同的肢體多種多樣,但裡面都有同一位聖靈工作,同一位基督內住(3:16 -17)。保持合一的方法,是[以和平彼此聯繫]。這不是人與人之間的妥協,而是[使基督的平安在你們心裡做主](西3:15)。4-6節列舉了合一的七個基礎,以三一真神為核心。信徒之所以能夠合一,是因為他們先有了這七個[一heis ];教會的合一必須建立在這七個[一]的基礎上,否則就是妥協真理:1.[身體只有一個](4節)。外邦人不必成為猶太人,猶太人也不必成為外邦人,他們不再是兩個實體,而是成為一個新人(2:15)。信徒不管在哪裡聚會,都顯明同一個身體的見證。2.[聖靈只有一個](4節)。雖然信徒的背景不同,但都由一位聖靈重生(約3:5),藉同一位聖靈進到神面前(2:18)被同一位聖靈內住(2:22)。3.[你們蒙召同有一個指望](4節)。與神同在,得享基業的盼望始於我們蒙召得救的時候(1:18)。4.[一主](5節)。基督是教會的元首(1:22-23)也是每個信徒生命的主。人若以任何人,事,物取代了主在心中的地位,就無法與其他信徒保持合一。5.[一信](5節)。對基督耶穌的信心是神所賜的(2:8),所有的信徒都因這同一個信心得救(1:13、15)。6.[一洗](5節)。水洗的儀式代表[受洗歸入基督](加3:27)在基督的死和復活上與祂聯合(羅六3-5)。人若歸入某個屬靈領袖,必然會分門別類、破壞合一。7.[一神](6節)。祂是[眾人的父](6節),所有的信徒都是祂的兒女(1:5)。祂[超乎眾人之上](6節),對信徒有共同的主權;[貫乎眾人之中](6節),與信徒密切相交(3:17);[也住在眾人之內]( 6節),藉著聖靈住在教會裡(2:22)。保羅闡明了合一的基礎之後(1-6節),在7-16節繼續說明神如何藉著賜下多元的恩賜、保持身體的合一。[但]這個轉折詞,表示後文與前文形成對比:前文是[眾人](6節),後文是[各人];前文是合一,後文是多元。恩賜是[基督所量給各人的](7節),表現為人的才能,但卻不是靠人學習,模仿,訓練,努力得來的,完全是出於恩典。各人的恩賜各不相同,不必攀比,也不必自誇,沒有的不必嫉妒有的,有的也不可輕視沒有的。恩賜是基督[量給]的,祂不但賜下了恩賜,也決定了數量。用時依所得的程度,不多不少,正好夠用(羅12:6-8)。沒有一個人有多餘的恩賜,也沒有一個人的恩賜不夠。恩賜是基督量給[各人]的,並非某幾位屬靈領袖專有。沒有一個肢體沒有恩賜,也沒有一個肢體擁有全部恩賜。在基督的身體裡,所有的肢體都有各自的恩賜,都有不同的恩賜,所以必須合一配搭,才能知道自己是有限的,也知道其他肢體是不可或缺的(林前12:二21)。第8節綜合了詩68:18,35。古代的君王得勝以後,有權把俘虜賞給自己的軍隊和百姓做奴僕。同樣,基督在十字架上的得勝,俘獲了那些曾被撒但、罪和死亡擄去的罪人,並把他們作為恩賜賞給教會。9-10節進一步解釋了第8節中的[升上]:第9節指基督藉著死勝過了罪。第10節表示高升的基督超越萬有,在這一地位上[充滿萬有]對宇宙的每個角落都擁有權柄,並按自己的意思將祂一切的豐盛賜給教會(1:22-23),藉著教會將救贖的信息充滿宇宙。 思想:合一是基督在十字架上已經成就的屬靈事實,因此,信徒不需要製造合一,但有責任不破壞合一,靠主[竭力維持]合一,顯明基督身體的見證。工作方法是可以從訓練中學到,但恩賜卻是基督[賞給人]的,一切能靠學習得到的東西都不是恩賜。恩賜正是神給予信徒的禮物。 祈禱:感謝主你的恩賜,不單只成就十字架完美的救恩,更使信你的人能與與你合而為一,成為一個身體,讓我們懂得在你裡面合一的重要,更珍視你賜予的恩賜,同心建立基督的身體。阿們!

以弗所書3:14-21以弗所書3:14-21

14-21節是保羅繼續為收信者的禱告,其中14-19節原文是一個整句,聖父(14節)聖靈(16節)與聖子(17節)都是其中的一部分。14-15節是禱告中的開頭。[因此,我在父面前屈膝](14節)這句話重複了第1節的[因此](1a)表示結束了2-13節的插話,開始屈膝禱告。因為保羅在二11-12說明了外邦人和猶太人在[基督裡歸為一體的新地位]所以現在要為他們在基督裡實際地合一禱告(14-21節)。當時猶太人通常站著祈禱(太6:5;路18:11,13)[屈膝]代表極深的敬畏,感恩和謙卑。所羅門奉獻聖殿(王上8:54)司提反殉道(徒7:60)彼得在多加床前(徒9:40)保羅最後一次前往耶路撒冷時與信徒辭行(徒20:365)主耶穌在客西馬尼園(路22:41)都是跪著禱告。在古代的觀念中,命名代表擁有權柄(詩147:4;賽40:26)。[天上地上的各家,都是從祂得名](15節)意思是神統治一切受造之物,包括天使和人,他們的存在都取決於神。這是保羅向那些面對各種難處的信徒保證,神完全可以實現使徒為他們獻上的代禱;因為祂不但是信徒的父,也是萬有的主宰。 [父pater]和[家patria]原文諧音,是雙關語。16-19節是禱告中的祈求,包括兩個部分:1.16-17a禱告可以支取神能力的程度是[按著祂榮耀的豐盛]也就是無限量的,慷慨的,完全可以滿足信徒的一切需要。保羅已經為信徒祈求聖靈的光照(1:17-18),好讓他們知道神[向我們這信的人所顯的能力是何等浩大](19節);現在進一步為他們祈求聖靈的大能, [使你們內在的人剛強起來]不因一切患難[喪膽](13節)。[榮耀的豐盛]原文與1:18[豐盛的榮耀]是同樣的詞組。正因為神按自己[榮耀的豐盛]賜給聖徒聖靈的大能,祂在聖徒中得著的基業才能有何等[豐盛的榮耀]。[使基督藉著你們的信,住在你們心裡]不是指得救時聖靈的內住,而是使基督成為信徒生活的中心,在一切的事上行使祂的權柄。聖靈使我們的生命剛強得力,意味著基督住在我們心裡掌權,作主,使我們能活得越來越像基督。2.17b-19節表示只有那些被聖靈剛強,基督在心裡掌權的人,生活才能[在愛中紮根建基],這樣[就能和眾聖徒一同領悟基督的愛是多麼的長闊高深]。沒有人只透過知識就可以真正認識基督的愛,也沒有人脫離教會就可以真正領悟基督的愛;惟有在基督身體裡與眾聖徒實際地合一,才能共同經歷基督的愛,知道[祂的愛是超過人所能理解的]。僅僅認識基督的愛,還不是最終的目的。在合一的實際裡認識基督之愛,會把人帶到最終的目標-[使你們被充滿,得著神的一切豐盛]。雖然信徒在地位上[在祂裡面也得了豐盛](西2:9),並且[同為一體](6節)但只有被聖靈剛強(16節)基督在心裡掌權(17節),才能漸漸被充滿到[得著神的一切豐盛]的程度,最終使合一的教會[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4:13)。
思想:沒有一個真的合一是經過謙卑的禱告,沒有一個真的合一不經過基督長闊高深的愛,教會[是那充滿萬有者所充滿的](
1:23),任何一位信徒都無法單獨地經歷基督之愛長闊高深的全部。我們有否願意靠主的愛活出心裡剛強的生命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使我們知道你要的教會,你要的信徒,你最明白我們的軟弱,因此,我們要時刻地倚靠你,使我們因基督長闊高深的愛,活出心裡剛強有力的生命。阿們!

以弗所書3:1-13以弗所書3:1-13

3:1-21的主題是[為合一的實際禱告]這是本信交錯對稱結構的中心。[因此](1a)是指因為保羅在2:11-12說明了外邦人和猶太人在[基督裡歸為一體的新地位]所以現在要為他們在基督裡實際地合一禱告(14- 21節)。[替你們祈禱](1b)不是原文,而是為了譯本流暢加上去的。因為1a原本應該接續14節的禱告,但保羅在開始禱告之前,又插進了2-13節這個長句。保羅是[為你們外邦人作了基督耶穌被囚的](1a),他作為[外邦人的使徒](羅11:13),此時被囚於外邦人的首都羅馬,等著猶太人來告他,罪名是帶外邦人進入聖殿(徒21:27-29)。從外面看,保羅是羅馬的階梯,前途未卜,撒但成功地捆綁了教會的領袖。但他卻在靈裡知道,自己是按基督耶穌的旨意被囚,神必會使用這種環境來成就祂的計劃。保羅越過難處的表面,看見了背後神的手,就能在囚禁中有[平安],並且安慰並鼓勵遠方的教會(13節)。2-13節原文是一個整句,在禱告(14節)之前,先解釋福音的奧秘和保羅的職分,目的是勸勉讀者不要因他在羅馬被囚而喪膽(13節)。第2節表明,本信的讀者中有許多人只是聽說過保羅。自從保羅離開以弗所以後,那裡教會已經大大增長。[職分oikonomia](2節)原文和[安排](9節)是同一個字,又譯為[管家](路16:3)[責任](林前9:17)。保羅受託付的管家責任,是為了將神的恩典傳給外邦人(8節)。3-6節解釋了保羅受託付所要管理的恩典,也就是神所啟示的[福音的奧秘](3節)。奧秘的內容:就是保羅在1:9-12和2:11-22已經[略略寫過的](3節),又被稱為[基督的奧秘](4節)。(5節)表示啟示的時間:;福音的奧秘是[神從創世以前](1:4)所定的旨意,在舊約中尚未完全啟示,但在新約時代已經清楚啟示出來(羅16:25-26)聖靈已經將這真理啟示給使徒彼得(徒10:9-20)和使徒保羅(加1:16)。(6節)奧秘的實質:[就是外邦人在基督耶穌裡,藉著福音,得以同為後嗣,同為一體,同蒙應許],猶太人素來以神的選民自居,鄙視外邦人,但如今不再有猶太人和外邦人的分別,這個不可思議的事情只有[在基督耶穌裡]才能發生:1.外邦信徒和猶太信徒[同為後嗣]一同得著神兒子的名分(1:5)有權利在基督裡承受神的基業(1:11)。2.外邦信徒和猶太信徒[同為一體]一同歸入基督的身體(2:16)就是教會(2:23)。3.外邦信徒和猶太信徒[同蒙應許],一同承受神所應許的諸約(2:12)。7-12節解釋保羅怎樣服事受託的職分。1.(7-8a)服事的基礎:這職分不是保羅賺得的,也不是他求來的,而是先由神的[恩賜]啟動(2,7節)又靠著神[大能]的作為持續(7節)。因此,保羅雖然承認自己不配這份殊榮[本來比眾聖徒中最小的還小](8a),但仍有責任忠心服事,因為神僕人的事奉所靠的不是自己,而是神的[大能]和[恩典](8a);神從來不會賜下職責,卻不供應履行職責的能力。[福音的執事]意思是服事福音職分的態度就像僕役那樣殷勤。[執事diakonos]原文又被譯為[用人](太20:26)[僕人](林後11:23)。2. (8b-9節)服事的內容:首先是[將基督那測不透的豐富傳給外邦人](8b)。神是無限的,祂恩慈地把自己無限的[極豐富的恩典](2:7)賜給人。因此,基督的豐富是[測不透的][所積蓄的一切智慧知識,都在祂裡面藏著](西2:3)永遠都有更多的豐富等待我們發現。其次[又使眾人都明白,這歷代以來隱藏在創造萬物之神裡的奧秘是如何安排的](9節)。神在創立世界以前就已經預定了合一的奧秘(1:4,11)但神按著祂智慧的[安排]直到主基督耶穌成就救贖以後(11節)才啟示出來(5節)。3. (10-12節)服事的目的:是[為要藉著教會使天上執政的,掌權的,現在得知神百般的智慧](10節)。[天上執政的、掌權的]包括天使,魔鬼等靈界的受造物(1:21;6:12)。[百般的智慧]意思是豐富多樣的智慧。教會並不是透過傳福音,社會關懷或任何其他的活動來彰顯神的智慧,教會這個多元合一的群體存在的本身,就是宣告任何[天上執政的,掌權的]權柄都無法阻止[神百般的智慧]。教會在聖靈裡的合一(4:3),是將來[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裡面同歸於一](1:10)的預演。11節表示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挽回祭,已經完成了神的永恆計劃,啟示了神的智慧,使外邦信徒和猶太信徒可以藉著基督之死同歸一體(2:16)。直到今天,信徒仍可[因信耶穌,就在祂裡面放膽無懼,篤信不疑地來到神面前](12節)滿有把握地親近神,呼求神。13節是勸勉,與第2節首尾呼應,結束了2-13節的長句。 [所以,我求你們不要因我為你們所受的患難喪膽,這原是你們的榮耀](13節)因為讀者若是真正明白了神賜給保羅的職分(2節),就不應該因保羅所受的患難而疑惑懼怕,因為保羅的被囚,正是為了讓他們可以得著[永遠的榮耀](提後2:10;西3:4)。
思想:今天,我們若知道自己[為義受苦](彼前
2:13)是有福的,也不該為眼前的患難而[喪膽]。因為這些都屬於[歷代以來隱藏在創造萬物之神裡的奧秘]的一部分,全部都在神智慧的安排之下(羅8:28)必將成為我們的榮耀。
祈禱:親愛主,是你使我們明白你救贖的恩典,更明白主你奧秘的旨意,就是教會,要彰顯你的大能,彰顯你的愛,求主開我們眼睛使我們明白你旨意的奧秘,願意投入建造你的教會。阿們!

以弗所書2:11-22以弗所書2:11-22

二11-22的主題是[在基督裡歸為一體]與四1-16[在身體裡保守合一]前後呼應。信徒的得救是神的工作(10節)[所以](11節)得救之後也要接受神進一步的工作,被神帶進基督的身體(1:22-23)。11-13節回顧了外邦信徒地位的轉折;(11節)指從血緣的角度看,收信的信徒都不是猶太人,是沒有與神立約的外邦民族。[這名原是那些憑人手在肉身上稱為受割禮之人所起的](11節)指猶太人歷來都有選民的優越感,在屬靈和社交上都不屑與外邦人為伍。在重生得救之前,外邦人的處境有五大悲慘:1.[與基督無關](12節),沒有彌賽亞的拯救盼望。2.[在以色列國民以外](12節)無分於選民的屬靈地位。3.[在所應許的諸約上是局外人](12節)無權承受應許的福分。4. [活在世上沒有指望](12節)人生是絕望的,所有的理想和目標,終點都是死亡(羅六23)。5.[沒有神](12)外邦人崇拜許多偶像,有[許多的神,許多的主](林前8:4-5)但沒有一個人認識和敬拜獨一真神(羅1:21)生命毫無意義。外邦人[從前遠離神](13節)因為罪使他們與神隔絕(賽59:2)。他們本來[與基督無關],[如今卻在基督耶穌裡,靠著祂的血](13節)解決了罪的問題(約3:16)所以[已經得親近](13節)神了。這與拒絕基督的猶太人表面[親近]神,心卻[遠離]神(賽29:13)正好相反。外邦人之所以[已經得親近](13節)神了,是[因祂使我們和睦](14a)也就是[因祂是我們的和睦](14a原文)。14-18節從四個角度闡述了基督怎樣使人和睦:1.基督[將兩下合而為一](14節);只有基督才能[拆毀了中間隔斷的牆](14節)使外邦人和猶太人[合而為一]。[中間隔斷的牆]比喻猶太人和外邦人之間的隔閡,包括[那記在律法上的規條](15節)。耶路撒冷聖殿範圍和外邦人院之間有一圈三肘高的石牆,外邦人擅自進入就要被處死(《猶太戰記》卷5第5章2節)。保羅之所以此時在羅馬的監獄中,就是因為被誣告帶外邦人越過了這堵牆(徒21:28-30)。2.基督[將兩下藉著自己造成一個新人](15節);方法是基督在十字架上[以自己的身體廢掉冤仇](15節)。冤仇的根源[就是那記在律法上的規條](15節):關於潔淨,禮儀的規條,使猶太人和外邦人彼此為敵;關於罪的規條,使人與神彼此為敵。但是,基督的死成全了律法(太5:17),並且在祂裡面被[造成一個新人],就是基督的身體教會。外邦人沒有變成猶太人,猶太人也沒有變成外邦人,他們都變成另外一種新人類,不再有人出身和背景的區別,[如此便成就了和睦](15節)。基督[使兩下歸為一體,與神和好了](16)。 [一體]就是基督的身體教會(1:23)十字架的[挽回祭](羅三25),挽回了神對罪人的公義怒氣,進入基督身體的人都[與神和好]了(16節)。4.基督使[兩下藉著祂被一個聖靈所感,得以進到父面前](18)。[並且來傳和平的福音](17節),指基督不但是我們的和睦(14節),祂也來傳和平的福音,也就是透過祂的道,藉著祂的身體教會傳福音。救恩乃是根據聖父的揀選和預定(1:4)因著聖子的代贖和傳道(15-16節)藉著聖靈的感動(18節),最後使人[得以進到父面前]。基督使人和睦的結果,不但使遠離神的外邦人得以親近神(13節),不但使外邦人和猶太人彼此和睦,也使他們成為一家人(19節),一起稱神為[父]。19-22節描述了合一的結果。外邦人[進到父面前](18節)的結果,是使他們成為[天上的國民](腓3:20)得了[兒子的名分](1:5):[你們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與聖徒同國,是神家裡的人了](19節)。在當時的社會裡[外人和客旅]是寄居者,沒有當地公民的權利。但外邦信徒不但被允許進入神的國度,而且完全[是神家裡的人了]。外邦信徒成為蒙神救贖團體中的一部分,並不表示教會取代了以色列,因為[新人](15節)和[一體](16)不是指外邦人被接納為猶太人,而是指外邦信徒和猶太信徒共同成為一種新人類。20-22節用舊約的聖殿來形容教會這一全新的團體。過去,外邦人不准進入人手所造的殿;現在,外邦信徒和猶太信徒卻一同被[造成一個新人](15節),[漸漸成為主的聖殿](21節)。這棟建築的根基:是[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穌自己為房角石](20節)。[被建造]指明了一個事實,不是信徒在一起群策群力建造教會,而是人作為[活石](彼前2:5)被神使用來建造教會。教會是[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而不是建造在領導或心理技巧上。 [先知]指新約教會裡的先知(4:11)。[使徒和先知]的事奉是建立教會的根基,他們的見證和教導已經成文為新約聖經,使教會得以成為[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提前3:15)。基督耶穌作為[房角石]是這根基的一部分(林前3:11)。基督是教會的[房角石],比喻基督是建造教會和聯絡全體的基準,祂為教會定界,所有的信徒都必須藉著與祂的關係,才能找到自己真正的地位和用途(西2:7)這棟建築的建造:是[各房靠祂聯絡得合式,漸漸成為主的聖殿](21節)。[各房靠祂聯絡得合式],指每塊石頭切割得當,才能在沒有水泥的古代精確地連結在一起。 [漸漸成為主的聖殿],顯示教會是不斷增長的有機體。
思想:主將人與人的隔漠的牆已經拆除,教會的建造是基督身量的增長,而不是會友人數的增加;不是方法技巧的改進,乃是屬靈生命的生長。教會是基督的,不是人的,我們不能把世界的觀念或方法等帶入教會,把教會變成人的社團。教會是禱告,敬拜的[聖殿]是神與人相交的地方,而不是信徒社交應酬,慈善互助的場所。我們有否明白主成就救恩帶出的教會是如何呢?
祈禱:親愛主,是你的救恩將人與神,人與人的關係都能修補,甚至最無可能的猶太人與外邦人的關係都能成就,更成為一體,與神和好,求主除去我們內心的罪,內心對神對人的不敬,使我們回到你十字架的救恩中,願意被你接納,接納身邊的人;一同建立主你榮耀的身體。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