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以弗所書

以弗所書2:1-10以弗所書2:1-10

二1-10的主題是[出死入生的地位]與四17-五14[脫舊穿新的生活]前後呼應。保羅剛剛談到神的大能大力如何使基督復活,坐在天上(1:20)現在接著闡述這浩大的能力如何運行在信徒身上(1:19)把罪人變為聖徒,與基督一同復活,坐在天上(5-6節)。1-7節原文是長句,主詞是[神](4節)三個主要動詞是[與…一同活過來](5節)[與…一同復活](6節)以及[與…一同坐在](6節)。1-3節描述信徒重生前的絕望光景。世人在沒信主之前,都已經[死在過犯罪惡之中](1a),身體在走向墳墓,靈性[與神所賜的生命隔絕了](4:18)不再能與神交通,也不可能產生得救的信心(8節),任何自我改善都是徒然的。[過犯paraptoma ]原文的意思是走錯了路,做了不該做的事;[罪惡hamartia ]原文的意思是偏離了標準,不做該做的事。這兩個名詞原文都是複數,表示人不斷明知故犯。[祂叫你們活過來](1b)是和合本為了讓譯文流暢加上去的。無論是外邦人或猶太人,亞當後裔的靈命一出生就是[死]的,對神毫無反應,肉體卻如行屍走肉,還在過犯罪惡中[行事為人](2節),但早已屬於死亡的領域,受到世界、撒但和肉體的轄制:他們[隨從今世的風俗](2節)被反對神的思想和價值觀支配。(2節)表示不但隨從這世界的價值觀,也順服[這世界的神](林後4:4)。屬世的價值觀乃是撒但藉以牢籠,迷惑人的圈套。他們不但隨從世界的價值觀,順服世界的統治者,生活也沉溺於罪惡[放縱肉體的私慾,隨著肉體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3節)。[肉體]代表墮落的人性[肉體的私慾]指出於墮落人性的慾望。罪人以自我為中心[心中所喜好的]都已經被罪扭曲,還用理性將罪合理化(羅1:21),心安理得地走向死亡。無論外邦人或猶太人,在重生之前都是[隨從]世界[順服]撒但[放縱]肉體的[可怒之子](3節),只配承受神對罪的忿怒(羅1:18)。4-7節宣告信徒命運的轉折;人的靈命已經死亡(1節),出死入生的轉折不是因為人的覺悟,立誌或行為,而是[因祂愛我們的大愛](4節)所以[有豐富的憐憫] (4節)。神的憐憫和大愛,在我們的生命中成就了三件大事:第一[當我們死在過犯中的時候,便叫我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5a)這是靈性的甦醒。只有神主動使靈命已死的人活過來,人才能與神恢復相交。所以保羅情不自禁地插了一句[你們得救是本乎恩](5b)到第8節再詳細解釋。第二[祂又叫我們與基督一同復活](6a)也就是從基督得到新的生命,價值觀煥然一新。第三,叫我們與基督[一同坐在天上](6b)雖然活在地上,卻已經成為[天上的國民](腓3:20),不再受屬地的風俗文化,思想價值和名利榮辱的捆綁,而是站在天上看透萬事(林前2:15)用屬天的生命接觸一切。神讓我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一同復活][一同坐在天上]是要領我們進入基督的身體,讓教會[將祂極豐富的恩典,就是祂在基督耶穌裡向我們所施的恩慈,顯明給後來的世代看](7節)[使祂的榮耀得著稱讚](1:14)。8-9節解釋什麼是神[極豐富的恩典,就是祂在基督耶穌裡向我們所施的恩慈](7節)。[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是因著信](8a)救恩的基礎是恩典(羅11:6)途徑是信心(羅3:25)。救恩完全根據神白白的恩典,出於神的大愛和憐憫(4節),是人所不配得,也賺不到的。接受恩典的唯一途徑是信心(加2:16),這信心並非功德,不能使人配得救恩,只是接受救恩的途徑。[這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8b)。指示代名詞[這]原文是中性單數,而[恩]和[信]原文都是陰性名詞;因此,[這]是指整個救恩的原則:[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 ,其中既包括[恩]也包括[信]。一個人在重生之前,靈命已經[死在過犯罪惡之中](1節),既無力自我拯救,也無法生發信心,所以恩典和信心都不是出於自己,都是神所賜的白白禮物,只能歸榮耀於神。這救恩[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9節)。人若可以憑良心,道德或律法做個好人,就可以自己作自己的救主,自己敬拜自己。因此,[自誇]意味著被驕傲吞噬,意味著自以為神、與神為敵(雅4:6)自我拯救的努力也毀於一旦。所以保羅一再警告各種版本的[行為](羅3:20,28 5);行為與恩典的一線之隔,就是[自誇];人無論用什麼方式來自誣心志、擺上,還是表白愛心、敬畏,這些就成為行為;人若誇口信心,信心也會成為變相的行為。第10節進一步解釋為何救恩[不是出於行為],原文以[因為]開始,[行善]的[行ergon]和[行為ergon]原文是同一個字。救恩是神的工作,信徒是神的傑作,只有神才能創造這種新生命(4:24),人的行為無法模仿,正如瓦器不能自己造自己。神創造的目的,是[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10節);因此,善行不是得救的依據,而是得救的果子。
思想:神透過我們行出的善,不是按著人的標準做好事,更不是[行事為人,隨從今世的風俗](2節),而是行[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出於人的善行標準,只要能撫慰良心就行;出於人的愛心和正義感,很快就會隨風逝去,只有仇恨能維持千年。我們有否真正神大愛的恩典呢?
祈禱:親愛主,而然,神既有豐富的憐憫,因祂愛我們的大愛;正是主你給予我們的重點,不是我們的行為,善行,而是主你豐盛的憐憫與你的大愛,求主使我們常明白進入你的深恩厚愛。阿們!

以弗所書 1:15-23以弗所書 1:15-23

1:15-23的主題是[聖靈光照的認識]與5:15-6:9[聖靈充滿的生活]前後呼應。15-23節原文也是一個整句,是保羅為收信教會的禱告,也是今天每個信徒應該為自己禱告的內容。活在基督裡的人,雖然身體被捆綁,靈裡卻不受束縛;在獄外可以忙著傳道,在獄中也可以忙著禱告。傳道是對人,禱告卻是進到神面前,是最高的事奉(路2:37;徒13:2)。[信從主耶穌,親愛眾聖徒](15節)就是愛神,愛人;這是兩個確定真信徒的試金石(西1:4)也是天上賜下的[屬靈的福氣](3節)。因此,保羅不是為他們祈求祝福,而是一面為他們[不住地感謝神](16節)一面[求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神,榮耀的父,將那賜人智慧和啟示的靈賞給你們](17節)。這些信徒已經重生得救,受了聖靈,得了光照(13-14節)所以保羅的禱告並非求神賜給他們聖靈,而是求神讓他們看得更清楚,更明白,看見更多的東西。許多時候,有些人以為自己對罪的認識已經很深刻了,但其實還很膚淺;有些人以為對真理已經明白了,但[照他所當知道的,他仍是不知道](林前8:2 )。這不是因為他們還沒有重生得救,而是因為他們還需要[賜給人智慧和啟示的靈]照明心中的眼睛,更認識神。因此,我們對神的經歷越多,從中看見的亮光就越多。每個信徒應當求聖靈[照著你們心中的眼睛](18節)讓自己能身臨其境地認識神。[真知道祂](17節)這種認識不只是客觀,理論的知識,也包括主觀,實際的親密關係。我們之所以能真正認識神,是因為神首先認識我們(加5:9)聖靈光照我們,讓我們能看見去,將來和現在的三個事實:1.過去的事實:[使你們知道祂的恩召有何等指望](18b)。保羅不是求神賜給信徒指望,而是求神讓他們明白自己有何等的指望。這指望源自於神過去的恩召(4:1,4)是我們對未來得榮耀的把握(羅8:28-30)。在今天這個浮躁的世代,我們特別需要求神讓自己看見恩召的指望,好讓我們的人生持定目標,不再隨波逐流;我們尤其需要聖靈的光照,好讓我們頭腦清醒。2.將來的事實:使我們知道[祂在聖徒中得的基業有何等豐盛的榮耀](18c)。神呼召我們,不只是讓我們在基督裡[得基業](14節)更是要以祂所救贖之人為自己的產業(申9:26)。神在西乃山就已經宣告:你們[要在萬民中作屬我的寶貴的產業](出19:5)後來又透過先知以賽亞宣告:[耶和華如此說:天是我的座位;地是我的腳凳。我所看顧的,就是虛心痛悔,因我話而戰兢的人](賽66:1-2)。因此,神的旨意是把一批[虛心痛悔,因我話而戰兢的人]建造成基督的身體(23節) [漸漸成為主的聖殿](2:21)榮耀的父(17節)藉著榮耀的恩典(6節)所呼召的聖徒,將成為祂榮耀的基業(18節)。因此,我們的行事為人應與榮耀的恩典相稱(4:1)好讓神在我們中間得著安息之所。3.現在的事實:使我們[知道祂向我們信的人所顯的能力是何等浩大](19節)。保羅不是求神賜給信徒這種能力,而是求神讓他們明白這超過想像的浩大能力正在自己裡面運行,並且可以期待這種能力持續工作(3:20)條件只需要[信]。神在信徒身上運作的浩大能力,就是[祂在基督身上所運行的大能大力](20a);這是神救贖我們,保守我們,將來使我們得榮耀的能力,也是神成就祂的揀選和預定的能力。因此,我們心中的眼睛每天都需要被聖靈打開,看見這能力在過去,將來,現在的三重彰顯(20b-23節),好讓我們的屬靈爭戰都與這大能大力相稱(6:10) 。1.過去的彰顯:這能力[使祂從死裡復活,叫祂在天上坐在自己的右邊,遠超過一切執政的,掌權的,有能的,主治的,和一切有名的;不但是今世的,連來世的也都超過了](20b-21節)。創造天地,不是神能力最大的彰顯,基督的復活和升天才是。因為創造的時候並沒有阻力,復活和升天卻要面臨一切[陰間的權柄](太16:18)的全力阻擋。[坐在自己的右邊]比喻基督被高舉到統治萬有的尊貴地位。[一切執政的,掌權的,有能的,主治的,和一切有名的],可能指天使等靈界受造物(西1:16)。[今世]和[來世]代表所有的世代。在猶太人的觀念中,歷史可以分為現今的世代和彌賽亞來臨之後的未來的世代。將來的彰顯:這大能[將萬有服在祂的腳下](22a)。2.現在的彰顯:當我們看到基督正在用釘痕的手統治宇宙,因此生發敬畏之心時,保羅宣告,神已經[使祂為教會作萬有之首](22b):[教會是祂的身體](23a),不是人的組織。神的救恩計畫所要得著的不是一群單獨的個人,而是一個有機的身體,能與基督聯合(5:31-32),一同掌權(林前6:2)。基督是普世教會的元首(四15;五23),普世教會是基督的身體(23節;四4,16;徒九4),運行於元首的大能大力,也同樣運行於身體。教會[是那充滿萬有者所充滿的](23節)。基督[充滿萬有]對宇宙的每個角落都擁有權柄。教會之所以有能力勝過[陰間的權柄](太16:18)。基督不但[充滿萬有]更用祂的聖靈,生命和能力充滿教會,好成為祂豐滿的身體,在地上彰顯祂的榮耀,延續祂的工作,[並且要做比這更大的事](約14:12)。
思想:保羅寫下這些禱告的時候,不是坐在安靜的書房裡,而是被鎖在羅馬的監獄裡。但聖靈卻照明了他心中的眼睛,使他能超越環境,看見神的大能大力正在帶領自己,成就對世界的計劃。今天,無論這個世界發生了什麼,無論我們遭遇了什麼,我們都應當求聖靈讓我們看見神已經[將萬有服在祂的腳下,使祂為教會作萬有之首],並且讓我們[知道祂向我們信的人所顯的能力是何等浩大](19節)!
祈禱:親愛主,你成就的是何等的救恩,不只是讓我們不再滅亡,更要讓我們經歷過去,現今,將來主你賜予何等榮耀的盼望,願主使我們一生都珍視主你主何等的恩召。阿們!

以弗所書 1:3-14以弗所書 1:3-14

本信原文包含八個長句(1:3-14,15-23;2:1-7;3:2-13;14-19;4:1-6,11-16;6:14-20)3-14節是最長的一個。這個長句是個波瀾壯闊,猶太風格的頌讚(berakah)稱頌三一真神[賜給我們天上各樣屬靈的福氣](3節):1. (3-6節)稱頌聖父的揀選;2. (7-12節)稱頌聖子的救贖;3. (13-14節)稱頌聖靈的印記。3-6節稱頌聖父的揀選,神賜給信徒的屬靈福氣,首先基於聖父主權的揀選 (3節)這句話裡的[頌讚eulogetos][賜給eulogeo ]和[福氣eulogia]原文諧音,字根相同表示當中三重的祝福。聖父是[神我們的父](2節)也是[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神]。凡信主耶穌基督的人,都因著基督與父神聯合,得了神兒子的名分(5節,與神有個人的親密關係。這句頌讚宣告了:神賜福的時間:[曾賜給]原文是過去時態分詞,表示神的賜福早已開始,福氣的內容和賜福的方式早已預定(5,9節)。神賜福的內容:[各樣屬靈的福氣]也就是屬靈生命所需的各種益處,包括聖父的揀選和收養(4-6節)聖子的救贖和赦免(7- 12節)聖靈的印記和憑據(13-14節)。這些福氣早已賜給信徒,不需要我們再求,只需要憑信心支取。神賜福的地點:[天上]這些福氣都是屬天的,而不是屬地的,是永恆的,而不是短暫的(西3:1-4)。在本信中,保羅用了五次[天上](1:3,20;2:6;3:10;6:12)這一詞組。神賜福的方式:[在基督裡],藉著與基督的聯合,分享衪的所是,所做和一切。神的福氣單在基督裡賜給信徒,所以1-14節七次強調[在基督耶穌裡,在基督裡,在愛子裡,在祂裡面](1,3,4,6,10,11 ,12節)。4-6節從五個面向闡述了神的揀選:揀選的時間:是[從創立世界以前](4a)也就是時間和創造之前。那時不但人還沒有行善,還沒有決定是否信主,是否配合神的呼召,連人和世界都不存在。因此,神的揀選完全是出於祂在時間之外的主權和恩典,並非取決於人在時間裡的優點或表現。神首先揀選了我們,然後才把我們賜給基督(約17:6),揀選的方式:是[在基督裡](4b)。基督是揀選的根基,源頭和執行者,被揀選者無論原來的本相如何,都被預定要效法基督的模樣(羅8:29)。揀選的目的:是要[使我們在祂面前成為聖潔,無有瑕疵](4c)並且[預定我們藉著耶穌基督得兒子的名分](5b)。當我們被揀選的時候,不但不聖潔,而且滿了瑕疵,沒有資格被稱為神的兒子,只配受到神的審判。[得兒子的名分]就是被收養為神的兒子,與祂建立親密的私人關係。在羅馬法中,人如果需要一個後嗣來傳宗接代,繼承產業,可以收養一個成年男孩當兒子。[預定proorizo]原文意思是[預先決定],表示信徒的得救是在神的計畫之中,管理之下,祂的揀選不會出現意外。揀選的動機:既不是因為必須,也不是出於義務,而是[因著愛我們](5a)。神為什麼會如此愛我們?最適當的答案可能是[不知道]因為神是[按著自己意旨所喜悅的](5b)行事,並不是我們有什麼值得神如此做的地方,也不存在任何神非做不可的原因。揀選的結果:是[使祂榮耀的恩典得著稱讚](6a)。這恩典是[榮耀的]因為它反應了神的榮耀和性情,所以配得讚美。[這恩典是祂的愛子裡所賜給我們的](6b)屬靈的福氣不是基督以外的任何事物。7-12節稱頌聖子的救贖;神賜給信徒的屬靈福氣,首先是基於聖父的揀選(3-6節)然後是根據聖子的救贖。[救贖](7節)指支付贖金,贖回奴隸;羅馬帝國實行奴隸制度,只要有人肯付出代價,就可以買贖奴隸,或者作為自己的奴僕,或者讓他們自由,由支付代價的買主決定。信徒從罪的轄制下得[得蒙救贖,過犯得以赦免](7節)代價是[藉這愛子的血](7節)滿足了神公義的要求。神的救恩是[照祂豐富的恩典](7節)沒有限量的,這其實是說:[神一切所有的都是我們的]。神的救恩也是[用諸般智慧聰明,充充足足賞給我們的](8節)不但全備,而且充足,無論是重生得救,還是生命成長,都不需要我們用基督之外的事物來補足,只需要[順著聖靈而行](加5:16)。神不但揀選我們(4節),救贖我們(7節),也光照我們,[照祂自己所預定的美意,叫我們知道祂旨意的奧秘](9節)。這裡的[預定protithemai],原文意思是[預先規劃]。[奧祕]就是神在舊約裡沒有完全啟示的旨意,但在新約裡已經啟示給所有的人:這旨意[要照所安排的,在日期滿足的時候](10節)成就。神不但有權柄在時間之外預定了旨意(4節),也有能力在時間裡面成就所預定的旨意,因為人類的歷史和整個宇宙都在神主權的管理之下。這旨意是[使天上,地上,一切的都在基督裡面同歸於一。我們也在祂裡面得了基業](10-11a)。[同歸於一]原文的意思是[總結,概括]。這不是[萬教歸一]也不是說所有人都會得救,因為只有信徒才能[在祂裡面得了基業]。這旨意[原是那位隨己意行,做萬事的,照著祂旨意所預定的](11b),這裡的[預定proorizo],原文意思是[預先決定]。神不但為我們預備了將來的基業,而且計劃好了我們生命中的每一步(2:10), ,使我們能得到產業。這旨意的目的是[叫祂的榮耀從我們這首先在基督裡有盼望的人可以得著稱讚](12節)。當信徒實現了神對我們生命的命定,就能叫祂的榮耀得著稱讚。13-14節稱頌聖靈的印記,13節[你們]指收信教會的信徒,主要是外邦人。信徒在聽見福音,信了基督的同時,立刻就在基督裡[受了所應許的聖靈為印記]。[印記]指古人在信件或物品上所做的記號,證明真實性(約3:33)或所有權(林後1:22;)。這聖靈是確認我們屬神的[印記](羅8:15)只有[順著聖靈而行](加5:16)的人,才能讓人看出自己是屬神的。(14節)顯示聖靈本身既是基業的一部分,也是將來得著更多基業的保證。 [憑據]原文指商業交易時的定金,抵押品或保證物,是確保後續有更多款項臨到的保證。聖靈的憑據,就是讓我們在[順著聖靈而行]的時候,能預嘗永生和國度的滋味,對[存留在天上的基業](彼前1:4)更有把握。(14節) [使祂的榮耀得著稱讚]是第三段頌讚的結尾,三段頌讚都以神的榮耀和人的稱讚結束(6a,12,14節)。為了把屬靈的福氣賜給如此卑微的罪人,聖父,聖子和聖靈竟然一同作工。這恩典是如此榮耀(6a),以致無可比擬,理當得著稱讚。 思想:今天,也許我們都掌握了正確的教義,也許我們都認識救恩的真理,但我們的心中能發出這樣的讚美嗎?如果不能,表示我們還不夠[真知道祂](17節)。 祈禱:親愛天父,感謝你對我們的賜予,使我們能在愛子基督裡得著天上屬靈永遠的福份,你的賜予使我們生命改變,生命精彩。求主每日看到你的賜予,使我們不會身在福中不知福。阿們!

以弗所書 1:1-2以弗所書 1:1-2

以弗所書]的原文是希臘文,又稱為[給以弗所人的信Epistle to the Ephesians]。但在[以弗所書]現存最早的抄本,主後200年左右的切斯特·比替聖經殘卷(Chester Beatty Papyri)以及第四世紀的西奈抄本(Codex Sinaiticus)和梵蒂岡抄本(Codex Vaticanus)中,第一章第1節並沒有[在以弗所]這幾個字,書信本身的內容也沒有明確提到是寫給以弗所教會的。因此,本信可能是寫給小亞細亞半島西部亞細亞省的眾教會傳閱的(西4:16)。本信有許多不同於其他保羅書信的特徵,例如:沒有問安,沒有私人信息,沒有提到需要處理的特殊問題,沒有提到收信者的處境。因此,本信讀起來好像是一篇講章,某些地方還像禱文或讚美詩。(1節) [保羅]是常見的羅馬姓氏(徒13:7)。使徒保羅是羅馬公民,羅馬公民可以有三個名字,他的姓,也就是第三個名字是【保羅Paullus】意思是[小的]。羅馬公民又可以有第四個名字,也就是出生時取的暱稱,使徒保羅的猶太名字[掃羅]可能就是保羅的暱稱,意思是[渴望]。使徒保羅通常在猶太人中使用[掃羅]這個猶太名字(徒22:7;26:14)在外邦人中使用[保羅]這個羅馬名字(徒13:9),在所有的保羅書信中都自稱[保羅]。[使徒](1節)的意思是[使者,被差遣者],最初是指耶穌基督所特別挑選的[十二個門徒](路6:13)也被用在主耶穌的兄弟雅各(加1:19)和巴拿巴,保羅(徒14:14)身上,甚至還用在範圍更廣的[眾教會的使徒](林後8:23)身上。[在以弗所的聖徒](1節)就是以弗所教會的信徒。[聖徒]不是指本質聖潔,品行良善的人,而是指所有的信徒,他們都是從世界被分別出來見證主,事奉神的[成聖的人](徒26:18 )。在舊約裡[聖徒]的稱號是保留給選民以色列的(申33:32);在新約裡[聖徒]包括一切蒙神揀選,重生得救的猶太人和外邦人。本信是保羅在被囚羅馬期間寫的,先送到以弗所教會,然後在亞細亞省中眾教會傳閱。無論收信者身處何方,都是[在基督耶穌裡有忠心的人](1節)也就是承認基督耶穌為他們的主和救主的人。保羅的問安語[恩惠,平安](2節)結合了希臘式的[恩惠]和希伯來式的[平安]。當時的書信一般用[問候Chairein]一詞來問安(徒15:23;23:26)但保羅卻改為雙關語[恩惠Charis],原意是[那引致喜樂的]。[恩惠]是神賜給不配的罪人白白的,主動的禮物,是我們喜樂的泉源。希伯來文[平安Shalom]不只是沒有戰爭的狀態,更表示繁榮,興盛,特別是屬靈事物上的興盛。保羅的問候總是先[恩惠]後[平安],因為除非神的[恩惠]已經把罪對付清楚,否則就不會有真正的[平安]。[恩惠Charis]與[基督Christos]原文諧音,而在保羅心目中[恩惠]幾乎就是[基督]的同義詞,因為除了基督之外,沒有什麼可以給人恩惠,神的平安也是藉著基督來的。恩惠是平安之源,平安是[恩惠]之果。雖然保羅此時身陷囹圄(3:1)但卻先表明自己的身分是[奉神旨意,作基督耶穌使徒的保羅](1節)。因為他清楚知道,使徒的職分並非自己選擇的職業,而是神的旨意,所以連坐牢也是在神的權柄管理之下[為這福音的奧秘作了帶鎖鏈的使者](6:20 )。
思想:在世人看來,保羅是個值得同情的階下囚,需要幫助的失敗者,但神也在獄中與保羅同在,讓他為眾教會帶來[恩惠,平安]。每一個有神同在的人,在各種環境中都能得到這樣的真自由。同樣或許我們的生命中都有不少的限制:如身體,情緒,工作,家庭等;我們又能否帶著神的恩惠與平安去面對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賜下我們恩惠與平安,使我們能在生命看似有限制中,帶出盼望;更能經歷主你的同在,求主引導我們每日都進到你賜予的恩惠與平安中。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