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馬可福音

馬可福音 16:1-20馬可福音 16:1-20

【和合本】經文影音內容: 馬可福音電影-創世電視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馬可福音】 安息日在星期六日落時分結束。古代猶太人殯葬的規矩是用香膏膏死人的身體,並用細麻布加上香料裹上。這些婦女帶著香膏來膏主耶穌的身體,可見她們與那些門徒一樣,對真理的認識還有點模糊,並未期待主會復活。【七日的第一日】是一個新的開始,就是現在的星期日,也就是基督徒所稱的【禮拜天,主日】。主耶穌在【七日的第一日】復活,祂的複活帶來一個新的開始,主耶穌復活的第一批見證人都是婦女,從反面證明這不是一個虛構的故事,因為在當時猶太人的社會裡,婦女是不可以作見證的。(4節)【石頭已經滾開】挪開石頭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讓主耶穌能出來,乃是為了邀請婦女們看空墳墓(6節)。這個少年人就是把墓口的大石頭滾開的天使。【他已經復活了,不在這裡】(6節)主耶穌雖然經過墳墓,但墳墓並非祂的終站,祂已經復活離開了。這些婦女之前是看著主被安葬的(15:47),她們再被天使邀請【看安放祂的地方】不會找錯墳墓。(7節)【他會比你們先到加利利去】是主耶穌在最後的晚餐之後去客西馬尼園的路上,對十一門徒的私下囑咐(14:28),所以這句話可以在門徒面前證明婦女們的見證。在四卷福音書中,惟獨馬可福音記載了【和彼得】(7節)這句話,可能是彼得特別讓馬可記錄的。別人不會特別在意【和彼得】這三個字,但它在彼得的耳中卻是何等的安慰和鼓勵!彼得在三天前在人前三次不認主(14:66-72),但主卻沒有按著公義不認他,反而在復活以後首先提到他的名字,表示主完全赦免了他。這位婦女,從好生命特殊的經歷,一路由加利利,到十字架下,直到主的復活,都是一個不折不扣主耶穌的【鐵粉】可能抹大拉的馬利亞在第二次探視墳墓的時候(約20:16)遇見了復活的主耶穌。而【復活】原文是【起來,站立】和第6節的【復活】是不同的字。主耶穌的復活不但讓人得著新的開始,得著新的盼望,更要讓人從軟弱中【起來,站立】再一次面對活生生的救主,在許多古抄本中並沒有9-20節,所以有人認為這一段結尾可能是別人後來添加上去的。但從經文的記述門徒面對馬利亞,並【門徒中間有兩個人】他們就是離開耶路撒冷往以馬忤斯去的兩個門徒(路24:13)所作出主耶穌復活的見證,他們的反應是【不相信】。經文表示主耶穌基督親自向十一個門徒顯現,並責備他們的不信,縱使他們的不信仍未攔阻神旨意救贖的計劃,更要他們向全世界宣講主的福音。(15節)。 (16節)【信】是人裡面的實際,藉著打開心門,將主耶穌基督接受進來。【受洗】是人外面的行為,藉著被浸入水裡的事實來顯明裡面的信心。 (17節)【信的人將有這些徵兆隨著他們】意思是信徒身上隨時都可能顯出神蹟,但甚麼時候,讓甚麼人,行甚麼【神蹟】主權都在主,目的是為了【證實所傳的道】(20節)。 (17節)【說新方言】就是說他們從來沒有說過的【別國的話】和【鄉談】(徒2:4-11)好【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15節)。17-18節所列的五種神蹟中,除了第四種【若喝了什麼毒物,也必不受害】(18節)之外,其餘四種神蹟,包括趕鬼(徒16:18)說方言(徒2:4)徒手拿蛇(徒28:3-6)醫病(徒3:7在使徒行傳裡均有記載。(19節)【坐】表示主耶穌在地上的服事已經告一段落【右邊】表示最尊貴的位置(詩110:1)。【主耶穌】這個複合名詞在四福音書裡僅出現過兩次(路24:3;可16:19)表示耶穌道成肉身在地上的服事已經告一個段落,祂在死裡復活以後的服事,成為眾人的主,與教會繼續服事下去。 思想:耶穌基督的一生不但是歷史事實,更是神救贖的旨意的工作,我們不只認識耶穌基督的一生,更要明白神旨意的計劃,我們有否願意配合主的旨意計劃,一同與主完成祂的工作呢? 祈禱:感謝主讓我們藉著聖經使我們認識主祢的一生,更多謝祢讓我們明白主祢救贖的旨意與計劃,求主使我們為祢一生明白配合主祢的旨意與計劃。阿們!

馬可福音 15:33-47馬可福音 15:33-47

【和合本】經文影音內容: 馬可福音電影-創世電視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馬可福音】 【正午】原文是【第六小時】即中午12點。主耶穌是在【巳初】上午9點被釘(可15:25)到下午三時一共有6個鐘頭,前3個鐘頭受盡人的譏誚,後3個鐘頭【遍地都黑暗了】是因為神轉臉不顧,。【以羅伊,以羅伊,拉馬撒巴各大尼】是亞蘭文。【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麼離棄我】是詩22:1,這是主耶穌在對觀福音中唯一一次沒有稱神為【父】。【大聲喊】原文是個表達強烈感情的字,主耶穌一生時刻都與神同在,只有這3個鐘頭不得不與神疏遠,這是神兒子極度痛苦的【大聲喊】。此刻主耶穌在十字架上【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彼前2:24),因為【耶和華使我們眾人的罪孽都歸在祂身上】(賽53:6)讓祂【捨命作多人的贖價】(20:28)所以公義的神不能不離棄祂(詩22:1)。(35節)提及【以利亞】是因在場的人聽見主耶穌喊叫【以羅伊】(34節)誤以為祂在呼叫以利亞。36節是第二次應驗詩69:21。這【醋】就是發酸的酒,主耶穌在十字架上喝完了逾越節的第四杯酒(14:25)完成了真正的逾越節筵席。(37節)【氣就斷了】原文的寫法表明主耶穌的死不同於被殺或自然的死。主耶穌斷氣的時刻是下午三時,正是猶太人宰殺逾越節羔羊的時刻。38節【聖所裡的帳幔從上到下裂成兩半】表明這是神的作為,象徵主耶穌的肉身為世人裂開,打開了天國的道路(來10:20)因此【得以坦然進入至聖所】(來10:19)。(39節)百夫長見慣了受十字架刑罰的一般人斷氣時的情形,現在見到主耶穌獨一無二的斷氣,認定祂必不是平常的人。百夫長是外邦人,猶太人諷刺主耶穌是【神的兒子】(太27:40,43節),外邦人卻因看見主死所發生的功效,承認【這真是神的兒子】。最後記述,當其他的門徒棄主而逃的時候,這些卑微,軟弱的婦女卻從加利利一直跟隨主到十字架下,跟隨主不論人的學識地位,而是像這些婦人,這是何等的美! (43節)【亞利馬太】是以法蓮山地的一個小鎮,位於耶路撒冷西北約30公里。他原是暗暗的作主門徒的,但在主耶穌被釘十字架以後,卻大膽表明自己的身份。這裡特別指明他是個【尊貴的議士】,表明他是公會的成員(路23:50-51)。一般人被釘在十字架上,通常要兩,三天才斷氣。主耶穌可能因為受過鞭傷,身體虛弱,所以當日未經打斷腿就已經死了(約19:33),事非尋常,因此【彼拉多詫異耶穌已經死了】。在耶路撒冷仍可見在山壁磐石裡鑿的墳墓,有的墳墓裡有不止一個室,室壁上各有數個壁龕,可安放多具屍體,不過入口只有一個,外面有一個凹槽,可以滾過一塊大石擋在墓口。(47節)【約西的母親馬利亞】就是主耶穌的母親。 思想:亞利馬太的約瑟若非在耶穌斷氣後不久出現,我們根本無從知道他也是信耶穌。以約瑟當時的身份和處境來說,暴露自己與耶穌的關係就等於自斷前程,不但要放摘去烏紗帽,可能要他的頸上人頭。之前暴露自己固然也會麻煩多多,吃不了兜著走,但還可以理解。可是現在群情激動洶湧,反對耶穌的浪潮已來到全城轟動的時刻,連一向跟隨擁護耶穌的人都轉入避風港去了,怎麼他卻竟還挺身而出?因為,他真明白唯獨放下自我,跟隨替人贖罪的耶穌,才有造物主永生的應許。 祈禱:主耶穌祢被人埋葬,表明主祢為人徹底的死,感謝主祢失去的生命,使我們得著生命,能使以為擁有的放下,能使以為尊貴的降卑,願主祢的死,祢的埋葬讓我們更願意跟隨主祢!阿們

馬可福音 15:1-32馬可福音 15:1-32

【和合本】經文影音內容: 馬可福音電影-創世電視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馬可福音】 【到了早晨】公會不能在晚上舉行合法的會議,所以在早晨特地聚集開會,以正式定主耶穌死罪。【彼拉多】是主後26-36年羅馬帝國派駐猶太地的行政長官。當時猶太人在羅馬帝國的統治下,被賦予有限的自治權力,除了對擅闖聖殿內院的外邦人之外,公會並無執行死刑的權柄,所以必須將主耶穌解交給羅馬巡撫,讓他按羅馬帝國的律法定罪並處死刑。【祢是猶太人的王嗎】是重複猶太領袖訴狀上的罪名。彼拉多是羅馬的巡撫,只要不牽涉到羅馬政權,通常不過問猶太人的宗教紛爭,因此公會沒有以宗教的罪名來控告主耶穌,而是以政治罪名誣陷祂。主耶穌如果承認是【猶太人的王】即表示與羅馬政權對抗。主耶穌的沉默(賽53:7)使巡撫不知如何判決。(10節) 【嫉妒】這是宗教上的嫉妒,公會的領袖們深感主耶穌的言行威脅到他們的權勢。百姓寧要罪犯巴拉巴,不要主耶穌基督,當時上耶路撒冷過節的人成千上萬,這些(11節)【眾人】不一定是主耶穌騎驢進耶路撒冷時歡迎祂的那些人。公會領袖們【恐怕民間生亂】(26:5)一定會安排站在他們一邊的【眾人】來到巡撫門口支持他們的訴訟。最後,彼拉多釋放了巴拉巴,吩咐人把耶穌鞭打了,羅馬人打罪犯的鞭子用皮帶做成,上面嵌有小塊骨頭或金屬,能令挨打的人皮開肉綻。【釘十字架】不但應驗了主耶穌自己的預言也應驗了舊約的預言,【為我們受了咒詛】(申21:23;民21:8-9;加3:13)。彼拉多的作為明顯地是為了【要叫眾人喜悅】犧牲真理原則。主耶穌經歷了猶太人的侮辱(14:65)又經歷外邦人的侮辱。【全營的兵】約有六百人他們不是羅馬的正規營隊, 而是從周圍地區中臨時抽調的後援隊伍。他們對猶太人並無好感,因此,把一個【猶太人的王】(18節)交給他們任意擺佈,正可藉此發洩他們的反猶太情緒。(17節)【紫袍】本為羅馬士兵的紅色外袍,褪色後顏色接近皇室所穿的紫色,又以帶刺的冠冕替代王冠,用來將主耶穌打扮成猶太人的王來戲弄凌辱祂。羅馬罪犯通常都是赤著身子拉出去釘十字架的,這裡讓主耶穌【仍穿上祂自己的衣服】(20節)可能是羅馬巡撫對猶太人傳統的讓步。當時十字架應該由囚犯本人背負,但主耶穌經過鞭打,此刻已經力不能支。【古利奈人西門就是亞歷山大和魯孚的父親】是羅馬的外邦信徒所熟悉的人物(羅16:13)他全家人可能都因他被勉強【背著耶穌的十字架】而蒙恩得救。(22節)【各各他】是希伯來文,意思是【死人的頭骨】。據說這個小山丘的形狀像死人的頭顱,故有此名。(23節)【沒藥調和的酒】具有麻醉的作用,可以用於減輕被釘的痛苦。表明主耶穌【祂卻不受】是因他要親身擔當十字架的苦難,保持清醒地為人面對十字架的刑罰。耶穌的罪狀牌上寫著猶太人的王,這個牌子是用希伯來,羅馬和希臘三種文字寫成的,羅馬帝國境內所有的人都能看懂。除了猶太教領袖和過路人,連猶太罪犯也參與了這場戲弄。29-32節所有譏誚的話都有一個共同的內容,就是【離開十字架吧】! 思想: 經文一次又一次表示耶穌基督被羞辱,無論是外邦的兵丁,猶太人的領袖,路人,甚至身旁的強盜,每次的羞辱都表示耶穌基督為你為我去到人生最低點,我們知道是誰將祂釘上十字架? 祈禱:主耶穌多謝為我們釘十字架,是我們的罪將主祢釘上十字架,求主使我們一生都不忘記主祢的愛。阿們!

馬可福音 14:32-72馬可福音 14:32-72

【和合本】經文影音內容: 馬可福音電影-創世電視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馬可福音】 【客西馬尼】是希臘文,意思是【榨油之處】主耶穌在客西馬尼園裡的禱告,就像祂在那裡獨自被壓榨。是主耶穌和門徒們常去之處(約18:1-2)所以猶大可以在那裡找到他們。 (33節)【開始驚恐難過】主耶穌是個完全的人,也會哭,也會憂傷難過,主耶穌在此所憂傷難過的,並不是怕死,而是因為祂站在人子的地位上,背起了全世界人一切的重擔。難處重到一個地步,連主也好像擔不起來了。但主耶穌看神的旨意比難處更重,祂不求父同意祂逃避難處,只求父幫助祂接受神的旨意(36節)。這是順服的生命,主耶穌把最完全的人的生命擺在父的面前。(34節)【保持警醒】主耶穌並不是指望門徒的扶持,而是希望他們【免得入了迷惑】(38節)。(35節)這是聖經記載中耶穌唯一的一次【俯伏在地】表示祂強烈需要向父神禱告。【這杯】是主耶穌還沒有喝的逾越節筵席的第四杯,祂要喝的第四杯不是【葡萄汁】(25節)而是盛滿神忿怒的杯。彼得願意與主同死,卻不能與主一同【警醒片時】(37節)更指出這樣會留給敵人趁隙而入的機會。要想免受撒但的迷惑,惟一的辦法就是【保持警醒禱告】(38節)。主耶穌三次禱告,與彼得三次不認主的事相呼應。在關鍵時刻跌倒,正是門徒們未能與主耶穌一同警醒禱告的結果。主耶穌三次禱告完了,每次都回到門徒那裡。此刻正是祂受煎熬最痛苦的時候,但祂仍然記掛門徒。門徒因為軟弱,不能同主警醒分擔苦難,但主耶穌並不勉強門徒,因為祂此時最重要的任務是上十字架。【起來,我們走吧!】(42節)不是逃避,乃是去迎接。照猶太人的習俗【親嘴】乃是親密和尊敬的表示,它竟被用作出賣主的【暗號】。當時天黑人多,必須要一個【暗號】才能確保抓住主耶穌。電光火石的情景下有人拔出刀來,砍了大祭司的奴僕一刀,削掉他一隻耳朵。明顯他認為以武力對抗有關的困境,以便作出重圍。經文再次記述要應驗經上的話【擊打牧人,羊就分散】(亞13:7)門徒迅速地離開耶穌,眾門徒誓死忠心的話言猶在耳(31節),但試驗一到便顯明了人的真相。一切表面上是人的陰謀,而是背後卻是上主的旨意,(51節)【有一個年輕人】很可能就是本書的作者馬可。同樣記述他不惜一切要脫離險境的情況。主就是逾越節的羊羔,所以在被殺獻祭之前,必須先送到祭司那里察看,驗明確無殘疾,才可作為祭物(出12:5;申17:1)。逾越節是陽曆三、四月間,位於山區的耶路撒冷晚上還比較冷。彼得可能念記他的承諾所以【遠遠的跟著耶穌】主在公會面前不為自己表白,正應驗了【又像羊在剪毛的人手下無聲,祂也是這樣不開口】(賽53:7)。大祭司諷刺主耶穌【祢是那當稱頌者的兒子基督不是】(61節)。大祭司的話雖是諷刺,但主耶穌卻以神自己的名字【我是】(62節;出3:14)肯定了大祭司的話,表明祂是由大祭司察驗過的逾越節的羔羊。大祭司問主耶穌是不是【那當稱頌者的兒子】主卻宣告祂正是預言中的那位【人子】(62節)要在人性裡受苦,也站在人子的身份地位上得勝,死而復活,升天,並要【駕著天上的雲降臨】(但7:13)。(63節)【撕開衣服】是猶太人在哀慟或悲憤時的一種表示,大祭司連死了家人也不可撕開衣服(利十6,21:10 ),僅在聽到僭妄的話時可例外。(64節)【褻瀆的話】即誹謗、褻瀆神的話,按照律法,褻瀆神名的要用石頭打死(利24:10-23)。(64節)【該死的罪】猶太人當時在羅馬帝國的統治下並無執行死刑的權利,所以公會宣判主耶穌該死,還需要由羅馬巡撫來做最後的判決和執行。公會定主耶穌的罪,是因為祂見證自己是神的兒子,但公會並不關心神的事,所以根本不想去證明主耶穌究竟是不是神的兒子,只不過是因為主耶穌的言行嚴重威脅了他們的權益,需要找一個定罪的藉口而已。因此,耶穌更要面對的人,吐唾沫在祂臉上,又蒙著祂的臉,用拳頭打祂,用手掌打祂的羞辱。 思想:當人面對不公平,無禮的對待,反應是點解,更要為自己討回應有的公道,但耶穌默默無聲,並不是內弱,更不是無奈,而是要活出神羔羊的樣式,正是(賽53:7)他被虐待,受痛苦的時候,他並不開口;他像羊羔被牽去屠宰,又像羊在剪羊毛的人面前寂然無聲,他也是這樣不開口。正是一生為天父,為我們活出美善人性的耶穌。阿們! 祈禱:主祢的一生好美麗,從來不是自我,不是為自己,而是一生為神為人,從不後悔活出人最美善的旨意,願主祢的一生成為我們跟蹤的對象,願意愛神愛人。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