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馬太福音

馬太福音 15:1-39馬太福音 15:1-39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太福音(粵語)視像聖經-WorshipInHongKong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馬太福音】 (1-20節)古人遺傳與潔淨的問題, 【古人的遺傳】指歷代猶太拉比對摩西律法的詮釋與引伸,以口傳方式保存下來,被法利賽人所恪守。法利賽人所指的【洗手】不是為了清潔,而是一種宗教禮儀。摩西律法規定祭司進聖所供職前必須洗手洗腳(出30:19)但這些口傳的規條卻擴大到一般百姓的生活細節。耶穌用法利賽人的教導例子來回答他們違犯神的诫命:【當孝敬父母】是十誡中人際關係的第一條, 【供獻】是將財物作一種許願式的奉獻,又稱【各耳板】(可7:11)。凡指定為【各耳板】的財產,父母親都沒有權利動用。當時有些猶太人常常藉口許願將家產獻給神,逃避供養父母的責任,自己卻以財產監管人自居,照舊享用其金錢。8節神看人裡面的實際比外面的言行更重要。【入口的】指食物(17節)。【污穢人】指使人成為世俗的或不潔淨的。【出口的】指從人心裡發出來的言語。耶穌表示人內心的不潔,乃是一切邪惡和污穢的根源。(21-31節)天國臨到外邦;【推羅、西頓】是位於加利利以北腓尼基境內(今黎巴嫩)的地中海港口市鎮,是被神咒詛的外邦人地(賽23)。主耶穌離開假冒為善,自以為義的法利賽人,退到被神咒詛之地,工作轉向外邦人,天國的工作範圍要擴展了。這位迦南婦人效法其他猶太人,以為稱主耶穌【大衛的子孫】會取悅祂。但主向迦南婦人指明【大衛的子孫】這名稱是專門為【以色列家迷失的羊】保留的。【狗】是當時猶太人對外邦人的蔑視,但是耶穌所用的原文卻不是這個【狗】字,祂所用的是指在家中的寵物狗,而這個婦人抓緊這個字並作出回應:你說我是狗嗎,我接受!只要我成為你家中那隻寵物狗,即使他只讓狗兒吃從桌子上掉下來的碎渣兒!這是一個極度謙卑信心,她俯伏下來對耶穌真正敬拜的心表現出來。因此從那時候,耶穌使她女兒就好了。30節羅列的主耶穌治好的病痛,說明先知所預言彌賽亞將帶給以色列人的福份,外邦人也有分享的權利(賽35:5-6)。(32-39節)天上的糧臨到外邦,這是第二次餵飽眾人的神蹟,對像是剛【歸榮耀給以色列的神】(31節)的外邦人,顯明以色列人的彌賽亞所施予猶太人的恩惠,外邦人也可以享受。這次與上次不同(14:15)是主耶穌主動提議要幫這些人弄些吃的。儘管門徒們已有了上次的經驗,但還是只從提供食物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可能他們沒有期待主耶穌會為這群外邦人行使彌賽亞的權柄。37節七個籃子是外邦人常用的【籃子】是用燈芯草和藤條混織而成的貯物器具,比猶太人常用的【籃子】大(14:20)。與之前五餅二魚所餵飽的五千人不同,這四千人大部分正是被猶太人看似不潔淨的外邦人(31節)。 思想:經文要提醒我們,外表看來是好的,但裡面或是充滿污穢,因此,神要我們每日都要正視我們的心思意念,特別是心裡的不饒恕,埋怨,情慾等;但儘管是任何的身份背景只要我們向神敞開,神必幫助我們,潔淨我們。 祈禱:親愛主,求祢神幫助我們每日都保守自己的心,讓我們除去內心的黑暗,內心的不潔,更赦免我們人看似的好;赦免我們的虛假,讓我們心意更新而變化。願意信靠祢,順服祢。阿們!

馬太福音 14:13-36馬太福音 14:13-36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太福音(粵語)視像聖經-WorshipInHongKong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 13節從此以後,主耶穌更多地到希律安提帕的轄區之外傳道,盡量避開大量群眾,把工作的重心放在造就門徒的事上。【野地】並非是曠野,而是在加利利海東北岸伯賽大附近,在腓力二世的轄區之內。【天將晚的時候】猶太人的傍晚從下午三時開始,晚上從下午六時日落之後開始。這裡離附近的鄉鎮並不太遠,這些人可以回家吃飯,少吃一頓也沒有問題。但主耶穌說【你們給他們吃吧】與其說是為解決人們身體的需要,不如說是逼著門徒們轉向祂,認識並經歷這位滿有憐憫和能力的主。主耶穌像當年以利沙一樣指示門徒怎樣做(王下4:42-43)有意要他們親自參與,記住並學到功課。於是吩咐眾人坐在草地上【坐】直譯【斜倚】是古代以色列人參加正式筵席的標準姿勢(約13:25)。【祝福】是謝飯儀式,由猶太家庭的家長來做。這不是一次隨意的聚餐,而是聖餐和彌賽亞筵席的預演。聖經對兩次餵飽眾人(本節,15:36)和最後的晚餐(26:26,可14:22,路22:19,林前11:23-24)的描述,用的都是同樣四個動詞:【拿著】【祝福】【擘開】【遞給】。這是猶太人每日三餐的儀式,但對天國子民卻有更深的意思,無論是在野地裡進餐,還是最後的晚餐,人們所想到的必是那最大的筵席,那時天國之王將以主人的身份,接待祂在萬邦萬族中的全體子民。門徒所收回來的【十二個籃子】比所擺上的【五個餅、兩條魚】多得多。【籃子】指猶太人隨身攜帶,可掛在臂上盛載食物和雜物的柳條籃,可能12個門徒把剩下的零碎裝滿了各自的籃子。按當時猶太人的規矩,在公共場合不允許婦女和小孩與男人一同進食,因此婦孺必須另聚一處領受餅和魚,人數不詳。馬太在此特別提及【婦女孩子】是仿照出12:37,表示婦孺之數要另加在神的百姓數目之上。22節【催】原意是【強迫】語氣很重。眾人對主耶穌餵飽他們的反應是一致稱頌祂為【那要到世間來的先知】要【強逼祂作王】,做他們的政治領袖。門徒們也很有可能產生同樣錯誤的認識,所以主耶穌催他們迅速離開。散了眾人以後,祂就獨自上山去禱告。到了晚上,只有祂一人在那裡(23節)。【四更天】即指凌晨三時至六時。【放心】並不是說危機不存在了,而是說有主耶穌在,無須害怕。彼得有真信心,所以敢下海行走。但人若對主的信實認識得還不夠,就會缺乏足夠的信心來持定主的話【你來罷】,一看環境【見風甚大】裡面便動搖起來【就害怕】,外面的環境也就會更惡劣【將要沉下去】。但在軟弱中若呼求【主啊,救我】,就必蒙主拯救。主先伸手拉住彼得,然後才責備他。【小信】是看環境的信心,因為一看環境,就會產生【疑惑】。憑信心生活的人,應該單單仰望神,而不注目於環境。神特意讓門徒們經歷這些難處,為了讓他們認識屬天的權柄,認識主耶穌【真是神的兒子】只有神的兒子才能顯明屬天的權柄。(34節)【革尼撒勒地方】是加利利海西岸近北端的一片平原地區。主耶穌又回到希律安提帕的轄區,說明祂之前【獨自退到野地裡去】並不是因為害怕政治鎮壓(13節)。(35節)這裡的人非常熱心,他們打發人到周圍去找來所有的病人,把他們帶到主耶穌那裡得醫治。病人雖然得了醫治,但還是沒有人認識主是誰。人只有在裡面遇見了主,才能真實地接觸屬天的權柄。 思想: 人們縱使經歷偉大的神蹟後,人們只是認定主耶穌是【那要到世間來的先知】無可否認,信耶穌與否,人人都有誤區和盲點,門徒在波浪搖撼誤把耶穌當鬼怪,誤把好心當惡意,驚慌失措,喊叫起來!信心源於個人與主面對面的經歷。信心不僅是一次過從無到有的拾取,也是一輩子從小到大的增長!彼得透過自己刻骨銘心【主啊救我】的經歷,最重要的學習並非【有耶穌今生就必逢凶化吉】;而是【耶穌果然是天地的主宰,果然是千真萬確的真神】! 祈禱: 親愛主,求祢賜我們信心,幫助我們超越對主祢自以為的認識,教導我們懂得以信心面對艱難;求主幫助我們真正認識祢是我們真正的主。阿們!

馬太福音 14:1-12馬太福音 14:1-12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太福音(粵語)視像聖經-WorshipInHongKong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馬太福音】 第1節【那時】是馬太常用來承上啟下的詞(11:25,12:1),並不表示時間先後。此外,這裡的【那時】的原文是【At that kairōs moment】就是神運作的季節,就在此刻,神的工作開始了。【分封的王】指管理四分之一地區的地方長官。【希律】指大希律王的兒子希律安提帕,在大希律王死後,獲羅馬帝國授權統治加利利和比利亞(約旦河東南部),但他沒有真正得到【王】的稱號。異教徒的希律安提帕相信靈界的事,以為主耶穌不過是許多行異能者之一,並不認識祂是真神獨一的兒子。因此,單單行異能,仍不能叫人認識真神。【腓力】是希律的同父異母兄弟,又稱希律腓力一世,他沒有作王,住在羅馬。【希羅底】是大希律的孫女,先嫁給在羅馬的叔父腓力,後改嫁另一叔父希律安提帕。施洗約翰被囚在死海東岸的馬克路斯堡(Machaerus,《猶太古史記》卷18第5章)。希律安提帕強娶其同父異母兄弟之妻希羅底,違反摩西律法(利18:16)。施洗約翰的反對代表正統猶太人的看法,有損於希律安提帕在猶太人中的威望。希律起誓應許隨希羅底的女兒所求的給她,於是女兒就問媽媽希羅底,結果女兒向希律要求約翰的頭放在盤子上。【盤子】一種木製的扁平盤子,用來盛肉款客。希羅底的女兒是要殘忍地把【施洗約翰的頭】當作一道菜。(12)節為何馬太要特別記載這句呢?原因一,代表施洗約翰的時代結束;約翰是舊約最後一位先知,在新約則是救主的先鋒,而舊約來到這節經文表示完全結束。原因二,因為約翰是耶穌的先鋒,所以耶穌要等約翰舊約時代結束了,天國才能正式開始。就在這個時間點,是神作工的時刻。 思想: 現在的世代看似同樣面對很多的艱難,或許是政治上,社會的環境上,甚至在尋靈的境況上,但我們都要知道神作工的時刻開始了,神國度的權柄在我們中間一直作工。因此,我們要盡自己的責任,走在真理裡,認定神在工作,跟隨祂。在動盪的處境中,我們不被震動,因為神的國是不被震動的。 祈禱:親愛主,求祢幫助我們,以信心面對看似各樣的艱難;求主幫助我們,讓我們都堅心信靠祢, 在動盪的處境中,不被震動,讓神的國度心意得以成就。阿們!

馬太福音 13:25-58馬太福音 13:25-58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太福音(粵語)視像聖經-WorshipInHongKong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馬太福音】 (25-29節)稗子的比喻; 【稗子】是一種叫做毒麥的麥屬植物,有毒,抽穗之前與小麥無異。羅馬法律嚴懲向他人麥地裡撒毒麥種的行為。稗子和麥子不只外形酷似,連根部也盤根錯節難以分解。主並沒有要信徒去消極地薅稗子,而要信徒積極地種麥子。主的眼目如同火焰,到了時候,一切假冒混雜的生命都要被審判的烈火燒盡。31-33節:在這三個生長的比喻裡,主耶穌只解釋了第一個稗子的比喻,並沒有解釋芥菜種和麵酵的比喻。但三個生長的比喻有一個共同的喻意,即天國始於微小,隱蔽,而終於至高的勝利。所以主耶穌是向眾人指出,從天國的種子撒下時起,莊稼也好,芥菜也好,麵團也好,整個成長過程就已經開始了,無論開始怎樣微小,生長過程中遇到甚麼挫折,天國最後都能照著神的計劃成就。中東一帶地方有一種芥菜樹Salvadora persica,種子非常小,但可長成高達5米高,可供雀鳥棲息。33節【三斗麵】大約有四十升,凸顯少量的面酵和發起來的大麵團的對比。35節引自詩78:2。36-38節主耶穌說【田地】是【世界】而不是【教會】,所以這個比喻並不是說教會裡真假信徒混在一起的情形。當主耶穌宣布天國到來的時候,許多聽眾以為社會馬上就要發生騷動性的分裂,人將迅速而嚴格地區分為【天國之子】和【惡者之子】。主耶穌教導他們,這種區分要等到最後審判的時刻,不是用人的方法來實現的。40-43節:天國的完美要在最後審判的時候實現。當天國達到完美至善的時候,就是沒有地方給【惡者之子】(38節)的。42-43節是引自但12:3。先前【天國之子】和【惡者之子】一起成長時是隱藏著(38節),將來天國之子則要像太陽一樣【發出光來】。44-46節:這兩個比喻可能是繼續撒種的比喻,要求聽見天國道理的人撇下一切,為要得著更寶貴的天國。47-50節:撒網的比喻緊跟著有個正式的解釋,指世人誰能進天國,誰不能進天國,要到最後審判之時才能分辨出來。只有主耶穌的門徒能明白比喻,這是神賜給門徒們的特殊恩惠,為的是叫他們明白天國的奧秘。第52節表示家主的比喻和門徒【明白了】是聯繫在一起的。【文士】是專職講解猶太律法的教師,這裡指門徒們才是天國道理的真正講解者,他們已經通過主耶穌的教導得到了【新舊的東西】現在應該拿出來教導別人。主耶穌從加利利回到拿撒勒,但那裡的人卻拒絕了祂。原因是他們認為這不是木匠的兒子嗎?拿撒勒人詳述主耶穌的家世出身,表明他們是憑著外貌認人。他們正確地拒絕了以主耶穌屬地的背景和關係作為祂智慧和能力的來源,卻不願意將這智慧與能力歸於屬天的源頭,所以就【因祂跌倒】(57節)。【本地本家】的人因為認得先知的家世,容易以貌取人,看見了主卻不認識主。因此,耶穌因為他們不信,就在那裡不多行異能了(58節)。 思想: 上主積極的旨意是要求信徒在人的心田裡撒下自己因順從上主而來生命的好種;上主消極的旨意是容讓魔鬼在人的心田裡撒下自己因叛逆上主而來的稗子。我們要明白信徒一生都在上主所安排,面對恩典或是面對挑戰考驗,我們都要聽從神的話。 祈禱: 親愛主.感謝祢向我們分享天國的奧秘,是祢揀選我們,更看我們如珍珠,如藏有寶貝的土地。求主賜我們活出天國之子的生命,無論有多艱難,挑戰,使我們仍願意聽從祢,跟隨祢。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