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希伯來書

希伯來書 4:1-7希伯來書 4:1-7

第1節可這句話包含三層意思:1.[進入祂安息的應許依舊存在]表明這應許不只是舊約的以色列人進迦南(申12:9-10)所以與今天的新約信徒也有關係。[安息日](出20:8)和迦南[安息地](申12:9)都是預表[在基督裡有分](3:14)的屬天安息(太11:28-30)。2.這應許不是[安息]而是[進入祂安息]。因為神的[安息]已經預備好了,現在就可以得著,並非將來才有的盼望。3.人若要[進入祂安息]首先[就該有畏懼的心]。人若懼怕神(12:28-29)就必不懼怕人(13:6);人若不懼怕神,就會懼怕人,結果像曠野裡的以色列人那樣惹神發怒(3:8,11 );新約的信徒雖然已經得救,但生活也可能[似乎沒有得到安息]。人要進入神的安息,必須有兩個條件:1.[福音](2節):就是[進入祂安息的應許]。對於曠野裡的以色列人,就是約書亞和迦勒對流奶與蜜之地的美好見證(民14:7-9);對於新約的信徒,就是主耶穌已經成就了[這麼大的救恩](2:3)。[福音euaggelizo]與[應許epaggelia]原文諧音。2.[信心](2節):這是本書原文第一次提到[信心pistis]這個字。迦南美地不是以色列人自己預備的(申6:10-11),基督的救恩也不是靠人類成就的。人所當做的不是努力實現安息,而是用[信心與所聽見的道調和](2節)相信神能成就祂的應許;人若不憑信心跟隨神,不管聽了多少的道,[所聽見的道與他們無益](2節)。這信心並非得救的信心,而是得安息的信心(民20:12)。事實上,當以色列人聽到摩西帶他們出埃及的好消息時,[百姓就信了](出4:31),並且出了埃及,過了紅海,但在加低斯卻不敢相信神能領他們戰勝巨人,進入應許之地(民十四1-3)。出埃及的以色列人能否承受迦南為業(書1:2-4),取決於他們是否憑信心順服地踏入約旦河(書3:15);得救的信徒能否在基督裡得安息,也取決於我們是否憑信心接受[進入祂安息的應許]。 (3節) [已經信的人]並不是指所有得救的信徒,而是指憑信心進入安息的人。神的安息不是將來的盼望,而是現在就可以經歷的實際;不需要倚靠人的努力實現,而是神[從創世以來已經成全了](3節)。這安息早已預備好了,相信就可進入,不信就不得進入,所以已經信的人現在[進入那安息],而不信的人[斷不可進入](3節)。4-6節的主題是[安息仍為人存留],與8-10節[為人存留的是神的安息]前後呼應,論證神的旨意不會因著人的不信而落空。[ (4節) [第七日]指神創造的第七日,也就是安息日(創2:3)。[到第七日,神就歇了祂一切的工](4節;創2:2)顯示神的安息從創造的[第七日]就已經預備好了。神[不疲乏,也不困倦](賽40:28),祂在第七日[歇了祂一切的工]並不是需要休息,而是因為完成了創造的旨意和工作,所以[第七日便安息舒暢](出三十一17),心滿意足。[他們斷不可進入我的安息](5節),引自詩95:11。4-5節運用了猶太拉比[米大示Midrash]解常用的[串珠Gezerah Shavah]原則,把有相同或相似關鍵字,詞組的經文連結在一起彼此解釋。創2:2的[歇了κατέπαυσε]與詩95:11的[安息κατάπαυσίν]在七十士譯本中字根相同,所以可以將詩95:11[我的安息]解釋為創2:2神在第七天所享受的安息,也就是[神就歇了祂一切的工]。(6節)表示雖然[那先前聽見福音的,因為不信從,不得進去](7節),神卻定意保留[進入祂安息的應許](1節),[讓某些人進入]。因為這安息是創世以來已經預備好的,也是神定意要與人分享的;神的旨意絕不會因著人的悖逆和不信而落空,救恩就是要把罪人恢復進祂創造時所預備的安息裡。第7節是4:1-13交錯對稱結構的中心,[你們今日若聽祂的話,就不可硬著心](7節),是整段勸勉信息的核心。[ (7節)大衛的書]是猶太人對《詩篇》的稱呼,第7節引自詩95:7-8。[又限定一日](7節),可譯為[又定了一天『今日』;[今日]這個字就像一個警鐘,在本書中一共敲響了八次(1:5;3:7,13,15;4:7×2;5:5;13:8),提醒每個信徒:[今日]是神給我們的機會,我們應當抓緊[今日],進入安息。 思想: 『今日』我們如何渡過呢?會否仍然衝衝忙忙,營營役役地渡過,還是願意放下重擔,放下手機,用片刻的時光,再次信靠主抓緊進入主『今日』呢?願主使我們『今日』能進入主的安息,平安! 祈禱:親愛主, 你是我們生命的主,你最知道我們的需要,每日或許我們都要面對衝衝忙忙,營營役役的生活,但主你知道我們最需要的是進到你給予我們的安息;求主引導我們放下重擔,願意到你面前,安息在你的愛中,親近你。阿們!

希伯來書 3:7-18希伯來書 3:7-18

第7節原文[所以]開始。因為[我們若將可誇的盼望和膽量堅持到底,便是祂的家了](6節)所以要以出埃及時倒斃曠野的以色列人為鑑戒(7-19節)[不可硬著心](8,15節。[硬著心]比喻剛硬悖逆,在理性上否認神,情感上反對神,意誌上離棄神。7-11節引自詩95:7-11的七十士譯本,回顧出埃及時以色列人的失敗。詩95:7-8是後來猶太人在安息日黃昏崇拜的宣召經文(Kabbalat Shabbat),當時也是猶太人熟悉的安息日經文。[聖靈有話說](7節),顯示初期教會的基督徒和猶太教徒都承認舊約聖經是聖靈默示的(10:15)。跟隨摩西出埃及的以色列人曾在汛的曠野利非訂發怨言,表面上是因為缺水(出17:1-3)實際上是[不信](12節)質疑神的照顧和良善,所以惹神發怒。出埃及的以色列人不願順服神進入迦南,情願回到埃及為奴之地,結果被神懲罰[在曠野飄流四十年](民14:33),期間不斷地試探神(出15:23)觀看神的作為[有四十年之久](9節)以致成為惡習。[四十]在聖經裡代表徹底。[他們心裡常常迷糊](10節)指出埃及的以色列人內心悖逆,不肯順服,所以總是誤入歧途。[竟不曉得我的作為](10節)指不明白神的旨意和工作法則。沒有一個世代的人像出埃及的以色列人經歷過那麼多的神蹟奇事,但神卻說他們[竟不知道我的道路],甚至[藐視]神(民14:22-23)。人若[存著不信的噁心]就會[心裡常常迷糊]再多的神蹟奇事也不能讓他們順服神的道路,遵行神的旨意。因此,雖然神用[豐富的恩慈,寬容,忍耐](羅二4)領他們悔改,但卻[厭煩那世代的人](10節),定意拆毀他們,所以[就在怒中起誓說:他們斷不可進入我的安息](11節)。在詩95:11中[我的安息]指神所應許的迦南[安息地](申12:9)不是指救恩,而是預表信徒在基督裡的安息(4:3)。[進入我的安息]就是不再倚靠人的肉體,而是憑信心接受神已經做成的工作。(12節) [弟兄們,你們要謹慎]這是本書的第二個警告。出埃及的以色列人並非不信有神,也不是沒有經歷過神的作為(9節),但卻仍[存著不信的噁心,把永生神離棄了](12節;民14:11)。因為他們不相信神的應許,不信靠神每日的供應,其實就是[不信]。當時[離棄]神的行為,特別指一些猶太信徒忍受不住環境的逼迫,離開教會,回到猶太教。本章三次提到[今日](7,13,15節),[今日]是我們進入安息的得勝關鍵,不但曠野的百姓如此,本信的讀者是如此,今天的信徒更是如此。所以[總要趁著還有今日,天天彼此相勸](13節);[天天彼此相勸]的原因:人的自我私慾和撒但的試探從來沒有變過,我們天天都有可能[被罪迷惑];心裡就剛硬了](13節),結果就會[惹祂發怒,試探祂](8節),[隨流失去](二1)。[天天彼此相勸]的目的:讓我們能[將起初確實的信心堅持到底](14節),證明我們屬於神家(6節),[就在基督裡有分了](14節),能在基督裡得著安息。[信心]原文也譯為[確信confidence]並不是指得救的[信心faith]。[天天彼此相勸]的內容:在3:7-4:13的交錯平行結構中,對應於4:1-13。人若[硬著心](15節)定意悖逆,即使是[聽見祂話](16節),[跟著摩西從埃及出來的眾人](16節),最終的結局也是[屍首倒在曠野](17節)。神的救恩不只是救我們脫離世界,更要帶我們進入基督的國度,在基督裡得著安息。人裡面[不信](12,19節)神的應許,外面就會[不信從](18節)神的道路。外面的[犯罪](17節)反映了裡面的[不信]。凡是自稱信主,生活中卻[不信從]主的人,其實就是[不信]。他們從一開始就沒有神所賜的真實信心,只是人的理性,情感,意誌所冒充的自信,所以不能[將起初確實的信心堅持到底](14節),[在基督裡有分]( 14節),結果[不能進入安息](19節)。 思想:今天,許多自稱信主的人雖然理智上承認有神,但卻把神排除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之外,心思言行好像沒有神一樣,這就是[存著不信的噁心]。或許因為我們體貼肉體,也不願信從,而是用各種貌似屬靈的理由來試探神;聖靈警告我們:既回不了世界,也享受不了基督裡的安息;有了兒子的地位,卻承受不了兒子的產業,一生在曠野[繞行],成為被神[厭煩](10節)的人! 祈禱:親愛主,你最期望我們得著你的救恩,更願意我們進到你的安息;但我們有很多自我理性的選擇,甚至對主你的能力,慈愛充滿不信,求主憐憫我們,每日引導我們使我們單單信靠主你。阿們!

希伯來書 3:1-6希伯來書 3:1-6

1-6節的主題是[大祭司,神兒子耶穌是安息的盼望]與4:14-16[大祭司,神兒子耶穌是安息的保障]首尾呼應;第1節原文以[所以]開始。因為作者已經宣告基督[在神的事上成為慈悲忠信的大祭司](2:17)所以現在要求讀者應當[思想我們所認為使者,為大祭司的耶穌](1節)。這些信徒面對逼迫和試探,之所以缺乏信心和安全感,是因為他們過於專注自己和問題,解決的方法就是專心[思想]基督。第1節從四個角度描述了重生信徒的身份:1.他們都是[弟兄](1節),既是作者的弟兄,也是基督的弟兄(2:11)。因為他們都是聖靈重生的,所以[都是出於一](2:11)。2.他們都是[聖潔](1節)的也就是被基督分別為聖,屬於神的聖徒(2:11)。他們都是[同蒙天召的](1節)並非根據自己的理智,情感或意志而相信,而是出於神的[天召]。他們都是回應呼召,宣認相同信仰的。(1節) [所認]可譯為[所宣認]耶穌是他們所共同承認的信仰核心。第1節宣告了耶穌基督的雙重職分:1.祂是神的[使者](1節):原文就是[使徒]。每個信主的人都要承認主耶穌有完全的神性,祂奉父神差遣,道成肉身彰顯父(約1:18)。而祂所差遣的使徒,正是祂自己[使者]職分的延伸(約17:18)。2.祂是人的[大祭司](1節):每個信主的人都要承認主耶穌有完全的人性,祂是人在神面前的代表和中保(提前2:5),施行救贖之工(約3:17)。(2節)引自神對摩西的評價:[我的僕人摩西不是這樣;祂是在我全家盡忠的](民12:7)。摩西是奉神差遣頒布律法的使者,也在亞倫承接聖職之前兼任大祭司(利8:14-24)。耶穌基督也兼任[使者](1節)和[大祭司](1節),但卻超越了摩西(3-6節)。雖然基督和摩西都是向神[盡忠]但卻有兩個根本的不同:1.基督是房屋的建造者,摩西是房屋(3-4節):[房屋οἶκος](3,4節)原文與[家](2,5,6節),[殿](太12:4)是同一個詞,是雙關語。摩西只是神家的一員,被用來建造神家的[活石](彼前2:4-5),基督卻是神的家(提前三15),教會(太十六18)和聖殿(約二19)的真正建造者;因此,[祂比摩西算是更配多得榮耀,好像建造房屋的比房屋更尊榮](3節)。2.基督是房主的兒子,摩西是房主的僕人(5-6節):摩西是在[僕人]的地位上[向神的全家盡忠],而基督是在[兒子]的地位上[治理神的家]。[僕人]的事奉是[為將來要談論的事作證],預備和見證[兒子]的工作(路24:44-45)。5-6節[膽量parrhesia]原文與[坦然無懼](4:16)指信徒可以靠著神的兒子坦然無懼地來到父神面前。[誇耀kauchema]原文與[歡樂](腓1:26)是同一個字,指蒙赦免的罪人[在基督耶穌裡的歡樂](腓1:26)。人不能靠著[堅持]進入神家,但只有[堅持]才能證明自己屬於神家,接受神兒子的治理,所以說:[我們若堅持因盼望而有的膽量和誇耀,我們就是祂的家了]。因為能使[同蒙天召]的人得救的信心,是始於基督,並且在[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12:2)裡持續,所以才能[堅持到底](6,14節)。正如主耶穌對那些承認信祂的猶太人所說的:[你們若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門徒](約8:31)。 思想:我們是同蒙天召的聖潔弟兄;因此,我們若對自己賴以得救的福音不清不楚(林前15:1-2),不能[在所信的道上恆心,根基穩固,堅定不移](西1:23),或許表示起初就沒有真實的信心(林後13:5)。我們就必須仰望那忠心為這家的使者,為大祭司的耶穌,讓我們活出堅定不移信仰忠心的生命。 祈禱:親愛主耶穌,感謝你是那忠心為這家的使者,為大祭司,你為我們完成神的救贖,更為我們為神的家忠心,求主使我們仰望你,使我們因你得著信心與盼望。阿們!

希伯來書 2:9-18希伯來書 2:9-18

9-18節從十個面向論證,基督的救恩將恢復人的榮耀(10節)。第一.祂道成肉身(9a): (9節)這句話顯示:[頭一個人](林前15:47)亞當失敗了(8b),惟獨[第二個人](林前15:47)基督得勝了(9節)。這是本書第一次提到耶穌基督的名字,特地使用了祂道成肉身做人子的名字[耶穌](9節),顯示主耶穌是站在人子的地位上,成就了[這麼大的救恩](3節)。2.主耶穌並沒有選擇成為大有能力的天使,而是成為比天使微小的人。本書強調:耶穌基督是完全的神;也是完全的人,但祂從來都不是天使。第二.祂為人代死(9b): 基督[受死的苦](9節)完全地經歷了死亡,包括身體的死亡,精神的痛苦與神的隔絕(太27:46) [受死的苦]本是人類最大的難題,卻成了基督得榮耀的道路。第三.祂是帶領者(10節):[元帥ἀρχηγός](10節)原文的意思是[創始者.領袖] [君王](徒5:31)。只有這位元帥才能帶領人類進入救恩.回到神面前;因為[為萬物所屬](10節)的神是創造和救贖的原因[為萬物所本](10節)的神又是創造和救贖的動力。基督受苦的目的,是為了讓父神能[領許多的兒子進榮耀裡去](10節)。基督道成肉身,帶領人類進入救恩的使命,必須[因苦難得以完全](10節).在十字架上才能成就救贖。第四.祂是長兄(11-13節):基督是[那使人成聖的](11節)祂藉著自己的血和道使信徒[得以成聖](11節)。因此,道成肉身的基督和重生的信徒[都是出於一](11節) [所以,祂稱他們為弟兄也不以為恥](11節9)。作者引用了三本舊約聖經來證明這種弟兄的關係:1. (12節)這是引用詩22:22。詩中的彌賽亞經歷苦難之後(詩22:12-18),將父神啟示給眾弟兄。2.[我要倚賴祂](13a)這是引用賽12:2。基督站在人子的地位上,凡事不是倚靠超自然的能力,而是倚賴父神,成為信徒可以效法的榜樣。3. (13節)這是引用賽8:18。信徒是神賜給基督的得勝見證(約6:37),正如神把兒女賜給先知以賽亞作為預兆和記號。第五.祂是得勝者(14節):道成肉身的主耶穌基督和那些預定得救的神的[兒女](13.14節)一樣,[照樣親自成了血肉之體](14節),具有完全的人性,所以也會和人一樣死亡。這是為了[藉著死敗壞那掌死權的,就是魔鬼](14節)。第六.祂是釋放者(15):[怕死](15)的人所害怕的不一定是死亡,而是恐懼本身。第七.祂是拯救者(16-17a):基督並沒有成為大能的天使,因為救恩是神為按照祂的形像被造的人預備的,墮落的天使得不著赦免(彼後2:4 )。因此,凡事[與祂的弟兄相同](17節)目的是[救拔亞伯拉罕的後裔](16節)。第八.祂是大祭司(17b):1.大祭司只能從人中間挑選(5:1),基督若要站在人子的地位上替罪人贖罪,就必須成為完全的人[凡事該與祂的弟兄相同](17節)只是沒有犯罪(4:15)。這位大祭司是對人[慈悲](17節)向神[忠信](17節)。第九.祂是挽回祭(17c):[挽回祭ἱλάσκομαι](17節), [挽回祭]在希臘文學中,指外邦人用獻祭來討好忿怒的假神。但聖經借用[挽回祭]這個異教名詞,所表達的概念與異教截然不同:1.異教假神的忿怒是易怒霸道.反复無常的,而真神的忿怒則是出於祂對一切罪惡公義.不變的恨惡。所以有必要進行挽回;若是否認神會[忿怒],就是否認神的完全公義,祂的愛將被貶低為多愁善感。基督不但是[挽回祭],也是獻上[挽回祭]的祭司,祂如今仍然是[挽回祭],因為祂一次獻上的祭永遠有效(10:10)。第十.祂是幫助者(18節):[就能搭救被試探的人](18節)主耶穌並不需要[被試探而受苦](18節)的經驗,就能對我們的難處感同身受,並且比我們更了解人的真正需要。但祂卻在肉身裡親自[被試探而受苦],是要讓受苦的人確信祂能[體卹我們的軟弱](4:15);祂又在肉身裡勝過了試探,是要讓受試探的人效法祂.靠著神的話語得勝。 思想:主耶穌基督為為人讓我們明白,生命中的試探和逼迫並非信徒退後的理由,而是我們經歷救恩的機會-那位又真又活的基督必與我們同在,用恩典加給我們力量(林後12:9)為我們[開一條出路](林前10:13),讓我們能在人生中經歷主榮美的生命。 祈禱:親愛主耶穌,你從天到地為我們成為一個人,你經歷過成長,痛苦,試探,你最能明白人的感受,因你進到我們人的感受裡面,你更拯救我們,因你沒有犯罪,願主你榮美的生命每日都光照我們,好讓我們每都活出主你的生命。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