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申命記

申命記 6:1-25申命記 6:1-25

【和合本】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申命記】
(1節)【誡命】原文是單數,就是命令。這項命令的內容就是【律例,典章】(2節)。【律例,典章】原文是複數,代表神指示的所有律法,要到12章才正式發表。神樂意人與祂同工。在曠野中使人學到信心的功課,把人領進【流奶與蜜之地】(2節),完全是神自己的作為;而憑信心【在那流奶與蜜之地得以享福】(3節)【日子得以長久】(2節)卻是神留給人去學習的功課。4-9節原文的開頭是【聽】即【示馬שָׁמַע】。是猶太人著名的禱文【示馬,以色列Shema Yisrael】或【示馬The Shema】的一部分【示馬】全文包括申6:4-9;11:13-21和民15:37-41,正統猶太人每天早晚【躺下】和【起來】(7節)禱告時都要背誦。【耶和華,我們神是獨一的主】原文是【耶和華,神;耶和華,壹】可以譯成【耶和華我們的神,耶和華是一位】【耶和華是我們的神,惟有耶和華】。本節宣告有且僅有一位獨一真神,祂是百姓唯一應當敬拜,愛戴,順服的主宰,祂的性情不會因時因地而改變。在希伯來文化中【心לֵבָב】代表情感,意志和思想的中心【性נֶפֶשׁ】指生命。【盡心,盡性,盡力】地愛神,就是要人毫無保留地用全部的情感,意志,思想,生命和力量來愛祂。這種【愛】並不只是情感上的反應,也是生活的實際。6-7節【坐,行,躺,起來】代表人日常所有的活動,學習和實踐神的話語最好的地方。猶太人被擄巴比倫回歸以後,按8-9節字面意思把【示馬】和出13:1-16的經文抄寫在羊皮紙上,放在皮製的經文匣(Tefillin)裡。背誦【示馬】時,必須把一個經文匣綁在左臂上,一個系在額頭上(太23:5)。又把這幾段經文放在門框盒(Mezuzah)裡,釘在門框上。人若要保守自己在神的應許里活得長久,豐盛,所要學習的第一個功課,就是活在神的話語裡,把神的話語當作生活中最重要的事(6-9節)。迦南地的【城邑,房屋,水井,葡萄園,橄欖園】(10-11節)都是現成的,以色列人並沒有付出任何勞動,並不是他們配得的,而是神白白的恩典。神願意百姓享用恩典,祂更願意他們記念賜恩典的主。人若要保守自己在神的應許里活得長久,豐盛,所要學習的第二個功課,就是在恩典中不可忘記神,而要在警醒中享用恩典,免得在恩典中墮落(10-12節)。人若要保守自己在神的應許裡活得長久,豐盛,所要學習的第三個功課,就是【不可隨從別神】(14節)單單【敬畏耶和華,你的神,事奉祂,指著祂的名起誓】(13節);人若要保守自己在神的應許裡活得長久,豐盛,所要學習的第四個功課,就是【不可試探耶和華,你們的神】(16節)不陷入【不信】的網羅,無論眼見的光景是順是逆,都要注意事情在神的眼中是否【看為正,看為善】(18節)。20-25節是用信仰問答的方式來教導兒女,講述了律法的五個重點:1.以色列人在埃及做過奴僕(21節):2.神用大能的手將以色列人領出埃及(21-22節);3.神帶領百姓經過曠野進入應許之地(23節);4.神吩咐百姓遵守律法,並不是為了束縛人,而是要使百姓常得好處(24節);5.百姓若謹守遵行,在神的面前才能活得正確,在應許裡才能活得長久,豐盛(25節)。
思想:神的百姓不但心裡要有神的話,環境裡也要處處充滿神的話,生活的內容才能根據神的話。這並不是形式主義,而是因為我們的心思太容易被世界充滿。所以,神要求的是我們有否願意每日【盡心,盡性,盡力】地在意,愛神。
祈禱:親愛主,感謝祢好清楚對我們的要求,並不是獻上所有,而是要我們每日【盡心,盡性,盡力】地在意,愛神。求主幫助我們,每日提醒我們在意,愛祢。阿們!

申命記 5:1-33申命記 5:1-33

【和合本】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申命記】
對於神的話語,摩西對百姓的吩咐是:【聽】【學習】【謹守】【遵行】(1節)。【立約】原文是【切約】(to cut a covenant)。古代中東人立約時,會把動物切為兩半,然後立約的雙方在中間走過(創15:9,10,17),表示立約雙方如果背棄盟約,就會變得像這劈為兩半的動物一樣。(4節)【面對面】並不是說以色列人看見了神,而是表示神直接向百姓說話(出33:11)百姓聽到了神說話的聲音(22節)。摩西首先重申十誡,因為十誡是神所有【律例典章】的源頭與核心。第6節是十誡的序言,神在立約之前首先宣告自己的稱呼和資格,神並不是宣告自己審判的大能和公義,而是宣告祂救贖的恩典和慈愛。神並不是把遵守十誡作為百姓得拯救的前提,而是先成為【你的神】將百姓【從埃及地為奴之家領出來】然後才頒布十誡。7-15節是重申十誡的前四誡,是關於人與神的關係,中心是【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關於第四誡【守安息日為聖日】(12節)的理由,神在西奈山的啟示是為了記念神六日創造世界,在第七日休息(出20:11);而在摩押平原進一步啟示是為了記念神拯救百姓出埃及(15節)。16-21節是重申十誡的後六誡,是關於人與人的關係,中心是【愛人如己】。關於第五誡【孝敬父母】神在西奈山的應許是【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神所賜你的地上得以長久】(出20:12)而在摩押平原進一步指出這應許的結果是【使你得福】(16節):不但能長久活在應許裡,而且是滿有福氣地活。第十誡【不可貪戀】增加了不可貪圖別人的【田地】(21節),這是特別對即將進入應許之地的百姓說的。神在西奈山所舉的例子是把【房屋】(可能代表【家庭】)放在前面(出20:17),而在摩押平原所舉的例子特別把【妻子】放在前面(21節),這可能是針對以色列人剛剛在什亭與摩押女子行淫的事說的(民25:1)。十誡是神直接向全會眾發表的,但其他的律例典章,卻是經過中保摩西而來的。【此外並沒有添別的話】表明十誡是完備的,已經完全表達了立約的要求。其他一切的律例典章,都只是這些原則的具體應用。雖然【凡屬血氣的】(26節)不能見神,但既然百姓已經【得見神與人說話,人還存活】(24節),就表明神樂意向他們施恩。這些以色列的【首領和長老】(23節)還不認識恩典,所以把直接聽神說話的恩典推給了摩西。他們滿口答應說要【聽從遵行】(27節)其實不是出於信心,而是出於畏懼。(28節)指百姓要求摩西作中保的事。雖然百姓不敢直接聽神說話是因為還不認識恩典,但神總是按著人的程度來帶領他們,所以並不勉強人。神也知道人並沒有能力【聽從遵行】但只要人開始敬畏神,就有希望一步一步學習常遵守神的誡命,所以神【惟願他們存這樣的心敬畏我】(29節)好永遠活在應許裡。
思想:人若不認識神的恩典,不是把律法當作捆綁人的字句規條,就是把守律法當作賺取恩典的根據;但人若認識神的恩典,就知道恩典都是神白白賜下的,律法是為了讓人長久地活在應許和恩典裡,並且活得更加豐盛。人正確地認識了律法和恩典,才會從心裡甘心樂意地【謹守遵行】(32節)律法。
祈禱:親愛主,求主幫助我們每天都近前來,領受主祢的話語;求主充滿我們,幫助我們更深跟從主祢,常在祂的話語中,一生也不偏離。阿們!

申命記 4:1-49申命記 4:1-49

【和合本】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申命記】
1-8節是聽從遵行神的律例典章是很重要。第1節原文的開始是【現在】表示摩西接下來的教導是在一至三章經歷的基礎上。神一路帶領百姓,堅固了他們的信心,現在百姓進入迦南已經不再是難處,他們今後所面臨的難處是:怎樣維持自己長久地住在迦南【存活】(1節)在應許裡。只有對神的話存【不可加添,也不可刪減】(2節)的態度,才有可能【聽從遵行】接受神的權柄。只有當所有的人都【謹守遵行】神所吩咐的同一份【律例典章】(5節),人與神,人與人才能恢復平安。因為敬畏神【謹守遵行】神的話,本身就是最大的【智慧,聰明】不但能使人得以存活,還能使人承受永久的產業。7-8節有哪國人有神這樣對他?有哪一個國家有這樣公義的律例典章?神真的是給智慧聰明以色列人。神是活神,祂的話大有能力,所以當我們遵行神的話的時候,就是百姓的聰明。9-24節不要忘記眼所看見的一切事,不要忘記眼所看見的神。神救贖的計劃,是要得著甘心活在神的旨意中的人。因此,神給百姓兩個功課:讓他們學習【殷勤保守】自己的心靈(9節),又【學習敬畏】神(10節)。百姓【只聽見聲音,卻沒有看見形象】(12節)。因為神要讓百姓明白,神是用話語,而不是形象來啟示自己的神,與一切人手所做的偶像不同。因此,百姓必須【分外謹慎】(15節)防備偶像。以色列人在西奈山與神立約時,他們【當守的約】就是【十條誡】(13節)而其它所有的【律例典章】都是後來神根據十誡的原則陸續頒布的(14節)。不但雕刻出來的假神是【偶像】(15節)所有可能在人心中代替神的人,事,物,無論是成功,財富,健康,還是事業,家庭,學問,甚至是事奉,只要地位被擺在神的上面,都會成為人的【偶像】。所以神提醒百姓不但不可敬拜偶像(16-19節)摩西藉著自己不能進入迦南這件事,再一次嚴肅地警告百姓【要謹慎】(23節)。神是輕慢不得的,因為【神乃是烈火,是忌邪的神】。25-34節是摩西說日久了,以色列人會離棄神但神永不離棄以色列。當人若只注意物質的恩典,不注意賜恩典的神,在恩典裡【住久了】(25節),就容易對不變的恩典和賜恩典的神失去新鮮感,轉去跟隨花樣翻新的【偶像】(25節),而不是【專靠耶和華】(4節)。【天,地】的壽命遠遠超過人【呼天喚地】作見證,代表這見證長久有效。人若一定要敬拜偶像,神管教的方法不是【阻擋】,而是【任憑】百姓從應許之地被擄去【事奉人手所造的神】(28節),讓他們在那裡拜個夠,直到對【虛無的神】徹底失望。31節原文的開始是【因為】表明悖逆的百姓之所以還有【歸回】(30節)的盼望,是因為神的【憐憫】和【所立的約】(31節)。神的揀選是完全出於恩典,而不是根據人。35-40節是唯有耶和華是神,除祂以外,別無他神。人只有在被拆毀的經歷中,才能認識自己、認識神,從心裡明白【天上地下惟有耶和華祂是神,除祂以外,再無別神】(39節),因此徹底離棄偶像;人也只有在被拆毀的經歷中,才能體會神的律法不是要與人為難,而是要人【可以得福】在神的應許中【得以長久】。41-49節是設立逃城及再次申明摩西在這地向以色列人說話。摩西反覆勸誡百姓離棄偶像之後,又特地提起設立逃城的事。逃城表明神雖然要追討罪,但祂又是樂意向人施恩的神,對被罪捆綁的人滿有憐憫,為他們留下了恩典的路。即使是【無心殺了人的】(42節),也可以在逃城中存活,繼續活在應許之地,維持與神的相交。
思想:神允許百姓在進入應許之前發生這件事,正是要給我們一個嚴肅的提醒:惟有憑信心【專靠耶和華】的人,才能【存活】在應許裡。神的應許是出於恩典,不是根據人的行為。但只有信心才能使人承受應許,也只有信心才能使百姓長久地【存活】在應許裡。因神的應許從未有改變。
祈禱:親愛主,求祢使我們把與祢立約的關係放在我們裡面,並立志把神的話每天放在我們的心中,使我們在意與神立約關係更延續下去。阿們!

申命記 3:18-29申命記 3:18-29

【和合本】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申命記】
18-22節講述繼續爭戰的安排,因為以色列人還未得到整片迦南地,目前只得到了河東之地。河東之地是十二支派共同爭戰所得,只是首先把此地分配給兩支派半,而另外的九支派半將分得河西之地,因此所有戰事都是十二支派共同爭戰。神吩咐,首先得地的兩支派半要繼續爭戰,因為每場戰事都必須是十二支派同心合力戰勝。既然是神為百姓爭戰(22節)得勝不在乎河東兩個半支派是否參與。但神要給他們一個操練的機會,讓他們與弟兄一同在爭戰中經歷神,學習信心的功課。神在約旦河東為百姓爭戰(22節)讓他們得產業(18節),並不是為了讓他們停留在河東享受。因為【神向這二王所行的】(21節),是為了安排環境,使百姓更多地經歷神,在經歷中更深地認識神,更有把握地確信【耶和華也必向你所要去的各國照樣行】(21節)。因此,即使摩西去世了,百姓也不必【怕他們】因為【那為你爭戰的是耶和華你的神】所以是仇敵在神的百姓面前【驚恐,懼怕】(2:25),而不是神的百姓【怕他們】。百姓的信心增長,是倚靠神【向這二王所行的】(21節)。只靠人的勸勉,教導,並不能產生真實的信心。三十八年前,摩西勸勉百姓【不要懼怕】(1:21,29)可是百姓照樣害怕,失敗。但神所賜的信心,神自己會用信實和恩典來印證,堅固,祂親自帶領百姓在曠野飄流三十八年,使舊世代倒斃,新世代成長。因為摩西清楚地知道,征服二王只是征服迦南的序曲(2:25,31),他過去所經歷的一切神的作為,只是剛剛【開始】。因此,摩西更渴慕經歷神應許的完全成就,經歷神的榮耀。(26節)指摩西在加低斯沒有完全遵行神的吩咐,動了血氣【用杖擊打磐石兩下】所以神宣告:【你們必不得領這會眾進我所賜給他們的地去】(民20:10-12)。【毗斯迦】的意思是【裂縫】。【毗斯迦山頂】(27節)和尼波山是亞巴琳山脈中的兩座山峰(32:49;34:1),可以俯瞰耶利哥,遠眺應許之地。天氣晴朗時,可以看見北面的黑門山,他泊山和基利波山,中央山地的基利心山,巴路山,南面的隱基底。【伯·毗珥對面的谷】是尼波山腳的穆薩旱溪(Wadi Ayun Musa)摩西最後葬在這谷中(34:6)。雖然摩西最後並沒有過約旦河,但神卻把摩西帶往更美好的地方去,因為摩西到了山上後就消失了。
思想:經文讓我們明白禱告不是向神堅持要甚麼,更不是指揮神為自己做事,而是與神相交,明白神的心意。當神沒有立刻應允我們的時候,更是我們學習體會神心意的好時機,我們也要學習不怕向神懇求,也不怕被神拒絕的態度;要明白這一刻的拒絕,相信是因為神在日後有更美好的祝福!
祈禱:親愛的天父,感謝祢讓我們每日都可以向祢禱告,與祢相交親近,因祢喜歡聽到我們的祈禱,更喜歡與祢的親近,求天父每日教導我們,引導我們每天都親近祢。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