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約翰壹書

約翰壹書 1:5-7約翰壹書 1:5-7

【約翰壹書】可以說是【約翰福音】13-17章的應用解釋。第一世紀末的信徒大都沒有親眼見過主耶穌,所以使徒約翰用【約翰福音】描繪了他所見過的生命之後,又藉著【約翰壹書】教導他們如何活出這種生命裡的真理和愛心:在光明中行(約8:12),常在基督裡(約15:4-8),彼此相愛(約13:34)。在本信中,約翰的宣告就像主耶穌一樣,黑白分明,直擊人心:不是生就是死,不是義就是罪,不是愛就是恨,不是光明就是黑暗,不是真理就是謊言,不是神的兒女就是魔鬼的兒女,不是愛天父就是愛世界,毫無折衷的妥協空間,沒有中間的灰色地帶。這樣誠實的態度,正是現代社會的信徒所急需的;我們只有誠實地用本信中的重生記號審視自己,才能確信自己真的有永生。1:5-2:2的主題是[行在光明中],用關鍵字[說謊的pseustes](1:10;5:10)與5:1-12[活在永生裡]前後呼應。當約翰提到[我們乃是與父,祂兒子耶穌基督相交的](3節)以後,接下來就討論什麼才是真正的與神相交。原文用了六個[若ean],一反一正,一面駁斥三類異端,一面提出福音的應許和要求。[神是光,在祂毫無黑暗](5節;約1:4),這是宣告神的屬性是真理(6節),信實和公義(9節),絕不會被罪玷污,沒有任何道德的瑕疵(約8:46),這是福音最基本的[信息](5節)。第6-7節是駁斥第一類異端。這類異端[說是與神相交,卻仍在黑暗裡行](6節),也就是言行不一,原因可能包括:1.認為身體只是靈魂的外殼,靈魂不會被身體的行為污染;2.認為因信稱義的人已經超越律法,不必行義,仍是義人(3:7);3.認為在聚會時[與神相交]就行了,卻不願在日常生活中接受十字架的對付,追求聖潔,有名無實;4.認為[與神相交]就行了,卻不願與其他的信徒[彼此相交](7節),甚至恨弟兄(二9),假冒為善…這類異端會造成兩種結果:1.[說謊話](6節),假冒為善,聲稱自己有沒有的東西。[神是光](5節),黑暗和光明是互不相容的,真正的[與神相交]是將人帶進光中:[在祢的光中,我們必得看見光](詩36:9)。 [光明與黑暗有什麼相通](林後6:14),罪必然會破壞人[與神相交](詩5:4;66:18)。2.[不行真理](6節;約3:19-20),因為[行真理的必來就光,要顯明他所行的是靠神而行](約3:21)。[我們若在光明中行](7節)首先應當承認罪會使我們[與神隔絕](賽59:2),然後效法神的性情,[如同神在光明中](7節):1.[在光明中行]的記號是認罪(9節)。真理的光必然會顯明我們生命中的黑暗,[在光明中行]的人越靠近光,就越看見自己的污穢,越親近神,就對自己的罪越敏感。2.[在光明中行]的人承認自己的罪,就能尋求和接受基督寶血[洗淨我們一切的罪](7節)的功效。[洗淨]原文是現在式,表示基督的代贖功效能不斷地洗淨罪污,維持我們[與神相交]。3.[與神相交]的標誌,不是神秘超然的自我感覺,而是與肢體[彼此相交]。 思想:神是光,在祂毫無黑暗。那起初原有生命之道帶出的不是讓我們自我陶醉地小圈子的彼此相交,更是我們認識真的光,要經歷神的同在,必須讓祂的光進到我們的生命,除去生命的黑暗;因神是光;更是要引導,溫暖,支持我們的生命。 祈禱:親愛主,你是光,是生命的光,更是真光,感謝你要除去我們生命的黑暗,懼怕,更要引導我們,給予我們生命的溫暖,支持。求主每日使我們願意靠近主你這光。阿們!

約翰壹書 1:3-4約翰壹書 1:3-4

主耶穌已升天60年,見過主耶穌的門徒漸漸離世,大部分信徒都是第二,三代基督徒,但主耶穌卻還沒有再來。因此,不少信徒漸漸懈怠,不再警醒等候,同時又出現了各種[敵基督的](2:18)和[假先知](4:1)。例如早期諾斯底主義(Gnosticism),幻影說(Docetism)和克林妥主義(Cerinthianism),他們對神(2:4),基督道成肉身(2:22;4:4),罪(1:8-10)和彼此相愛(2:9-11)都有錯誤的主張。信徒彼此相交,實質是神兒女的家庭關係:1.彼此相交是雙向的:一面分享自己所認識的神,所領受的恩典,正如使徒約翰希望信徒與自己相交,是因為[我們乃是與父,祂兒子耶穌基督相交的](3節);一面領受別人所認識的神,所領受的恩典,正如使徒保羅希望[把些屬靈的恩賜分給你們,使你們可以堅固;這樣,我在你們中間,因你與我彼此的信心,就可以同得安慰](羅1:11-12)。2.彼此相交的前提是與神相交。人若沒有與神相交,就會用社交代替相交:談論世界眉飛色舞,談論聖經意興闌珊;說教抱怨滔滔不絕,自我剖析避重就輕。如果信徒的彼此相交停留在聚餐聊天,運動郊遊,互助互惠或輔導查經上,也許關係密切了,問題解決了,知識增加了,但卻越來越不需要神了。3.彼此相交的目的是要與神相交。神要我們在基督的身體裡[彼此教導,互相勸戒](西3:16)[彼此認罪,彼此代求](雅5:16),[彼此相顧](林前12:25),從而進入與神更美好,更豐盛的交通。因此,人若想藉著彼此相交得著人的幫助或同情,難免都會失望。因為彼此相交的目的,就是為了在心中給神騰地位:順服地讓神拿走人所倚賴的,好把祂自己更豐富地給我們。因此,當我們與神相交到一個地步的時候,[雖然無花果樹不發旺,葡萄樹不結果,橄欖樹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糧食,圈中絕了羊,棚內也沒有牛;然而,我要因耶和華歡欣,因救我的神喜樂。4.彼此相交是為了主動地給,而不是被動地得。人生的意義就是成為別人的益處,作恩典的管道:[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作神百般恩賜的好管家](彼前4:10)[無論何人,不要求自己的益處,乃要求別人的益處](林前10:24)。因此,信徒的[得]就在於[給]。5.彼此相交是生命的試金石。肉體裡的驕傲,無知,優越,自卑,嫉妒,抱怨,都會阻擋彼此相交。人若還活在肉體裡,就會保持安全距離,避免肉體相撞;人若已經重生得救,必然會與神相交,也漸漸彼此相交。因此,信徒若是不能彼此相交,必定生命出了問題;傳福音若不能把人帶進彼此相交,生命永遠不會長進;父老若是輕看小子的餵養,表明生命還不成熟;傳道人若是強裝屬靈,就是生命枯乾的信號。6.彼此相交是生命的磨刀石,[鐵磨鐵,磨出刃來](箴27:17)。因為彼此相交不但有給予,也有接受;不但有付出,也有得著;不但服事別人,堅固肢體,也尋求幫助,操練自己;不但使別人得著餵養,也使自己更加成熟。 思想:認識那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目的不是只成為與主獨處的[神人],而是要我們將那永遠的生命傳給你們;與神相交,與人相交都是生命的目的與方向;主要我們知道帶出的結果就是-使你們的喜樂充足。我們有否明白彼此相交的意義與目的呢? 祈禱:親愛主,你要我們的生命不只是接受,更是付出,你要我們的生命不只領受,更是要分享;是因你賜予我們豐厚的恩典,使我們不是獨享,而是分享,這正是你要我們明白生命之道目的,求主教導明白相交的重要,使我們彼此經歷生命的主,經歷喜樂充足的生命。阿們!

約翰壹書 1:1-2約翰壹書 1:1-2

【約翰壹書】的原文是希臘文,又被稱為[約翰的第一封信First Epistle of John]。【希伯來書】【雅各書】【彼得前,後書】【約翰壹,貳,叁書】【猶大書】被稱為[一般書信General Epistles]或[大公書信Catholic Epistles ]因為這些書信都沒有指明特定的收信人,而且作者並非保羅。本信和【希伯來書】一樣,開頭沒有問安,也沒有提到作者的名字,但教會傳統和內證,外證都指向是【約翰福音】的作者使徒約翰。使徒約翰晚年定居於羅馬亞細亞行省的以弗所,他在羅馬皇帝多米田(Domitian,於主後81-96年在位)的大逼迫中被流放拔摩島,後來回到以弗所,於第一世紀結束之際去世。他可能在主後90年代,從以弗所給附近亞細亞的教會寫了本信。[從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1節)就是神的兒子耶穌基督:1.神的兒子是真實的[生命](約1:4)也就是[那永遠的生命](2節),祂也要將這種生命賜給人(5:12)。2.神的兒子是[道](約1:1)。作為[道]祂是啟示者,是神向人彰顯自己的媒介。[道logos]的原文可翻譯成[話](約10:19)[說](約4:39)或[緣故](太5:32)。3.神的兒子是[生命之道],祂[從起初原有的]永恆存在(約1:1-2),又道成肉身,進入時間,已經在歷史中向人顯現出來(2節)是使徒們[所聽見,所看見,親眼看過,親手摸過的](1節)。神的兒子基督把[生命之道]從最抽象變為最具體,不但完美地彰顯了父神(西1:15),也完美地彰顯了生命(2節)。4.[這生命已經顯現出來](2節),所以信徒對於真實生命的認識,既不是根據哲學家莫衷一是的推斷,也不是按照科學家眾說紛紜的定義,而是根據使徒的親身經歷(約1:39)。使徒們所見證的福音(2節)就是在傳[生命]要叫人[得生命](約10:10);離開了[生命],一切屬靈的追求和神學都失去根基,毫無意義。有了生命的定義,就有了生命的意義;生命的定義是[原與父同在](2節)的基督(約11:25),所以生命的意義就是[與神相交](6節):1.[相交koinonia]原文的意思是[溝通,參與,分享](林後8:4[有分];英文譯為[團契fellowship。聖父和聖子在永恆裡彼此相交(約10:38),基督道成肉身以後,這種永恆的相交就進入時空(約17:21)。[那永遠的生命]從神出來,把人領回到神面前,從祂那裡得著行公義(2:29)和愛弟兄(3:10)的能力。因此,[相交]是雙向的:一方面把自己的分享給別人,另一方面接受別人的分享。[相交]也是立體的:首先是[與父,祂兒子耶穌基督相交](3),其次是信徒之間[彼此相交](7節)。2.罪使人[躲避耶和華神的面](創3:8),墮落的第一個惡果就與神失去相交。而在神的救恩計畫裡,從曠野建造會幕(出25:8),應許[以馬內利](賽7:14),基督道成肉身(約1:14)神揀選人,呼召人的目的,都是為了讓人與祂恢復相交。使徒約翰[將所看見,所聽見的傳給你們](3節),就是為了[使你們與我們相交](3節),以便更好地與神相交。因此,傳福音的終點並不是脫離罪,上天堂,得永生,而是與神相交。3.相交的前提是生命,生命的本質有兩種。一種是適合地獄的生命:我的好處歸我,你的好處歸你;存在就要排除,增加就要吞吃;大魚吞吃小魚,強者吞吃弱者的資源,意志和自由。因為這種生命自以為[如神能知道善惡](創三5),但卻資源有限,必須競爭。另一種是適合天國的生命:天國的公理是[萬物多種多樣,同歸於一,我的益處是成為祢的益處],這種不可思議的事稱為愛。[神是愛](4:16),愛是[不求自己的益處](林前13:5),[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腓二3)。因為這種生命以神為神,當然資源無限,福杯滿溢,所以才能[彼此相交]。4.相交是新天新地的生活方式,所以主耶穌為教會的代求,就是要我們現在就開始在地上適應這種生活。思想: 論到從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聖經讓我們知道耶穌基督就是我們生命的主宰,生命源頭,不但使我們明白生命的來源,祂更要我們明白生命的意義。這生命已經顯現出來,每日都活我們的生活;我們有否樂意經歷這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愛我們的主基督耶穌呢?祈禱:親愛主,你要讓我們知道明白你就是那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你是我們生命的源頭,更是我們生命的主宰,唯有主你才能帶給我們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求主引導我們每日都樂意到那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就是主你面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