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路加福音

路加福音 24:13-35路加福音 24:13-35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以馬忤斯】(13)意思是【溫泉】位於耶路撒冷的西面。【二十五里】(13節)需要走三個小時。(14節)【彼此談論所遇見的這一切事】指主耶穌的受難和復活。對於耶穌的死,他們十分確信;但對於耶穌的復活,他們卻非常迷茫。此時,十一門徒都還在耶路撒冷(33節),這兩位門徒卻獨自離開了,可見他們的情緒是何等低落沮喪,但主耶穌卻【親自就近他們,和他們同行】(15節) 。【他們的眼睛迷糊了】(16節)原文是被動式,指他們的視力受到了外界的干擾,可能是因為暮色將近,可能是因為面向夕陽(29節)所以竟然【不認識祂】(16節)。這兩位門徒都很愛主,所以因為主的受死而【臉上帶著愁容】(17節)卻不能因為主的復活而歡欣喜樂。主耶穌明知故問:【你們走路彼此談論的是什麼事呢】(19節)?祂總是善於啟發靈裡【遲鈍】(25節)的人。這兩位門徒知道主耶穌【是先知】(19節)【說話行事都有大能】(19節)。他們也沒有把主耶穌被【釘十字架】(20節)歸咎於羅馬人,而是歸罪於【祭司長和我們的官府】(20節)。但他們對主的認識,最終停留在眼見的事實,始終拒絕相信祂的復活。【我們素來所盼望、要贖以色列民的就是祂】(21節)顯示這兩位門徒心目中的主耶穌,仍然是拯救以色列民脫離羅馬帝國的政治彌賽亞;他們所盼望的,是立刻【復興以色列國】的基督,而不是先受害,再進入榮耀的基督(26節)。【我們素來所盼望】原文是過去式,表示他們已經失去了盼望,覺得自己所信的成了泡影。【這事成就,現在已經三天了】(21節)這是用門徒自己的口說出他們的【遲鈍】,因為他們竟然不能因此想到主耶穌一再預言的【第三日復活】(9:22;18:33)。【我們的幾個人】(24節)指彼得和約翰(約20:3)。十字架沒有摧毀門徒對主的愛,但卻毀滅了他們的希望;甚至連婦女和門徒看見的空墳墓(22-24節),也不能恢復他們的信心,因為他們【沒有看見祂】(24節)。門徒所缺乏的不是【先知所說的一切話】(25節)而是信心;他們也不是不信,而是【信得太遲鈍】(25節)。【基督這樣受害,又進入祂的榮耀,豈不是應當的嗎】(26節)意思是這兩位門徒對彌賽亞的理解,並不比其他猶太人更高明;過去,他們從聖經中看到了榮耀,卻看不見受害;現在,他們從十字架上看到了苦難,卻又看不見復活。 (27節)【摩西】指摩西五經,【眾先知】指先知書。【凡經上所指著自己的話】(27節),也就是舊約聖經中有關彌賽亞的預言。事實上,整本聖經都是圍繞著基督:雖然主耶穌親自把這些【都給他們講解明白了】(27節),但兩位門徒還是沒有完全甦醒,因為他們的信心仍然【遲鈍】。【他們所去的村子】(28)就是兩位門徒旅程的終點【以馬忤斯】(13)。主耶穌總是主動尋找人(15節),但人若不【強迫祂】(29節)主就會越過人【往前行】(28節)。但人若迫切地【強留祂】主何等樂意留下與我們【一同坐席】【拿起餅來,祝謝了,擘開,遞給他們】(30節)這些都是猶太家庭開始用餐時的標準動作,本來是主人該做的事;但主耶穌卻反客為主,用這些動作打開了人的心眼。這兩位門徒並沒有參加最後的晚餐(22:14)但他們在跟隨主耶穌期間,必定已經見過許多這樣的場景,包括五餅二魚的神蹟。【他們的眼睛明亮了】(31節)是因為主開了他們的【心竅】(45節),也可能是看到了主手上的釘痕(39節),所以【這才認出祂來】(31節)。【忽然耶穌不見了】(31節)顯示主耶穌【復活的是靈性的身體,不受空間的限制(約20:19)。兩位門徒這才想起,祂【給我們講解聖經的時候,我們的心豈不是火熱的嗎】(32節)?人若還沒有看見復活的主,這亮光還是模糊的。人的心裡【火熱】還是不能認識主,只有認出了復活的主,才能真正明白真理。一個人若是遇見了復活的主,必然會【立時起身,回耶路撒冷去】(33節)從以馬忤斯回到耶路撒冷要走三個小時,當他們【遇見十一個使徒和他們的同人】(33節)時,已經快到半夜了。【已經現給西門看了】(34節)彼得和兩個門徒都經歷了復活的主;地上的友誼開始於共同的回憶,天上的情誼則是來自於對主的共同經歷。 思想:今天,我們要認識基督,既要聽主【講解聖經】又要求主使我們【眼睛明亮】。我們都難免【信得太遲鈍了】但只要我們的心是愛主的,復活的主會主動就近我們,親自幫助我們脫離信心的【遲鈍】。 祈禱:親愛主,你讓我們明白到,當我們走過灰心消沉的以馬忤斯之路,必能知道主你與我們一路同行;感謝縱使路上所經過的高低起伏,都將成為我們屬靈生命的造就。願我們一生都與主你同行同活。阿們!

路加福音 24:1-12路加福音 24:1-12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七日的前一日】(1節)是一個新的開始,也就是現在的星期天,基督徒所稱的【禮拜天】或【主日】。主耶穌在【七天的頭一日】復活,帶來一個新的開始。古代猶太人殯葬的規矩,是用香膏屍體,並用細麻布加上香料裹上(可14:8)。安息日不能做買賣,婦女們【所預備的香料】(1節)這些婦女一大早就來膏主耶穌的身體,可見她們並不知道主耶穌將會復活,但卻仍然愛祂。主耶穌復活的第一批見證人都是婦女,從反面證明這不是一個虛構的故事,因為在當時猶太人的社會裡,婦女的見證是不可靠的。石頭已經從墳墓滾開了】(2節)目的不是為了讓主耶穌能出來,乃是為了讓婦女們能進去,見證墳墓是空的(3節)。【主耶穌】(3節)這個複合名詞,在四福音書中只出現過兩次(路24:3;可16:19)。新約聖經在主復活以後,才開始稱祂為【主耶穌】(徒1:21)。(4節)【忽然有兩個人站在旁邊,衣服放光】他們是兩個作見證的天使(23節)。主耶穌降生的時候,有天使報告大喜的信息(2:10);主耶穌復活的時候,也有天使見證,二者都是人類救贖史上最關鍵的時刻。【為什麼在死人中找活人】(5節),意思是【為什麼到埋葬死人的墳墓裡尋找復活的主呢】?【祂不在這裡】(6節)指主耶穌只是經過墳墓,因墳墓並非祂的終點,死亡的經歷只是為了敗壞那掌死權的魔鬼(來2:14)。【當記念祂還在加利利的時候如何告訴你們】(6節)指主耶穌在加利利第一次預言受害時,曾經宣告。主耶穌是在受害的【第三日復活】(7節),主耶穌站在人子的地位上替罪人死了。主耶穌是第一個脫離死亡的人,祂打破了黑暗權勢的轄制,同樣能在祂的復活大能裡脫離死亡。(8節)【她們就想起耶穌的話來】她們卻和所有的門徒一樣,總以為只是比喻,從來都不知道將會看到一個空墳墓。然後才能【從墳墓那裡回去】(9節)興奮地把真理分享給所有的人。【其餘的人】(9節)指其他門徒【抹大拉的馬利亞】(10節),曾經被主耶穌趕出七個鬼(8:2)。【約亞拿】(10節)可能就是希律家宰苦撒的妻子(8:3)。【雅各的母親馬利】(10節)就是耶穌的母親馬利亞(太13:55)。這些門徒並不輕信,甚至對於他們所熟悉的姊妹用親身經歷作的見證,他們仍然【以為是胡言,就不相信】(11節)非要眼見為憑(12節)。【胡言】是醫學用語,指在精神錯亂或歇斯底里的狀態下所說沒有意義的話,所以門徒拒絕相信。雖然彼得曾經三次不認主,但卻沒有因為失敗和羞恥而不敢見主。相反,主耶穌那愛的一瞥(22:61)激勵【彼得起來,跑到墳墓前】(12節)同行的還有約翰(約20:2)。【見細麻布獨處】(12節)表示原來的形狀還在。如果屍體被人偷去了,不是將細麻布和身體一起挪走,就是把細麻布解開,形狀一定會很亂。因此,彼得【心裡希奇所成的事】(12節)但還是難以置信。 思想:今天,我們或許只有在靈裡看到空墳墓的時候,才能真正明白聖經中所說的一切都是在見證基督;復活是一件屬靈的事,不但屬肉體的人不能領會屬靈的事,連當日的使徒也信不過來。心眼的帕子若不除去,人就無法相信復活的生命。 祈禱:親愛主,你是復活的救主,你不但愛我為我們死,更為我們復活勝過死亡,使我們生命充滿盼望,因你的活著我們每日有你的同在,陪伴。阿們!

路加福音 23:44-56路加福音 23:44-56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午正】(44節),指中午十二點。【申初】(44節)指下午三點。主耶穌在上午九點被釘十字架,到申初一共經過了六個小時。前三小時受盡人的羞辱,後三小時【遍地都黑暗了】(44節)。但這並非日食,因為逾越節是月圓之時,不可能發生日食。【殿裡的幔子】(45節)指隔開聖所與至聖所的幔子(出26:33),使人不能直接來到施恩寶座前,只有大祭司才能在每年的贖罪日進入至聖所,替眾人贖罪。【從當中裂為兩半】(45節)顯示這是神的作為,象徵主耶穌【給我們開了一條又新又活的路,從幔子經過,這幔子就是祂的身體】(來10:20)。一般人被釘十字架,會在痛苦幾天之後,精疲力竭,無聲無息地斷氣。但主耶穌卻在當天就斷氣了,而且死前能【大聲喊著】(46節)說話,與常人完全不同。【父啊!我將我的靈魂交在祢手中】(46節)這是引自詩31:5也是許多猶太母親都會教導孩子的睡前禱告。主耶穌的死並非自然原因,而是祂自動把靈魂交給父神,就像嬰孩安睡在父親的臂膀裡。主耶穌斷氣之後,十字架的大能就展開了。【百夫長看見所成的事,就歸榮耀與神】(47節)他看慣了十字架上一般人斷氣時的情形,現在見到耶穌獨一無二的斷氣方式,所以認定祂必非常人。在主耶穌的死裡,這百夫長看見了神的工作,所以他和希律(15節)彼拉多(14節)同釘的強盜(41節)一樣,都承認耶穌【真是個義人】(47節)。【聚集觀看的眾人見了這所成的事都搥著胸回去了】(48節)他們中間可能既有同情耶穌的,也有反對耶穌的,現在卻【都搥著胸】。【從加利利跟隨祂來的婦女們】(49節)包括主耶穌的母親馬利亞,她的姊妹雅各和約翰的母親【撒羅米】【革羅罷的妻子馬利亞】【抹大拉的馬利亞】(約19:25)。亞利馬太人約瑟是耶穌的門徒;他【是個議士】(50節)也就是猶太公會的成員。【眾人所謀所為,他並沒有附從】(51節)顯示猶太公會急急忙忙開會審問耶穌時,約瑟並不在場,因為當時的表決結果是全場一致同意(22:71)。按照羅馬人的慣例,被釘死的罪犯通常都是被丟進公墓裡,但約瑟卻【去見彼拉多,求耶穌的身體】(52節)。約瑟是【素常盼望神國的人】(51節)在主耶穌上了十字架之後,勇敢地公開了自己的身分(約19:38-39)。他不但勇敢地埋葬了耶穌的身體,也勇敢地埋葬了過去的自己,從猶太教裡分別出來。主耶穌的身體被約瑟從十字架上【取下來,用細麻布裹好,安放在石頭鑿成的墳墓裡】(53節)是約瑟所預備的家族墳墓,裡面有不只一個墓室,可以安置許多屍體。但入口只有一個,外面有一個凹槽,可以滾過一塊大石頭擋在墓口。【那裡頭從來沒有葬過人】(53節)說明這個墳墓是新的,還沒有被使用過,所以復活的只能是主耶穌,不可能是別人。四卷福音書都詳細地描述了耶穌被埋葬的過程,以證實祂確實是死了。(54節)【預備日】指安息日的前一天。因為猶太人在安息日不能隨意行動和工作,所以必須在前一天作必要的預備。【那些從加利利和耶穌同來的婦女】(55節)當眾門徒棄主而逃(可14:50)的時候,她們卻一直跟隨主到十字架下,跟隨主直到墳墓,見證了基督的死,也見證了基督的復活,這是何等的榮耀!【照猶太人殯葬的規矩】(約19:40)屍體必須用【香料香膏】(56節)包裹,但在安息日受到許多禁令的限制(《密西拿Mishnah》Shabbat 23:4-5) 。【她們在安息日,便遵行誡命安息了】(56節)因為逾越節之後就是【安息日】(利23:11)但這些婦女所不知道的是,這是一個真正的安息,所以【安息日】所預表的安息將成為事實。【人子是安息日的主】(6:5)這個安息日一過,就是復活的黎明(24:1)! 思想: 跟隨主到十字架到底的人是誰?是學識豐富的文士,祭司們?是跟隨了三年見不少了神蹟的門徒?正是一些軟弱普通,被人輕看的姊妹,但她們卻默默地跟隨主,忠心地服事主。 祈禱:親愛主,你要我們背起十字架跟隨你,這不是難題,不是口號,而是讓我們要看到一些軟弱普通,被人輕看的姊妹,但她們卻默默地跟隨主,忠心地服事主的榜樣。求主引導我們,使我們一生都跟隨主你。阿們!

路加福音 23:26-43路加福音 23:26-43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十字架本來應該由囚犯本人背負,但主耶穌經過了鞭打(可十五15),此刻已經體力不支,所以在半道上背不動了。【古利奈人西門】(26節)他可能大老遠地來到耶路撒冷守逾越節,為的是實現平生的夙願,卻被羅馬士兵抓住,強迫去背負一個死刑犯的十字架。這件非常恥辱的飛來橫禍,最後卻使他得著了一位救主。西門全家可能都因他被勉強背著十字架【跟隨耶穌】(26節)而最終蒙恩得救(羅16:13)。【有許多百姓跟隨耶穌】(27節)顯示當時有許多猶太人同情耶穌或信從耶穌。主耶穌在前往受死的路上,所顧念的不是自己的遭遇,而是耶路撒冷的結局;所盼望的不是百姓的同情,而是百姓的悔改。所以耶穌對她們說:【耶路撒冷的女子,不要為我哭,當為自己和自己的兒女哭】(28節),因為耶路撒冷被毀的命運已經不能改變了,百姓若不悔改,也將要遭受可怕的災難。古時猶太婦女若是不能生育,會被認為是不幸。但到了耶路撒冷被毀的那一天,孩子們將要忍受極大的痛苦,所以不如沒有家庭來得好。所以說【不生育的,和未曾懷胎的,未曾乳養嬰孩的,有福了】(29節)。 (30節)這是引用何十8,指人們將因無法忍受持續不斷的痛苦,寧願死於傾刻之間以解脫(啟6:16)。 (31節)這句話是一句諺語【有汁水的樹】本來不該被燒,現在卻被燒了【枯乾的樹】原來就該被燒,結局就更糟。【(32節)兩個犯人】可能是兩個與巴拉巴一同作亂的強盜(太27:38)。【髑髏地】(33節)原文的意思是【頭蓋骨】因為這個小山丘的形狀像人的頭骨;希伯來文是【各各他】。【又釘了兩個犯人;一個在左邊,一個在右邊,這就應驗了先知以賽亞的預言:【祂被列在罪犯之中】(賽53:12)。【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34節)這就應驗了先知以賽亞的預言:【祂卻擔當多人的罪,又為罪犯代求】(賽53:12)。因為主耶穌上十字架,就是為了這些釘死祂的人。十字架是罪人的刑罰,也是神赦免人的方法。【兵丁就拈鬮分祂的衣服】(34節)這就應驗了大衛的預言: (詩22:18)。因為照羅馬的慣例,被處死之人的隨身財物都歸給行刑者。【官府也嗤笑祂】(35節)這就應驗了大衛的預言: (詩22:7-8)。【祂若是基督,神所揀選的,可以救自己吧】(35節),這話顯示他們既不認識【基督】也不認識【神的兒子】。【兵丁也戲弄祂,上前拿醋送給祂喝】(36節)這就應驗了大衛的預言 (詩69:21)。【醋】就是發酸的酒,有麻醉作用,但主耶穌【嚐了,就不肯喝】(太27:34)因為祂要承擔世人之罪當受的刑罰,一直到死。十字架是【捨己】主耶穌上十字架是為了救別人,而不是【救自己】(37節)。【在耶穌以上有一個牌子】(38節)這個牌子是用希伯來,羅馬和希臘三種文字寫成的(約19:20),羅馬帝國境內所有的人都能看懂。彼拉多故意用這個牌子宣告耶穌的身分是【猶太人的王】,目的是報復那些催逼他的猶太領袖,但卻成了向世人公開的見證:主耶穌就是【那生下來作猶太人之王的】神國之王的登基儀式,竟然是在十字架上完成的!【謳笑】(39節)原文在本書中只出現過三次,另外兩處被譯為【辱罵】(22:65)【褻瀆】(12:10)這是一個雙關語。看守耶穌的人敢於百般【辱罵】神的兒子,同釘十字架的罪犯敢於【謳笑】基督。(39節)這是眾人第三次慫恿主耶穌【救自己】口氣與試探主的撒但一模一樣(4:3、9)。【那一個】(40節)罪犯可能起初也曾輕視耶穌(太27:44),後來卻被光照,認罪悔改了(40-42節)。(43節)【樂園】指義人的靈魂暫時安息的地方(林後12:1-4)他們將在那裡等待復活。【我實在告訴你,今日你要同我在樂園裡了】(43節)這句話顯示:這位罪犯之所以能得救,是因為主耶穌沒有【救自己】。因此,歸向耶穌,永遠不會遲。只要還有一口氣在,即使是最沒有期待的人,也能找到這位救主。 思想:從歷史上看,是猶太人和羅馬人把耶穌釘在十字架上;從實際上說,也是你和我把基督釘在十字架上。因為主耶穌基督是為所有人的罪上十字架,使凡接受祂為救主的人,罪就能在十字架上得以了結。這樣,十字架不再是罪人的盡頭,而是成了赦免之恩的泉源。 祈禱:主耶穌,是我們的罪使主你受苦受死,更為我們懸掛在十字架上,你為我們受盡羞辱,受盡譏諷,但原本要受的正是我們一班的罪人,求主使我們到主你的十字架,使我們看到你的寬恕,看到你的愛。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