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路加福音

路加福音 23:13-25路加福音 23:13-25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我也將你們告祂的事,在你們面前審問祂,並沒有查出祂什麼罪來】(14節),這是彼拉多第二次宣告耶穌無罪。【就是希律也是如此】(15節)表示連熟悉猶太律法和風俗的希律,也查不出耶穌的罪。【我要責打祂】(16節)並不是表示耶穌有罪,而是為了給猶太領袖出氣,好達成妥協。一個人若是在原則上妥協,就已經失敗了;因為妥協並不能達成目的,反而使猶太領袖們得寸進尺,絕不讓步。【除掉這個人!釋放巴拉巴給我們】(18節)眾人寧要罪人巴拉巴,不要義人耶穌。【巴拉巴】可能是奮銳黨的首領,曾經在叛亂中殺人(19節)。【巴拉巴】是真正的叛亂分子,但主耶穌不是;【巴拉巴】是一個假的彌賽亞,主耶穌卻是真的。眾人喊著【釘祂十字架!釘祂十字架】(21節)這就應驗了主耶穌對自己的預言(太20:19;26:2)。釘十字架是當時羅馬帝國最殘酷的死刑,只適用於殺人,叛亂等重罪犯人,羅馬公民依法規定是不可判處此極刑的。這些【眾人】(18節)竟然對自己的同胞如此殘酷,可見他們對主耶穌恨之入骨。這些要殺耶穌的【眾人】是【祭司長和官府並百姓】(13節),也就是猶太領袖和他們的支持者,其中不一定包括那些歡迎主耶穌進城、喜歡聽祂講道的百姓(27節)。【這人做了甚麼惡事呢?我並沒有查出祂什麼該死的罪來】(22節)這是彼拉多第三次宣告耶穌無罪。【他們大聲催逼彼拉多】(23節)顯示這群人很有影響力。彼拉多曾經兩度引起重大抗議事件(13:1)累積了不少民怨,所以他們威脅要舉報他:【你若釋放這個人,就不是凱撒的忠臣】(約19:12)。彼拉多不想處死耶穌,但眾人的聲音卻【得了勝】(23節)。【彼拉多這才照他們所求的定案】(24節)作出獎惡罰善的判決。這個判決既不是根據羅馬法律,也不是根據聖經真理,而是根據人民的意願。【任憑他們的意思行】(25節)也就是順應民意的呼聲【把耶穌釘在十字架上】(23節)。 思想:或許彼拉多最終選擇就像今天的許多世人,為了【要叫眾人喜悅】(可15:15),只好犧牲真理原則;但又想在良心上撇清自己(太27:24),結果就活在自欺欺人裡面。我們又有否只選擇人,不選擇神呢? 祈禱: 親愛主,感謝你為我們死,更為我們受盡羞辱,是主你的無罪代替我們的罪,是主你受盡人的拒絕,使我們不再被神拒絕,願我們一生都選擇你,愛你。阿們!

路加福音 23:1-12路加福音 23:1-12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彼拉多】(1節)是主後26-36年羅馬帝國派駐猶太行省的【猶太巡撫】(3:1)他的駐地是凱撒利亞,逾越節期間才移防耶路撒冷,以備發生騷動事件。當時猶太人在羅馬帝國的統治下,被賦予有限的自治權力,除了對於擅闖聖殿內院的外邦人,公會並無判處死刑的權柄(約18:31)所以必須【把耶穌解到彼拉多面前】(1節),要他按羅馬帝國的法律判耶穌死刑。猶太公會因主耶穌自稱【神的兒子】而定祂死罪22:70-71)但羅馬帝國並不過問猶太人的宗教紛爭(徒18:15)所以公會並不能用宗教罪名向彼拉多控告耶穌(22:70-71)只能用政治罪名來誣陷祂:【我們看見這人誘惑國民,禁止納稅給凱撒,並說自己是基督,是王】(2節)前者是捏造,後者是扭曲。彼拉多問耶穌:【你是猶太人的王嗎】(3節)但主耶穌並沒有正面回答,而是說:【你說的是】(3節)讓彼拉多自己去判斷。因為主耶穌並非彼拉多所說的那種王,祂的國度並不是屬於這世界的政治國度(約18:36)。若是主耶穌自命為地上的王,就是與羅馬政權對抗,但彼拉多已經明白主耶穌的國【不屬於這世界】(約18:36)因此他第一次宣告主耶穌無罪:【我查不出這人有甚麼罪】(4節)。但這判決卻無法讓猶太領袖滿意。彼拉多知道與猶太宗教有關的案件很容易鬧出亂子,難以向羅馬皇帝交帳。所以,他一聽到【這人是加利利人】(6節)就趕快把案件移交給【加利利分封的王】(3:1)希律·安提帕;表面上是尊重希律的權柄,其實是想擺脫燙手山芋。【既曉得耶穌屬希律所管】(7節)指耶穌是加利利人,並不屬於彼拉多擔任巡撫的猶大行省。希律安提帕的首都是拿撒勒附近的賽福里斯,他可能也來耶路撒冷過逾越節,所以【當時希律正在耶路撒冷】(7節)。【希律看見耶穌,就很歡喜】(8節)他其實對真理毫無興趣,只是抱著娛樂的心態【指望看祂行一件神蹟】(8節)。所以祂【一言不答】(9節)任憑希律和他的兵丁【藐視,戲弄】(11節)。主耶穌完全放棄了為自己辯護的權利,因為祂不是活在自己裡面,而是單單注視神在一切背後的管理,因此坦然地接受一切環境。【祭司長和文士都站著,極力地告祂。】(10節)猶太宗教領袖竟然和以東人的後裔希律·安提帕走到了一起。【給祂穿上華麗衣服】(11節)可能是用廢棄的長袍把耶穌裝扮成王,用來諷刺和羞辱祂。主耶穌在希律面前的沉默,使希律和手下以為祂只是個無力自辯的軟弱者。【把祂送回彼拉多那裡去】(11節)表示希律看不出耶穌有甚麼罪,就順水推舟地送回去,表面上是尊重彼拉多的權柄,實際上是想從麻煩裡脫身。【從前希律和彼拉多彼此有仇】(12節)因為彼拉多曾經殺害加利利人(13:1)侵犯了希律的權柄。【在那一天就成了朋友】(12節)指彼拉多和希律禮貌客氣,有來有往,都想請對方來做決定,好像一對互相謙讓,彼此尊重的好朋友。 思想: 彼拉多和希律為了推卸責任也成了朋友(12節)。但希奇的是,惡人可以因為反對基督而成為朋友,信徒卻常常為了擁護基督而彼此爭戰;惡人可以為了作惡而聯合,我們信徒有否卻因行善而分裂呢? 祈禱:親愛主,是主你為我們承擔罪責,更為我們承受鞭傷,承擔人的唾駡,人的羞辱,都是我們的罪,求主再次光照我們,願意不再讓你受傷,受辱。阿們!

路加福音 22:63-71路加福音 22:63-71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你是先知,告訴我們打你的是誰】(64節),這是看守們對主耶穌的諷刺。但他們這樣的無知和悖逆,正是主耶穌為他們上十字架的原因。【辱罵】(65節)原文在本書中也被譯為【褻瀆】(12:10)是雙關語。他們敢於百般【辱罵】神的兒子,因為不知道自己是在【褻瀆聖靈】(12:10)。猶太公會不能在晚上舉行合法的會議(密西拿Mishnah Sanhedrin 4 : 1)所以【天一亮,民間的眾長老連祭司長帶文士都聚會】(66節)要趕快定耶穌死罪。《路加福音》省略了夜間的審訊過程(太26:59-66;可14:55-59;約18:12-14,19-23)只記錄了白天的審訊。【公會】(66節)指猶太公會(Great Sanhedrin)是由71位猶太長老組成的宗教立法議會和最高法院;審判死刑案件時,必須由至少23人構成有效的法定人數(密西拿Mishnah Sanhedrin 4 : 1)。當時,公會由撒都該人的大祭司擔任主席(Nasi)法利賽人的聖拉比(Tannaim)擔任首席大法官(Av Beit Din),另外69名成員由以下三類人組成。【長老】是民間的領袖,族長。【祭司長】是祭司的族長或高級祭司(拉8:24)大都是撒都該人。【文士】是精通舊約聖經和口傳律法的人,他們大多是法利賽人。公會的審問者問耶穌是不是【基督】(67節)主的回答是:【我若告訴你們,你們也不信;我若問你們,你們也不回答】(67-68)。這兩句話引自哈1:5和賽41:28意思是說:這些猶太領袖其實並不明白甚麼是【基督】說了他們也不能明白,因為他們始終認定【基督】只是一位政治領袖(23:2)。【從今以後,人子要坐在神權能的右邊】(69節)引自詩110:1【你坐在我的右邊,等我使你仇敵作你的腳凳】。這句話其實是說:基督不只是猶太領袖所以為的政治彌賽亞,更是神的兒子。公會以為自己在審判耶穌,殊不知耶穌才是要在神右邊審判他們的那位【人子】(但7:13)!審問者當然明白詩110:1的意思,所以追問:【這樣,你是神的兒子嗎】(70節)。主耶穌回答說:【你們所說的是】(70節)這其實是用他們自己的話定了他們的罪【不信的人,罪已經定了,因為他不信神獨生子的名】 (約3:18)。【何必再用見證呢】(71節)這句話表明猶太公會已經作出了判決,但這個判決是不合法的,因為根據猶太口傳律法,死刑案件只能在白天審訊,並且要等到審訊後的次日才能作出定罪的判決(密西拿Mishnah Sanhedrin 4 : 1)。猶太公會定耶穌的罪,並不是因為祂【是】(70節)神的兒子,而是因為祂【親口所說】(71節)是神的兒子。他們根本不想證明祂究竟是不是神的兒子,只不過要找一個定罪的藉口。 思想:人只有無知的時候,才會無畏。今天,許多人同樣大有勇氣,他們敢於抵擋真神,敢於漠視聖經,敢於輕看永生,但願我們不要得著這樣的勇氣。而是願意在眾人面前宣認耶穌基督是神的兒子的勇氣。 祈禱:親愛主,我們感謝願意擔當我們的罪,更為我們被受審判,你是無罪的主,但為我們成為罪,願我們一生都不忘恩,更願勇敢見證耶穌是主。阿們!

路加福音 22:47-62路加福音 22:47-62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47節)【來了許多人】都是聖殿的猶太警衛,並非羅馬士兵。【親嘴】是當時學生向老師問安的禮節,但現在卻被當作賣主的【暗號】(48)。當時天黑人多,必須有一個【暗號】才能確保抓對人。門徒們在危機之中,把信心拋到腦後,倚靠肉體行事,結果驚慌失措,醜態百出。【內中有一個人】(50節)就是使徒彼得(約18:10)。他【把大祭司的僕人砍了一刀,削掉了他的右耳】(50節)。他這個行為看似勇敢,其實不但不能救耶穌,反而會坐實叛亂的罪名(23:2)。【到了這個地步,由他們吧】(51節)因為主耶穌不是不能【救自己】(23:35,37,39)而是不肯離開十字架的道路。因為脫離難處不是目的,成就神在難處的旨意才是目的。主耶穌【摸那人的耳朵,把他治好了】(51節)這是《路加福音》所記載主耶穌的最後一個神蹟。而這最後一個神蹟,竟然是醫治捉拿祂的敵人!【你們帶著刀棒,出來拿我,如同拿強盜嗎】(52節)這句話應驗了 (賽53:12)。主耶穌天天同那些猶太領袖們在殿裡見面,但他們卻不敢公開抓祂(53節)只有【黑暗掌權了】(53節)才敢動手。主是逾越節的羊羔,所以在被殺獻祭之前,必須先送到祭司那裡察看,驗明沒有殘疾,才可以作為祭物(出12:5)。僕人們【在院子裡生了火】(55節)取暖;大祭司的【使女】(56節)很可能去過聖殿,見到主耶穌在聖殿教導人時,彼得在大庭廣眾之下作為首席門徒忙碌地張羅,所以說【這個人素來也是同那人一伙的】(56節)。彼得一向忠心愛主(33節)甚至有勇氣跟隨大祭司的家(54節)。但是小小【使女】的一句話,竟會使他嚇得不敢認主(57節)。(59節,【因為他也是加利利人】指加利利人的口音與猶太地的人明顯不同(太26:73)。正如主耶穌預言的(34節)彼得在幾個小時之內就三次否認主,並且一次比一次更加斬釘截鐵(57,58,60節)。但是這個艱難而羞辱的功課卻是有限度的,雞一叫,就下課了(60節);(61節)【主轉過身來看彼得】並沒有任何責備的話。【彼得便想起主對他所說的話】(61節)。所以【他就出去痛哭】(62節)。但是,人若經歷了自我的破碎,也必經歷恩典的恢復;自信的彼得跌倒了,謙卑的彼得就能站起來。當彼得從失敗中【回頭以後】(32節)成了一位柔和謙卑,大有能力的使徒(徒2:14,40)。 思想:今天我們作為信徒都要不斷地經歷十字架的拆毀,基督的生命才能逐漸成形在我們心裡(加4:19)。但每一次的跌倒,主都會讓我們從失敗中甦醒,用恩典和體恤把我們造就得更加堅強。叫醒彼得的是【雞叫】喚醒我們的又是什麼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是全知的神,主你知透彼得的軟弱,同樣主你知道我們的軟弱,但你仍然愛我們,為我們死,更要藉我們的軟弱使主你的生命能掌管在我們生命中,求主引導我們到主你的十字架,使我們願意謙卑放下自我,更被主你掌管。阿們!